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前车之鉴
李景闻听转头看了看周衡臣和张理一眼,见两人面带愧色,李景叹了口气,转向张老汉说道:“大叔,这事儿都怪李景没做好,在此李景给大叔赔不是了。中文您老放心,回头我就让人解决这些问题。答应你们的条件全部都会兑现,以前欠你们的也全部给补上。” 张老汉闻听大喜,翻身跪倒在李景面前,一边磕头一边道:“老汉代父老乡亲们给大帅磕头了。” 李景急忙将张老汉拉了起来,轻轻拍了拍张老汉的手,然后对身后的亲兵说道:“你马上通知虞乐亭带人进驻盐厂,让他彻查盐厂的官员。另外通知沈正和袁枢,让他俩放下手中的事情火速来盐厂,全盘接受盐厂的运作管理。” “是!”那亲兵抱拳领命疾步离去。 亲兵刚刚离去,一众官员带着附近的百姓陆续走来。 见百姓们过来,李景急忙站起身来迎了过去,走近以后才发现这些百姓大多衣衫槛褛,并且几乎都是一脸的菜青色。 李景心中一紧,疾步上前,躬身长揖道:“诸位父老乡亲,李景对不住大家了。” 听李景自报家门,众百姓纷纷说道:“恩公,您可来了“终于见到恩公了!” 说着众百姓齐齐在李景面前跪倒,不住磕头。 “快起来,快起来!”李景急忙上前扶起众人。 旁边的官员们连忙帮着李景把众百姓一一扶起。 待众人起身,李景接道:“父老乡亲们,这段时间大家受苦了,今天李景过来一是来看望大家,二是来给大家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难处苦处今夭都告诉我,我马上安排人给你们解决问题。” 众百姓闻听大喜,顿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王承恩这时也己起身来到李景的身边,见众百姓闹哄哄地各说各话,不禁皱了皱眉,随即大声喝道:“肃静,乱哄哄地成什么样子,一个一个来。” 李景闻听笑了笑,王承恩在朝中久历这样的场面,想来是对这样的情形深恶痛绝。 不过对朝中的大臣,王承恩是不敢呵斥的,这时逮着机会那肯放过 应该说来百姓还是比较吃这一套的,被王承恩训斥了几句之后,顿时噪声不言。 李景笑了笑,摆摆手道:“乡亲们,想来你们各家遇到的难题大抵相同,这样吧,你们选一个人出来跟我说。” 这时张老汉也走了过来对众百姓道:“老少爷们,刚才我己经把大家的难处告诉了大帅,大帅己经答应帮咱们解决。大帅来一次不容易,老少爷们别总拿咱们那点破事儿烦大帅,各家有什么好吃好喝地赶紧拿出来,恩公来了,咱们可不能让恩公就这么站在这里!” “张大哥说得有理,今天见到恩公,可别拿那些破事儿劳烦恩公,我家有一坛好酒,我去取来请恩公喝。”一个老头忙道。 有这人带头,众人纷纷响应,一时间众百姓又急匆匆地回家去取自家的好东西。 见此情景,李景无奈地摇摇头,指着张老汉苦笑道:“大叔,我想听听大家的难处,你怎么把他们撵走了!” 张老汉憨憨一笑道:“恩公来了,什么难处都不是难处,何况恩公事务繁忙,哪有时间听他们聒噪,不趁这个机会孝敬孝敬恩公,等恩公走了,他们就该后悔了。” 李景轻轻叹了口气,拍了拍张老汉的手,转头看向众官员道:“大家听到了么,李某只不过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老百姓们就记住了李某的好处,一口一个恩公的叫着。可是李某听着心中有愧啊!因为李某答应他们的事情没有做到! 你们呢乡亲们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你们做过什么 看看乡亲们的衣着,再看看你们身上穿的什么,看看乡亲们的面色,你们拿着镜子去照一照,看看你们是什么面色! 你们嘴里吃的,身上穿的是哪里来的是老百姓们一滴汗一滴血换来的!可以说老百姓就是咱们的衣食父母。 可是你们吃好的穿好的,却这么对待老百姓们,你们拍拍自己的胸脯打工合自问,你们对得起这些百姓么 两年前这里闹过流寇大家不会忘记吧? 为什么会有流寇我就不说了,原因大家都明白。我只想告诉你们,如果咱们不把老百姓们安置好,前年的事情就会重现。 前车之鉴啊!你们怎么就不吸取教训呢 如果你们能吸取教训,就会对百姓心存敬畏,只有心存敬畏,你们才会用心为老百姓做事。 咱们老百姓是最淳朴的,他们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们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你们不会永远在这里做官,也不会永远做官,有一天你们离任的时候,你们希望老百姓夹道欢送呢,还是希望老百姓在你们身后合掌相庆 我一直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要把钱财看的过重,可是偏偏就有人为了钱财忘了本分。 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在李某的治下,谁要是不把百姓当回事儿,就是跟我李景过不去,谁敢欺压百姓,剥削百姓,我就要谁好看! 我知道有些人存了这样的心思,大家一起犯事,我李景就会拿大家没办法,因为法不责众嘛! 不过我劝你们最好打消这个念头,你们可以到河南去打听打听,去年河南遭灾的时候李某一次杀了多少贪官污吏,不法商人! 我知道河南很多官员都在背后骂李某是个屠夫,可是李某不在乎。别说百十来人,就算上千上万,李某也照杀不误。 如果诸位想看看李某手中的刀锋利不利,那就不妨试试!” 李景越说表情越严肃,说到最后己是声色俱厉。 见李景的目光宛如刀锋一般扫向在场的官员,王承恩心中凛然,心中暗道:“这个李景平时说话和颜悦色,看不出一点火气,不想一旦发怒,竟然这般杀气腾腾。” 转头看向在场众官员,只见众人大气不敢出一声。 王承恩心里叹了口气,要是皇上发怒时大臣们也是这般害怕,哪里还敢不用心做事 其实为什么大臣们不害怕皇上,王承恩心里很清楚,因为皇上经常发怒,怒气上来什么话都说,可是事,过后大多都是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大臣们再见皇上发火己经不在乎了。虽然大臣们表面上看起来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实际上不过是装得而已。 而眼前这些官员的样子却绝不是作假,这说明李景是说到做到的。
想想李景去年在河南一次杀了上百人,王承恩心里苦笑了一下,李景杀伐如此狠烈,下面的官员如何敢不害怕 李景的目光在众官员身上扫了几遍,最后看向刘书言道:“刘书言,你是张理张大人推荐的,不知你所做之事能否对得起张大人的推荐” 不待刘书言回答,李景又看向张理道:“张大人,当年你为了解州的百姓来找李某,那一次见面,你我一见如故,引为知交,我对你的期望甚高,你可千万莫要在这里沾上什么东西!否则,就算李某讲人情,定下的规矩是不讲情面的!” 张理闻听对李景一抱拳道:“大帅,下官以项上人头担保,自打跟了大帅以后,下官从无贪墨枉法之事,若有不实之处,大帅只管砍了下官的脑袋!不过以前的事情你可不能追究!” 李景点点头道:“你有这个把握就好,李某早就说过既往不咎,这一点,你和你那些同僚都无须担心。我可以告诉你}这两年你和你那些同僚们做的我很满意,非常满意!你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 “多谢大帅!不过下官自身敢保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推荐之人犯错,下官也是有责任的,张理自请大帅处罚。”张理抱拳接道。 李景摆摆手道:“责任你是跑不掉的,不过如何处罚等查清以后再说,现在你还是做好自己的本分。““是!”张理应道。 见张理三言两语便把自己撇清,众人心里大为叹服。 李景如此回答,清楚地透露出潜在的意思,那就是只要张理本人没有任何问题,就算张理推荐的人出了再大的错误,张理都不会受到太大的牵连。最多担个识人不明的责任,给个警告的处分。 李景不想处罚张理,是因为这段时间张理的工作做的确实比较到位,解州在他的治理之下发展地确实很好,这样的人才,李景手下并没有几个。 同时也说明李景对张理没有牵连进去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因为平阳府像张理这种级别的官员并不多,满打满算还不到十个人,这些人自然是虞乐亭的都察院重点盯视的对象,他要有什么问题,虞乐亭恐怕早就把他逮起来了. 到现在李景都没有听虞乐亭提起过张理出过任何错误,这就说明或者是张理做的实在太隐蔽,或者是张理做的确实到位,没有任何小辫子被人可抓。 很显然,李景更相信后者。 这不是他对张理放心,而是对虞乐亭放心。 虞乐亭可能天生就是干稽查的材料,任何一点小事都不放过。 周衡臣有一个亲属求周衡臣办了一点小事,被虞乐亭知道后,很是调查了一番,虽然事情很小,虞乐亭却依然把此事告诉了李景。 对于虞乐亭的敬业精神,李景都大为佩服,要说张理犯了什么错误能逃过虞乐亭的眼睛,李景是不大信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