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有福说得很难懂吗
等杨绍林把一切铺垫都做好了,有福才笑眯眯的出来。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看到有福小小的个头,大家还是都不由得把失望写在了脸上。 这么大点的孩子,还没懂事吧?能教大家养蚕?大老爷会不会是搞错了? 或者说,这只是教大家养蚕的人家中的孩子,跟着一道来玩的? 众人不由得齐齐往有福身后看去。结果,等有福走到中间的桌子边站定了,他们都没看到有其他人出现。 百来号人的眼睛,重新齐刷刷的落在有福身上,上下打量审视。 被百来号人这么看着,有福虽然经历过了立春送春官帖子的事,也还是有点小紧张的。当下不自在的挠了挠头,冲着大家笑笑,脆生生的说道:“各位叔伯婶婶好。” 有人认出来有福,道:“哟,是给家里头送春官帖子的小福娃啊,怎么你这么小,就会养蚕了吗?” 有福连忙摇头摆手,说道:“不是我,不是我。”说着,又笑笑:“是孟婆婆给有福说了,有福记起来了,就给各位叔伯婶婶都说说。” “你们大家肯定比有福懂,有福就是口述一下,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具体要怎么做,还是要看诸位叔伯婶婶的呢。” 话说得好听,又果真是大家见过的,这气氛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有福先拿了碳棒和戒尺,刷刷的在杨绍林准备好的薄木板上画了起来,画完之后,立起来给大家看。说道:“其实吧,养蚕是要准备蚕室的,不过现在大家养得都比较少,就拿家里的空房间来养就好了,只是注意要防鼠,防蜘蛛,防着家里头的鸡,这些都是要吃蚕的。” “还有防蚊虫,防苍蝇。这些东西都会叮蚕,被叮的蚕要生病,以后的茧也是不能要的。” “等以后大家要多养了,可以专门修一间或者改一间屋子来做蚕室。” “土墙的房子做蚕室最好了,又保暖,又隔热,墙壁里面做个可以绕墙的烟道,烟囱和灶台都要在外面,这样一来,养春蚕和晚秋蚕的时候,就算天气忽然降温也不怕会把蚕冻着。” “上面要吊顶,用竹篾编的席子就可以了。窗户开大一些,要南北对流,最好能有两层窗户,一层纱窗,或者孔小一点的麻布也行。一层木窗。” “大致的格局,我都画在这个板子上面了,大家都可以看看。” 说完蚕室,有福才开始给大家说,应该怎么养蚕:“家蚕刚刚孵出来的时候叫蚁蚕,特别的小,只得针尖那么大点,要注意保暖,这个时候,一般是在纸盒子里养的。” “大家喂养蚁蚕的时候,最好是选比较柔软的桑叶,摘枝条中间的,不会太老,也不会太嫩,喂的时候要把桑叶切得细细的,然后均匀的,撒在喂蚁蚕的纸盒子里。” “蚁蚕生长极快,几乎是喂一次,就要变一个样,要不了两天,就可以移到簸箕里面去养了。” …… 有福从蚁蚕开始,将每一个阶段养蚕的注意事项,蚕的习性,等等,都一一给大家说了,说的是先前王大富说过一遍的内容,不过却比王大富说得细致多了。 因为有王大富说的东西垫底,大家很容易就能分得出好坏来,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有福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在心里头不由自足的,对她多了几分尊重。 等到说完日常养蚕的注意事项,有福又开始说起其他的来。 依旧是刷刷刷的在薄板子上画了一阵,然后才举起板子来,朝着众人问:“请问一下,这里有会织网的叔伯婶婶吗?” 当下就站起来几个人,男女都有。 有福开心的招呼他们到中间来,指着薄板上自己画的东西给他们解释:“这个东西叫做蚕网,是用来铺在簸箕里面,给家蚕除沙的。家蚕吃了桑叶,会拉出来小颗小颗的粪便,名叫蚕沙,嗯,这是可以入药的,也可以做肥料。不过,这个不重要,现在我要说的,是蚕网。” 说着,有福把蚕网的特点和作用一一说了,然后又问:“能织得出来吗?” 出来的几个人都点头。
有福这就放心了,请几人回去坐好,自己又刷刷刷的画了起来,画完有问有没有会做木工活的,又有人站了起来。 有福依旧叫人来前面,先是解释了这叫方格簇,是用来让蚕吐丝的时候用的,用薄木片或者宽竹片做都可以。虽然做起来要人工,要成本,也没有直接用稻草或者柏树枝丫上茧来得方便,但是用这个却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蚕茧的品质。 只有蚕茧的品质高了,才能卖得起来价钱。 因为从稻草或者柏树枝丫上摘下来的蚕茧,或多或少的,会有些杂质,而且还会不好通风,而颜色不好看或者湿润,影响到蚕茧的外观和形状,也就是影响到蚕茧的品质。 而用方格簇的话,却能让每一个蚕茧都白白净净,也不会出现诸如胖头茧一类的次茧。 还说这个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做一次就能用很久。不过,每次用完之后和使用之前,一定要彻底清洁,清洗晒干之后,还要用火燎过,以免残留病菌,影响到以后养蚕。 说到病菌,有福又详细的将蚕室消毒、蚕具消毒,病蚕的处置,以及如何防治家蚕生病等等,一一说了。末了还一脸遗憾的表示,可惜现在她手边没有相应的药物,不能给大家说,哪种药能治什么病。因为好多药她只知道能治蚕病,也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一席话说完,忽然发现院子里安静得有些可怕。 扭头去看,除了杨绍林派来的书吏还在奋笔疾书之外,所有的人,包括县太爷杨绍林在内,全部都呆住了。 有福忍不住又挠了挠头,有些小心翼翼的开口:“我说得……很难懂吗?” 杨绍林下意识的接口道:“没有啊,你说得深入浅出的,很好懂。哪怕是本官,都差不多听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