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凤神玉凰之卷一情殇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废黜中宗 临朝称制

第二十二章 废黜中宗 临朝称制

    中宗即位之时,正是国家多事之秋。

    河南、河北诸州发生大水,黄河两岸的百姓流离失所,备受饥荒之苦。西京长安一带也雨涝成灾,平地积水四尺以上,庄稼几乎尽毁。

    就在国内自然灾害连绵不断的时候,边境也不断生出战端。

    西突厥阿史那东博率众造反,告急文书不断传至朝廷。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中宗,上任后没有想着去赈灾抚民,没有选派精兵强将去戍守边疆。反而一上任就忙着擢拔自己的亲信。

    他先是册立原太子妃韦氏为皇后,紧接着就破格提拔韦后的父亲为豫州刺史。任命左散骑常侍韦弘敏为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而提拔韦弘敏的理由,仅因他与皇后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

    中宗见自己连连几个任命都畅通地得到执行,没几天,他忽然在殿上提出:任命韦氏父亲来朝廷任侍中。并且任命他奶妈的儿子为五品大员。

    满朝文武都有些震惊,中书令裴炎终于挺身而出,极力谏阻。

    中宗被公然反对后,勃然大怒:“朕乃天下之主,难道任命一个侍中还需要得到你们的同意吗?朕是天子,莫说一个小小的侍中,就是朕愿意,将皇位让给他坐也不是不可以的!”

    群臣骇然,堂堂天子于朝堂之上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裴炎暗自摇头,皇上昏庸至此,还有何可说?裴炎默默退下,不再说话。

    中宗大概以为自己的龙威震慑住了群臣,洋洋得意道:“朕乏了!”说着看了看御前太监。御前太监连忙唱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群臣哑口无言,对着这样的皇上,还有什么要奏的?

    中宗立马起身离去。群臣也慢慢散去。“皇上怎么能这样胡言乱语?太没有分寸了!”出宫的路上,大臣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谈论今天皇上的失言。

    裴炎却没有出宫,他直接去了后宫觐见武太后。刚到不久,中书侍郎刘祎之也匆匆赶来。

    太后听完他们的奏报,震惊地说不出话来。李显游手好闲,满身纨绔气息,武太后是知道的。可是她没有想到他会混账成这般模样。

    “大唐岂可交在这样的蠢货手中?”武太后阴郁道。

    “太后圣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乘皇上初登大宝,羽翼未丰,及早处置尚可挽回败局。倘若时日长久,皇上的人马盘踞朝中,那时再想如何,只怕就要伤筋动骨了!”刘祎之接口道。

    刘祎之乃“北门学士”之首,深受太后器重,因此说话直截了当,不假思索。

    太后沉思道:“皇上登基没几天,此时就谈废立之事,朝臣们是否会sao动?”

    裴炎道:“不会,皇上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已经伤透了众位臣僚的心,今天又说出如此悖逆之语,实在不是可以辅佐的明君!”

    太后见大家把话说到此处,随即和他们商谈了废立过程中的各项事宜。

    二月二十八日早朝,武太后把文武百官召至乾元殿。

    中宗端坐在正北的龙椅上,仍被蒙在鼓中。

    朝臣们看着大殿四周站立的御林军,心中都在打鼓,不知道一会儿要发生什么惊天的大事。

    群臣们噤若寒蝉,中宗还在等他们上奏国事。

    “太后驾到!”忽然听到司礼太监高声唱道。只见武太后领着中书令裴炎、中书侍郎刘祎之匆匆步入殿中。

    中宗一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听到裴炎对众位大臣宣读了太后诏令:“自即日起,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

    事出突然,群臣咋舌,可是很快明白是怎么回事,想着皇上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大臣们对废立之事采取了默认。堂堂大殿之上,竟无一人为皇上说一句话。

    面色苍白的中宗终于跳起来叫道:“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要废我?!”

    “你都要将皇位拱手相送给韦玄贞,这还不是滔天大罪吗?”太后出声质问。

    “那只是朕的一句戏言!”

    “君无戏言!”武太后斥责道。

    这时裴炎、刘祎之站到皇位边道:“请庐陵王离开御座!”

    李显瘫坐在龙椅之上,对裴炎的话充耳不闻。

    裴炎和刘祎之随即架起李显,将他交给了御林军。御林军便将李显押往后宫别苑中幽禁了起来,严密看管。

    那位一步登天的国丈大人韦玄贞也被一纸诏书流放到了钦州海边。

    国不可一日无君,中宗被废的第二天,武太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雍州刺史相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

    睿宗其时已经二十有三,为人谦恭孝友,刻苦好学。可是从未当过太子,没有经过历练,毫无治世经验。武太后对这位皇帝也深感忧虑。

    是啊,执掌过大权的武太后除了自己,对谁都不会放心的。别说儿子们不争气,就是争气,只怕在武太后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曾经英武干练的李贤都不能承继大统,他的这些才智皆不如他的弟弟们又怎么能登大宝呢?

    当是时,国事千头万绪,急需一位才智非凡的国主。武太后有心执掌权柄,可又怕有违祖制,一直游移不定。

    这时刘祎之夜访武太后,提出让武太后临朝称制的办法。他的这一提法,甚合武太后之心。可是武太后也将她的疑虑说了出来,“朝中之人会不会说我是吕后之类的人物?人言可畏啊?!”

    刘祎之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太后治理朝政,游刃有余,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而皇上此时,虽以成年,可是阅历胆识都不足以担当大任。”

    “太后圣体康健,精神矍铄,正应在这多事之秋,当仁不让地担当起大任,把握朝政,使大唐可以转危为安。”

    武太后激动道:“为了先帝的基业不至于败坏在儿子们手中,我这个老婆子少不得披挂上阵,重cao国柄。待皇上历练老成之后,再让其过问朝政,也无不可。”

    从此以后,武太后正式临朝称制,朝中大小事务都有武太后裁决,无须通过睿宗。

    睿宗看过前几位兄长的下场,很聪明地不管朝政,安分守己的当个傀儡皇帝,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武太后每日坐在朝堂打理政务,面前悬挂着一面淡紫色的幔子,太后可以看清百官,而百官却无法看清太后。

    三月七日,武太后派遣她的侄子,礼部尚书武承嗣前往帝宫,册封睿宗为嗣皇帝。其实,也就是准皇帝之意。如此一来,太后掌国施政就更加的名正言顺了。

    武太后临朝,首先将自己的心腹亲信全部安排进了宰相班列,接着就开始赈灾放粮。

    武太后接管了朝政,避免了皇权交接时产生的政局不稳的现象。没有混乱和动荡,老百姓们安居乐业,有谁会对太后临朝产生不满呢?

    可是朝臣中还是有人对太后临朝一事不满,并且很快表现了出来。

    太后临朝后不久,太后就接到了西京留守刘仁轨的辞职上疏。

    刘仁轨时任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是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如果不能说服他,必将影响一大批朝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武太后亲笔玺书,向刘老将军致敬。

    看着武太后情真意切的亲笔玺书,刘仁轨感慨良多。想她一个妇道人家,为了大唐的社稷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实属不易。

    如今大唐内忧外患,倘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摄政者,周边那些虎狼之国,早等着活撕了大唐。

    刘仁轨想明白这些后,倍觉汗颜。自己的见识还远不如一个妇孺啊?!

    刘仁轨请求收回上疏,从此以后一心一意地镇守长安,为大唐江山的永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仁轨是一面旗,当他站到太后身边的时候,一些首鼠两端,持观望态度的大臣望风而倒,全都站到了太后的一边。

    自此,朝廷的文武百官大都默认了太后临朝称制的这件事。

    年逾花甲的武太后,以娴熟的手腕掌控了大唐的政事,很快消除了内忧。稳定了朝中的局势,太后终于可以全力以赴的解决边境的纷扰了。

    对于西突厥阿史那东薄的率众造反,武太后绝不手软,决计派兵弹压。可惜的是一代名将裴行俭如今已经暴病死亡,太后伤痛之余,与宰相们商议,派出西安都护王方翼前往拒敌。

    王方翼率十万大军西进至丽水,四方设伏,诱敌深入后,斩杀无数,大破突厥兵,很快平定了突厥的叛乱。

    不料**与突厥交战之际,吐蕃乘机派兵攻占了柘、松、翼等边州。不久又进攻河源,大唐守军出师不利,节节败退。

    这时,吐蕃的赞普突然提出和亲的建议,声称只要太平公主下嫁,即刻退兵。

    武太后勃然大怒,可是她以一个政治家的胸怀忍下了这口气。第二日,她召见了吐蕃使者,“贵国好意,不胜感激。只是太平为报答外祖母的生前慈恩,已入道观为女道士,发誓终生不嫁。”

    为使他相信这件事,武太后下令将公主府第命名为太平观,并让太平身着道士服装于宫中走动。

    使者见此,不好多说,只好告辞离开。提亲之议自然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