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立鼎1894在线阅读 - 第三八六章 光绪逊位,晋商投效

第三八六章 光绪逊位,晋商投效

    ps:看《立鼎1894》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xiaoshuo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杨浩果然跟他宣称的那样,没有出现在进京的队列之中,这让翘首以盼的京城老少爷们既有些失望,又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失望,自然是失去了亲自迎接一位迅速崛起新帝王---或者说领袖的机会,没能沾上开国至尊的光,之前想的一大堆攀龙附凤的盘算全都打不响了。

    如释重负,则是对革命军政府到底能否兑现他们的纲领政策,心中没底。

    之前的革命军毕竟只是江山一隅,满打满算控制着几个省的地面儿,到如今都还在如火如荼的推动天翻地覆一般的改革,完成之后到底是不是会给全体民众带来真正的实惠,能否长久的保持正向发展,都是未知数。

    这就像历史上的多次变法革新一样,纵然睿智聪明如王莽,大才如王安石,权势如张居正,还不是照样半途而废,人亡政息?

    杨浩推动的变革,却要比数千年来任何一次变法都彻底的多。那是要将整个民族从基本日常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全面改变啊!按照一些始终关注并搜集公开发布信息的高人们总结分析,此等变革倘若成功,则中华之民必将脱胎换骨,缔造千古未有之开明盛世。

    但困难同样大的没法形容。从上层来说,要让数千年来习惯了当人民“父母”的官员俯身为公仆;要让秦汉以降的读书人从无限的追求当官往上爬的理想路线,转变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事功务实作业。那不是一般的艰难。

    人家本来是指望着读书科举出人头地。然后当官作威作福。等着别人给他们磕头作揖送礼求助的,而今要反过来照着千万贱民的需求意思整天工作,还要接受舆论和群众监督,每年还要由他们按照统一拟定的考核条目进行评判得失……。

    吟诗作赋玩小脚养娈童之类的雅事都没空搞了,这尼玛当官还有什么趣味啊!

    想要当个逍遥山林大隐于市的高人,也没那么简单。你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批评执政得失,但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一旦引起对政府和群众不利的谣言。对不起,公堂上走一遭吧。

    也不是不给你说话的机会,尽可以写文章登报纸发表见解,但说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发表出去,就得看人家审核的结果。想要自己写文章写书引发?那得先通过新闻出版管理机构的许可,没有书号等合法手续,你那就是非法出版物,是要被查禁的,还要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你说俺不出书了。在家里开个学校弄一些学生教导总可以吧?嗯,私人学术口传心授。师徒传承,这个是可以的,并且被认证的专业技能还有专利保护法,保证大家的权益。

    但前提条件是,你的学生私学再好,也必须有教育部门颁发的正式学业证书,外加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的证书,才能找到工作。要不然,想要混口饭吃那是极难!

    种种做法,把以往那种成了秀才就能胡说八道的路子给彻底堵死了。

    士林上层不是没想过要反抗,他们还想着按照以往的路子,仰仗自己掌握解读文字传授学术的霸权合起伙来逼迫朝廷皇帝低头合作。

    但如今在杨浩这里,却根本行不通!你们全都不来当老师又如何?我只要把广播架起来,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听到顶级大师的教学。扫盲班以几何级数的扩张,哪怕一年一期的速度教会文盲学到八百个常用字,十年之后也能覆盖全国了!亿万基层民众都读书认字,有本世界无数大师更为开明的讲课传授,谁特么还稀罕你们一帮子冬烘先生那残缺不全的教学?

    剩下的依仗,就是对基层的管理治政。原本,这都是读书人固有的领地,其中窍门口传心授,那是不能随便让外人掺和进来的。

    可到了杨浩这里,通过把所有胥吏收拢为正式干部编制,端上官员的饭碗,进行细致的分工合作,职权构架周详严密,上头只需要一个不主动瞎折腾的长官坐镇,就能保证一县一州乃至一省的正常运转。

    特别是现如今全面变革阶段,军政府和革命党精干力量抓总,能够忠实传达杨浩的意志,执行最高层的决策,也根本不会出现地方临时官员胡作非为的空间。

    而被美好前景动员起来的基层民众,全都成了杨浩的帮凶。以百倍的群众团结起来对抗百分之一的士绅阶层,胜负是明摆着的。

    官员士绅阶层不是没有反扑的机会,甚至还有好几个。

    一个是革命军的迅速扩张推进,则各省督抚大员顺水推舟改换门庭。但一下子推行到十几个省那么大地盘,才两年积累的军政府和革命党就必须依靠旧有官僚体系来掌控地方治权。如此一来,他们就能合起伙来阳奉阴违,一点一点的消磨掉最初的冲劲。

    中国的官员都很清楚一个道理,任何新政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不管你杨浩多么的雄才伟略,哪怕霸道如秦皇汉武,睿智如唐宗宋祖,照样逃不过这个定律。只要顶住初期最凶猛的一波浪潮,数千年积累起来的巨大惯性依然会逆袭回去,恢复旧观。

    但杨浩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哪怕随手就能推倒清廷统治,却踏踏实实的在北直隶一点点的推进。军政府所过之处,连个乡村死角都不给留。那动辄亿万的投入,看的所有人心惊rou跳,心疼的不得了。但效果却同样的明显啊。近乎无限的投入。带来的是整片地方的脱胎换骨。九成九的民众认可率,让心存希望虚与委蛇的残余势力彻底没了反扑的机会。

    然后是今年的进击行动,全国都瞪起眼来等着杨浩犯错误,结果他一杆子捅到了地广人稀的东北!不但端了满清的退路,获得全国民众的赞扬,还顺势将北方最为严峻的失地难民力量给安置了出去。另一方面,更为接下来要推行的土地革命,解决了最为稀缺的土地和工业资源!

    杨浩新政的核心要害。一个是分配给民众的土地。在土地国有制度的大前提下,私人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权利,是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基层民心稳定的法宝。而满清占据并保留了二百五十年的东北大地,正好堵上了这个最明显的窟窿。

    在本世界,整个东北最终可开发面积能达到三亿亩!而今却连一亿亩都没开出来。更别提那无数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足以安排数千万人口,让超过一亿人口拥有土地或者资源矿产之类的股份式私产。

    整个中国现在才四亿多人口,缓冲能力之大简直不可限量啊!

    等东北的公路铁路修好,移民垦殖政策进入自体循环阶段。杨浩可以随意推进江北地区而不必担心土地革命政策的失败。

    这就绝了官绅阶层的一门出路。

    他们第二个反扑的机会,是杨浩进京。只要他敢进入京城。立即会被无数人铺天盖地的登基请求给淹没!老jian巨猾的官员们很清楚人心的贪婪,只要他们一块儿起哄,杨浩那些忠心耿耿的手下必定不会阻拦,反而会一起加力把他彻底推上神坛!

    人心都是自私的,谁不想尽早得从龙之功以名垂青史?谁不想早早在新政府版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退一万步讲,就算让杨浩当了皇帝,革命者们依然坚定的执行原有的纲领策略也是可以的嘛。即便不叫皇帝,叫总统也行啊,名正则言顺,大家伙有了主心骨,才好做事。

    参透了这一切,所有人都瞪起眼睛盼着杨浩进京。

    结果,杨浩抢先一步发出声明:“我不入京!”

    他通过讲话阐明自己这么做的理由,重申革命推进的次序和必要性,警惕贪功冒进的害处,提防中了顽固旧势力的圈套蛊惑,平白坏了刚刚起步的大好革命事业。

    特别通过广播,杨浩把其中害处讲给了每一个村镇的基层民众听。已经从土地革命中得到好处的穷苦大众,还有遵循新的政策法规发家致富的那些人,最担心的是政策的变化。而杨浩却给他们吃了定心丸,以此来激励起衷心的拥护,不会遭受官绅力量的蛊惑。

    自古以来最麻烦的基层影响问题,随着广播下乡和报纸下乡双管齐下给解决了。不管你基层官员怎么歪嘴,也比不上亲耳听到杨浩解说政策来的管用。相互对照,自然能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官员到底做得对不对。

    这就是本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前一阶段中央精神传递顺利,全国民众一呼百应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那村村通的大喇叭和电话线至关重要啊!

    可经过连年思想斗争之后,政府又恢复到中央做决策,省部级重新解读,下层领会精神,添油加醋的施政,就完全变了味。哪怕老百姓整天看精心编排的半个小时新闻,也根本弄不明白那些八股文里到底在说什么玩意。对于决策层用意的解读权重新掌握在新一代官僚士绅的手中,导致中央与基层的联系脱节,各种误会和矛盾冲突便由此产生。

    失去对基层的掌握,即失去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掌握。千古以来,每逢出现强人政治,中国才能形成合力往前走,出现所谓的盛世。一旦没有强大的领袖坐镇,顽固的官绅阶层立即掌权,上下盘剥国家利益,导致治乱轮回无休无止。

    这个道理,根本不是所谓的历史难题,而是导致这一切的既得利益者始终掌握了解读权,他们根本不会说破。

    有人看破了这一真相,所以坚定不移的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改天换地!

    杨浩照着本世界的成功案例萧规曹随。坚定不移的推动与基层的直接沟通。用大白话把自己的理念精神传达给民众,哪怕不识字的成年人都能听得清楚明白。不需要经过官僚们一层层的解读,也就杜绝了从中捣鬼耍花招的可能性。除非他们能合起伙来掐了通信线路,捣毁广播设施,否则要想争夺杨浩的话语权,很难。

    杨浩不进京,革命军和军政府辖区民众人心安定,等着耍花招的官绅大失所望却又无可奈何。盼望着也能跟土改新政的地方民众一样翻身的穷苦大众。欢欣鼓舞!

    呆在合肥老家荣养的李鸿章看到电报消息,又读到杨浩的讲话,不由老怀大畅,高兴的哈哈大笑。

    欣慰者,有大儿子李经方为首入京,意味着李氏一门在新政府的权利地位稳固不可动摇,他不必担心百年之后给人清算,背上黑锅。不管新政府如何的开明廉洁,早晚还会出现新的政治家族和派系力量,年富力强的李经方。足以保证李家乃至李系力量三四十年的兴盛。这就足够支持到新一代英才俊杰的诞生。

    开心者,是他的那些老对手们。如意算盘彻底打不响了。

    朝廷之中庸庸碌碌之辈者多,有点眼光的翁同龢偏偏给抛弃了,剩下的如徐桐刚毅者流昏聩无用,恐怕连阴招都不会玩。

    真正有水平的督抚大臣们,翘首以盼等着杨浩犯错,却给人家轻轻一句话给釜底抽薪了,不知道得多失望呢。

    心情大好之下,李鸿章破例多喝了二两酒,美美的吃了一条四鳃鲈鱼。

    张之洞闻讯之后,静默了足足半个小时,最后幽幽一声长叹:“少要张狂老要稳,杨鼎世二十来岁的年纪,何来如此定力,莫非当真天命在彼,大事不可动摇了?”

    是不是天命,恐怕没人能说得清。但若论大势所趋,则是必然。即便提前了五十年,也没等到中华民族坠入最黑暗的深渊,然世界大势已经形成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变革力量,早点晚点,并无大碍。

    革命军占领京城,同时也把军政府政务核心搬了过去,这是应有之意。紧接着有条不紊的推进变革,把原来局限沿海地带的纲领朝着整个河北覆盖,却又在推进到山西、河南边界时戛然而止,一点都不贪功冒进。

    这让夺路而逃的两宫銮驾大大的松了口气。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一众仓惶奔逃到了宣化,驻跸万全长城边上,一旦革命军伸手进山西,那二话不说就要往蒙古草原流窜。结果等来等去,人家就在太行山边上不动了,于是在激烈的争论之后,大着胆子南下入大同。

    到了这儿还不敢多走,又等着看到底是没有关门打狗的意思,这才绝了从此地继续西逃去归绥的念头,在一大帮擅于投机的晋商联手迎接下,踏踏实实的入了太原。

    这一番折腾,前前后后足有一个月。慈禧和光绪全都穿着粗布大褂,连好点儿的衣饰都不敢带,随时准备伪装逃命。吃的用的就更别提了,哪怕沿途有地主士绅敞开宅门支应,比起他们在京城宫里一顿饭上百个菜的豪奢,这都是粗茶淡饭,难以下咽。

    再加上担惊受怕,一个月下来,慈禧太后固然折腾的再也没了细嫩如少女的肌肤,头发也白了,面色灰败精神不振。

    光绪帝更是跟痨病鬼似的,别说振作精神视事了,连正常走路都难。也不知道是谁给出的主意,居然让他抽上了大烟!

    于是到了太原时,两宫总算能缓过劲来了,慈禧太后立刻以此为由头废了皇帝,推举虚岁十二的大阿哥溥儁上位当了皇帝,改元“保庆”。

    在这次朝政变革中,维新派少壮们彻底失势下台,掌控军权的荣禄在五万精兵的支持下,成为慈禧夺权的最大臂助,于是守旧派群体上位,重归垂帘听政的格局。

    这机会抓的实在太好,列强全都被杨浩牵制着激烈交锋,也没那个力气继续帮着光绪站脚助威,慈禧赢得格外轻松。

    杨浩静等此事尘埃落定之后,公开对清廷的倒行逆施大肆批评,称光绪帝虽然是腐朽旧势力的代表,好歹还有开明进取的一面,是可以改造教育之后做一些有益于国家民族之正事的力量。而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公然扼杀这一进步力量,继续在背离亿万人民大众的错误道路上走下去,是在对所有向往美好与和平的人民挑衅,是必须受到严厉惩治的!

    这讲话却把慈禧给吓坏了!生恐杨浩追过来,赶紧的起驾继续奔逃,从汾州经吴堡到了绥德---这就直接奔了陕西了。

    山西的各界总算把这帮吃孙喝孙不谢孙的王八蛋给送走了,对于大清朝的最后一点念想也彻底打消,于是在各大晋商商量之后,决定义无反顾的彻底投向杨浩。

    这不是空口白牙的给个说法就能过关的,他们的决定,意味着正式接手军政府的土改政策,出人出钱出力的积极拥护新政,这是要大出血啊!

    杨浩却没有轻易接纳,哪怕如今的晋商集团是他一手支持进行的变革,从就有的行商和钱庄票号,转变为正式的金融和工商业力量,却从来不曾放弃对他们的警惕。

    资本力量的贪婪,破坏力之大不可估量!

    杨浩给他们的回复非常明确,差其言观其行,看他们到底怎么做了。(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xiaoshuo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xiaoshuo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ps:ps:青年节,祝大家过的快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