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77章 熊希龄人才内阁 英唆使********

第77章 熊希龄人才内阁 英唆使********

    【史要】熊希龄组人才内阁,袁世凯任大总统;英国唆使********,西姆拉会议,麦克马洪线……

    却说,袁世凯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挫败后,原来受控于国民党的江南四省都落入了袁世凯的掌中。袁世凯为了控制江南,就委任其北洋军中的心腹掌控江南各省的军政要职。

    南京是国民党的老巢,袁世凯本想由冯国璋坐镇;但考虑到张勋在进袭江苏、攻取南京时立了大功,且表现了对他的忠诚;于是,袁世凯让冯国璋北上继任直隶都督,而把江苏都督的位置给了张勋。同时,又任命倪嗣冲为安徽都督,靳云鹏代理山东都督,以示褒奖。

    而将见风使舵的湖南都督谭延闿削职,任命汤芗铭为湖南都督。宣布独立后再取消的福建都督孙道仁则也被免职,甚至于连闽军也被解散了;由北洋军第四师第七旅旅长、时任吴淞要塞司令李厚基率部入闽,出任福建镇守使。只是,袁世凯任命龙济光为广东都督后,早已垂涎于广东的广西都督陆荣廷心中甚是不快;因而,陆荣廷对袁世凯心存芥蒂了,但袁世凯却并不在意。

    自此,袁世凯把对江南各省的控制权抓在手中了,北洋军的势力也随之渗透到了江南各省。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觉得已是唯我独尊无人可匹敌了;于是,打算进一步把大权独揽到自己手上。

    袁世凯本想去掉内阁,由自己直接cao控政府;因为,一切由内阁主政,自己的总统也就形同虚设了,这令权欲极强的袁世凯很不是滋味。但转而一想,刚由专制而共和,欲急于恢复专制,恐又遭致国人反对;故而,不可求之过急。况且,自己的大总统之位是共和给的;所以看来,共和体制一时还不能丢。因此,袁世凯暂时不打算去掉内阁了。

    只是,此时的内务总理赵秉钧仍在告假,且因宋教仁案不宜复出再居原位;而段祺瑞是军人出身,只知刀兵不谙文牍;让其代理内务总理只是权宜之计,现在大局已定,也该还政于文官了;否则,于政府、于他自己的形象都不利。

    袁世凯如此想后,就决定保留内阁,但须找一个能任由自己摆布的人来任阁揆。

    袁世凯思绪再三后,决定请自己的好友、隐居在青岛的前清老臣徐世昌出山任内务总理;然而,徐世昌拒而不受。

    袁世凯无奈倒也并不强求,只得让随同唐绍仪一起辞职的前财政总长、时为进步党名誉理事熊希龄出任内务总理了。

    熊希龄生性温和自幼天资聪颖有神童之称,曾是慈禧太后推行新政时出洋考察的五大臣之一,乃一介名流颇具才识;袁世凯正是看中了熊希龄的这些特质才让他组阁,以向国人显示自己的开明。

    熊希龄出任国务总理后,倒也雄心勃勃地欲大展身手,希图网络国内胸怀宏才的名流组建一个人才内阁。

    然而,袁世凯让熊希龄组阁,无非是想利用其名流的牌子来给自己装点门面,而并不真要其有什么大的作为,更不愿看到熊希龄违背他的意志另辟蹊径地搞什么名堂。故而,熊希龄还未组阁,袁世凯就圈定了大部分阁员名单,只留了无足轻重的教育、司法、农商等三个冷衙门的内阁人选由其提名。熊希龄见此,心已冷了半截,无奈之下还是接手了。

    熊希龄与杨度交好,且杨度深谙宪政,曾帮助熊希龄起草过《宪政考察报告》;此时,熊希龄欲予报答,想让杨度出任教育总长。

    然而,杨度却不稀罕此职,冷语一句“吾但愿帮忙,不思帮闲”而拒绝了。

    时已回国、投身于袁世凯幕下的梁启超有意于内务总长,闻知该职已由袁世凯内定后也甚觉怏怏;所以,当熊希龄请他出任司法总长时,梁启超也一口拒绝了。

    因此,熊希龄的第一次组阁宣告流产。

    不过,后来梁启超表示愿意接受司法总长之职了,这才让熊希龄下台阶免了难堪;于是,延至九月十一日,熊希龄才勉强完成组阁。

    新一届内阁中,袁世凯的心腹段祺瑞和刘冠雄始终不变,继续分别出任陆军总长与海军总长之职,袁世凯通过他俩把军权抓在手上丝毫不放。熊希龄组阁后,新换上去的阁员多是袁世凯圈定的人;所以,全不把有名无实的内务总理熊希龄放在眼里;熊希龄的所谓人才内阁形同虚设,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因此,熊希龄总觉得十分窝囊,原本生性温和的他也不免有所牢sao并与袁世凯之间时有矛盾了。

    就在熊希龄勉强组阁后不久,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选举也在紧锣密鼓中准备开幕了。

    此时的袁世凯急于想转正,把大总统前的临时两字去掉。因为,这两字总是让人听着觉得别扭;何况,已被赶到日本去了的孙大炮也曾冠有这个头衔达三个月之久;若再不正名,岂不与草寇之王的孙大炮等名了?

    其实,还在二次革命前,议员们已就此事争论不休了。只是,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先制定《宪法》,再选举大总统”,另一种则主张“先选举大总统,再制定《宪法》”;意见正好相反,且各有说辞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今,二次革命已成过眼云烟,政局大为改观;袁世凯已是大权独揽无人能与其匹敌,让其转正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那些原来竭力主张“先制定《宪法》,再选举大总统”的议员早已禁声,谁也不敢再有此主张了,更不敢明目张胆地与袁世凯唱对台戏。

    此时的议员们都觉得“反正中华民国实际上已是袁世凯的了,选也如此,不选也如此,毫无两样;不如将袁世凯扶正了,免得龙争虎斗的再起风云;且如此,或能促使至今尚未承认中华民国的列强改变态度,让华夏民族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倒也算是为国、民谋福祉了。”

    就这样,国会终于向袁世凯屈从了;同时,为了能让大总统选举顺利进行,国会还匆匆地制订并颁布了一部《总统选举法》。两天后,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选举正式拉开了帷幕。

    按说,袁世凯的当选应是毫无悬念的;但是,袁世凯自己总还有点不放心,唯恐有谁吃了豹子胆会从中作梗横生枝节。为此,袁世凯授意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以金钱收买了一批国会议员,并纠合了潜社、集益社、议员同志会等社团,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公民党,专事为袁世凯当选造势。

    袁世凯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也可算是有先见之明。果然,因这次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一些国民党籍的议员心有怨言无处诉,还是斗胆地想通过选票发泄一下对袁世凯的不满。因此,第一轮投票结果,袁世凯只得了四百七十一票;黎元洪与其他候选人分得百余票,其余选票都成了废票或弃权。虽然,袁世凯得票最高,但因没有得到法定的四分之三选票而未能当选,这一下可把袁世凯气坏了。

    此时,梁士诒纠合的公民党发挥作用了;一直候在议院外面、扮作民众前来观看选举的近千名公民党成员,听说袁世凯未能得到法定需要的当选票;便一窝蜂地涌进议院大厅,里三层外三层的将议员们围住,逼迫议员们非投袁世凯的票不可,并扬言“谁不投袁大总统的票,谁就别想吃饭”。

    然而,第二轮投票结果仍不能如愿,只得再进行第三轮投票。

    如此,从上午熬到晚上,公民党固然说话算数,没让议员们进餐,把这班养尊处优惯了的议员先生们饿得直嚷嚷,只差了没出人命。

    最后,按《选举法》进行的第三轮投票,只有袁世凯与黎元洪两人对局了;袁世凯才终于以过半数的五百零七票勉强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副总统”仍为黎元洪。

    至此,这场由袁世凯自己一手导演并参与的闹剧终于收场了;虽然演艺不佳很不光彩,但总算如愿;国人对此议论纷纷,袁世凯却毫不在乎。

    选举甫定,袁世凯即命外交部《照会》各国使馆,以谋求各国的承认。于是,外交总长孙宝琦与大总统顾问李盛铎还专程前往日本,请求日本政府承认袁世凯政权。

    日本政府觉得,正可借此为交换条件,扩大日本在中国东三省和内豪古的势力范围;于是,十月五日,日本驻华公使山座圆次郎给袁世凯政府秘密《照会》,提出了“日本欲取得四平街至家屯、郑家屯至洮南、开原至海龙、海龙至吉林、抚顺至兴京等五条铁路的借款优先权”。

    袁世凯知道日本人是在要挟敲诈,心中很是不爽;然因,自己有求于人,也就只得认了。于是,中日签订了《借款修造铁路预约之办法大纲》即《满蒙五路秘密换文》;如此,日本政府获得了在中国东三省的筑路权。

    此前,仅有美国、巴西、墨西哥、古巴等四个美洲国家承认中华民国;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后,即又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葡萄牙、丹麦、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典等十余个国家相继承认了中华民国,这倒是让袁世凯脸上多了许多光彩。

    选举结束后的第四天,袁世凯又急不可耐地上演就职大戏了;因为,这一天是民国成立之日,袁世凯为图个好事成双,特意选定了此日。

    于是,一九一三年十月十日,袁世凯的就职典礼在紫禁城的太和殿内隆重举行。

    这天,两院议员、政府百官都出席了袁世凯的就职典礼,各国在华使节也到场观摩。就职典礼上,袁世凯身穿陆海军大元帅礼服,在众僚属的簇拥下满面春风地进入紫禁城;然后,在太和殿内例行了一套程序后,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了。

    且说,袁世凯坐正大总统之位后不久,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忽又传来了令人烦忧的消息。

    原来,英国政府见中国辛亥革命后满清皇朝崩溃了,觉得有了可乘之机,也就再次觊觎西藏了;于是,英国政府竭力唆使十三世****喇嘛土登嘉措搞所谓的********;因此,圣洁的青藏高原顿时陷入了一片sao乱之中。

    十三世****喇嘛土登嘉措虽曾抵抗过英军侵藏,但因其与民国政府派驻的西藏办事长官钟颖在川军入藏问题上存在尖锐的矛盾;所以,土登嘉措听信了英国人的话,也就萌生了独立之念,欲摆脱中国政府的管束;于是,土登嘉措胁迫钟颖离藏,并派藏兵占据了江孜、亚东、里塘等地,一度进抵巴塘威慑川边。

    为此,西藏靖西同知马师周与护理西藏办事长官陆兴祺赶紧告急求援;于是,国民政府电令四川都督尹昌衡与云南都督蔡锷速由川滇出兵援藏。尹昌衡和蔡锷接到命令后,立即采取行动;很快的,川军越过金沙江,抵达察木多,直扑拉萨;滇军也进入了西康,攻取乡城后,拟经波密向拉萨进军。

    十三世****喇嘛见川、滇军大举进藏,自己难以抵御,这才有所约束而不敢妄言“********”了。

    然而,英国政府却出面进行干涉了,他们向向北京政府发出《照会》,要挟中国政府“不得干涉西藏行政”,“否则,英国政府则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同时,提议中国、英国、西藏各派代表在由英国控制的印度大吉岭召开西藏会议,以解决所谓的西藏问题;如此《照会》咄咄逼人,大有迫人就范之意。

    因为,此时的袁世凯刚坐正大总统之位,急于想谋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不敢得罪列强;迫于英国政府的压力,袁世凯也就又电令尹昌衡与蔡锷,要川、滇军停止向西藏进军了;同时,将原云南腾越海关道驻沪通商交涉使总统顾问陈贻范任命为西藏宣抚使,作为西藏议约全权专员,赴印度出席西藏会议。

    一九一三年十月十三日,西藏会议改在印度的西姆拉召开;因参加会议的除有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外,还有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和西藏噶夏的代表伦钦夏扎;因此,西藏会议又称“中英藏会议”或“西姆拉会议”。

    西姆拉会议上,为谋求********,英方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折衷方案,即将藏族居住的所有地区划分为“内藏”与“外藏”两部分;“内藏”包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居住区,由中国政府直接管辖;“外藏”包括西藏与西康地区,中国政府只派大臣及护卫部队限三百人驻于拉萨,但“不得干涉其内政”,须由“藏人自理”。

    英国政府的这个折衷方案实际上仍是在鼓动********,中国政府当然不能接受;因此,西姆拉会议断断续续地开了将近一年迟迟没有结果。延至翌年的四月二十七日,中国代表陈贻范才在英国政府的胁迫下在所谓的《西姆拉草案》上签了字。但因是草签,尚未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也就不能算是正式条约。

    消息传出,立即遭到了全国舆论的强烈反对,国人痛骂陈贻范“庸臣误国”;此后,陈贻范不敢再在《西姆拉条约》的正式文本上签字了。而袁世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敢批准这一《条约》。

    然而,英国政府不甘心;一九一四年七月三日,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和西藏噶夏的代表伦钦夏扎背着中国政府,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换约,同时签署的还有《英藏通商条约》,并发表了《英藏联合声明》。

    对此,中国政府即于七月三日当天,发表声明“不承认《西姆拉条约》”。因此时,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政府自顾不暇了,十三世****土登嘉措迫于无奈,不得不放弃独立之念;西姆拉会议中止了,《西姆拉条约》也无人再提起。

    然因,英藏交换《西姆拉条约》文本时,麦克马洪构想了一条所谓的印藏分界线,并在《西姆拉条约》的附图上沿喜马拉雅山脊划了一条红线;从而,将中印边界的习惯线随意地改变了;因为,这条红线是麦克马洪划的,故被称为“麦克马洪线”。麦克马洪线从不丹向东,沿喜马拉雅山脊直至高黎贡山北段的伊索拉希山口;如此,麦克马洪线以南、俗称“藏南”的九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就被划入了英属印度的版图。

    不过,英国政府也知道,这条麦克马洪线是在中国政府没有参与、不知情的情况下由英国代表单方面划定的,连十三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过这种划界的授权;可见,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根本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所以,英国政府担心中国政府知晓后必不会承认;故而,麦克马洪在《西姆拉条约》的附图上划了这条红线后,却不敢公开;而中国政府与国人一直蒙在鼓里,长时期内并不知晓有这么一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直至二十多年后,英国政府正式把麦克马洪线标入地图和政府文书,这才遭到了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

    然而,自从西姆拉会议后,这块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虽未曾正式划定界线、世代为中国藏民居住的大片肥沃土地就被英印政府占据了,中国政府失去了对它的实际控制。且因有了这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遂使中印两国之间存在了悬而未决的边境问题,使后来的中国历届政府都深感棘手;此乃后话,顺提简叙,不另笔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