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如今你撇下娘亲
第二七六章:如今你撇下娘亲 上午十一时,睛空万里,艳阳高照,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如果能有心爱之人相陪,游山玩水,允不美事一桩? 经历一晚上40级副本的不堪折磨,刘一等人回到苏州城。 男同胞们不停地伸着懒腰,希望温暖的阳光能尽愉驱散一身的疲惫。两位女同胞则眼巴巴的盯着刘一,希望他能尽快履行诺言。 然而,连说话提醒的机会都没有,刘一带领他们来到离副本传送人不远处的“有间超市一条街”。 美味的诱惑不分男女老幼,是一种大众化的需求,听说所到之处是“王达快餐”,男同胞们口水直流、迫不急待,三步并做二步,若不是方向难辨,肯定充当起领路人的职务。不是他们着急,实在是来到苏州城,大街小巷传颂的超级美味,吸引力太大。 女同胞虽有怨气,好呆也是个吃饭的地方,兴许吃胞后,刘一会想起一些事情? 来到地方,人声鼎沸,场面火爆,犹如全民中得五百万豪奖的架势,只是按王达每天的作息时间,此时已过集中销售的时间,为何还有这么多人?难道货源充足,还是有事发生?为何不是整齐的排队等候,反而换做围成一圈? 抱着疑问,挤过人群,刘一方才看到一番“惊天动地”的景象。 快餐店门口,一位中年妇女怀抱着七八岁的小男孩瘫坐在地上,中年妇女两鬓斑白、泪眼纵模、精神恍惚,口中喃喃自语,甚是凄凉,小男孩双目紧闭、脸色灰黑,四肢无力的向下耷拉,左手不远处,一个“王达快餐”特有的包装袋静静地躺在那里。 旁边,刘忠海,“独家记忆”的六位长老,亢春妙,亢春雨,以及王达和张金兰,皆愁云密布、双眉紧锁,一幅幅不知所措的样子。 “你爹狠心,扔下咱们娘俩,相依为命,原本我还想多活几年,能见着你娶亲生子,可是,如今你撇下娘亲,让我怎么活?不如死了算了!”说罢,这位妇女扔下怀里的孩子,猛得蹲起,一个前冲,向着门口的台阶撞去。 “使不得,这位……大姐,使不得!”刘忠海和亢春妙离得最近,一把将其扶住,避免第二次惨案的发生。 “拦我做什么!没让你们赔命,已经不错了,还想怎样!”女子掀开阻拦,发疯般的吼叫道。 “事情还未调查清楚,你若这么一死,我们找谁评理去!”亢春雨出言道,做为房东,她必须维护己方的利益。 “你们家大业大,我们平民百姓的贱命怎能相比,我认命还不行吗?”这是一位苦诉无门的母亲才会说出的话语,生亦何哀,死变何苦,瞬间,同情心如泛滥的洪水侵袭到在场每个人的心中。 “杀人偿命,惩治凶手!” “黑心商人,滚出苏州!” …… 一个人呼喊,带动起无数不明是非的责骂之声。 若说不明是非,有些牵强,吃了“王达快餐”的食物造成的死亡,还用亲见?实事摆在面前。 何况,这是一位NPC,NPC会无缘无故来冤枉人类? “你们说,是否有可能是NPC不能吃人类的食物?”一位长老猜测道。 “爹,胡说什么呢!NPC的嘴咱们可管不住!”身后的年轻人直接否定了老爸的观点。 “哎,咋整!”其他长老无不悲观叹气。 “我做的事情,我自己负责,和大家没有关系!”王达见引起了众怒,若再不表明观点,很可能会连累许多无辜的人。 “各位朋友,我是‘独家记忆’帮主刘忠海。大家先稍安勿躁,听我一言!”别说,刘忠海的面子很值钱,一句话,场中鸦雀无声,看来,“独家记忆”这一苏州土皇帝还是有点作用的。 “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然而,事已至此,我们应尽快救治孩子,不应聚在这里指责孰是孰非!” 刘忠海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可是,仍有一小部分人持不同意见,“小孩都没气了,再去医馆,还有何用?” 主动解围未起到效果,刘忠海只得说出第二条建议:“我以个人和帮派的名义担保,给我一点时间,一定彻查此事,谁的问题,谁来承担,绝不姑息。”
“一定时间是多久?”好事的正义之士接着问道。 “三天,三天后,我亲自公布调查结果!”刘忠海拍着胸脯保证道。 人家都这么说了,如果继续不通情理,那便是胡搅蛮缠,公开与苏州城第一帮派作对,恐怕正义之士心胸很广,胆子未必很大。 “乖孩子,你才八岁啊……”中年妇女沉痛的呻吟响起,看样子,寻死的决心减退,她也在期待着最终的结果近快出现。 只是,中年妇女悲惨的声音,如一颗声情并茂的催进剂,瞬间带动起所有人内心深处的同情心。 有些同情心泛滥的女子,比如冯菲,不禁潸然泪下,生离死别她不是没见过,距离如此之近却是头一遭。 当然,还有很多女子,比如亢春雨,不知是承受能力卓越,还是“铁石心肠”,未悲未伤,反而冷若冰霜、斐然不悦。 “刘掌门,我该怎么办?”瞥见刘一出现在他的身边,王达如抓住一颗救命稻草般,立即有了主心骨,低语询问。 “先别急,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刘一虽是重生者,但他不是神仙,自己是怎么再来一次都不清楚,拯救别人更别提了,除非……有任务。 和王达一起围着中年妇女NPC问长问短,刘一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刘忠海更是赶忙过来打招呼,三个人努力了几分钟,没有任何线索。 不是任务,难道真是倒霉透顶?王达刚刚开始的快餐事业,前世名满九州的“快餐教父”真要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不然,肯定需要什么特殊条件方能进入任务模式。刘一这么想的,王达祈祷如此,刘忠海更是深信不已。 一会儿工夫,由“独家记忆”内部开始,悲恸、谴责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探索,很多人希望通过个人的点睛之笔或者群众的群策群力,接受一个很可能十分“了不起”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