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自污声名
四月二十八日,南郑太守府衙。 甘宁手持利刃亲自押着张鲁走进中堂,贾诩喝止道:“兴霸,我是说请天师道掌教来,不是擒来,还不快将兵刃收起,帮张掌教松绑。” 甘宁收刀回鞘,拱手道:“恐左道之人不利于先生。” “我既为天下毒士,早已百毒不侵了。”贾诩笑着亲自上前帮张鲁解开绑缚,随即向张鲁一揖道:“兴霸无礼,在下代其向张掌教赔罪了。” 张鲁惶恐的回礼道:“在下不敢怪罪甘将军。在下违逆吴侯,自知其罪难恕,烦请文和先生代为引荐,允在下亲自向吴侯请罪。” “好说好说。只是我家主公已提兵去取阳平关,待其回军,我再替张掌教代为解说。”贾诩温言道,“我家主公临行前曾命在下好生款待张掌教,不得欺凌折辱,言语中似乎并无怪罪之意,张掌教不必过于忧心。” 张鲁低声道:“在下惭愧,只盼吴侯宽宏,恕我与一众教徒之罪愆。” “张掌教言重了,请坐,你我随便聊聊。”贾诩向张鲁比了个请的手势。 张鲁称谢后入座,小心翼翼的问道:“文和先生,不知吴侯何时回军?” “我家主公何时回军,要看阳平关的守将是否棘手,请恕在下难以预知。”贾诩见张鲁不住点头,唯唯称是,笑着侃侃而谈道:“张掌教不必如此紧张,你我不过对坐闲谈而已。这样,不如在下说与张掌教一件旧事,以博一笑。” 张鲁道:“请文和先生赐教。” 贾诩笑笑道:“昔张角借‘天平道’之名,妖法祸众,几乎倾覆大汉天下。所幸上天眷顾,终究殄灭,我家主公之父破虏将军孙文台亦曾参与征剿,张掌教想必是知道的。我家主公曾道,圣人教化乃天下至德,其余各法皆旁门左道,或骗人钱财,或煽动作乱,在其治下是势必要禁绝的……” 张鲁闻言不禁胆寒:既要禁绝天师道,怎能说孙策似乎并无怪罪之意。 贾诩话锋一转,笑道:“不过我家主公自入汉中以来,发现天师道似与张角之流不同。张掌教祖父张辅汉本太学出身,学识广博人品端方,只因宦官外戚专权,故而隐遁鹄鸣山,幽居传道。张掌教执掌汉中三十载,与民秋毫无犯,虽不遵本朝法令,毕竟使此间安定,似与一般巫术邪教不同……” 张鲁闻言心中一宽,孙策既然认为天师道与巫术邪教不同,未必不会网开一面。 贾诩鉴貌辨色,已知张鲁心思,暗道这一番做作也差不多了,再做威吓抚慰也难有效用,旋即道:“离乱之世百姓甚苦,以道法治事虽非正道但亦有可鉴之处。令祖张辅汉曾于《老子想尔注》中言道:‘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在行道,道普德溢,天平至矣’,我家主公读后亦深以为然,故命在下告知张掌教,若天师道教众缴赋服役、遵本朝法度,可允张掌教继续传道,且我家主公可以保证,只要天师道存在一天,张掌教就仍然是天师道的天师。” 张鲁感激涕零道:“在下怎敢奢望……” 贾诩抚慰道:“张掌教不必如此,我家主公此举不过顺天应人。此时汉中已划归江东治下,天师道教众亦是我家主公治下子民,并无不同,只要安分守己,又何谈奢望?” 张鲁明白了贾诩的言中之意,孙策的恩惠并非不求回报,天师道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孙策,受孙策的节制。 张鲁心中颇为犹豫,沉吟良久方才道:“烦请文和先生上覆吴侯,吴侯厚泽,在下不敢不受。唯恳请吴侯允在下阖家迁往江东,竭尽所能效力吴侯。” 贾诩闻言心中暗叹,张鲁得以割据汉中三十年,果有非常之才,他身为天师道掌教,若举家迁往江东,其教众弟子如同摘心,此举势必可以消除孙策的顾虑。 贾诩虽然满意张鲁的表态,但答应孙策的事却不可就此作罢,于是在表达了欢迎之意后咳嗽了几声,甘宁会意,上前道:“文和先生,杨松的家眷已经擒至,请问当如何处置。”
“杨松这叛主的贼徒原来还有家眷。”贾诩笑笑道,“都带上来。” 杨松的妻女儿子被带了上来,个个蓬头垢面,虽拉着身上的残衣遮蔽身体,却仍有肌肤裸露在外,这番情景,便是甘宁这样粗野的汉子也羞于直视。贾诩倒是百无禁忌,目光横扫而过,似在品评一般,良久方才笑着看向张鲁:“张掌教,杨松的妻女身材窈窕风sao,颇有姿色,掌教何不纳为妻妾,在修道之余亦可享受人伦之乐。” 张鲁闻言剧震,自己堂堂天师道掌教若夺祭酒妻女,声名何存,他顾不得眼下还要仰仗贾诩,略带愠色的道:“文和先生说笑了,此事万万不可。” 贾诩冷眼看着张鲁,缓缓开口道:“在下并非说笑。请张掌教万勿推辞,这也是在下和我家主公的一番心意。若是修道多年,既不能升仙又不能享人间至乐,修道又有何用?张掌教,你说是么?” 张鲁沉默不语,心中难以决断。贾诩冷笑一声,逼上一步低声道:“张掌教,我劝你接受在下的一番好意,否则阁下受罪不说,在下向我家主公复命时面上也说不过去。” 无奈之下,张鲁只得默默吞下这枚苦果,拜谢后领受了。贾诩满意的道:“很好。至于杨松的子嗣,留下也是给张掌教找麻烦,若是走脱一个,在下更是担不起干系,还是请张掌教亲自动手吧。”说罢将一柄剑递到张鲁手中。 张鲁此时浑浑噩噩,心乱如麻。天师本当抱朴守真,但自己竟然连yin**女这样的龌蹉事都做了出来,自家三代修真的声名已荡然无存,慈善仁义亦成一句虚言,又何在乎多杀一两个人。念及于此,张鲁已是自暴自弃,于是拖着长剑,向着杨松的家眷踏步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