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武神1890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满清的铁路

第一百七十二章 满清的铁路

    海兰泡码头,神炵迎着扑面而来的水汽和凉意,看着一艘货轮起航。

    货轮上满载着小山一样的水泥条,这些都是海兰泡的工人用水泥制造的枕轨,由船只沿江运出去,在南下直达满清的上海。

    依克唐阿就站在神炵的身边,一同看着这一艘运输水泥枕轨的货船出行,不过他的嘴可没闲着,大口咬着一个鸡rou蘑菇馅的香辣玉米卷,吃的十分欢快。

    依克唐阿身后的手下们,也是一人一个玉米卷,吃的不亦乐乎兴高采烈,每次跟随将军大人来到海兰泡,他们都有机会享受这里的异域美食,那真是百吃不厌,这些日子他们都感觉到胖了不少。

    “大人高瞻远瞩,已经在南方开始铁路的基础建设,这贯通大江南北的铁路线定会在大人的笔下完成。”依克唐阿吃完,摸了一把嘴,不忘拍拍神炵的马屁。

    “东北哪里都好,就是冬天太冷了,要不然咱们这里今年就能修铁路了。”依克唐阿又是一阵可惜,他是真的很心疼南方佬抓到了这么好的机会。

    “这些年,满清各地灾荒不断,这次秋冬开始的南方铁路建设,也能顺便解决当地的灾民问题,提供一个以工代赈的活命机会。”神炵开口说道目光淡淡。

    海兰泡工业铁路告一段落,庞大的建设工人小部分准备回家好好过个富余滋润的新年,大部分人还是准备继续给神大人干活出力赚钱,要知道这几个月的收入可比他们过去地里刨食一年的收入多多了。

    几个月的时间,这批工人已经完全不是过去的农民的样子了,变得很有纪律很有秩序甚至还学了不少文字,有些人甚至当上了建设工地的小头目。

    神炵自然舍不得这么好的一批人力,于是选着留下一部分人安排在海兰泡,其他人继续修铁路,不过不是在秋冬的北方,而是乘船南下,去南方修铁路。

    这个计划神炵早就有了,并于天津的北洋大臣李鸿章进行了磋商,赶上今年满清南方又有灾荒,正好进行需要大量人力的铁路建设。

    “大人功德无量,满清这么大,铁路一直修建下去,会很大的缓解各地民生问题,不知多少贫苦的百姓得到一个吃饱饭有钱赚的机会。”依克唐阿真心实意的说道。

    依克唐阿作为满清的封疆大吏,对满清什么样知之甚详,康乾盛世早就没影了,乾隆之后满清就一直在走下坡道,可谓一年不如一年,太平天国起义可不只是一批落魄秀才地主商人的野心。

    神炵其实并不是来送别那艘货船的,他是来送准备离开的依克唐阿,两人已经商谈好了明年的东北铁路建设,神炵负责资金、技术人员、与满清高层协调,依克唐阿负责黑龙江地区的人力物力调度并做好配合。

    明年,随着铁路的建设,也会有大批的关内移民前来东北开荒,其中一批人将会成为铁路建设的主力,依克唐阿明年将会非常忙碌。

    天津,北洋大臣府邸,李鸿章看着手上的一封电报,上面是一艘运输水泥路枕的船只的消息。

    亚洲银行获得了满清的财权后,李鸿章在资金方面已经不用发愁了,他要注意的只是把底下人的贪污腐败问题处理好就行。

    “也多亏了大人,否则那些王公大臣岂会同意大修铁路?!”李鸿章脸上露出了讽刺意味的微笑,脸上的神情感慨万千,眼中泛起了往昔满清修铁路的艰难。

    中国修建铁路所以落后于人,当然与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清政府腐败、保守、****,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

    当时,中国的有志之士已把世界铁路的信息传入国内,被称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在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介绍了外国修建铁路的情况,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编著的《瀛环志略》,也提到了外国修建铁路的情况。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王干在其《资政新篇》一书中,主张制造“如外邦火轮车”,计划“先于21省通21条大路,以为全国之命脉”。

    这些都未能使清王朝统治集团发聋振聩。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yin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清政府不许中国自己修建铁路,不等于外国列强不图谋在中国修建铁路,后者主张在中国修建铁路,既因为它们看中了中国地大物博,有广阔的掠夺前景,又因为修铁路体现着它们侵略策略的改变,其目的是“以新辟的道路和交通,来代替旧时的战争和并吞领土的政策”。

    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又称淞沪铁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英、美合谋,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把“吴淞道路公司”变成“吴淞铁路公司”,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

    当满清政府要求其停止行车时,狡猾的英方却要中国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而在赎款未交清之前,仍然继续行车。

    更可悲的是,昏庸、守旧的清政府在交齐赎款之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由此可见,清政府的当权者把铁路视为“奇技yin巧”,到了何等荒谬的程度。

    李鸿章知道洋人的野心,但更明白修铁路的好处,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

    李鸿章的奏请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指位于河北遵化附近的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

    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直到第二年才以由锅炉改造的蒸汽机车牵引。

    这条长约10公里的运煤铁路,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它的建成通车,虽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英国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但却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创办铁路带来不小影响。

    当唐胥铁路于1887年展修至芦台,1888年展修至天津,达到全长130公里之时,李鸿章准备再向西延伸,修建天津至北京通州的津通铁路,以“外助海路之需,内备征兵入卫之用”,但是又遭守旧派官僚的群起反对。

    守旧派上了数十道奏折,认为修建津通铁路将使京师“洞开门户”,一旦有变,外人将“风驰电走,朝夕可至”。

    清朝皇室疑窦丛生之下,敕令各省大员“各抒己见”,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缓建津通铁路,改修“无虑引敌”的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

    慈禧太后深恐李鸿章北洋势力太大,欲以张之洞牵制之,遂采纳张之洞的建议,于1889年5月下诏书斥责顽固官僚“偏执成见,不达时务”,宣布铁路为“自强要策”,应当“毅然兴办”,统筹全局,“次第推行”。至此,清政府才算开始转变其顽固反对修建铁路的态度。

    清政府转变态度,还与修建宫廷铁路一事有关。李鸿章等为促发慈禧对铁路的兴趣,曾动用海军建设经费于1888年在北海、中海西侧修建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宫廷铁路。这条铁路由静清斋至瀛秀园,途经紫光阁,故称紫光阁铁路。

    慈禧经常乘坐由太监牵引的豪华进口车厢,去静清斋进午餐。这种投其所好的做法既博得慈禧的欢心,又促使顽固派不得不改变其反对修建铁路的态度。

    于是,唐胥铁路得以继续向前延伸;于是,为开采大冶铁矿和创办汉阳铁厂,于1894年建成干支线28公里的大冶铁路;于是,为应付“俄患日亟”而展筑关东铁路,在山海关设立“北洋官铁路局”,将唐胥铁路由唐山向北展筑,于1894年修至中后所(今绥中县),后因发生中日甲午战争而停顿,形成西起天津、东到中后所、长348公里的山海关内外铁路;于是,为加强海疆,从1887年起,以士兵为劳力修筑台湾铁路,其台北向东到基隆的一段于1891年完成,台北向西南到新竹的一段于1893年完成,两段共长107公里。

    神炵的出现,改变了满清的现在和未来,李鸿章的铁路雄心也不仅仅在于应对“俄患日亟”、加强海疆,而是真正的修建贯穿华夏东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

    李鸿章目光闪亮,神情坚定有神,神炵给他讲过华夏大地遍布铁路网的恢弘与壮丽,在经济、军事、贸易、物资流转等等各方面的巨大的价值和意义,那个时候,将会是华夏真正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