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步步锦绣在线阅读 - 第106章 歌谣立功

第106章 歌谣立功

    惩治贪官污吏之事,庆隆帝当政的三四十年内,曾犹豫过数次。从初登基时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却被老臣掣肘动弹不得;到渐渐乾纲独断领悟出的高薪养廉之道;再到年过五旬后越发心软,见不得陪伴多年的老臣不得善终。

    一直到幽州城一直燃烧的熊熊火焰烧得他心火旺盛。西北军贪腐之触目惊心,终于揭开了江山繁荣昌盛的画皮,露出里面满目疮痍的表象。在恩准内阁首辅贺阁老致休后,当着御内满朝重臣的面,他直接提笔拟旨。

    明年开春加开恩科。

    写好后加盖玉玺,庆隆帝打个手势,御帐内一道黑影闪过。在群臣反应过来之前,御案上写好的圣旨已被暗卫送往京城。

    “太子留守京城,就叫他督办恩科之事。”

    这话庆隆帝是对着空气说得,跪在下面的重臣却全都清楚,无处不在的暗卫一定会听到。

    原本方才他们还存着一丝侥幸心理,法不责众,无缘无故处罚如此多重臣,整个朝廷将会陷入瘫痪。然而如今圣旨被暗卫携带,以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的速度送往京城,这些往日养尊处优的重臣突然发现一个一直被忽略的事实。

    庆隆帝不仅是一个老皇帝,而且还是一个握有绝对军权的强势帝王。

    他有手腕更有实力,掌控住整个大越江山。

    二十余年的仁政让他们几乎忘了,这位是经过怎样惨烈的斗争,在先帝那一堆皇子中笑到最后。老虎即便打盹也不会丧失锋利的爪牙,一旦睡醒,他依旧是百兽之王。而如今他们,亲自唤醒了这头一直打盹的老虎。

    “没什么事就跪安吧。”

    先前庆隆帝一直对他们这些老臣客客气气,久违的“跪安”两字出口,重臣们有些不适应,但却丝毫不敢反抗。

    见他们比往日规矩很多的跪拜动作,庆隆帝颇为满意。有多少年没享受过这种被人战战兢兢供着的感觉,君臣和睦惯了,偶尔享受下不同待遇,好像还真不赖。

    心下感慨,御帐外突然响起歌声。好像是百姓们在唱什么曲子,从声音中能听出他们欢悦。庆隆帝凝神听过去,隐隐听到他的年号建文,还有什么“草原上……”

    “奴才给皇上请安。”

    三思的声音干扰了庆隆帝听觉,示意他小声些,外面歌声依旧在响,可蒙语跟汉话混在一块,又加上声调混乱,唱什么完全停不真切。

    “外面在做什么,这么热闹?”

    三思笑道:“救火的百姓中午歇息,喝完奶茶后,大家按草原上规矩围坐在一块。外面火烧这么旺,打个盹也睡不好。见大家无聊,晏夫人干脆教他们在唱歌。”

    “唱歌?朕刚听到他们好像在唱我?”

    三思神采奕奕:“就是在唱陛下,晏夫人可真绝了,不知道从哪听来的曲子,说陛下您是草原上不落的太阳。”

    身为皇帝,庆隆帝生平听过很多隐晦的夸赞。这么直白地被人夸,还是生平头一回。

    歌声再度响起,三思自动缩减存在感。庆隆帝凝神听着,歌谣曲调朗朗上口,唱过几遍后一般人都能唱得很好,这一遍大合唱就比上遍清晰很多。庆隆帝听得很清楚,是蒙汉两种语言在唱。先是唱草原美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歌词简单却又将草原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然后又讴歌家乡,“若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以草原为纽带,将居住在幽州草原上的蒙汉两族维系在一起。

    最后“建文年的大越朝,护佑我们平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说完了家乡又说完了蒙汉一家亲后,又说这全是他的功劳。

    庆隆帝佯怒:“这歌谁编得,一点都不含蓄,有这么直白说朕名号的么!”

    三思小心地瞥了他一眼,哎呦陛下喂,瞧瞧您那张嘴,笑得都快要咧到耳朵根。自打靠近幽州城,这还是您第一次露出笑容。

    晏夫人实在是高!

    此刻三思的心情,跟接驾时见卫嫤当面把受贿银子捐出去时的袁刺史一模一样。晏镇抚,不对,晏代指挥使大人究竟是走了什么好运,才渠道晏夫人这么好的媳妇。才刚升代指挥使,就这么准确地拍到皇上马屁,还拍得精准如此巧妙,让刚还大发脾气的皇上直接龙颜大悦。

    以他服侍皇上多年的眼力见,晏代指挥使只要不出大差错,这头顶上的“代”字绝对留不了多久。

    一瞬间心思转了好几转,三思板起脸:“晏夫人的确是僭越,奴才这就去呵斥她。”

    眼见三思撩起拂尘要往外走,庆隆帝忙挥手:“不必。”

    忍住心中笑意,三思惊讶道:“皇上的意思,是让奴才带御林军将晏夫人直接抓过来?”

    “你个老东西,连朕笑话都敢看,”虽然话语中满是责备,庆隆帝脸上笑意丝毫不减:“幽州大火,难得受灾百姓如此高兴,就让他们唱去吧。”

    三思捋一捋拂尘:“奴才方才一路走来,看到百姓们唱到皇上时,脸上是由衷的尊敬。奴才替皇上高兴,才一时无状,多谢皇上体恤咱们。”

    庆隆帝无所谓地摇头。他虽然有些多疑,但那也是帝王通病。实际上身为一个帝王,他算是很宽和的人,对下人、对臣子向来都很宽容。只不过这次臣子实在太让他心寒,但他不会将这股怒气撒到无关之人身上。

    “他们……真的不怨恨朕?”

    “皇上这是说哪儿话,”

    三思面色复杂,作为从庆隆帝做皇子时一路跟过来的老人,他知道皇上是多好的一个人。就连庙号仁宗的先帝,坐上天下最高的位址,大权在握后晚年也难免为所欲为了些。然而皇上却从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宠九公主殿下,大概是他为帝近四十年来所做的最出格的事。

    “方才老奴将首辅的官帽送去韦家帐中,韦家老爷还说,面对幽州城大火,皇上没有避退,而是冒着危险就地安营扎寨,与百姓同甘共苦,您真是个好皇帝。”

    外面歌声依旧,庆隆帝却仿佛听不见了。眼神放空似乎看向过去,他有些梦幻地问道:“韦相……家人真这么说?”

    “当然,老奴可不敢骗皇上。这些年来您做过什么,大家都清楚。日久见人心,皇上是圣明天子,人心都是rou长的,虽然有些个大臣难免多贪些,但大多数臣子还是感念您的仁慈,很用心办差。这些可全都是皇上功劳,百姓们当然会感激您。”

    顺着三思的话,庆隆帝终于想起朝堂上那些呕心沥血的贤臣。人性是复杂的,当初通过科举迈入仕途时,大多数年轻的臣子无不是怀抱一颗为国为民之心。之所以后来变得贪得无厌,一方面是欲壑难填的人之本性在做主导,另一方面也与他过分纵容导致他们越发松懈有关。

    感叹一声,他看向帐外漫天的大火。打个手势,暗卫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御案前。

    “你亲自跑一趟,去调出户部尚书这些年的把柄。告诉他,朕希望回京的端王能看到真实完整的西北历年账册。这样我可以绕过他,若是官官相护,幽州城的今日,就是他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