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临高启明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一节 庆云观

第一百零一节 庆云观

    庆云观是杭州涌金门外一座很小的道观,对于习惯了旧时空寺庙道观宏大规模的人来说,庆云观简直有点“泯然众人矣”。它的门脸很不起眼,占地面积亦不广阔,孤零零的矗立的在涌金门外的西湖湖岸旁。

    涌金门外便是西湖的湖岸,这一带风光虽然宜人,却不是闹市,连住家亦极少。张应宸对庆云观的位置不是很满意――这地方实在荒僻了些。但是胜在清静,倒是很符合“清修”的形象。

    庆云观小虽小,该有的规模也还算齐整。全观以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展开。第一进就是三清殿,左右是文昌殿和灵官殿。

    三清殿之后的第二进院子,设有一座戏台,这里是打醮唱戏的地方。二进院子两侧,各有偏院,布置的十分雅致,专供有钱的香客休息住宿只用。二进之后是三进便是道士们生活起居的“静室”了。第四进是后院,后院打开门出去尚有菜园,有火居道人种菜养鸡,除了供应道观内诸人的伙食,还可以出售换取些收入补贴道观。

    张应宸对庆云观的生活环境相当满意。道观虽小,但是道士很少,除了小徒弟之外,每个人都有单独的静室,环境亦很清幽:观内树木葱茏,花木繁盛,院墙外又是西湖。要在旧时空,这快地皮即使千万也买不下来。

    庆云观在道观中算不上香火旺盛,它也没有许多的道产。不过道观的历代主持很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经,利用道观地理位置的优越,和城内不少有钱的士绅大户结缘,每年三节和各种道教节日都能从大户们那里得到许多馈赠,到得夏天,在城中觉得气闷的有钱人家仕女子弟们,常常到观内打醮唱戏,顺便游玩散心。道观内也可得不少的收入。这才维持住道观的生存。

    和旧时空不同,本时空的道观寺庙,除了极少数有朝廷背景,主持是僧官或者道官身份的寺庙能得到朝廷的俸禄和财政支持之外,大多数的寺观都得自己养活自己,搞经营活动。对于像庆云观这样没有大量田地,无法得到长期收入的寺观,生存压力是非常大得。

    因而道观里轻易不增加一张嘴,想在某道观里出家修行的道士,若没有带入一定的道产,至少要在外面云游好些年――所谓云游就是乞讨而已――才有可能正式进观。当初要不是张应宸妙手回春救了快要“登仙”的马道长的命,又有一手高明的医术,他是不可能在这里无限期的“挂单”下去的。

    张应宸对这个现象很是感兴趣,看到主持和道士们很少学习道教经典,除了客户的“订货”之外也不怎么举办宗教活动,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创收”:去大小施主家里走动,联络感情;在道观门外摆茶摊;招待来进香打醮的施主们食宿――道观里有个厨艺颇高得火居道人,做得菜肴和点心极好。

    此刻,张应宸就在边书写他的工作报告边大啖火居道人做得上好点心:火腿酥饼。手边还有一壶上好的雨前茶。他的这份待遇当然和他高明的医术有关。自从在道观内除了救治了主持得到了挂单留居的许可,他为道观内的其他道人也做了诊治,一时很得人心。几天前,有一户和庆云观有来往的士绅家有位老太太病势沉重,即将不起。杭州城内的多位名医都请遍了依然束手无策,马道长便将张应宸推荐了去。

    张应宸杂用望闻问切和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很快便查明了病因,对症用了二种他随身带去的中成药,又开了几张方子,居然药到病除,妙手回春。没几天,庆云观里有位杏林高手的名声就传了出去。又来了好几位疑难杂症的患者,都给张应宸一一对症下药的解决了。这下他立刻就名声大噪起来。

    马道长善于经营的头脑立刻就意识到张应宸的医术对庆云观有多大的好处,所以对张应宸愈发逢迎,不但生活待遇从优,还尽量满足他的全部要求。

    张应宸便乘势要求在观内施诊――这对扩大他的知名度有极大的好处。自古至今,各种新兴宗教都是用“治病”作为传播手段,且不论“治病”是不是真得有用,起码这是最容易打动老百姓的。

    马道长当然满口答应――这毕竟是增加庆云观声望值的做法。自从张应宸在观内施诊开始,庆云观的香火比以前旺了许多。张应宸在诊金和药费上“随缘善助”,只设钱箱一个,随人投入,绝不开口取酬。因而声望暴涨。

    投入钱箱内的诊金和药费,他亦不要,全部交给道观内使用。一时间观内上下对他的医术道德无不佩服。众口相传,人人都知道庆云观里来了一位医术人品都很高明的道长。

    “我终于算是在这里站稳脚跟了。”张应宸在写报告的时候想到,“下一步是扩大名望,发展教徒――先得把这个庆云观争取过来。”

    他正在思索着怎么夺取庆云观的领导权,一个眉清目秀的小道童,名叫明清出现在他住得静室的门口。

    “盗道长,您的医案还是放在二进的戏台下吗?”他问道。

    “还是老规矩。”张应宸说着将羽毛笔装入文具盒,吹了吹报告,将报告叠好,放进一个带锁的小首饰箱里。报告是用英文写得――在本时空这算是最简单的手写密码了。全杭州也不见得有一个人能够看明白:教会的传教士们个个都是语言达人,但是张应宸不认为他们会懂英语――而且还是现代英语。

    他站起身来,喝了一口茶,咳嗽了一声。拿起了从不离开视线的带锁医药箱。不管名声多大,张应宸依旧是青袍布绦的寻常道装,但是那副旧时空里rou蛋奶做基础打下的高大身材,放在这个时代尚称富庶的两浙也算很有视觉冲击力,何况正式组织宗教活动已有一年多,对于如何装出一派道骨仙风的高人派头也有了几分心得,“庆云观里的神医赛纯阳”这个说辞,已在市坊见渐渐流传开去。最明显的证明就是,近来问诊的病家里居然多出几个三姑六婆式的人物,专问他可是不是吃雷斋的火居道士,有没有还俗入赘本地土著家的意思。看来张应宸的价值并不只有马道长才懂的。

    明末两浙的佛道庙宇世俗化的程度很深,父子相传的子孙庙只杭州就有不少,每年也少不了大姑娘小媳妇跟着做法事的俊俏道士和尚私奔的风流公案。除去云栖寺的莲池、天童寺的圆悟这类名望极高的所谓高僧,僧道公然娶妻生子已是普遍现象。相比那些很有后世日本僧侣家族产业风格的子孙庙,广州那个很有鱼玄机遗风的莲花精舍只能算是走特种服务业偏门的小儿科。

    张应宸带着药箱走到第二进的院子里,戏台旁有好几株上的百年的香樟树,浓荫蔽日,他的医案就设在树荫下。药箱里装着数十种润世堂出品的按照现代配方和工艺制造的中成药。亦有若干种临高产得西药――最重要的是磺胺和土霉素。没有这两种抗生素,他的名声就不会这么大了――中医药在抗感染方面是比较弱的,好几个在本时空的名医都束手无策的病例,就是靠着抗生素才挽救回来的。

    药品消耗得很快――虽然考察团给他又带来了一大箱药品作为补充。张应宸最近大大减少了临高来得现代药品的使用,只要能在本地找到代用品的,他就尽量使用本地的代用品。所以最近他开方子多,给药少了。有的病人其实无须使用中成药的,按照他的方子抓药就可以,但是因为迷信这位“张道长”有“神药”,非得要几丸才肯走,张应宸只好做了不少糯米粉合蜜的“药丸”作为安慰剂分发给病人――据说疗效还不错。

    不过,施药还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张应宸发觉很多百姓是吃不起药的,自己开了方子他们根本无钱抓药。这些人根本不接他的方子,只求给几丸“神药”。

    糯米粉蜜丸安慰剂毕竟是没有任何疗效的,如果不施药,自己就很难在下层中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润世堂也是山海两路的一员,但是药店的布局比其他店铺更为困难。大明屈臣氏连锁迄今为止,连整个海南岛的布局都没完成。大陆上亦只开了广州一家店而已。

    拓展迟缓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地方上的阻力,许多地方的百姓,不论上中下层,都对外来的药店有着很强的戒心,有的地方干脆就禁止外人来开设药店药铺。其次是润世堂的产能:在临高的民营产业园里的润世堂制药厂虽然已经初步投产,但是制造出来的药品在琼州就消耗了许多。药品生产量不足,也就无法满足新店基本铺货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