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到刘辩的三国在线阅读 - 720大汉国舅冯胜

720大汉国舅冯胜

    分析到最后,大伙儿认定对于冉闵来说最好的行军路线就是从武威向东,突入安定。然后顺着新平、北地一路,沿着泾水向西南,最后从长安东北方向穿过,一直向南过上洛关,最后抵达武关。

    如果冉闵走这条路线,除了要面对朱元璋与杨素的追兵之外,经过长安东北的时候,十有八九会遭到驻兵函谷关的董斐薛仁臬军团伏击,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但比起其他路线来说,这应该就是最有希望让冉闵兵团逃出生条的道路。

    可以说冉闵的东归之路是一条坎坷艰难的道路。无论走那条路线,都会有杨素、朱元璋、董斐、李渊、赵匡胤等诸侯或军团张开血盆大口,伺机将冉闵的西凉军生吞活咽下去,可是冉闵军团成功归顺金陵朝廷可以带来精锐的西凉铁骑,让任何金陵朝廷的文武百官都不会轻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既然冉闵诚心归顺,朕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凉州兵团从雍凉带出来!”刘辩双手抚案,掷地有声的说道。

    “拿下上洛,无论冉刺史走那条路线。都一定要拿下上洛关!”沮授目光转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蒯越颔首赞成:“公与兄所言极是,无论冉刺史走哪条路线,上洛关都是最后的关卡。只有拿下上洛关才能给凉州军敞开大门。而且拿下上洛关之后,便可以威胁长安,让杨素、朱元璋为背后分神,从而给冉刺史减轻压力。”

    沮授继续补充:“拿下上洛关还可以鼓舞凉州军的士气,让他们看到成功突围的希望!”

    赵云随行在侧,对于此次出征也是了解很多,等到沮授话毕,询问道:“沮郎中,此次马腾将军不是带了五千铁骑从羌族人的青海道去了凉州支援冉刺史,何不让他们再从这条路上回来?”

    沮授摇头叹息,直接否定了赵云的提议:“子龙只知其一不知羌道艰险,马腾将军从此前往河西,也只带了五千军队而已。羌道道路险峻难走,更本不适合大规模的军队行走,而且行程中寻找粮食也很困难,长年以来不过是我益州和凉州商业沟通的要道而已,要将他变成军事交通根本不行!”

    被沮授点破其中的内情,周围的人心里都一愣,相好的捷径也破灭了,可是救援冉闵的战事也还是要进行。

    一直急于立功的冯胜主动站出来请缨:“陛下,微臣自从军以来寸功未立。愿请兵一支,出武关拿下上洛!”

    上洛关是横亘在长安与武关之间的一座县城,也是一座关卡,地势陡峭险峻,易守难攻。只要拿下上洛,便可以向西长驱六百里,直抵长安城下。

    或许董斐想给杨素增加一点后顾之忧,并没有重兵驻防上洛,只是派遣了偏将胡班率领七千人驻守。他自己则统率大军坐镇北方三百里的函谷关,把长安与洛阳挑在了肩上,要拿下上洛,难度不大。

    目前武关有杨延昭率兵三万驻守,部将有张郃、霍峻,以及去年从御林军统领之位改迁为平东将军的卫疆。宛城有卫青率兵五万驻守,参军是徐庶,部将是太史慈、田真、张定边、杨业。

    攻打上洛的兵力筹措了出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由谁来担任主将?对于刘辩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手中能够担任统率的大将一抓一大把,放在任何时期,哪个都是横扫千军的名帅,而现在却连担任副将的资格都要争取!

    目前刘辩能够抽调的大将之中,柴荣和冯胜的统率都达到了97,都是可以担任大兵团主帅的人选,至于95统率的张郃与赵云94最多只能担任副将。而卢俊义之下的将领不是官职太低就是没有做过军事主官的履历,如何进行搭配,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让刘辩很是较劲一番脑汁。

    换个角度来考虑,冯胜与柴荣统率虽然够高,但资历太浅,从这一点上就把他们担任主将的希望排除了。没办法,手底下牛人太多了,你牛别人也牛啊,谁服谁的气啊,那就论资排辈吧!

    “攻打上洛交给卫卿好了,你去宛城驻防!”刘辩眉头微蹙,拒绝了冯胜的请求。

    “诺!”冯胜拱手退下,脸上难掩失望之色。去宛城的话,自己怕是没有资历担任主将,在人才云集的大汉朝廷要想出人头地,实在是难如登天。

    刘辩思忖片刻,在心里做好了安排,朗声下令:“赵子龙、卢俊义,命你二人单骑朝武关急行军。朕会调卫卿从宛城出兵一万,之后再从武关抽调一万人马,由卫卿担任主将,子龙担任副将,向西拿下上洛关,打开凉州军东归的大门。”

    “微臣领命!”赵云性格谦和,很少计较资历职位什么的,当下欣然领命。

    刘辩提笔修书一封与卫青,把这里策划的战略计划告知与他。命卫青接到诏书后即刻从宛城向武关进军,会合赵云之后出关向西攻打上洛,接应冉闵。又命卫青走后,由冯胜担任宛城主将,太史慈则协助防守。

    军议散去,赵云、卢俊义领兵向西星夜进军,直奔武关,而冯胜则没有急着赶往宛城接任主将。待众文武散去之后,冯胜跳出来向刘辩说他有。

    刘辩倒也好奇是哪位人物值得冯胜这样有些傲物的推荐,可是等到冯胜说出此人的姓名时,刘辩心里不仅暗骂冯胜真是会想办法,为了拉帮结派,甚至连自己大哥都给拉了出来。

    不大会功夫,冯胜便带着他的兄长冯国用前来。冯国用虽然是谋略见长的将领,可也是医院的身高在八尺作用的关西大汉,而且刘辩还看到冯氏兄弟似乎有外族血统。

    刘辩打量了一番冯国用,见他是副读书人的打扮,却腰配一柄修长的绣春刀,心里思筹史书上记载的没错,这个冯国用倒是个文武全才,比起他的弟弟冯胜倒是多了一股子沉稳睿智的气度,值得自己重用他。遂加封冯国用为折冲将军,调到卫青身边做参谋长,等到此战建功之后再加封赏。

    “谢陛下隆恩,我关中冯氏愿誓死效忠陛下!”冯国用和冯胜兄弟二人大喜过望,跪在船板上稽首顿拜,同时送上了自己的愉悦点。

    冯国用是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元末朱元璋帐下大将,宋国公冯胜之兄。少好读书,通兵法,初与弟冯胜结寨自保,后归朱元璋,劝朱元璋先取金陵以为根本。渡江后掌亲兵,多立战功,累擢至亲军都指挥使。至正十九年(1359年),因暴卒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

    冯国用幼时喜欢读书,并精通兵法。元朝末年,正值各地农民义军蜂起反抗蒙古族的压迫,冯国用与弟冯胜组织武装,召集数百人据守山寨自保。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冯国用参与采石渡江之战,与诸将率军攻破元朝中丞蛮子海牙的水寨,又击败陈兆先,将其生擒,尽降其部众三万余人。当时降卒都疑惧不定,朱元璋便从中挑选骁勇能战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又将旧人全部摈去,只留冯国用随侍榻侧,这样五百人才安定下来。

    朱元璋率军至定远妙山时,冯国用兄弟二人率部前来归附,朱元璋见冯国用儒冠儒服,温文尔雅,对他甚为信任。朱元璋曾向他询问平定天下的大计。冯国用答道:金陵为虎踞龙盘之地,世代帝王的都城。可先夺金陵作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导仁义,广收人心,不要贪图子女玉帛。这样,天下就不难平定。

    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当即留他在自己身边当谋士。后来朱元璋果真采纳了他的建议,定都南京。朱元璋又命冯国用率领这五百亲兵进攻集庆,众士卒纷纷拼死抢先登城。冯国用与诸将齐心合力,接连攻取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又随朱元璋征讨金华,进攻绍兴,累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在征战期间,冯国用曾经营救过明将徐达。

    刘辩当即亲自起草一封诏书,命随军工匠刻了印绶交给冯国用,叮嘱他要和卫青两位国舅爷同心协力,切勿因为后宫之事而贻误战机。冯国用是个心思活络的人精,对于皇帝的嘱托自然是点头应接,谢过天子后,携带了印绶与诏书下了船,提刀上马朝宛城而去。

    就在冯国用转身离开的时候,刘辩向系统吩咐道:“给本宿主查询一下冯国用的各项能力,刚才忙于了解冯国用的事迹,都忘了查查这个国舅爷的能力了。”

    “叮咚……系统正在查询中,查询完毕,元末明初将领冯国用四维能量值——武力88,统帅95,智力96,政治94。”

    赵云、卢俊义、冯国用、冯胜走后,刘辩忽然觉得自己手下武将有些空虚,遂提笔修书一封,调孝陵卫指挥同知李思安以及骁果卫指挥佥事罗士信前来江夏听令,加强自己身边的武将力量。

    使者快马加鞭,不消两日便赶到了宛城,呈上了天子诏书。卫青看后,挑选了一万人马,命田真随行,提兵一万直奔武关。留下太史慈、杨业、张定边和冯胜等人防御宛城。

    不几日,赵云引兵抵达,寒暄过后,两军合兵一处。又从武关中抽调了一万人马,顶着乍暖还寒的春风一路向西,直扑上洛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