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礼数,王法 (上)
听完李烁的话后,两名锦衣卫拖着躺在地上的乡绅便走,许多乡绅看着李烁竟然如此对待这人,都已经吓破了胆,不过也有许多人看透了李烁的把戏,心中不屑,但也不开口说话,做那出头之鸟。 这时候一直端坐着的曹德章站起身来,走到李烁旁边,大声道:“抚台大人受皇上嘱咐,从京师千里迢迢奔赴陕西,便是要把陕西治理好,此时你们拒不听令,也怪不得我们无情。”曹德章脸色十分难堪,也有些气冲冲,只因为这曹德章本是阉党的外围成员,平日里面跟这些个乡绅富户的关系并不好,也没有打过什么交道,此时看着这些乡绅富户,侵占军田在先,竟顽固不灵,不领罪,不受罚,更是有些恼怒。 乡绅无人说话。 李烁接着开口道:“若你们没有触犯王法,本官绝不会派兵把你们抓进长安府,此时你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此时站出来,说愿意遵守军田私占调查司制定的处罚制度,并在十日之内,交出罚银,粮食,那么本官这便可派人送你们回府,而第二种选择,便是冥顽不灵,拒不受罪,那本官只能把你们关进府衙大牢,逼迫你们的家人,让他们交纳罚银与粮食,本官知道,你们吧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宋明义身上,实不相瞒,宋明义确实弹劾本官了,并且奏章已经到了京师,但你们也不要庆幸,即便朝廷与皇上认为本官鲁莽行事,要革本官的职,治本官的罪,但在这之前,本官定能让你们屈服,你们一直锦衣玉食,想必,也吃不惯牢饭,不过,也不用担心,慢慢习惯便可,本官有时间陪你们。” 李硕说完后,便等待着乡绅之间的回话。 实际上这些乡绅被分成了两个极致,第一方是侵占军田亩数过多,面临的赔偿极大,他们虽有钱粮,但却不希望大出血赔付朝廷与官府,当然这些人跑宋明义的府邸也是十分勤快的,还有一类人,是侵占军田亩数较少,赔偿较少,但官府抓的都是在地方很有影响力的乡绅,抓捕这类人是因为他们家中生意极大,拒不交付粮食与白银,只是心中有股投机想法,自觉的涉及面广,官府也没有什么办法催要,可现在人却被抓到了长安府,受罪是小,生意若是有些损失,那可大大不妙,故在李烁说完这些话后,这些人心中便就有了不同的想法,等待一会儿,一人站起身轻声说道:“抚台大人,我愿遵守处罚制度,交付罚银。” 第一个人开口说话了,接下来便有几十位乡绅当众表态,表示愿意赔偿。 这些人的表现让李烁心中大为满意,他看了一眼曹德章后开口说道:“既然愿意,本官也会遵守承诺,把你们送回家,曹大人,这事便就交给你的办。” 曹德章点了点头,两人又等待一会儿,再也无人开口说话。 李烁也不想在等下去,摆摆手道:“把他们压下去,关入大牢。” “是。”得令后的士兵便羁押着这批乡绅出了巡抚衙门,奔赴巡抚大牢。 李烁没有食言,同意交付粮食罚银的乡绅,被送回家中,而那些没有拒不交粮交银的乡绅,则全部被关入巡抚大牢。 陕西卫所超过六千人马进驻三府,戴世辉亲自调度,卢象升虽然没有出面,但也关心着这件事情,他可不想在裁剪军户的紧要关头,闹出什么民变的事情来。 三府城中的乡绅禁止出城,家门口均有兵士把守,而城中也有兵士巡逻,闹的三府中的百姓都有些民心惶惶,当然也有人高兴,看着那些为富不仁的乡绅吃瘪,心中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总体来说,在巡抚衙门的高控政策下,陕西的局面还未恶化。 而朱由检在度过一个难眠的夜晚后,大朝会开始了。 这日朱由检起个大早,梳洗打扮一番,在数十名太监的陪伴下,进入了太和殿。 朱由检坐上龙座后,满朝文武尽皆下跪,高呼万岁。 朱由检轻声道了声平身。 百官起身。 朱由检轻声道:“众位爱卿,可有要事禀奏。” 朱由检这话一说,满朝文武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些不舒服,这陕西之事在京师闹的沸沸扬扬,你难道不知道吗?或者这是要包庇李烁的一种前奏。 朱由检话语落后,户部尚书郭允厚先行出列道:“微臣有事要奏。” 看到出列的是郭允厚,朱由检脸色有些不好,当然他以为郭允厚是要弹劾李烁呢。 朱由检淡淡道:“说吧。” “禀奏皇上,我军需司拟定购粮准则,购粮各地,大都遵守,但洛阳府之事一出,微臣以为违反准则的大有人在,奏请皇上,再度派出御史,在各地巡查,绝不能让百姓受了委屈。而洛阳各级官员,应该严惩不贷,以正法纪。”郭允厚大声说道,绝口不提陕西之事,实际上,朱由检还是有些看错了郭允厚,虽说他有些迂腐,但也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他当着大明王朝的家,当然知道现在的大明王朝面对着一种多么尴尬的处境,说白了,便是无钱无粮,不然增设西北大营的时候,郭允厚也不会如此顶撞朱由检,现在陕西之事,虽说李烁有些鲁莽,但万一成功,便能为朝廷收回上百万亩良田,粮食,白银更是不计其数,陕西绝不敢吃独食,也必定会给予国库一些,到了那时候,国库便会充盈一些,做一些事情也不会显得如此束手束脚。
朱由检笑着说道:“爱卿所言有理,朕已给在洛阳的骆养性下旨,让他尽快结案,对待洛阳各级官员,绝不法外开恩,手下留情。至于,爱卿刚刚说的,在购粮各地派遣御史巡查,朕准了。刘权,这件事情便交给你去办,记着,一定要切实巡查,不可敷衍了事。” 刘权出列道:“遵旨。” 而郭允厚道了一声圣明后,便就退下。 太和殿难得的安静一阵,诡异的安静。 那是因为朱由检在等着大臣说话,而大臣正等着内阁首辅黄立极说话,不过黄立极却迟迟不说话,才造成了这难得的安静。 朱由检开口打破了平静:“众位爱卿,若是无事,便先行退朝了。” 皇帝这话一说,大臣们就再也安静不下来了,这算怎么回事,宋明义的上奏被压,各级官员的弹劾,也被养心殿留中不发,这不是摆明要把李烁这事给掩盖过去吗? 果不其然,在朱由检把这话说出口后,便就有文臣出列道:“微臣有事禀奏。” 朱由检看了一眼这个文臣,知道这是名御史,名字朱由检也喊不上来。 朱由检知道这名御史一定要说陕西之事,但他的脸色没有一点儿变化,实然,在有的时候朱由检十分迷茫,他想要独断朝纲,罢黜言官的特殊地位,但有的时候却想着不能只看眼前,要着眼未来,言官有些特殊地位,对国家确实有些好处。 “不知爱卿有何事要奏?” “皇上,这京师上下,沸沸扬扬,各级官员无不知晓,难不成皇上真的不知吗?”这名御史上来便用着质问的语气对朱由检说话。 朱由检脸色微怒。 刘权也出列道:“大胆,你竟敢用这种口气对皇上说话,端是没有礼数。” 刘权乃是都御使,这名御史算是他的属下,但御史台与其他衙门不同,你都御使有错,我也能上奏弹劾你,故这名御史根本就不怕刘权,反而出言顶撞道:“哼,刘大人,您是都御使,在这大朝会上,您难道没有要说的话吗?你说我没有礼数,但在陕西的李烁便有礼数不成,他未报朝廷,私做主张,调动卫所兵马,西北大营,抓捕乡绅,这那、哪一条都是死罪,微臣上奏,便是要皇上应陕西布政使宋大人之请,立即下旨,把李烁革职查办,押往京师定罪。” 望书友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多多收藏,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