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田园人家的幸福在线阅读 - 第216章 人工孵蛋

第216章 人工孵蛋

    河边家禽场的公鸡,朱家也分了几批,把公鸡收购完了。公鸡大约有380只左右,杨芸留下20只当种鸡,剩下360只公鸡,全卖给朱家。一只鸡卖25文,一只鸭子卖30文,卖掉鸡和鸭一共赚了21两银子。当初杨芸采购的小鸡是3文钱一只,鸭子是5文钱一只。这次卖家禽赚了21两银子,这笔银子要抽二成利给李家,家禽场都是李叔和李婶在帮忙打理。

    卖掉成年的鸡、鸭后,杨芸就把这段时间预留的种蛋,拿些出来人工孵化。原来池塘边修建的两间大屋,里面都安置了土坑。这些土坑可以通过加热,保持恒温用来孵化种蛋。杨芸先找周师傅打了两个,跟土坑一半大小的木箱子,这两个箱子称为恒温箱。两木箱子将放在土坑上,里面铺上一层薄薄的纸张,然后把鸡蛋和鸭蛋各放在一个恒温箱子里面,来进行人工孵化种蛋。

    第一次使用人工孵化种蛋,杨芸怕成功率低,两个恒温箱子,鸡蛋和鸭蛋各放了100个种蛋。为了不影响小鸡和鸭仔的喂养,杨芸在鸡舍那里,另外挑了几十只母鸡同时进行孵化小鸡和小鸭。

    母鸭子是不会自己孵化鸭蛋的,必需请母鸡代劳。至于为什么母鸭不会孵蛋,我们要从家鸭的祖先野鸭说起。野鸭和大多数野鸟一样,会筑巢和孵蛋,要不然它们就不能繁殖后代,而家鸭不会孵蛋,是因为长期人工饲养的结果。

    人们喂养鸭子,是为了吃鸭蛋和鸭rou,不是让母鸭生下10个蛋后用28天的时间去孵蛋,完全可以用人工孵化。来解决鸭子传宗接代问题。所以,人们不断选择产蛋多的野鸭,只让它产蛋,而不让它孵蛋。经过一代一代的培育。家鸭便不会孵蛋了,过去孵小鸭的工作是由母鸡来完成的。

    杨芸只想说,杨家喂养的母鸡真是责任重大,身兼数职,孵化自己产的蛋还要孵化鸭子的蛋。杨芸挑选完种蛋,就把种蛋分别放到两个恒温箱里面,恒温箱再放到火坑上,杨芸拿个本子,把孵化种蛋的情况做个记录。鸡蛋孵化21天就会出小鸡,鸭子的孵化时间要长些。大约要28天左右。今天是八月初十,大约要到九月份,这些家禽才会孵化出来。

    火坑已经开始烧火加温了,好在这会八月份天气还很炎热,可以节省点柴火。家里的人对杨芸用人工孵化种蛋很有兴趣。特别是杨勇哥俩和大宝兄弟,他们天天跑去火坑旁边观察种蛋的孵化情况。

    因为火坑的火不能间断,爷爷和杨勇两个搬去池塘那边居住了,加上小思的爷爷,他们三个人晚上轮流帮火坑加柴,有时候换李叔和大宝去池塘居住。杨芸对他们挺内疚的,这孵化种蛋的工作很是辛苦。杨芸打算再请人来打理池塘,这样爷爷他们能减轻些负担。

    杨芸才放出风声,家禽场要重新请人做工,马上就有人找上门来了。小秋的表姐,就是那个叫英子的女孩子,她的父母找上杨芸。说他们愿意到家禽场帮忙干活。杨芸跟小秋打听一下,才知道英子的家真的很困难。英子住的村庄叫陈村,跟刘家寨一样,离周家村很远。可英子每次到工坊,都是最早来和最晚走的人。杨芸当时还夸英子是个上进的孩子,没想到她家却是这样困难,难怪英子每个月都争取做最多的头饰。

    小秋说英子的家里没有田地了,要不是英子到工坊做工,英子一家人都准备到镇上卖身当奴隶了。英子有两个弟弟,其中一个弟弟小时候发烧,烧坏了脑子,有些傻。为了给英子的弟弟治病,这些年已经把家中的田地变卖光了。当初工坊第一次开业的时候,那天杨芸见到英子,穿了打满补丁的衣服,还有英子那双渴望到工坊做工的眼睛,杨芸记得特别清楚。

    杨芸听小秋那样说,立马决定请英子的父母到池塘干活,冲着英子的父母对自己那个傻儿子不离不弃,杨芸就认定英子的父母是好人。这世道有些父母因为家里困难都卖儿卖女了,可英子的父母宁愿变卖所有家当,也不放弃那个傻儿子。

    杨芸跟英子的父母签了五年的雇佣合约,英子的爹一个月工钱是600文,英子的娘一个月也有400文工钱,英子两个弟弟是双胞胎,今年都10岁,那个健康的弟弟一个月也有100文的工钱。池塘边还有荒地,英子的父母可以自己开荒种东西,种得的东西算他们自家的,池塘的大屋也免费给他们居住。

    小思的爷爷奶奶,也是签了雇佣合约。英子的父母签了合约,就搬到了池塘边的大屋居住了,英子以后从工坊下工,就可以直接去池塘跟父母住在一起,不用回陈村了。当初两间大屋可是用砖瓦修建的,可比杨家现在居住的茅草屋好太多了。因为有了英子一家人,爷爷和杨勇就不用去池塘了。现在帮火坑烧火的工作,由英子的爹娘负责。

    杨芸心里想着,咋家中的产业,都是以修建砖瓦房为主,自家人却还住着茅草屋,连家中那间养兔子的大屋,也是砖石结构的。杨芸虽然这样想,但也没太在意,因为无论住哪里都无所谓,只要一家人住在一起就行了。

    火坑上的种蛋还没有孵化出来,周家村的已经开始秋收了,杨家也开始采收后山那五亩番薯。今年加上英子的父母还有刘老汉,人手上面倒是挺充足的。小思的奶奶负责帮火坑烧火,有时候奶奶也去池塘那边帮火坑烧火。去年杨芸利用了村人帮忙采挖番薯,今年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再说周家村的村人,全在采收番薯,也没人有空闲可以帮忙。

    杨家有五亩番薯,加上李家也有五亩,十亩番薯用了六天的时间,就采收入地窖了。杨家五亩番薯大约采挖了6500斤左右,因为两家人人手多,是村里最早采挖完番薯的人,所以两家人抢先租到牛,把荒地迅速的耕了一遍。

    因为英子的父母刚到周家村,没田没地没粮的,杨芸分了三百斤番薯给英子的父母。又另外拿了三百斤给许大夫。小思家和孔中侃家,也各分到了二百斤番薯,孔中侃家不缺这口粮食,只不过新采收的番薯大家尝尝鲜。

    剩下5500斤番薯全部收入地窖,今年杨家收成的番薯,杨芸让家人不要卖掉,还交待李叔家暂时也不要卖番薯,因为杨芸对番薯粉的事还不死心。粉条这么好吃的东西,不大量生产出来,哪对得起自己这个穿越者。

    番薯采收完后,就开始收割玉米和小麦了。玉米地套种的花生和绿豆,早在七月份的时候就采收回家了,现在只剩下玉米和小麦没有采收。两亩玉米采收回家,杨家加上英子和小思三家人,就在院子里帮玉米脱皮,扒开玉米皮后,就把玉米皮往上打结,直接挂在院子里面翻晒。杨芸还用新鲜的玉米,煮了一大锅玉米出来给大家尝尝鲜。

    英子的那个傻弟弟,杨芸观察了一下,也不是傻到完全没知觉的人。他父母对他说的话,他好像能听懂一样,像扒玉米皮的活,他也学人家扒皮。还扒得像模像样的,只不过手脚慢些,而且英子的弟弟见人就笑,也许对别人来说,那叫傻笑,可杨芸觉得他的笑容特别的纯净,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采收完玉米,杨芸让爷爷借了村里的石碾子,把玉米秸秆、穗轴全部压碎。秸秆、穗轴压碎后可直接喂养家禽,还能减轻玉米病虫初侵染源,因为那些病虫的虫卵,最初就是寄养在秸秆、穗轴里面的。

    杨家今年种了8亩小麦,杨芸时常去小麦地转转,8亩小麦的麦穗颗粒饱满,今年小麦的产量定然不错。现在不止杨家,村人的小麦地,杨芸都转了一圈,看到村人今年所种植的小麦,长势都不错,因为杨家把沤肥的方法传授给村人,麦地的肥料供应得上,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采收完玉米,就开始收割小麦,收割小麦的时候直接用镰刀,把地里的麦子,从地上割下来。然后拉到打谷场,用牛拉石碾子,把麦粒从麦穗上面碾下来,接着通过爆晒几天,等小麦干透后,就可以收入地窖存储。杨家和李家一共有十六亩小麦,花了20天时间,才收割晒完存入地窖。

    因为秋收,杨芸负责饭食,一天三餐油水充足,杨芸可不会委屈了家人。现在除了杨家和李家,加上英子和小思两家人,四家人需要准备的饭菜,可不是一般的多,好在这段时间,小思和英子下工后,就去杨家帮杨芸打下手,不然光靠杨芸一个人,煮四家人的饭菜,不累死才怪。

    对杨英子和小思两个人,杨芸挺感激她们的,秋收这个月她们两个女孩子,每天都从工坊提早下工,去杨家帮忙干活。八月份两个女孩子,在工坊的收入可能要比以往减少些,杨芸打算在其它地方补偿两个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