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186章徐源泉湘鄂受挫 何成浚豫皖失利

第186章徐源泉湘鄂受挫 何成浚豫皖失利

    【史要】徐源泉围剿“湘、鄂西苏区”受挫,何成浚围剿“鄂、豫、皖苏区”失利;中*共*

    “湘、鄂西中央分局”、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相继成立……

    却说,“国民党军”对中*共*江西“中央苏区”实施“围剿”的同时,蒋介石《任命》徐源泉为“鄂西剿匪总指挥”;《令》其率所部“第四十八师”,会同李觉的“第十九师”、王东原的“第十五师”、张英的“第十一师”等部,对中*共*的“湘、鄂西苏区”也进行“围剿”,且将“围剿”的重点放在“洪湖苏区”。

    但此时,李觉、张英、王东原等部分驻于湘西北的津市、临澧、华容等地;所以,进剿“洪湖苏区”的只有徐源泉的“第四十八师”。

    不过,徐源泉受《命》后甚是卖力,即于一九三一年二月初就对“洪湖苏区”实施了“进剿”。

    且此时,“红二军团”主力都在松滋的杨林市、街河市一带休整,“洪湖苏区”内的兵力未免显得空虚。

    因此,徐源泉起兵“进剿”后,即一举攻取了长江北面的小河口、堤头、汪桥、沙岗等地;然后,又向石首北面的藕池逼进,欲以此为突破口、一举攻取石首及中*共*“湘、鄂西特委”所在地调弦口。

    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而保护“苏区”,“湘、鄂西特委”把长江左侧江陵、监利、沔阳等县的“赤卫队”合编为“江左军”,长江右侧石首、华容、公安等县的“赤卫队”合编为“江右军”,由代理“湘、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统一指挥,以保卫“苏区”。

    同时,又以南征后撤至“洪湖苏区”了的“红六军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为主,与“红二军”留在“洪湖苏区”内的伤病员,合编成“新红六军”,由段德昌《任》“军长”,以抵御“国民党军”。

    “新红六军”组成后,段德昌即率部至石首进行阻截,欲将“国民党军”拒于石首境外。

    然因,“新红六军”组成不久,其中许多战士伤、病刚愈、元气尚未完全恢复;因而,在藕池、南口、高陵等地与徐源泉的“第四十八师”遭遇时;“新红六军”虽是勉力抵御,与敌相持了多日;但终因双方战力相差太过悬殊,“新红六军”不敌,段德昌只得率部撤离、转移到黄莲湖、北汊湖等地。

    “新红六军”在石首遭挫后,设在调弦口的中*共*“湘、鄂西特委”受到了威胁;于是,在“江右军”掩护下,中*共*“湘、鄂西特委”撤往桃花山。

    徐源泉攻占石首和调弦口后、即又率部向桃花山进攻,迫使中*共*“湘、鄂西特委”再向洪湖沿岸的瞿家湾转移,徐源泉则又紧追不舍。

    不过,当徐源泉辖下“新编第三旅”的一个团,追至华容的三葑寺、松板桥等地时,却被中*共*的“江右军”击溃了;另有“新编第二旅第二团”的两个营,在监利的朱河、峰口等地,也被中*共*的“江左军”歼灭。徐源泉因此受撼,这才减缓了对“洪湖苏区”的攻势。

    正在“国民党军”对“洪湖苏区”围剿之时,曾留学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的夏曦受王明派遣前来“湘、鄂西根据地”。

    夏曦抵达鄂西的宜昌后,即在宜昌长阳的枝柘坪召开“中*共*湘、鄂西特委”和“红二军团前委”的“联席会议”。

    会上,夏曦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于是,由夏曦自《任》“书记”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成立。

    此同时,原“中*共*湘、鄂西特委”被取消,另行成立了一个“中*共*湘、鄂边特委”,由原“中*共*湘、鄂西特委组织部长”周小康《任》“中*共*湘、鄂边特委书记”。

    同时,鉴于“红二军团”南征受损减员,决定将“红二军团”缩编为了“红三军”。

    缩编后的“红三军”,仍由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然因,邓中夏尚留在石门,遂由曾留学于“苏联高级步兵学校”的唐赤英代理。

    原“红二军”缩编为“红七师”,由孙德清《任》“师长”、朱勉之《任》“政委”;原“红六军”缩编为“红八师”,因原“红六军军长”旷继勋调往“鄂、豫、皖苏区”去了,遂由“江右军指挥长”段玉林《任》“师长”、王鹤《任》“政委”;而活动于“洪湖苏区”的原“新红六军”缩编为“红九师”,仍由段德昌《任》“师长”、宋盘铭《任》“政委”;另又组建了“教导第一师”,由王炳南《任》“师长”、陈协平《任》“政委”。

    “红三军”缩编成后,为避敌锋芒,贺龙打算率部向“苏区”外围转移。

    然而,此举却遭到夏曦的反对;他指责“向‘苏区’外围转移”是“游击主义”、是“畏战、逃跑”,而竭力主张“‘红三军’应坚持在‘苏区’内”、甚至于“应去‘攻打武汉’”。

    夏曦对于军事实是一窍不通,贺龙等人当然不会听他;因此,仍决定“‘红三军’主力向‘苏区’外围转移”,以免与敌正面交锋且可拓展“苏区”。不过,段德昌的“红九师”留在了“洪湖苏区”,利用洪湖地区港汊众多的复杂地形、继续与敌周旋。

    如此,夏曦也遂默许了。

    于是,贺龙率“红三军”主力向“鄂、川”边境转移了。

    王炳南的“教导第一师”则南下,在五峰的小河手板岩歼灭了有“黑军”之称、流窜在“湘、鄂边”地区的“川军”殷超部后,即与留在石门一带的邓中夏会合。此后,则活动在了“湘、鄂边”的五峰、石门、鹤峰等地,“中*共*湘、鄂边特委”也随之迁至鹤峰。

    而此前,中*共*在“鄂、川”边境的兴山、巴东、秭归等地已开辟有一块称为“兴、巴、归苏区”的根据地,且有一支由刘子泉《任》“师长”、黄大鹏《任》“政委”的“红四十九师”。

    于是,四月二日,贺龙亲率“红三军”的“第七师”、“第八师”等主力,从宜昌的枝柘坪渡过清江,经野三关、三尖观等地,进入“兴、巴、归苏区”。

    因为,刘子泉已在二克兴山县城时与“鄂西特委巡视员”李文轩闹矛盾而被错杀,“红四十九师”时已由黄大鹏《任》“师长”。

    “红三军”进抵“兴、巴、归苏区”后,“红四十九师”归入“红三军”;于是,贺龙将“红四十九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任命》黄大鹏为“师长”,涂美中为“政委”。

    “红三军”向“苏区”外围转移后,徐源泉即分兵进驻鄂西的沙市、沙洋等地;“第四十八师”辖下的张振汉的“第一四二旅”驻于沙市、韩昌峻的“第一四四旅”驻于沙洋,徐源泉则率徐继武的“第一四三旅”继续向“洪湖苏区”进剿。

    “红三军”在“兴、巴、归苏区”稍作休整后,贺龙《命》黄大鹏率“教导第二师”留守;自己则率部折向东进远安、当阳、荆门等地,欲开辟“荆、当、远苏区”。

    四月十三日,“红三军”攻占远安;然后,又兵分两路,孙德清率“红七师”攻打当阳,段玉林率“红八师”攻打荆门。

    当阳、荆门的守军见“红三军”来攻,赶紧向正专心于进剿“洪湖苏区”的徐源泉告急。徐源泉只得《命》驻在沙市的张振汉、驻在沙洋的韩昌峻率部往援。

    贺龙见敌援兵到来,遂放弃了攻打当阳、荆门,而折向了鄂西北;尔后,相继攻占了房县、谷城、均县、郧阳等地。

    于是,“红三军”在武当山一带又有了一块新的“根据地”,且与“兴、巴、归苏区”连成一片;从而,在鄂西北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一大块“苏区”。

    “红三军”攻打当阳、荆门,迫使徐源泉分兵往援;同时,对进剿“洪湖苏区”的徐继武的“第一四三旅”也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于是,段德昌的“红九师”趁机反攻;并在沙岗、普济、郝xue、汪桥等地歼敌两千余人,迫使徐源泉部退出“洪湖苏区”。

    从而,“红九师”收复了石首的调弦口、桃花山,江陵的沙岗、熊河,监利的汪桥、朱河,洪湖的汊河、瞿家湾、龙口等大片失地;至此,“国民党军”对“洪湖苏区”的围剿也被粉碎了。

    只是,五月十八日,周逸群率部返回“洪湖苏区”时,却在岳阳的贾家凉寺遭敌伏击而不幸牺牲;这对于“红三军”而言,却是个不小的损失。

    且说,“国民党军”对中*共*的江西“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实施“围剿”之时,也对中*共*的“鄂、豫、皖苏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剿”。

    由于,中*共*的“鄂、豫、皖苏区”位于长江中下流的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距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不远,而与武汉更是近在咫尺;相较于中*共*的其他“苏区”而言,对于国民党的统治无疑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因此,蒋介石更是将其视作眼中钉、而必欲拔之。

    因此,“中原大战”刚结束,蒋介石就调遣了七个师、共约十万人,交予时《任》“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统一指挥,以对中*共*的“鄂、豫、皖苏区”实施“围剿”,并也扬言“三个月内踏平‘苏区’”。

    何成浚受《命》后即予部署,他《命》岳维峻的“第三十四师”驻于孝感、张印湘的“第三十一师”驻于罗山、吉鸿昌的“第三十师”驻于潢川、戴民权的“新二十五师”驻于固始、范熙绩的“第四十六师”驻于六安、郭汝栋的“第二十六师”驻于浠水、萧之楚的“第四十四师”驻于黄陂;如此,中*共*的“鄂、豫、皖苏区”即被四面围定了。

    中*共*的“鄂、豫、皖苏区”是由“鄂、豫边苏区”、“豫东南苏区”、“皖西苏区”发展而成的,“苏区”内有两支“红军”队伍。

    一支是“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时留在鄂东的原“红八军第四纵队”、“第五纵队”与“鄂东南游击队”合编成的“红十五军”,由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另一支是由“红三十一师”、“红三十二师”、“红三十三师”合编而成的“红一军”,由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委”。

    “国民党军”前来“围剿”时,“红军”主力正在豫南的“鄂、豫边苏区”外围活动。

    而进驻豫南的是吉鸿昌的“第二十二路军”战力较强,且也是蒋介石作为主力投入“围剿”的。为避免与强敌交锋,时《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曾中生则《命令》活动于豫南的“红十五军”和“红一军”都撤回鄂北。

    于是,蔡申熙率“红十五军”由商南撤回黄安;许继慎也率“红一军”由罗山的五里店南下,经姚家集后进至新州北面的谢店。

    何成浚闻《报》,唯恐“红军”突破包围后蹿到鄂东南的蕲春、黄梅、广济等地而难以收拾,赶紧《命令》驻于浠水的“第二十六师师长”郭汝栋加以阻截。

    于是,郭汝栋派其部将“第五旅旅长”刘雨卿率部北上,欲将“红一军”阻截在新州。但结果,“国民党军第二十六师第五旅”的一个团在新州被“红一军”歼灭,刘雨卿阻截不成且大溃。

    只是,“红一军”在“新州告捷”后并没再南下;而是折向东进、越过“鄂、皖”边境,又在皖西袭取了金家寨、独山、韩摆渡等地,兵锋直迫皖西重镇六安。

    何成浚原打算先剿平中*共*的“鄂、豫边苏区”后,再去清剿中*共*的“豫东南苏区”和“皖西苏区”。

    而今,他见“红一军”突入皖西,遂决定调整策略;于是,《命令》驻于固始的戴民权的“新二十五师”、驻于商城的吉鸿昌的“第三十师”会同驻于六安的范熙绩的“第四十六师”,欲以三路夹击、将“红一军”围歼于皖西。

    戴民权接到《命令》后虽是没敢违令,但因慑于“红军”声威,进军甚是迟缓。

    而范熙绩本就有“东堵”之责,受《令》后当然不敢懈怠;且见戴民权已进军,也就放胆地主动出击了。

    然而,“第三十师师长”吉鸿昌此时却没在军中。

    原来,吉鸿昌对于蒋介石刚打完“中原大战”又要“围剿”苏区、不顾黎民疾苦而穷兵黩武、热衷于打内战,心中甚是反感。

    因此,他虽是奉《命》率部赴豫南了,但却不想真为蒋介石卖命、而去与“红军”交锋;进驻豫南后不久,就将所部撂在光山、潢川等地,自己则称“病”顾自去往上海了。

    而没了“主帅”的“第三十师”,虽是接到了何成浚的《命令》,却不敢贸然轻进,而迟滞在商城观望。

    如此一来,范熙绩几如孤军迎战。

    鉴于此,“红一军”决定置吉鸿昌的“第三十师”、戴民权的“新二十五师”于不顾,集中兵力打击范熙绩部。

    于是,“红一军”在六安境内的香火岭设伏;“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徐向前自率的“第一师”与廖业祺的“红一军独立旅”部署在香火岭南侧高地,漆德伟的“红一军第二师”与周维炯的“红一军第三师”部署在香火岭北侧高地,张网以待、专候范熙绩的到来。

    十二月三十日,范熙绩懵懵懂懂地率部进抵香火岭,即遭到了“红一军”的伏击。

    一阵激战后,“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的三个团被俱歼,范熙绩率残部突围、逃入六安城后再不敢出。

    尚在半途中的戴民权闻《报》“范熙绩大溃”,赶紧从离六安约百里的叶集退回固始。

    “红一军”击溃范熙绩、吓退戴民权后,留下周维炯的“红三师”在“皖西苏区”活动;徐向前的“红一师”和漆德伟的“红二师”则回师复入豫南。

    一九三一年一月中旬,“红一军”主力与“红十五军”在商南的长竹园会师。

    为统一指挥利于粉碎“围剿”,两军会师后即合编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由从“湘、鄂西苏区”调至的旷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委”,徐向前改《任》“参谋长”。

    “红四军”下辖三个师,“第十师师长”蔡申熙、“政委”陈奇,“第十一师师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留在皖西的原“红三师”则改编为“第十二师”,仍由周维炯《任》“师长”、“政委”庞永俊。

    “红四军”组成后,鉴于“敌军”屡遭挫败,“中*共*鄂豫皖特委”决定“转入反攻”。

    于是,许继慎率“红四军第十一师”向信阳、广水段“京汉路”出击;三月一日,攻克了“平汉线”上的李家寨车站;两天后,又克柳林车站;非但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并对豫南重镇信阳构成威胁。

    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通衢要冲之地,断不可失;“红四军”攻势迅猛,令何成浚惶恐不安了,急《命》驻于孝感的岳维峻的“第三十四师”沿“平汉路”东侧向北推进,以与驻于罗山的张印湘的“第三十一师”,以对时已迫近信阳了的“红四军”南北夹击。

    三月八日,岳维峻率部行至广水以南的双桥镇,却遭到了“红四军第十师”的伏击。

    这一仗打得甚是惨烈,双方鏖战数小时难分难解。

    “红十师师长”蔡申熙胳膊负伤,但仍坚持指挥战斗。最后,“红十师”凭了高昂的士气终于克敌制胜。

    岳维峻的“第三十四师”共六千人,有五千人被俘、千余人毙命而全军覆没,连岳维峻也当了俘虏。

    岳维峻的“第三十四师”全军覆没后,参与围剿的“国民党军”都被震撼而纷纷退缩、求自保;至此,“国民党军”对中*共*“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被粉碎了。

    且说,“红四军”粉碎“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之时,中*共*中央于一九三一年三月十日通过了《关于鄂豫皖苏维埃区域成立中央分局决议案》,并决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前往组建并领导‘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

    四月上旬,张国焘带上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半年前回国的陈昌浩,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兼“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保卫科科长”顾顺章的护送下,绕道武汉后终于辗转抵达“中*共*鄂、豫边苏区”的中心黄安。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沈*泽*民*受王明派遣,带着他的“夫人”、曾一同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张琴秋也接踵而来。

    而此时,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又增调葛云龙的“第三十三师”、李韫珩的“第五十三师”,对中*共*的“鄂、豫、皖苏区”实施“第二次围剿”了。

    同时,催促吉鸿昌回豫南参与“围剿”。

    对于吉鸿昌的托“病”赴沪,中*共*已从中察觉到了他对蒋介石心存不满;于是,决定“趁机对他开展工作,以促其弃暗投明”

    因此,吉鸿昌到上海后,周恩来即派遣时《任》“中*共*皖北特委军事委员”刘仲华通过与中*共*有较好关系、时正蛰居在上海法租界的邓宝珊,与吉鸿昌进行了秘密接触。

    刘仲华对吉鸿昌晓以大义,要他“莫助纣为虐,应心系劳苦大众、而反战促和”。

    吉鸿昌归附蒋介石本就是权宜之计,且对蒋介石的所为、已是反感;因此,与刘仲华接触交谈后,觉到“自己走错了道”,遂暗下决心“也要倒戈‘反蒋’”了。

    所以,当蒋介石催促他“回豫南参与‘围剿’”时,也就貌似应顺地结束了在沪养病,但实是准备“回豫南后,在潢川率部起义”。

    吉鸿昌回到豫南后,本想“策动辖于自己的‘第三十一师师长’张印湘、‘第三十三师师长’葛云龙一同举事”。

    然因,从言谈中觉到俩人都“不愿‘反蒋’”,吉鸿昌只好闭口不提。且蒋介石安插在吉鸿昌身边的“高参”冷欣对他盯得很紧,也使吉鸿昌不敢贸然举事;因而,原准备“在潢川举行的起义,只得萌而不发、以待时机”。

    吉鸿昌虽是未能如愿起义,但暗自决定“绝不进攻‘红军’”;因此,他的“第三十师”驻于潢川,只是徘徊在中*共*的“鄂、豫边苏区”外围迟滞不进、而作观望之态。

    而败守六安的范熙绩见蒋介石增兵再剿,且“红四军”主力已回师豫南了,遂又放胆地率西进。

    留在皖西的“红十二师”奋力抵御、但却不敌,麻埠、金家寨、独山等地先后被范熙绩的“第四十六师”夺占。

    “中*共*鄂、豫、皖特委”见皖西又燃战火,即《命》“‘红四军第十一师’往援”;于是,许继慎率“红十一师”复回皖西,协同周维炯的“红十二师”,对范熙绩部进行“反攻”。

    四月二十五日,“红四军”一举攻克独山,歼灭守敌一个团。范熙绩见势不妙,复又逃回六安。

    “红四军”主力回皖“反击”范熙绩时,李韫珩的“第五十三师”则乘虚进抵麻城、葛云龙的“第三十三师”也进占了姚家集;从而,对“鄂、豫边苏区”的中心黄安构成了威胁。

    为此,“中*共*鄂、豫、皖特委”转移到了豫南的新集;同时,再《命》“已入皖西的‘红十一师’回师鄂东”,以配合“红十师”将入侵“鄂、豫边苏区”之敌驱逐。

    五月七日,“红十一师”又回师鄂东,在麻城的阎家河、符湾等地,将李韫珩的一个团击溃;同时,“红十师”也在黄安的桃花店一带,将葛云龙部的四个营歼灭。

    “红四军”的反击,迫使李韫珩和葛云龙皆率部溃退;如此,“国民党军”对中*共*“鄂、豫边苏区”的攻势被扼住了。

    五月十二日,趁战局稍缓之机,张国焘在豫南的新集召开了“中*共*鄂、豫、皖苏区党代表大会”。

    会上,张国焘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鄂豫皖苏维埃区域成立中央分局决议案》”;《宣布》“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并指定张国焘、陈昌浩、沈*泽*民、曾中生、王平章、蔡申熙、舒传贤、邝继勋等八人为“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张国焘《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后,原“中*共*鄂、豫、皖特委”即被撤销;且另行成立了“中*共*鄂、豫、皖省委”,由沈*泽*民*《任》“书记”。

    而原“中*共*皖西北特委”和“中*共*豫南特委”仍被保留,与新成立的“中*共*鄂、豫、皖省委”一起皆归“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领导。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后,张国焘又对“中*共*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鄂、豫、皖军委会”进行了改组。

    新的“鄂、豫、皖军委会”由张国焘、曾中生、旷继勋、徐向前、郑行瑞、沈*泽*民、陈昌浩等七人组成,张国焘兼《任》“主席”;另设“鄂、豫、皖军委会皖西分会”,由姜镜堂《任》“主席”。

    接着,张国焘又对“红四军”进行改组,扩编成四个师。

    旷继勋仍《任》“红四军军长”,原“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曾中生调《任》“红四军政委”。

    因为,“红十师师长”蔡申熙在双桥镇战斗中右臂负伤致残而调《任》“彭(湃)杨(殷)军政学校校长”;遂由原“红十师副师长”刘英升《任》“师长”、康荣生《任》“政委”。

    许继慎与周维炯则进行了掉《任》,“红十一师”由周维炯《任》“师长”、余笃三《任》“政委”,“红十二师”则由许继慎《任》“师长”、庞永俊《任》“政委”。

    同时,增编了“红十三师”,由“红四军参谋长”徐向前兼《任》“师长”、陈奇《任》“政委”。

    经此改组后,“中*共*鄂、豫、皖苏区”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权都受张国焘控制了。

    此时,驻于黄陂的萧之楚的“第四十四师”向黄安迫进;于是,张国焘《命》“‘红四军’进行反击”。

    五月二十四日,刘英的“红十师”与徐向前的“红十三师”配合,在黄安的桃花店一带歼灭了“国民党军第四十四师”的一个团,萧之楚率残部逃回黄陂。

    接着,“红四军”又在七里坪击溃“国民党军第三十三师”,葛云龙也率部败退孝感。

    至此,“国民党军”对中*共*“鄂、豫、皖苏区”的“第二次围剿”也被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