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春运夜不眠
他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呆了将近个把月,最后无功而返,只因为未满十八岁,劳动局管理严格,人家都不敢用他,怕被罚款。 无奈张禾苗,返回家中,在家呆了半个月,去县城找了几天工作,最后觉得不满意,因为工资太低了,他回到家左思右想,则决定去上海,眼下他身上还有三百块钱,于是和陈奶奶商量了一下,第二天一大早去了火车站。 这是他第一次来火车站,感觉很大,也比较热闹,售票大厅已排成三队,他看准了一个窗口排起队来,面前前面站着一位中年男子,他转过头来,看到他笑道:“小伙子,一个人去哪呀!” 他回道:“去上海。” 中年人听了笑了笑道:“给你提示一下,你今年多大了。” “十七岁了,大伯,”张禾苗回答 中年人点了点头说道:“上海却实是个好地方,但由于你还未满十八岁,怕去了那边不好找工作,你应该考虑一下,先去其他地方呆一段时间。” “但我不知道去哪里呀,”他道。 中年人道:“要不你先到东莞市去,我也去东莞说不定还能帮你介绍份工作了。” 他听了犹豫不决,心道:“上海可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可自己还未满十八岁,如果找不到工作,在那里又没亲朋好友,自己可活不下去。” 他觉得这位大伯的提示也是为了自己好,于是等应下来,他把身份证交给了大伯,大伯买完票回来,把车票和找零交到了他手中,然后笑着说道:“你叫,张禾苗。” “是呀,大伯,这是身份证上的名字,”他道。 “哦,那就对了,要不我就叫你,禾苗,”挺顺口的。 他点了点头心道:“老爸老妈,您们可真是的,取个名字都要带着植物名称,还什么,禾苗。” 他和“肖大伯”走进候车室,一楼,在二候车室坐了下来,他看了一下手中的车票,然后确认了是在三号候车口坐车,肖大伯也是他们县上的。 火车在第二天,六点半钟到达东莞东火车站,车站人来人往,他跟着肖大伯走出东莞东火车站,到了广场上。 肖伯对他说:“我们到对面去坐公交车,要一个小时才到那里。” “好的,大伯,那我们要坐那部车呢,地点在那里,”他问。 有点,担心。 肖伯笑道:“就在前面不远,我们去的那个地方是一个小镇。” 不一会儿,肖伯就找到了那辆班车。 张禾苗提着一个大包跟着他上了车,车上已坐了十几名男女老少,大多都带着包。 他和肖伯在中间一个位置坐了下来,张禾苗一上车,就被车内的汽油味闹的头脑晕眩,胃往上翻直到干吐了几下。 肖伯见了,从包里掏出了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泡生姜,他用力扭开瓶盖对他说道:“禾苗,第一次坐这么久的车,晕车是很正常的,多坐几次就会好的,不过我这里有泡生姜,你吃上那么几片就会好多了。” 他点点了,难受不想多说话,从肖伯手中接过瓶子,快速的吃了几片泡生姜,结果精神好多了,头也不那么晕。 他向肖伯道过谢之后,靠在椅子上休息,昨晚在火车上一夜没合眼,又没吃什么东西早已精疲力竭了,又加上晕车,他算是真正体会到了旅途的劳累。 也感受到了父母亲出门打工,背景离乡的艰辛和思乡之苦,他也想家,想着自己离开学校出门打工,想着能不能找到工作。 公交车每走几分钟就停一下,然后会有人上下车,车内的乘客越来越满,过道里面越来越拥挤,有大爷大妈,叔叔阿姨,大哥大姐,还有几岁的小孩子。 他注意到了身边的,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站在通道里被挤来挤去,甚是难受,于是站起来对肖伯说:我要把位置让给这位老奶奶。 肖伯笑道:“好样的年青人,算我没看错你,” 他站起来,走到老奶奶身边,拉着她坐自己的位置,老奶奶笑容满满地谢过后,坐在他让出的位置上。 一个小时后车子到了目的地,肖伯带着他下了车来。 他下了车,问道:“大伯,就是这里吗?” 肖伯点了点头笑道:“怎么样,还可以吧!”
“嗯,高楼大厦一片一片的,这在我们县上,还是少有的,”禾苗高兴地说道。 心道:“总算到了。” “嗯,边只是城市一角,明天我再带你去逛逛,后天再带你去我表弟那家厂,”肖伯道。 他听到工作有了着落,刚才在车上受的那点罪早就抛之脑后了。 “那肖伯,我们现在去哪里,”他问 肖伯笑道:“带你去我租房子的那里,这样你就不用花钱住旅馆了,我老婆在饭店洗碗,半个月转一次班现在正好上夜班,你晚上可以和我睡,白天我带你去找工作。” “那您在哪里上班,”他关心的问道。 “哦,我呀,在家具厂开机器,上个月请假回家办点私事,过几天才去上班,本来我想介绍你去我们厂,辛是辛苦一点,但必竟工资高些,也能学到些技术,我们出门在外不就是想多挣点吗,可能你未达到年龄,我可以先带你去我们厂问问,如果不行,我表弟那里绝对要你,”肖伯精神抖擞回答说。 他听了,打心里高兴,笑着说道:“您真好,我们本不相识,你却这样帮我,真不知道怎感谢!” 肖伯笑道:“哈,小伙子你见外了,咱们出门在外,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谁没有个落难的时候,你大伯我刚出来的时候也得不少人帮助,所以我也应该回馈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跟着肖伯走进一片居民区,然后经过一条窄小的小相子来到了,几间小瓦房前。 “就是这里了,”肖伯对他说,。 一路上,张禾苗看到的是一座连一座的新房,但到了后面,正好相反,是一大片低矮的小瓦房,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原先的屋主基本上搬到前面,新房里面去了,而把后面这些遗弃的旧房子,转租给外地来务工的民众,以收取租金虽然这里比较潮湿阴暗,但房租低于高楼大厦,大多收入不高的外地务工人员,都选择了这里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