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混在大明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突然遣散宫人这件事情还是不免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当然主要的争论还在遣散费上。朝中大臣还是觉得皇帝的做法实在太过于草率了,将这样一笔巨款仍在一群奴仆上,简直就是不把钱当钱看啊。

    对于朝野的一片哗然,郑德祭出了早已经练大成的忍者神功,对于一切关于这件事情的一切奏章都留中不发,任他们去说吧,过段时间一切自然会慢慢平息下来。

    不过在这风口浪尖之上,军机处的事情也只好再次往后推迟了。不过眼下朝中也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处理,那就是开恩科取仕。其实明朝是很少开恩科的,只是因为这次退休制度的推行导致朝中官员缺额严重,最后不得已而为之。

    这是刘健还在朝时候定下的,所以李东阳等四位阁老见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便跑来向皇帝请示了。

    “这次科举的主考官你们觉得谁合适?”郑德来到大明王朝大半年了,对于科考自然是有所了解的,闻言抬头望向他们,询问了一句。

    李东阳道,“臣觉得礼部尚书王璟、文渊阁大学士王鏊无论资历还是身份俱是适合担当主考官,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其实若不是因为王璟是礼部尚书,这件事情还真是轮不到他头上。这种科考其实算是翰林出身官员的福利,因为这些最后中举的进士,与录取自己的主考官算是定下可师生名分,终生不可能背叛。也算是是培养自己在朝中势力的一种渠道,而且是摆在明面上的,倒也不会惹来非议。若是没有一点资历关系的,是很难得到担任主考官的机会。

    当然现在因为王璟是礼部尚书,这种事情是很难绕开他的。而且他的为人倒也不错,这也是为何最后定了他们两人的原因。

    郑德回头望向神情淡然地王璟、王鏊两人,略微沉吟片刻便点了点头,“那就由礼部尚书王璟担任这次恩科取仕的总裁、王鏊担任副总裁。不过对于第一场考试的内容今后都不准强求八股方式作文、不准限定字数,以及必须与经注相符等一切规定。”

    似乎在后世的印象当中,只要提起明清科举考试必然就是八股文。其实八股文最初是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本身无好坏之分。而且明朝科考正确的来说应该是有三场考试的,只有第一场需要考八股文。而且在明初的时候,对写法或偶或散,初无定规。直到明宪宗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逐渐形成了以讲究格律、步骤,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至成化二十三年,始由“经义”变为开考八股文,规定要按八股方式作文,格式严格,限定字数,不许违背经注,不能自由发挥,这也是八股文的由来。

    而郑德在了解了明朝的科考之后,倒是没有了任何废除科举的想法。毕竟除了第一场需要八股文来作文之外,第二场考的是应用文,换句话说就是公文写作,第三场靠的是策问,也就是时政问答。这些都是很有针对性,对于即将踏入官场的这些进士而言,也算是一种很好的考验。只是第一场限定了必须要用八股文来作答,确实需要作出一些改变。

    对于提倡限定八股文作文的罪魁祸首之一,谢迁直接出言反对道,“若是不限定八股文,如何评判士子们的文章好坏?”

    虽然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限制太严,题目仅限于经书,扼杀了考生们的思想以及创意。不过放在现在的情况之下,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现在的科考不比后世,拥有中文外文数理化等等多种学科。大明的科考当然只有中文这一个选项,在同一题目的前提下,成千上万程度差不多的人各写一篇文章出来,肯定会出现你说这篇好、我说那篇好的情况出现,这样就很难确定取舍标准,更难排成名次。这也是为何谢迁、王鏊等人提倡八股文的原因。

    郑德略微思索便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主要是考试没有一定的格式很难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由此导致了八股文的产生。不过也不能说八股文就一定是错的,主要是考试内容太过于狭窄。八股文的题目全出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观点也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这也是很让人吐糟的一点。

    “那为何不换一个考试方式呢?”郑德提出了一个建议。

    换一个考试方式?

    四位阁老闻言一愣,谢迁反问了一句,“陛下难道有比八股文更好的方法吗?”

    其实八股文的出现也是谢迁等人尝试着对考试方式作出的一个改变,至少在他们看来这已经算是一个能够很好评判士子们水平的改变,至少在录取进士的时候,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至于再换一个考试方式,在四位阁老看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你们可以试着将每一场考试换算成百分制,每场考试的各个题目换算成多少分,总计加起来就是一百分,按照三场考试加起来的总分来排定科考的名次不就是可以了吗?”

    百分制?

    虽然皇上提出的这个想法的确比较新颖,不过谢迁还是提出了异议,“若是换算成百分制,每一场考试的每一篇文章应该以多少分来衡量,又该以何种标准来阅卷?”

    说到底,还是没有解决衡量标准的问题。

    郑德闻言一愣,也发现自己的这个提议还是没有任何意义,想了想道,“不如这样,可以将第一场考试的八股文格式改为选择、填空、作文三个版块来进行考试。其中选择题就是出一道题目,再给出四个选项让考生们进行选择,答对一题则得一分,总共选择题出三十道题目就是三十分。再出三十分的填空题目,根据给出的题目填写处所需要的答案,每答对一题给一分。至于剩下四十分则给出一个题目交由士子自己来作文,如此一来不是可以降低因为主考官的个人偏爱而导致士子落榜的机率吗?”

    四人倒是没有想到皇帝真的给出了一个答案出来,四人对视一眼,皆露出了深思之色。

    “直接给出答案是否过了?再则士子们都熟通四书五经,填空实在太过于简易了,最后岂不是还要看士子们作文的水平来评判优劣?”谢迁却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郑德看了他一眼,“谁说题目一定要来自于四书五经,我们考试的目的是要为大明挑选合适的人才,你不觉得这种取仕方式显得太过于狭隘了吗?”

    “四书五经乃是儒家经典,圣人之言,又有何不可?”对于皇帝的这番话,谢迁也是很不满的顶了一句。

    “我们大明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不是一些只是专注于前人智慧的学子,而要学会经世致用。所以朕觉得第一场应该考的是眼下我大明方方面面的各种情况,只有熟知了我大明所有的一切,方能够更好的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言之有理,不过四书五经也是圣人之言,不可或缺的。”看着谢迁面红耳赤还想和皇帝争辩些什么,李东阳又拿出了自己和稀泥的老本事,说了一句。

    郑德闻言突然说了一句,“朕听说你们科举取仕只注重第一场八股文,而不太看重第二、三场论试的结果,可有此事?”

    李东阳闻言倒是吓了一跳,赶紧道,“陛下从何得知,此乃纯属于造谣生事,臣保证绝无此事。”

    “最好这样!”郑德颇有深意地望了他一眼,最后做出了决定,“好了,这次恩科取仕的题目由朕亲自来出题,你们到时候把把关即可。”

    皇帝亲自出题?

    李东阳望着眼前这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天子,估计自己都什么还不懂,还想出题考验别人,这位简直将这件事情视若儿戏啊。

    谢迁更是直接出言反对,“陛下不可,科举取仕乃是国之大事,不可随便胡来。”

    “你觉得我会胡来吗?”郑德望着他一脸不爽,故意说了一句,“好了,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你们下去吧。”

    说完,更是不由分说直接将四位阁老给赶了出去。

    “宾之兄,某觉得联合朝中大臣联名上书陛下,不知你意下如何?”

    出来雍肃殿,气愤不过的谢迁回头望向李东阳,后者也知道这时候必须和前者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赞同地点了点头。

    “那这件事情就由我去说吧。”王鏊这时候也站出来说了一句。

    四人议定此事,便分头行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