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立鼎1894在线阅读 - 第四七九章 让他消失(一)

第四七九章 让他消失(一)

    
    “我早就说过,那小子特么不是个好饼,结果怎么样?被我说中了吧?丫眼瞅着这就要成事儿了,诸位还在那儿吵吵来吵吵去的,都费那么些唾沫有个屁用啊!”

    京城,某个私人会所,一群道貌岸然的家伙济济一堂,其中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正唾沫横飞的发表见解。

    此人穿着件红底儿掐金的百福字马褂,雪白的袖口翻起来能有半尺宽,大拇指上顶着个翠绿的扳指,捏着一个拇指肚大小的八仙人物鼻烟壶,穿着撒口鞋翘起二郎腿,一边说话一边轻拍桌案,腿还不停地抖动,活脱儿一位穿越到现在的八旗大爷。

    中间也有大几位跟他差不多的装扮。现如今流行复古,大量打着“唐装”名义,实则是满人装束的服饰再次流行,一些模样看上去有点文化人皮相的,纷纷穿着打扮起来,出入高级娱乐场所,动不动整一些所谓的文化交流节目,假模假式的,很是能糊弄不少土鳖。

    京城里边,本来就有那么一大堆这类的玩意儿在蒙事儿,赶上这些年辫子戏刷满屏幕,与抗日神剧并驾齐驱,再与棒子剧三国鼎立,很是具有影响力。自然而然的,他们这些学着破落八旗子弟的做派,便也有了不小的市场。

    堂堂新中国的首都,天下首善之地,革命先烈们用几十年好不容易才弄出来的清白家园,没用多久硬是恢复了许许多多的腥膻腐臭。也不知道整日出入此间的衮衮诸公,对此有什么感想。

    不过眼前这堆人显然是如鱼得水。那位很自然的宣布自己有先见之明,立马就被另一位不服气的给顶回去:“那五儿,你丫就剩一张嘴了吧?什么早就说过,这几年了咱都没听过那音儿!我说你也甭在那儿瞎白活,有那真知灼见的,赶紧吐口。再这么满嘴胡柴的,趁早到南墙根儿下蹭蹭!”

    “嘿!我这暴脾气嘿!姓佟的,你还别叫板!五爷这儿还真就有明证。你问问马老三,当初是不是有那么一说?”

    人堆里。一个尖嘴猴腮的中年汉子面无表情的看过来,似乎有些不情愿的扁着嘴生硬的一点头。

    那五“啪”的一拍桌子,指着那边叫道:“瞧见没有,唵?咱真真儿就有那眼力界儿。我说列位啊。不是我那五放马后炮。当初你们要听了我一句,早早儿的做了预备,也断然不至于跟现在这么难受。”

    姓佟的自然不服气,京城里头真正的大拿,都是那些大院里出来的新贵子弟。他们这些遗老遗少或者祖上是清末民初文化名人。后来被当成右派打倒收拾的,如今也就是在他们熟悉的领域表面上有点权威而已。

    说起来,大清国两百多年的江山,养活了几百万吃铁杆庄稼的旗人,他们平时正事儿不干,便有闲空去钻研各种奇技yin巧。于是可以看到,在清中后期这些年,很是出了一些在书画、古玩、金石、花鸟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人物。

    一直到清末民初混乱的那些年,虽然大多数旗人早早败了家业,混的比汉民还惨。然而终究有不少勋贵官员的家庭,都保存了大量的财富,支持他们舒舒服服的活到新中国成立。

    那山河动荡的数十年间,大半个中国都是硝烟弥漫,民不聊生。除了极少数租界以外,绝大多数国人都活得生不如死。

    然而京城却因为特殊的地位,一直都没有爆发像样的战争,加上不远的天津租界,很是保护下来一些此类遗老遗少(包括那些汉人官员的子孙后代)。

    外面打得天崩地裂尸山血海,他们在城里优哉游哉饱食终日。有足够的时间安心钻研这些“文化”事儿。虽说建国后开始那二十来年的运动,很是打压了一代“文化人”的积极性,不过改开之后政策放开,他们如同鱼儿入水。迅速活泛起来。

    到了今天,随着政府高调喊出来的“复兴文化”纲领,一批人抓住机会粉墨登场。在老一代有节cao的真正文化大师基本凋零之后,被一大批暴发户吹捧起来的假把式堂而皇之的上了台面,不少甚至混到了国字号的媒体之中,信口开河胡言乱语。

    不过绝大多数老百姓就是看个热闹。权当看另类神剧。业内懂行的一些人心里再多的不同意,却连个发声反驳的地方都没有。除了在没多少人看的博客上发表长文之外,主流媒体上根本听不到也看不到他们的真知灼见。

    现实如此,那些真有涵养的人干脆闭嘴不说话,任由群魔乱舞。这边厢却以丑为美,不但不加收敛,反而对那些试图站出来发表一些正确观点的人,大肆打压整治。

    杨浩便是他们要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

    比起那些没钱没势的普通学者,杨浩具有独自引领一代风潮的巨大实力。从一开始绸缪策划的庞大文化项目,以数十座民俗文化城打底,以一整条影视产业链为基础,收购包括一款最红火的网络影音软件,多家视频音频网站,诸多的纸媒体出版刊物,与多家大学合作历史文化相关产业的研究推广机构等等。

    时至今日,炎黄文化旗下的组织力量,就差一家上星电视台了。

    而他着力推动的《明史》编纂工程,却不仅仅是编出一套文字资料那么简单。且不说配套工程必不可少的《文献》、《档案》、《研究》、《编译》、《图录》等丛刊及系列丛书,便可形成数以万计种类的新图书,几乎是对截止到现在、整合两个时空的明代珍贵资料,做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整合。在此基础之上,更为庞大的却是衍生出来蕴藏无以计数利益的超级文化项目!

    不说别的,光是从洪武大帝到崇祯皇帝乃至南明的历史正剧,都可以拍他几百集。二百多年间出现的大量奇人异事名人,又可以开几十上百部电影电视剧。关键历史阶段,特别是从反元起义开始,到大明陆沉的大量战争,又可以支撑起来至少上千集的古装大戏。再整的更前卫一点,采用美剧的编剧和拍摄模式,将单独的重大历史事件。比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万历朝大败丰臣秀吉的日本联军,乃至明末横行四海的海盗军团,等等诸如此类。

    往少里说,可以衍生出至少上万集精彩纷呈的电视剧。数十部古装大片,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搞。至于那些类似于探索发现、古代秘闻、经典人物评说演义之类的,就更是数不胜数。

    而必不可少的,以历史人物和事件写出的,做成的游戏。开发的漫画,制作的动画,发行的周边,由此而反哺民俗文化城的旅游业之类。到底能产生多么惊人的经济效益,以杨浩如今的团队班底都没法计算清楚。

    总而言之,重修《明史》代表着一个堪称价值空前的超级大IP。为了开发这个大项目,仅仅是启动投资,杨浩对外宣传是软妹币,一百亿!

    一百亿啊,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是个天文数字。其实也就是一座摩天大楼的造价,却远远不够用来开一场运动会(一场全运会投资一两千亿)。

    不过放在特定的领域之内,这个数字就显得太大了!基本上,要用来推动某些舆论的话,真心没法阻挡。更别提,这还是所谓的“启动资金”而已,后续要投入多少,谁也不知道。

    反正杨浩败家的名声已经突破地域限制,连外国人都如雷贯耳。以前是十亿级的战舰,如今百亿级的文化项目。是能够带动千亿级的GDP,万亿级的投资建设,周边产生的利润会影响到数以百万计的人口。这效果之大,不可估量啊!

    全国上下。许多的部门和人群是光听打雷不见下雨,早都渴钱到了极点。杨浩的这一举动,如同久旱逢甘霖,数以百计的项目组推动运作起来,堪称一代顶级文化盛事。

    这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挖掘优秀文明精髓。无疑是巨大的贡献,上层除了关注和监督引导之外,也乐见其成的。

    难得杨家人在经受那么大的委屈之后,还不计前嫌的继续投身国家正面事业,慷慨解囊的做法,却比那些玩命贪污然后往海外输送的人,好了不知道千百万倍。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那么大的钱就这么丢出去了,却没有他们的份儿,京城里的“文化人”群体当然不乐意了。更别提,在可以预见的成果当中,一定会把他们的祖宗那些龌龊事给毫不留情的揭露出来。这绝对不能让他干成啊!

    这一场聚会,便是在此等背景下筹备起来的。与会的人,也都是近年来在圈子里混的有些成绩的中坚力量。一部分是遗老遗少,一部分则是对“我大清”充满感情的包衣奴才的后代。还有一部分,则是“铁骨铮铮”的所谓文化先锋代表。他们的特点比较统一,都是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持坚定的反对批判态度。比起柏杨的所谓“酱缸文化”,他们的说法更加尖锐湿疣......不是,更加尖刻犀利。

    总而言之,在他们心目中,中国人是需要从根子上断绝的劣等人种,中国文化是必须被从文字层面全面摧毁的劣等文化。中国历史上的王侯将相英雄豪杰,都是彻头彻尾的暴徒、刽子手、屠夫、强盗,是必须从灵魂层面批臭推翻的。

    这里头,自然少不得二袁之类的所谓领袖和旗手。

    那五儿的自鸣得意,佟某的心有不甘,都不过是场面上的小事情。主持聚会的带头大哥很有胸襟的等他们撕逼结束,慢条斯理的敲打着桌子做主体发言:“看来诸位都清楚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没错,就是那位不安分的天字一号败家子。以前他在别的地界儿闹腾,跟咱们没关系,自然也犯不上搭理他。但是现在,他却把爪子伸到咱们的地盘,还打算下重手掀摊子闹事,那就不能任由他胡来了。今天我们一众业界的精英汇聚一堂,要拿出个切实可行的章程来,打断姓杨的黑手,稳固我们的堂皇正道。诸位都有什么真知灼见,别藏着掖着,都说一说。”

    话音刚落,那五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叫道:“依我看。也甭跟他客气了,干脆,咱们诸位业界名流一起下手,彻底把他骂成臭狗屎!我就不信。那些爱惜羽毛的学术界帮手,会顶着铺天盖地的骂名跟他一条道走到黑!”

    搞文化的有三种人。一种是正儿八经的学术专才,基本是不善交际言辞,性格单纯脾气温和,个人修养较高的那种。在道德品质上。堪称榜样典范,为人师表绝无问题。

    第二种是所谓的学术骗子。这种人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但只能在嘴上夸夸其谈去糊弄事儿,你让他踏实做一个研究成果出来,绝对搞不成。但是他们会来事儿也会忽悠,抄抄论文作假都能蒙混过关。在业界,这些人通常混的风生水起,偶尔被揭穿了,也能厚着脸皮死撑一阵儿。

    第三种,便是眼前这一堆人共有的特征。是所谓的“文化流-氓”。

    他们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真的下苦心钻研学术,只不过方向和出发点、最终的结论,往往都跟大众认知的正道不一样。比如说某包衣就认为,他的主子野猪皮背弃主人造反,一次次的带着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给大明百姓带来无边的苦难。袁包衣则认为,“老爷子也是非常开怀的”。对于满人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大兴文字狱毁灭汉家文化,则十分暧-昧的含混过去,谓之“是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

    交流你妈-逼啊!鞑子有文化可言么?有拿着刀砍得人头滚滚。动辄灭人家九族、强迫人背弃祖宗的文化交流么?

    这种人数量不多,却一个个名声在外,背后又有一大批遗老遗少为其张目撑腰,很是能影响舆论。破坏力极强,可谓流毒无穷。

    文化流-氓中的下等货色,则是真正不学无术之辈,比如那五马三佟二这类的。他们许多是遗老遗少,祖辈搜刮了大量的珍宝古玩,糟了革命整治。奈何我党太过宽仁,终究留了他们一条命。政策放宽之后,这些人把藏起来的珍宝起出来,或者凭借祖辈练出来的手艺,在大多数国民懵懂不知贵贱的时期,低价搜罗大量珍宝古玩,迅速致富。

    如今,他们也披上了一张“文化人”的皮,混在京城和各大城市的上流群体之间。聚集起来,很有影响力。

    归结起来,前两类文化人都是对杨浩的行动持支持态度的。无他,大家都能从中获利。唯独第三类,却把杨浩当成死敌。因为一旦杨浩做成了大事,他们这些人的吃饭家伙都可能被敲掉。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彼此之间是解不开的死结。

    那五的“高见”引来一片哄笑,跟他不对付的佟二当即讥讽:“你觉得那些招数,对姓杨的这种超级富豪有用么?人家随随便便出点钱,就能整一堆水军出来为他摇旗呐喊。现如今没节cao的媒体人多了去了,你跟他拼败家?趁早歇着吧!”

    虽说国内的诸多媒体喉舌被人掌控了,想要传播国字号的正能量相当不容易。但涉及到私人名誉这种嘴皮子官司,他们乐得拿钱耍头条。很显然,在场的列位即便家财豪富,捆一块儿也不是杨浩一根指头的对手。

    那五被噎了个大窝脖,黑着脸坐回去。

    主持人很擅长做和事老,当即点评道:“老五的想法以前还能有点效果,但现在却不好办。大家都知道,姓杨的刚刚经历一场大风波,上头有些领导很欣赏他的隐忍态度,在官方也是有了明确说法的。这时候跳出来对着干,且不说会留下坏印象,至少我们不能冲到前台。可以当做第二策略,等有人站出来挑事儿的时候,咱们顺水推舟、摇旗呐喊也就是了。”

    “再不然,冲着杨浩那小子的私德下手?我就不信这小子一点黑材料都没有!”

    另有一人提出建议,引来了不少附和的声音。

    将心比心,他们谁也不认为,类似杨浩这种大富子弟,真正能够洁身自好。一个从草根阶层忽然窜起来的暴发户,眼光见识能有多好?家教再怎么严,也不见得比山西煤老板或者地方上的富二代高明到哪里去。

    佟二搓着牙花子摇头:“这几年可从来没听过那小子有什么花边儿新闻啊!一向很少参与到上流交际活动之中,偶尔去一趟海南,也没见谁拍到他的照片儿。这特么是不是身上有病啊!”

    满庭发出一片猥琐的笑声。他们是绝对不信世上有人能那么自律自爱的,下流人往往会把别人想象的比他们更不堪,绝对不认为杨浩会有多高的情cao。

    主持人认同的点点头:“可以加上这方面的考虑。不过想来,那小子的保密工作一定很到位,听说身边一直跟着不少的雇佣兵,要买通他们爆料恐怕也不容易。这得需要合适的机会和场所,最好能找人下手。”

    “嗨,机会和地方都是现成的。”一位二十来岁燃着黄毛的青年高声叫道,“眼看就要开新一次的海天盛筵了,姓杨的小子一定能得到邀请。照他的性子,去的机会很大。我看,不如就从这儿下手,保管一击命中!”

    主持人眼睛一亮,拍案称赞:“秦少的建议极好!”(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