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祭拜的含意
“嗯,谢谢爹。” 听着这一声谢谢,陈大东感概,这在以前,他是想也不敢想的现象。现在儿子的反应还是有点慢。 然而,应该有的待人接物的礼节,还有见人也敢往前凑的行为,却是让他欣喜的。 也是最近,看见小宝儿一天比一天的比好,他才觉得生活又有了盼头。 不过,最贴心的,还要数迎红了。 迎红这会儿看弟弟过去,爹脸上也舒展了不少,便牵着妹妹欢快的过来。“爹,今天我和妹妹捉了不少的泥鳅,晚上祭祀过后,婶儿会给我们烧泥鳅,你晚上又可以和阿爷喝一蛊了。” 陈大东最近辛苦,所以好上了喝一蛊。闺女体贴,看他喜欢吃河鲜,便总会带着迎花去捉河蛙,或者是泥鳅,黄鳝,螃蟹这些回来,曾玉洁的巧手,做这些一点不腥,味道还极好,佐酒下饭,那都是绝佳的存在。 “我闺女真懂事。” “爹,这没什么的。” 女儿腼腆的笑容,看的陈大东心情也好了。 最初的时候,和万春儿和离了,他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也迷茫过,不晓得带着几个孩子要怎么生活。但是现在,看着孩子们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女儿的笑容也一天比一天多,他觉得……其实就算是没有婆娘在身边,这日子也是有盼头了。 尤其,他女儿那么懂事,那么乖巧…… “爹,你快一点啊。” 女儿的催促声中,陈大东脚步又快了几分。今天,是他陈家的荣耀,他这长房长子,是得赶紧到祠堂去才对…… 陈家人到的时候,不早不晚刚刚好,作为长子的陈大东,这会儿一脸严肃的站在门口,和村长站在一块儿作为检查的人员。其实,所谓的检查,也就是看看前来祭祀的人,衣着算不算整洁。 老村长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心里也是感概万千。 “我们桃树村,还是当年建村的楚夫人和楚大人,当年一手栽种了无数的桃树,这才得名而来。事后,楚氏夫妇俩带着我们村的人,慢慢把村子发展繁荣了一阵。后面,又败落了。到现在,我这个老头子,眼看见村子,又要在陈家人的带领下,慢慢走向繁荣,我……期待啊。” 他拍着陈大东的肩膀,眼睛都红了。 被他这样看着,陈大东的喉音一梗,突然就觉得,他还可以再努力一点。 因着人多,所以并不能全都一起涌进祠堂,在老村长带着陈家人,尤其是曾玉洁这一行人,把书恭敬捧着,放在祠堂牌位上后,便是向祖宗们陈诉这一荣耀的事情。 听着这半土不洋的拽文字解说,曾玉洁……都麻木了。 反正,今天的她就是一个人形机器,走哪都被人祟拜的那一种。 好不容易把全村人都打发了,陈家人终于可以自已拜祭祖宗后,徐春花和老陈头儿又一脸严肃。 “四儿,孩子们,老大,老三,老四,你们都过来,今天,我们也要向陈家的祖宗们,汇报这一桩喜事。” 徐春花讲这话时,眼神落在陈家的一群孩子身上。 “其实,四儿一直不赞同如此隆重的拜祭,但是,我和老头子非得让全家人来一块儿。因为,这是一桩荣耀的事情,更是,为了告诉孩子们,你们只要努力,总有一天,甭管是大儒这样的存在,还是你们娘那样的,统统可以达成。我们陈家人,只要努力,事情总能成功。” 本来漫不经心的曾玉洁,在听到老太太越说越激昂的话时,背也跟着挺直了几分。 到这时,她明白了婆婆的用心。她不是要追求这些虚荣,之所以会如此隆重的全家拜祭,其实,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更是,为了让他们看清楚学东西有多重要。这个老太太啊,还真的适合做思想工作呢。 祠堂里供奉着的是祖宗牌位,因为常年不见阳光,所以整个屋子显得有些暗。孩子们在这样的气氛中,听着阿奶的教诲,看着她手里捧着的书。二娃突然出声。“我以后也要写书,要像娘一样。” 三娃看看二哥,又看看阿奶。“当大儒很难吗?我想当大儒。” 徐春花笑了,“好,我们家二娃三娃都好样儿的。迎金,迎银,迎地,迎宝,你们呢?” 三房的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没胆气发那样的宏论啊。当大儒什么的,听起来好吓人。 “我,我,我想挣好多好多的钱,给阿奶吃。” 终于,迎金结巴的发话了。 徐春花笑呵呵的也没生气,“好,我们迎金也是有骨气的,挣钱,一个家族,想要长远并且快速的发展,就得有的从文,有的从商,没有钱,寸步难行。光有钱,没有势,也是难行啊。孩子们,你们要记住,我们陈家,不能一个人奋斗,我们是一个家族,得一家子一起努力,一起奋斗,陈家才能更好,才能不被人欺负了去。就如,这一根柴禾,和一绑在一起的柴禾相比,一根很容易被风吹熄,而这一把,它却容易燃烧下去。我陈家的后人,就得团结前行。” 老太太最后一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这一次,她的眼神却是看向了陈家另外三兄弟。 陈大东和陈三儿,陈四儿三兄弟突然鼻子泛酸。 老母亲这是在给孩子们训话,其实,何尝不是在告诉他们,一个家族想要长久的发展壮大下去,那就得一家子齐心。 陈大东敛了情绪,他有些激昂的站到老娘身边。 “娘,我懂你的意思了,以前,我确实是有各种小心思,但是往后,我会尽量改正,并且和兄弟们一起发展,把咱们陈家发扬壮大起来。” 陈三儿,陈四儿也跟着表态。 作为二房代表的她,没说旁的话,但她握住老太太的手很用力,老人家懂她,“有四儿这个福星为我们出谋划策,你们几房的人团结在一起,我们陈家,不愁没有发达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