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西洋之王黎耀阳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西洋日报(一)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西洋日报(一)

    (求订阅!求票票!稍后有加更!)

    由《问询报》主要刊登的假酒新闻最近‘风靡’了费城大街小巷,就算不喝酒的人也会加入讨论。

    对老百姓来说,最大且最便宜的娱乐方式就是听八卦、聊八卦。

    尤其在费城当地,《问询报》发行量这么大的基础上,想有人不知道都难。

    而买过假酒的人势必破口大骂,诅咒祖宗十八代都是轻的,但凡让他们知道做假酒的人组分在哪,分分钟冲过去给刨了。

    骂完之后,就有人心里愤愤不平向禁酒办公室举报,说自己买到了假酒,还列举了一些证据,哪怕为此被罚款也在所不惜。

    罗伊怎么办?他都想躺平了,算是自己把自己坑了吗?

    不过黎耀阳有句话说对了,同样的坑他不会再掉第二次。

    郁闷再三之后,他拿出了思考良久后得出的对策,并告诉萨尔瓦托。

    “什么?演戏?”

    “对,我带队封了你的酒馆,把表面功夫做足,等风声过去你再重新开业。”

    这就是罗伊想出的办法,老百姓都是善忘的,只要过了这段关注期,谁在乎你之前的酒馆开没开业?

    “可我的损失怎么办?”萨尔瓦托犹豫着问。

    “只是关门而已,又不是不让你卖酒。”

    “噢,这倒是可以。”

    …

    哈德里夫斯这招被轻松化解,完全没有出乎黎耀阳的意料,罗伊不是蠢货,明知道前面有坑,他怎么可能往下跳呢?他郁闷了,一大早就找黎耀阳诉苦:

    “我以为这招百试百灵呢。”

    “想多了,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让对方收敛了一些,知道我们不是没有还击能力。”

    “那有什么用?人家该卖还卖。”

    “我不觉得,销量肯定会降低,只不过我们不知道。”

    “你为什么这么笃定?”哈德里夫斯问。

    “有的人实在没钱,没办法,明知道是假酒也会硬着头皮上,但有选择权的人,明知道那是一坨屎,谁会去吃?”

    哈德里夫斯想了想,话脏了点,但意思没错。

    “好吧,你说得对,但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吗?”

    “当然要做,肥伦的酒厂被我们端掉之后,萨尔瓦托竟然一点表示都没有,说明什么问题?”

    “额…什么问题?”

    “说明这个酒厂的损失并未被他们放在眼中。”

    “好像是这样。”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找,他们肯定还有更大的酒厂。”

    “你的意思是,继续端他的酒厂?”

    “对,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让他们无酒可卖!”

    “好吧,我也帮忙查。”

    “费城就这么大,我不信一点线索都查不出来。”

    哈德里夫斯摇摇头:

    “不容易,萨尔瓦托在费城这么多年,而且势力越来越大,存心瞒一件什么事,还真就不容易查到。”

    黎耀阳不这么看:

    “人只要在社会上活动,必然会留下痕迹线索,细心找一定能找到。”

    “嗯~我们一起试试看。”

    ————————————

    黎耀阳还在研究办报的事情,虽然流程和体系架构他都明白了,但真正着手还有很多事要解决。

    出版手续倒是好说,以他在大西洋城的能量,办下来并不难。

    还是之前提到的那些难点,人才才是关键的。

    执行总编暂定罗森塔尔,主题以文体、八卦 社会热点新闻为主,暂时不考虑国际新闻。

    另外,想要快速打开局面,就必须要有亮眼的特色。

    怎么亮眼?在一片黑白色报纸遍布天下的世界,如果突然出现一份彩色报纸,是不是能亮瞎路人的狗眼?

    这就叫走前人走过的路让后人无路可走。

    为啥重生之人容易成功?因为知道太多成功办法,实在不行,照搬还不会吗?

    他把罗森塔尔叫出来,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中年妇女,名叫芭芭拉。

    和她握手问候,这个微微有些发福的女人,戴着一副茶色厚边眼镜,看上去跟某动漫人物有几分相像。

    “lee,芭芭拉是《问询报》文艺版块的主编,在你确定办报主题之后,我便跟她聊了一下。”

    黎耀阳惊喜道:

    “你愿意跳出《问询报》到大西洋城重新开始?”

    芭芭拉微笑点点头:

    “我愿意,《问询报》的风格太过死板,而且管理体制僵硬,我在这里工作感受不到一位媒体工作者的快乐,所以…”

    “欢迎欢迎,不知道罗森塔尔许诺给你什么位置?”

    “额~依然是文艺版块主编。”

    “不,我认为副总编一职更适合你。”

    芭芭拉无比惊讶:

    “lee先生,恕我直言,放眼全丑,女性能做到主编已经很难得了,还从没出现过一位副总编。”

    “历史就是用来书写的,看来我们报社将要出丑国报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总编了。”

    芭芭拉说不出话了,一个劲儿跟罗森塔尔进行眼神交换,好像在确认这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芭芭拉,还不道谢?”

    她捂着嘴巴:

    “谢谢,谢谢,真的,我从没这样激动过,但lee这是真的吗?骚瑞,我只是想再确认一下。”

    千金买马骨,黎耀阳不觉得自己冲动了,主要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决定相信罗森塔尔,那么他找来的人也要相信。

    “相信我,我不会开玩笑的。”黎耀阳很认真的说。

    顿了下,他对二人道: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办一份全国性的大报,当然,这件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得从基础做起。”

    二人相视点头,认可了他的话。

    “我对报纸的要求是,一定要足够的特立独行,一定要领风气之先!

    举个例子,如果同一天出现了三个重大新闻——某地发生地震死了几十个;某国家领导人自杀;百老汇女明星自杀身亡。

    当这三个新闻出现后,选择哪个作为我们的头版头条?”

    根据黎耀阳之前的铺垫,二位资深新闻媒体人几乎想都没想,异口同声:

    “最后一个!”

    黎耀阳大笑:

    “看来我们在理念上达成一致了!”

    芭芭拉附和道: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前面两条新闻并不会抓住他们的视线,放在二版三版就足够了,头版必须得第一眼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罗森塔尔深以为然:

    “没错,如果头版不够劲爆,尤其是创刊号不够劲爆的话,未来的路可就难走了。”

    黎耀阳接着说:

    “另外在排版上也要做出改变,不但新闻要特立独行,排版也一样!

    我希望用大画面和短文章与传统大报争夺读者。

    还有,我希望在头版用全彩色图片的报纸,在坚守灰色和黑白基调的报业,彩色绝对会挂起一阵旋风!”

    罗森塔尔大感吃惊:

    “用彩色?这样一来,印刷成本势必会上升。”

    “只要发行量足够大,这点成本完全可以覆盖!”

    芭芭拉若有所思的说:

    “要是这样的话,文字也要做出细微调整。”

    “我正要说,比如《纽约时报》,他们对灾祸新闻普遍习惯的悲观口吻,我们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采取积极报道姿态。”

    罗森塔尔有些激动:

    “这个想法太棒了!”

    “嗯,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搭建记者体系,组织编辑部门,尽量把架构完善好,我给你们120人的人员配额,如何分配你们自己看着办。”

    黎耀阳很大方,一出手就是120人的架构,这是要奔着发行量过10万去的。

    “120人足够了,肯定还有富余。”罗森塔尔说。

    但芭芭拉有不同意见:

    “多少配额我都不嫌多,别说120人,就算1200人我都能安排下,不过初期120人足够撑起报社的运作了,记者和编辑怎么也得占80人。”

    “嗯,看来我们要抓紧时间了。”

    黎耀阳将史蒂文的名片递给罗森塔尔:

    “这是我管家的联系方式,你们尽快安顿好家里启程前往大西洋城,到了那边联系他,会帮你们安排好一切。”

    “办公地点?”罗森塔尔问。

    “放心,都安排好了,就在太平洋酒店里,所有工作之外的事情,都由酒店对你们负责。”

    芭芭拉笑了:

    “看来我的决定是对的,在酒店里工作,一定很有趣。”

    “你们占据单独一层,不会被外人打扰,更不会觉得吵,唯一的问题是,印刷厂距离比较远,但大西洋城面积不大,开车到印刷厂也就10分钟的时间。”

    罗森塔尔点头:

    “没问题,这都不是事儿。”

    芭芭拉提醒:

    “体系架构不是问题,我们现在要想想发行的事情了。”

    罗森塔尔显然也有这个担忧:

    “对啊,发行是个大事情,大西洋城本土还好,可其它地区…”

    “关于发行我是这么想的,初期我们以新泽西和纽约市场为主,宾州附带着卖,能卖多少卖多少,不强求。”

    “新泽西市场不小,尤其是包含纽约这个大市场,初刊至少也得印5万份!”芭芭拉这样说。

    “5万恐怕不够吧,怎么也得印10万份。”罗森塔尔显得更有自信。

    黎耀阳也认可他的想法:

    “没错,实在不行可以送到旅馆去。”

    芭芭拉建议:

    “完全可以做一个‘cheap(廉价)版’,专门用于旅馆和酒店发放。”

    罗森塔尔说:

    “这样也可以,毕竟彩印太麻烦,成本很高,可以做5万标准版,5万cheap版,针对不同的群体试试效果。”

    黎耀阳话音一转:

    “对了,发行量是按什么计算的?”

    “发行量的统计是以有价发行为准的,比如我们往酒店和旅馆发行,这些报纸由旅馆或酒店付费。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费用从客人的房费中扣除,实际上是客人在付费购买报纸,所以它们也属于有价发行。

    假如我们有100万读者,但这不代表100万读者都是我们的订阅客户。”罗森塔尔解释道。

    这样说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不过就算按照10万的发行量来计算,也需要一个较大的发行部门来运作,这样看来120人的配额好像还不够呢。”

    听到芭芭拉的话,黎耀阳果断说:

    “这个没商量,初期最多只有120人,再多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资金压力。

    先想办法做好内容,只要报纸卖得出去,员工绝不会少!这是我对你们的保证。”

    “好吧,这样的话,就必须减少编辑和记者的人数了。”芭芭拉点头表示明白。

    “那就50对50,编辑和记者加起来50人,发行部门50人。”

    发行是件大事,不要以为仅仅是堆砌人数,通常一个发行部门下辖很多个发行区,每个区都要有发行经理。

    打个比方,加入在全国有30个分印点,每个分印点至少算作一个发行区。

    个别大的分印点有2个发行区,所以就得有36个发行区,同时配有36个发行经理。

    他们负责当地发行,但对本报而言,‘地方’不是某个大城市的郊区县市,而可能是2个州,管辖的面积比很多大都市报纸覆盖范围还大。

    他们手下还有人归其调遣,他们努力占有当地市场,同时对当地的旅馆和学校展开攻势。

    旅馆和酒店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渠道,如果能把握住的话,比零售的利益更大。

    当然,一家好报纸通常有一半以上的零售份额,所以和当地分销商合作及送报和投递都是他们的职责范围。

    哪怕他们目前仅仅发行新泽西和纽约地区,至少也能分成10个区,每个区一个发行经理配3-5个跑腿儿的手下,这50人也不大够分。

    但目前只能这样了,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不过黎耀阳突发奇想:

    “你们说,如果把报纸拿到自动售货机里卖,是不是就可以减少对发行人员的需求了?”

    这个问题引起两位报业资深人士的注意:

    “自动售货机?”

    其实这东西并不稀奇,工作原理也并不复杂,早在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工程师亚历山大就发明了圣水售卖装置。

    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来达到投币即可压中杠杆打开塞住的管口的原理,形成了自动售货机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