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混在1275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宣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宣传

    除开这十余万建设者,还有上万名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后勤人员,这些人大都是妇人,其中有许多就是建设者们的家人。

    应娘子是个例外,她的男人死在了大都城里,连个尸首都没有找到,在璟娘从京师启行的时候,她正好被邀到了金明家,于是便同金涂氏一块儿来到了这里,毕竟寡妇家家的,没有个依靠,在家也是被欺负的下场。

    这一路就是千里万里,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回到临安府的那一天,不过应娘子并不后悔,因为琼州不光给了她一个安稳的居处,更给了一份希望,亡夫的独子狗蛋按照强制教育法,已经在学堂里呆了数月,每一天都能学到好些生字,日后的前程,至少不会比他那个被评为烈士的爹要差吧。

    而做为烈属,她们早早地就分到了一套房,偌大的屋子只住了母子两个,不知道羡煞了多少邻舍,这简直就连儿子将来成亲的屋子都给预备好了,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当然,光顶着一个烈属的头衔,是没有工分拿的,要想活得下去,还得作工挣路子,她并不想靠着金家的救济来过活,男人是战死的,该得恩恤一文不少,就连大内皇宫都进了一回,太皇太后亲自抚慰,可说是倍极哀荣,在她看来,金家并不欠着什么。

    怀着这种心思,她在每日里将狗蛋送去学堂后,自己便去官府的招工处,打听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事做,好在琼州是个新兴的城市,只要有把子力气,便不愁找不到活路,几个月下来,洗衣、做饭、打扫什么没做过,挣得工分,竟然不比一个壮年男子要差多少。

    可谁能想到,这个从不挑食,什么活都肯干的黑瘦妇人,竟然是从七品武义郎、被朝廷追赠指挥使的遗孀?

    眼下,她就在这工地上为下面的建设者们煮食,山林野地,十多万人要吃喝,当然不会用那种铁皮炉子,拾几块石头垒个土灶,去山林里捡些柴火一烧,比水缸还要大上许多的铁锅子里,喷香的米饭就焖成了形,再配上一勺子油亮的rou汤,在里头烫得烂熟的菜蔬,光是看看,就令人胃口大开。

    应娘子手脚麻利地做着这一切,嘴里还在不停地回应着,那股爽利劲,真到被问起亡夫的事,才黯然失神。

    “......应娘子,可否说说,你们是如何认得的?”

    如何认得?应娘子一愣,似乎又回到了多年之前,那个大着胆子提着些吃食上她们家的门,自己介绍自己,憨直中透着腼腆,时不时地扫过后屋的门缝,与一对好奇、羞涩兼而有之的眼睛,碰上时的情景。

    “俺是狗子,家住村东头,大名叫唤作应有成,是俺们指挥给起的,蒙他提拔,如今已经升了都头,手底下管着百十号人,每月的粮钱,也有好几缗,原本是托了村里的张媒婆,可她要得太狠,俺一想左右都是你们家,不如买成吃食,请二老尝尝,都是临安城中的精细物,花了半缗呢。”

    她还记得,自家爹娘,对这个自来熟的军汉,不知所措又颇有好感的模样,无他,本就是一个村的,隔着不过几幢屋子远,打从光屁股上树掏鸟、下河摸鱼那会子,就知根知底了,后来应家人口凋零,他跑去从了军,没曾想,过了许多年,没有死在外头,反而成了禁军的军官。

    她还记得,送自己出门的那一天,这个军汉忙不迭地向爹娘保证,一定会待自己好,一辈子好!

    她还记得,在应家的那间祖屋里,到处都是红通通的颜色,他,一身簇新的武弁服,头上簪着一朵碗口大的牡丹,黑黑的脸庞透着红光,眼睛亮得能看到心里,满嘴的酒气,手忙脚乱地挨向自己,那一刻的惊惶与甜蜜。

    她还记得,婚后出门,他将自己带去指挥的家中,与数十个同僚吹牛,那股子志得意满,又十分欠揍的表情。

    她还记得,每一次要上战场前,满不在乎安慰自己,却又拖着自己的手,那样的难舍难分。

    她还记得,最后一次离家,那些晦涩难懂的话语,其实早已经挑明了一切,可怜自己当时懵然不知,只顾着埋怨......

    直到噩耗传来,心里的那片天,突然塌了下来,说好的一辈子呢?

    她什么都记得,而此时却是希望,什么都不记得,在泪水涌出眼眶的那一刻,应娘子背过身去,用衣襟擦了擦,转过头来,依然忙着自己的活。

    “李娘子,你能不能放过我,还有一大堆儿事要忙呢,我们家那口子的事,我已经不记得了,你也不要写他,他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军士,运气不好,死在了外头,留下我们孤儿寡母苦挨,如此而已。”

    赵月娥合上了记事本,她看到了这个女子眼里的不舍,以及心底的那份决绝,她没有再问下去,而是在一旁帮对方干活,对她的执着,应娘子有些无奈,不过多了一个帮手,做起事来的确是要快上一些。

    跑到这里来,并不是出于好奇,而是赵月娥自己找来的差事,广播需要稿子,以她的身份,可以从机宜司拿最新的军情、政务通报,当然都是不涉及机密要务的,同时她还四下里到处去找事情来写,那些被舒云播出来的每一条消息,几乎都出自她的手,按照抚帅的要求,用得都是最平实的言语,让百姓们一听就能明白。

    打听应娘子的事,完全就是一个偶然,她想要写一则关于烈士的稿子,无意中发现,这个人的身份十分特殊,既不属于机宜司,也不是虎贲军中人,而经历则可以称得上传奇,最后竟然战死在大都城里,如此抓人眼球的素材,她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不得不说,自从离开了机宜司,她还是第一次找到了新的工作动力,一不小心,就成了这个时代的新闻先驱。

    午时将近了,逾十万人的吃食,准备起来要费上许多功夫,能不能让这些干了大半天活的建设者们,及时吃到一顿可口的饭食,就连刘禹都在关心,为此还专门遣了听潮这个大管事前来督促,在一片很大的开阔地带,数百口大锅烧得饭香四溢,刚刚煮熟的米饭,被一只只大木桶盛满,然后交于前来取饭的军士之手,用工地上那种大车拖着,每一车上面都插着一面将旗,代表前来的是属于哪一个工区。

    “哪一路?”

    “第二军第五指挥第三都。”

    每来一个,听潮就会在本子上记下,然后让后面的妇人,将吃食抬出来,汇总的工作留到最后完成,与她一样在记录的还有许多人,这其中就包括了前来帮助的赵月娥。

    “哪一路?”

    “听潮娘子,是咱们啊。”

    听潮抬头一看,笑了笑:“你们今天做得不错,抚帅都赞赏有加。”

    说完,在本子上记下了吴老四那个都的军号。

    十万人,以都为单位,就是一千个单位的份量,上万名妇人,也差不多忙了大半天,才堪堪应付下来,等到所有人的吃食全都发放下去,还有一群特殊的人要侍候,那就是自家郎君。

    按照刘禹的特别交待,不搞特殊化,因此他们的吃食与下面的建设者是一样的,同样用一个木桶给装了,应娘子亲自推着小车,同听潮一块儿送了过去,赵月娥拿着些饭筷跟在后头,脚步不自觉地慢了几分。

    几个人推着小车,很快来到了一处高地,等在这里的,当然不只刘禹一个人,娄定远和他手下的几个厢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赶来的关汉卿,甚至,赵月娥还看到了自己的夫君,那略微有些发胖的身材,隔得老远,抚帅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关夫子,知道你是个有文化的,可要不要这么酸,你自己听听。”

    刘禹拿着一张页,‘啪啪’地在手里摔打着,眼里带着笑,不过听潮很熟悉这种眼神,是那种挖苦加上嘲讽。

    “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以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还有这个,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这就是你做的劳动者之歌?去打听一下,哪个劳动者听得懂,这里唱了些什么?”

    关汉卿少见地红了脸,嘴里分辨着:“这是诗经里的话,说得就是文王东迁,另僻其地,百姓奉其号召,开垦田地,建立屋舍,不正是应了琼州当下的景?”

    “你不说,不要说他们,本官都听不明白,还以为是和尚念得超度经文呢。”对于自己的不学为术,某人毫不以为耻,反而厚颜有加,振振有辞地说道:“语言通俗一点,就像你作的那些戏文一样,让每一个百姓都听得懂,这才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不要搞什么阳春白雪,咱们就是下里巴人,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劳动者最光荣。”

    他的话,赢得了包括李十一在内的所有人支持,势单力孤的关汉卿,颇有些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好在很快吃食就被送过来了,刘禹看到赵月娥跟在后面,朝着她一指。

    “偌,那是李十一的娘子,她的稿子,就是之前你听到过的,如果不明白该怎么写,去向她请教,让她告诉你,该怎么写出大白话来。”

    关汉卿一声不吭,艺术家也是有脾气的,一想到辛苦了半天好不容易弄出来的曲子,让人给贬得一文不名,他哪会有好脸色,如果不是对方位高权重,只怕早就拂袖而去了,不就是大白话么,这还要教?还是一个女子来教,当人家不知道,这种赤祼祼的羞辱?

    “先吃饭吧。”

    听潮及时招呼了一声,让一旁的娄定远等人松了一口气,抚帅拿那位关先生作阀,他们不知内情,一句话都插不上,气氛自然就很尴尬,好在吃饭这个事,将这一切都给化解了,刘禹接过听潮递来的一个碗,直接交到了关汉卿的手上。

    “老关,还记得临安城里,某家娘子应承你过什么?”

    关汉卿正在气头上,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听他这么一问,一边思索,一边顺手就接了过来,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送到嘴边的时候,突然恍觉,这是对方的饭。

    “说是在这琼州之地,有什么稀罕事物,现在某都看到了。”他并不以为意,来到这里的日子,几乎每天都会有新鲜事物,刷新着他的认知,对于人家当初忽悠自己时所许下的承诺,哪还记得起。

    “非也。”刘禹出人意料地摇摇头,从怀里摸出一本小册子,扔给他:“一早就该给你的,总是没记起,今日便一并拿去吧,某只有一个要求,早日将它排出来,让琼州的百姓一睹为快。”

    看到封皮的上的那几个字,关汉卿不由得停下了筷子,等到翻开里面的内容,他连吃饭都忘了,此刻就连工地上的嘈杂、头顶上的广播都无法打扰他的阅读,对此刘禹早有预料,因为那几个字合起来就是。

    关汉卿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入选了后世的中学课本,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本来应该在五年之后出现在他的笔下,可是现在,他哪还有机会看得到元人治下的黑暗,为了不致于让名作被湮没,只能做出这种为穿越者不耻的行为了。

    这本书上的署名,并非他刘某人,而是关汉卿自己。

    略过专门看戏文的关汉卿,刘禹将目光投向了赵月娥,自从那回谈话之后,她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被他这么一盯,赵月娥赶紧低下头,她连特务头子李十一都不怕,偏偏就是害怕这个看似和蔼的年青抚臣。

    “李娘子,那几篇稿子,写得不错。”

    赵月娥听到如此明目张胆的赞扬之语,愕然地抬起头:“都是照着你给出的格式,算不得什么。”

    “这就很不错了,有些人,给他格式也不会。”刘禹意有所指地点了一句,伸手朝着水库工区一指:“这里迟早会结束,你有没有想过,将它延续下去?做成一种固定的形式。”

    “抚帅是说......”赵月娥猛然间抓到了什么。

    “朝廷颁布下的邸报,你看过吧,大致上和它有几分相似,不过要更加全面一些,用词就照着广播稿的格式,尽量用大白话,尽量少用生僻字,争取让每个百姓都看得明白,可能做得到?”

    一时间,赵月娥有些不敢相信,以至于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丈夫,直到李十一几不可察地同他点点头,这才明白,抚帅说得是真的。

    自从退出了机宜司,她还从来没有遇到一件能让她兴奋不已的工作,而眼下,赵月娥抑制着自己内心的激动,使劲地点点头。

    “奴一定会做好。”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新闻媒体,特别是纸媒,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舆论阵地,你不去占领,就会让给敌人’,刘禹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宣传阵地,广播是其一,报纸是其二,决定将它交给赵月娥之前,他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结果证明,这个女子有一定的新闻天赋。

    不提她如何激动,关汉卿很快看完了整个小册子,却愣愣地坐在了那里,脑子里一片混沌。

    “如何?这便是某请先生到来琼州的目地,若是在北地,你纵然写出来,又敢唱给谁听?”

    关汉卿仿佛没有听到他说的话,嘴里喃喃自语:“怎得如何熟悉,每一句词,都写到了某心坎里。”

    “那是自然,因为这本就是先生所作,某只不过将其录下,印出来而已。”刘禹微笑着揭开了谜底。

    “不可能,为何某一点印象都没有。”

    “因为你是在醉后所作,前后数次,当然不记得了,不信你可问一下某的侍女。”

    关汉卿茫然地看向听潮,后者肯定地点点头,刘禹这一点并没有说错,关汉卿好酒,经常会找些人来喝,喝醉以后发生了什么,他自己哪还想得起,只是再怎么糊涂,也很难让人相信,自己会弄出这么一出好戏,却毫无所知。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刘禹用北地腔轻轻地唱了起来,关汉卿连册子都不用翻,就自然而然地接了下去。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相比刘禹的二把刀,他唱出来的味道自然更胜一筹,一曲既罢,就连娄定远等几个粗军汉,都喝起了采,无他,这样的唱词,平辅直叙,浅显易懂,又直指人心,如何不赢得满堂采?

    “如何?某不曾欺骗先生吧。”刘禹一边鼓掌,一边微笑着说道。

    关汉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人家不可能为了骗他,去编出这么好一出戏,只是让他相信这是自己的作品,因为根本就不合逻辑,难道真是自己醉里所作?

    吃过饭,这些人便都带着或是疑惑、或是欣喜的心情离开了,最后留下的李十一,这才轻声向他禀报。

    “昨日开始,有十余位官员陆续离开了琼州,无一例外都坐船去往了广州,大部分没有带上家眷,不过奇怪的是,这几人还留在家中,不知道做何打算。”

    刘禹看了一眼他递过来的名单,毫不在意地揉作了一团,扔到了地上。

    “随他们去罢,逆势者,都会被潮流碾碎,无需太过理会。”

    顺着他的目光,李十一看到了重新开始的建设场面,他细细地体味着抚帅的话,突然间明白了什么。

    在抚帅的心里,这些人不过都是跳梁小丑,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因为无论他们怎么挣扎,在这样的大潮当中,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琼州,是劳动者的天下,不再是他们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僚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