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军校和运动
晚上,温习了一个时辰的文化课后,又开始训练,除了野外跑步外,还有就是练军姿以及思想教育了。 所有的战士在夜光下站着一动不动,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郑成功拿着皮鞭在新兵中走来走去,大声喊道:“军人要学会服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先最应该记住的是:服从命令,绝对服从你们上级的命令。” 走了几步,郑成功对着离他最近的那个新兵大声喊道:“告诉我,军人的天职是什么?” 声音说的很大声,口水都喷到他的脸上了。 “报告大将军,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 郑成功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欣慰、鼓励的目光看着他。“回答正确!” 郑成功走了队伍最前面前,再起高声道:“告诉我,军人的天职是什么?” “服从命令!大将军”士兵齐声回答道。 还成,可惜不整齐,没一点气势。 “大声一点,整齐一点,再问答一次。”郑成功再喊道。 “服从命令!将军!!”士兵大声喊道。 有气势了,还是不够! “我听不清楚,再大点声,你们都没有吃饱饭吗?!” “服从命令!将军!!”士兵齐声吼道。 “很不错,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军人的责任是什么?”郑成功问站在最前面的一个士兵。 “保家卫国!”士兵马上大声回答道。 “不错,那该怎么做!” 那个士兵这下脸色青,结结巴巴地回答说:“以忠君爱国为荣、以叛主叛国为耻,以服务黎明为……” 背着背着,那个士兵再也不背不下去了。 郑成功两眼一瞪,立马对着他的耳朵大声喊道:“你这个蠢驴,都说十几遍,还背不出来。去那边给老子背一万遍!” 背不出的新兵,站在cao场一角,看着墙上的贴着的“八荣八耻”,大声地背起来。 “以忠君爱国为荣、以叛主叛国为耻,以服务黎民为荣、以背离黎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yin逸为耻。” 听着那个新兵正卖力地背诵八荣八耻,剩下的士兵心里不容地一冷。 好家伙!就这一万遍的军训背诵下来,绝对在脑海里扎根了,日后倒背如流都不成问题,甚至都可以直接去当指导员了。 想到指导员,这些士兵也是一阵头疼,又敬又怕。 那些指导员一有时间就跑来和我们这些小兵聊天谈心,时刻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一有困难,都是尽心帮忙的。甚至有几次为了维护我们的利益,跟那些长官拍板对着干了。 这些指导员是真心对我们好的。 可有时这些指导员也够可怕的,大道理是张口就来。什么正确思想、正确路线,各种理论,虽然不明白到底说的是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士兵听着这些指导员的思想教育,是一阵头痛的,简直是太啰嗦了。 将那个士兵踢去背诵军训后,郑成功转身大声喊道:“好了,现在听我口令,向前跑,雄狮们!” 听到大将军的口令,原本还静止的士兵们加足马力朝前奔跑。 郑成功骑上马追赶上去,一遍跑,一遍喊道:“我们的口号是?”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服从!再服从!正确的命令是训练,错误的命令是磨练!” “我们的职责是?” “保家卫国!” “我们的理想是?” “今天是一个兵,明天成为一个将军!” “很好,现在唱军歌,唱的大声一点!”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粗野豪迈的嗓音在空旷的cao场上空回荡着。 军事学院并不是只有训练,该有的娱乐还是有的。 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最是年轻气盛之时,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是等最辛苦的时刻过后,他们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后,这帮年轻人照样精力旺盛。
为了能给他们在训练后找些乐趣,同时也是为了能让这帮人有地方泄。 郑成功按照现代的体育运动,将足球、棒球、马球都安排人造出来了。 只是令郑成功没有想到的是,军事学院的这样人对郑成功提出的英式足球不管兴趣。 卖弄脚法,那是什么鬼东西。 咋们都是大老爷们,不玩那种虚的。 那叫什么橄榄球的,就很不错,直来直去。 军事学院的新兵对橄榄球非常热衷,觉的这才是男人该玩的。 穿着藤甲,带着铁盔,在球场上横冲直闯,有时情愿让对手得分,都要将对手撞个人仰马翻,才感到解气。 对于这帮小兔子将规则改的乱七八糟,郑成功气的大骂了几次,都改正不过来,也就放任他们了。 墙内开花墙外香! 英式足球在军事学院不吃香,反倒是在格物学院很受欢迎。 对于这帮,橄榄球太暴力了,而且他们也没有那么多护甲,英式足球就刚刚好,既有对抗,又有节制。 一条短裤,一条背心,再加上带着牛皮护栏的球赛,就是格物学院学生最好的装备。 每天放学后,不踢上几脚,就感觉不对劲。 至于政法大学的那帮眼高于顶的学生,对足球、橄榄球都歧之以鄙,认为整天撞来撞去、又一身大汗,简直有辱斯文。 在他们看来桌球才是文人该玩的,三两人一桌,喝着清茶,在无声中算计对方,既文雅,又不失风度。 到后来,南京城的百姓如果不知道年轻人是哪个学院的,只要听他们谈论的是什么运动,就知道他们的什么学院的学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