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混在大明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文渊阁值房内。

    刘健看着手中这份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一份捷报,忍不住露出一丝喜色,“最近好消息倒是不少,广西那边的事情也解决了。”

    “想来皇上也可以松一口气了。”李东阳笑着说了一句,“刚刚登基就遇到这么多事情,陛下估计也是蛮头疼的。”

    “头疼?”刘健忍不住摇了摇头,“看皇上这些日子折腾出来的事情,我看陛下是还闲不够闹热啊!”

    “折腾倒是未必,看陛下这些日子的动静,估计是要做一番大事啊!”李东阳倒是提出了一番不同的见解。

    “大事?”刘健看向李东阳,不认同的说了一句,“除了裁撤镇守太监,我倒还真没看出来皇上想要做什么大事,不过皇上想方设法偷懒我倒是确实看见了。”

    这么调侃的话从刘健口中说出来还真是少见,显然他对于郑德某些偷懒的行为很是看不惯。李东阳忍不住轻轻一笑,“光凭裁撤镇守太监一事,皇上的魄力显然并不比先帝差多少,而且我觉得犹有过之。”

    “茶陵,你这话说的有些过了吧?”刘健一脸不相信地看向他,“皇上只不过做了一件事情,你就说他魄力堪比先帝?”

    李东阳淡淡一笑,“你还记得当初时兵部尚书刘大夏劝先帝裁撤镇守太监的时候,先帝说了什么吗?”

    “祖宗之法,不可妄动。”刘健瞬间知道了李东阳话里的意思,不过还是摇了摇头,“这事也说不了什么,只不过皇上胆子比较大而已。连祖宗之法都敢妄动,对于此事我反倒有些担忧。”

    李东阳苦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知这位阁老对新皇为何有这么大的偏见。明明皇上做了一件历代先帝想做却又不曾做的事情,他首先想到竟然不是欣慰而是担忧,也不知是怎样想的。或许是因为皇上的性格和先帝的大相径庭,才会造成他的这一番想法吧了。

    看到李东阳不说话了,刘健也是知道他肯定不认同自己的这番想法。无奈的摇了摇头,“茶陵,你什么都好。就是这性格有些软弱,还需要改一改啊!”

    听到刘健的这番数落,李东阳只是轻轻一笑,也不想去辩驳。眼神却流露出一丝疲惫,暗道一声,“现在朝廷都已经稳定下来了,或许也到了我该离开的时候了。”

    ……

    懋勤殿御书房内。

    “会不会觉得朕做的太狠了?”郑德看向王廷相说了这么一句,显然说的褫夺朱晖保国公世爵一事。

    “刚开始对于保国公虚报军功一事,朝臣们都是群情激奋,纷纷上书要求朕严惩。可当朕按照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倒是同情起朱晖了,反而觉得朕处罚太重了。你说他们是怎么想的?”

    “若是陛下对于一位勋贵都能够下如此狠手,那那些地位还不如勋贵的朝臣们又会怎么想呢?”王廷相并没有明言,只是提点了一句。

    郑德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他们是害怕朕有一日也会对他们下狠手吗?”

    王廷相笑而不语。

    “可若不是犯了错,朕又怎会去处罚他们吗?”郑德摇了摇头,“看起来这些朝臣们平日看起来个个都洁身自好、刚正廉洁,背地里也没少干些龌龊的勾当,否则又何必害怕朕?”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王廷相这时候笑容一敛,拱手道。

    郑德看着他有些严肃的神情,便知道他要说些犯忌讳的话,摆摆手道,“朕赦你无罪,你说吧。”

    王廷相道,“朝臣们未必是害怕自己的小尾巴被抓住,而是害怕陛下暴虐成性啊!”

    “暴虐成性?我可能吗?”郑德倒也没有生气,哈哈一笑,看向他,“子衡,你觉得朕像这种人吗?”

    “陛下自然不是,可保不齐朝臣们这么想啊!”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王廷相对郑德的性格自然有所了解。虽然脾气不太好,有时候会意气用事,还特别懒,做事三分热度……毛病一大堆,但唯一的优点就是还算听得见意见。在他看来这已经算是好的了,或许有可能成为一名昏君,但绝不像朝臣们说的那样成为暴君。

    “还是子衡了解我啊!”郑德得意地笑了起来。若是知道在王廷相心里想的那番话,也不知还笑不笑的出来。

    “对了,右都御史史琳这老家伙……”一不小心说漏嘴了,郑德看了王廷相一眼,见后者浑然没听见似得。颇感尴尬地清咳一声,“史爱卿的病情如何了?若不是他回来后病倒了,否则朕非拿下他不可。”

    郑德口中说的自然是提督军务的右都御史史琳,这次的事情出了这么大一个篓子,身为监军的史琳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正当郑德准备有所行动,后者回来了后就传出病倒了的消息。再加上朝臣们的求情,他也不知该如何处置这位。

    不过这位也病的太巧了吧?便怀疑这位故意装病来逃脱惩罚,随即派了王廷相代自己去慰问一番,好刺探刺探虚实。

    王廷相闻言也是一脸忧色,“臣代陛下前去探望发现,史琳大人是真的病倒了。估计是因为宣府一事来回奔波车马劳顿。再加上年纪大了的缘故导致。而且据其家人说已经多日滴米未进,这一下病倒了恐怕凶多吉少啊!”

    郑德闻言也是瞬间沉默了,本来他还怀疑这位故意装病来逃脱惩罚。不过现在看来这位还真是病倒了,看起来也时日无多了。他现在反倒提不起追究这位的心思了,毕竟最多也只是个失察之责,还不如让这位老人安心的走了。

    “子衡,你等下再代朕再看望一下这位右都御史,就传朕的口谕决定赦免他的失察之责吧。”

    王廷相闻言拱手道,“陛下仁慈。”

    郑德点了点头,正想再说些什么。王岳走了进来。

    “万岁爷,兵部尚书刘大夏来了。”

    “让他进来。”郑德似乎想到了什么,也有些猜到刘大夏来此的目的。转而对王廷相说了一句,“子衡,你猜这位兵部尚书大人来朕这所谓何事?”

    王廷相笑着道,“陛下不是已经猜到了吗,又何必来戏弄微臣?”

    “知我者,子衡也。”郑德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微臣参见陛下。”刘大夏走来进来,对已经重新坐在御座上的郑德拱手道。身后站着的王廷相则对他施礼道,“见过尚书大人。”

    刘大夏看了王廷相一眼,对于这个最近皇上身边的红人自然清楚。虽然不喜欢在商谈朝廷大事的时候有旁人在一边,不过显然皇上是不会让他出去的,也只能随他了。

    “陛下,保国公朱晖已被贬为庶民,京营大帅一职空缺,有何人补缺,还需要陛下定夺。”

    郑德点了点头,十二团营就是大明的中央军,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自然不容有失。现在京营大帅人选空缺,自然要选个靠谱的人了,可不能再出个像朱晖那样的人了。

    可惜郑德用搜索系统搜索了这么多人,文臣倒是找到一大堆,武将反倒是寥寥无几,能力出众的更是少的可能。杨一清算是最出众的一个,可惜大明的西北边防不能没有人来守。至少在郑德找到能够替代的人选之前,杨一清还真不能离开。还有两广总督潘蕃,可惜南方那些个土皇帝都不安分,也不能缺少人坐镇。胡琏也算是一个,可惜才刚刚进士登科,资历太浅了。

    郑郑德掏空了脑袋瓜子也没想到合适的人选,也只能看向刘大夏,“爱卿可有人选?”

    刘大夏显然是有备而来,闻言马上道,“臣觉得原户部侍郎许进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他曾在边关多年,曾巡抚大同、甘肃等镇,熟悉军务。也曾上阵杀敌过,哈密便是在他的手中收复的。”

    郑德闻言点了点头,也觉得这个人选不错,不过他还有一丝疑惑,“爱卿说原户部侍郎?如此人才,难道现在不在朝廷了吗?”

    刘大夏尴尬的点了点头,“许进曾遭到言官的弹劾,无奈的致仕而去。”

    明朝官场有一条潜规则就是:无论谁遭到言官弹劾,也无论你是否对错,都必须立即致仕。不过只要你脸皮厚,不走也是可以的。就像成化年间的“纸糊三阁老”之一的刘吉外号“刘棉花”,何意?棉花者,不怕弹也!当然一般有骨气的大臣都会遵守这条约定成俗的规矩。

    而对于这条潜规则,郑德也是深恶痛绝的。因为这条规则的漏洞太大,又没有任何约束力。即使有约束力也只是对那些正直大臣而言,而那些无耻的jian臣更是不在乎。

    郑德对于这个人选倒是很满意,毕竟曾经上过战场,熟悉兵事,又曾经立过战功。

    “就许进吧,起复为兵部侍郎吧。”

    “这……”刘大夏有些迟疑,“陛下,这有些不妥吧。”

    “又什么不妥?”郑德疑惑的看向他,“难道是他的资历不够?”

    刘大夏道,“自然是够了,臣只是以为兵部左右侍郎已经满员,已经没有空缺了。”

    “谁说左右侍郎只能有两名了的?”郑德不以为意,毕竟在前世,一名正职之下,副职少则一人多则七八十几人多有,没什么可奇怪的。

    他摆摆手,“就这样,起复许进为兵部侍郎,掌十二团营之事。子衡,拟旨吧。”

    刘大夏闻言突然有些后悔,为何要推荐许进为京营大帅,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不过这话又要从何说起?原来刘大夏最欣赏的乃是兵部侍郎熊绣,原本是等自己致仕后再将他推上兵部尚书的位置。可惜许进的资历比熊绣还高,没想到自己的这此推荐阴差阳差竟然将自己的计划给毁了,实在悔不当初啊!

    “这事就拜托爱卿了,顺便通知许进来见朕一面。”郑德将写好的圣旨递给了刘大夏。

    “臣遵旨。”刘大夏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看到刘大夏神情低落的离去,郑德一脸疑惑,“他是怎么了,怎么情绪突然变得这么低落了?”

    “谁知道?”王廷相轻轻一笑,却显然猜到几分。

    “不说他了。”想不明白就不去想,这也算是郑德的一个优点吧。转头看向王廷相,“子衡,广西那边的事情既然解决了,如何封赏你就替朕拟好吧。”

    王廷相点了点头,“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