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重夺第比利斯
4月13日,趁着俄军受到重创,库斯特对同盟国联军进行了改编。 整个高加索上他们总共24万人,其中土军约有16万人,德奥各有4万人。 他把土耳其人都放到一起,作为战线主要的填线师;德奥则分别拥有自己的指挥体系,作为突破的重要部队。 俄国人在这一带有28万人,但有8万人都陷入包围中,如果不把他们救出来,俄军原本的优势将瞬间变成劣势。 库斯特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把德奥联军都部署在了这里,等待俄军进攻。 只要他们敢进攻,那么同盟国在高加索的形势就会好起来。精锐的德奥军队会把俄国人打得找不到北,然后迅速发动反冲锋,夺回格鲁吉亚。 但仔细思考一下,觉得这个计划不太完善,土耳其军队素质堪忧,难以配合友军行动。再加上俄军在东线部署了相当多的兵力,想要前进根本不可能。 权衡斟酌下,他决定放弃高加索以北的地区,将主力集中在外高加索,并让西、中部的同盟军发起联合进攻,夺下格鲁吉亚地区。 虽然放弃之后想要再翻越过来很困难,但土军已经顶不住俄军的压力了,早晚都得撤,果断一些好歹还能争取点时间。 之前的经历让库斯特明白德国人不容小觑,常人做不到的事他们完全可以做到,所以他们将作为同盟国最核心的战斗力。 库斯特给四个师长下达的命令很简单,就是让他们在后面待着,等命令下达再出击。 但这不足以服众,德国人都是血气方刚的汉子,自然不愿意苟在后面坐视前线打得热闹。 好在俄国人很不争气,他们在当天晚上发起进攻,跟奥地利人亲密接触后,很快就不行了。 这些俄军是过来解救被围的友军,本来就不怎么愿意,在看到敌人坚固的防御后,随便放几枪就当打仗了。 速度之快让库斯特都没反应过来,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如何组织防御,俄国人就撤退了。 在后面清扫包围圈的德国人听闻俄军撤退,连忙征求库斯特的同意。 库斯特心存疑虑,但也没什么好说的,默许了他们进攻。 保险起见,他命令中部土军配合德军,向西进攻平缓地带。 俄国人见同盟国还敢进攻不再撤退,反而利用山地和阵地坚持顽抗。 双方的侦察队碰上后,接连交换意见,打得不亦乐乎。 感受到彼此的威胁,双方迅速把主力都派上去,逐渐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艰苦战役。 为了能够控制好部队,库斯特亲临前线操手指挥事务。 蜿蜒绵长的陡峭山坡上布满铁丝网,复杂崎岖的狭窄山地只得小规模前进,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有人死亡。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库斯特是怎么打算的呢? 他根本没打算,他觉得傻子才走山路,正常人都走大路。 于是在正常人的思维下,他悄悄把德军和装甲部队撤下来,把他们派到中部,那里的地形相当平缓,没有这里变态。 至于小高加索山,库斯特采用了鸽子战术,就硬拖,俄国人不进攻我们也不进攻;俄国人敢进攻那他们就死翘翘,没了山地的掩护都得被炮弹淹死。 在部队偷偷调转的途中,库斯特确认了小高加索山上的俄军不敢进攻,于是让驻军每天放几轮炮就可以,然后跟着部队一起去中部了。 中部地区与两边的地形完全不同,作为大小高加索山之间的隔阂,这里相当平缓,驻军也充当着先锋,每次交战必定要着重攻击这里。 望着远处的第比利斯,几座碉堡矗立在高处,面临着由步兵与坦克组成的庞大军队。零星的枪炮声撼不动军人们的意志,爬山的脚步依旧坚挺,牢牢地定下他们的传奇。 飞上天的炮弹宛如闪电撕碎天空,砸向俄军阵地的手雷震撼大地,德国人的怒火倾泻到第比利斯。 一轮有序的轰炸后,士兵们排成排列成队,一齐向山坡进攻。 山坡上顿时出现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并不断向上蔓延着。 山上的俄军被震住了,在轰炸后他们所剩不多的士气就早已不断下滑,此刻看到如此多的德军后,纷纷抛弃阵地,逐渐向后撤退。 可他们又能撤多远呢?山上就是第比利斯,只要夺下了它,俄国人就会面临比这还规模要大的进攻。 到时候不用联军出手,这些逃跑的俄国人就会被自己愤怒的长官毙掉。 但此时的俄军早都被吓傻了,在把子弹打光后,一个劲的往后撤退。看那样式,谁阻挠他撤退就要咬谁一样。 由于俄国人脆弱的意志,第比利斯很快就重回同盟国之手。 但这还不够,同盟国联军继续向西推进,一路攻占大片地区。 而这对俄国无疑是及其致命的,中部的防线全部被摧毁,接下来他们只能以人命换时间了。 为了保住格鲁吉亚,俄军向后撤退,最终跑到了较为崎岖的地带,在那里重新建立防线。 这次装甲部队总算没追上他们了,倒不是因为坦克出毛病,而是俄国人直接撤退了100多公里,坦克在行进途中补给不够,只能停下来等待。 俄军一下子撤这么远简直不可思议,但也没什么办法。第比利斯10公里外到是有山地,但是他们被追击部队赶上了,根本没有恢复的时间,山地防线自然而然被攻破了,甚至一点作用没发挥出来。 而这一下是及其致命的,防线被攻破后,西面几十公里外都难以重建防线。 俄军高层得知后,战役已经结束很久了,联军都已经推进50公里了,要是再晚一会他们就能见上帝了。 他们不得不紧急抽调西面小高加索山上的俄军,接应败军的同时建立防线。同盟国重夺第比利斯的战役结束了,他们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用相当少的伤亡就换下了第比利斯。 俄军只能把这次失误归咎到预备队不足,或者说是根本没有预备队,他们在战斗中完全没有任何作用。 但其实,俄军真正脆弱之处在于其军队意志极其不坚定。 以这次战斗为例,第比利斯驻军被轰炸几次后就不想打下去了,预备队碰到撤退的友军就知道大事不妙,跟着一起撤退了。 这样的军队无疑是失败的,但相比于失败的军队,创造出这支军队的人似乎才是真正失败的。 所以沙俄注定会被取代,而取代它的必须要改善失败的政治,否则俄国就会陷入无穷的内乱当中。 库斯特很有远见,他早就知道沙俄必将灭亡,尤其是战斗力如此差的军队更是印证了他的想法。 可他也知道,取代沙俄的政权确确实实做到了让俄国再次伟大起来。 所以为了他未来的利益,必须尽可能阻止这个政权,甚至与它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