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知宋事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波杨府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波杨府

    “这个嘛,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了人才,还怕没有地方使用?”崇简卖了个关子。

    不是他不想说,而是觉得一时说不清楚。

    后世大学招的人越来越多,毕业后自然会向各行各业扩展,不是只有进体制一条路啊。

    同样,官学培训的人,也不是都非得做官吧。

    卷,其实在任何时代都难免,不同的是什么层次的卷,卷得有没有意义。

    卷的结果是少数权贵得利,还是社会获益。

    如此等等,暂时不说也罢。

    “不过,这样也好,这样你培养嫡系的目的是达到了。”

    果然,小潘的家国精神就那么一闪现,就消失了,依旧做回那个大宋江山的冷眼旁观者。

    “什么嫡系,那是一大批理念相同的前行者好不,他们将和我们一起,把这个大宋彻底重新打造一遍。”

    崇简正色道。

    “好吧,你声音大,你有理。”

    小潘可不想在这方面无谓争论,不过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向往。

    毕竟都是年轻人,血尚未冷,何况从小接受那么多家国天下的正统教育。

    一番讨论后,送走了判国子监事和他的直讲,崇简就暂时放下了其他事,专注构思、起草奏章。

    来了那么久,在这个时代不断打磨,全方位学习,现今他的字,他的文采,不仅能应付传奇话本的需求,对付几篇奏章,勉登大雅之堂,也没有多大问题。

    他把和小潘讨论的官学办学要义提炼了一番,写成奏章,派人递进了宫中。

    其实,作为三司使,他的职责并不在此,如此作为实在有点吃家饭管野事之嫌。

    只不过,要看现在大当家是谁,在大当家的心目中,崇简又是什么地位,管管闲事不是挺正常。

    而且他这么煞费苦心地写奏章,不是为了给坐在宫里的大当家看,而是写给政事堂那帮家伙看。

    没有他们的支持,很多事无法实施,涉及官学改造也一样。

    崇简把精力花在教育方面,而不把精力放在抢夺军政大权上,估计宰辅们都会觉得庆幸,所以只要言之成理,他们不会反驳。

    崇简在奏章里并未一步到位提出以官学取代科举,而是提出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天文历法、税赋理财、器械制作、航海造船、农牧马政等诸多方面,任用经过官学分科培养的专门人才。

    言下之意,还是把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们,作为各级军政官员的主要来源。

    坐在宫里的那位,早和崇简在方方面面有过讨论,讨论得比与小潘还深入,自然知道他最终要的是什么。

    但他和崇简一样,尽管内心支持,却清楚知道目前不宜宣之于口,因为时机未到,可以预料的严重反弹,极大可能使改革设想胎死腹中。

    ……

    交出奏章后,崇简就通知潘惟吉做好扩大招生的相关准备,然后兴趣又转移到自己的本行来了。

    看来是躲不过了,要到三司视事去了。

    说是他的本行,不是指做官,心安理得高居计相之位。

    富国强兵,经营天下财富,这是炼狱般的考验,不成功则成仁。

    这是他当下的想法。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是去了一趟杨业家里。

    杨业的夫人折氏随后也到了汴梁,跟着她来的,还有一些仆夫、仆妇。

    他家人口并不多,目前就是杨业夫妇和他们的儿子杨延朗,不过朝廷还是根据崇简的建议,给他在内城拨了偌大一座宅邸。

    当崇简来到其府邸拜访时,杨业父子一起出迎,进入内堂,夫人折氏也出来见礼。

    这是通家之好的待遇。

    崇简对此还是比较欣慰,心想没有枉费自己一直以来着意结交。

    “佘太……那个夫人,晚辈有礼了。”

    崇简面对眼前英姿飒爽的折氏,不由自主想起百岁挂帅西征的佘太君,嘴一秃噜,差点就叫出了口。

    见崇简自称晚辈,折氏和杨业都连称不敢。

    稍后在堂中坐定,崇简问道:“怎么样,你这宅邸还住得惯吧,有名字了吗?”

    “名字?赵大人是说我这府邸吗?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名字吧,在太原,怕别人有事找不到,就在大门上挂一个‘杨府’的匾额罢了,难道汴梁这里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吗?”

    杨业见问,怕自己不懂风俗露怯,赶忙请教。

    “没什么特别的风俗,只是我不揣冒昧,替贵府想了个名字,还提了字,今天专门带了过来,将军要是不嫌弃字体丑陋,还请收下做匾额。”

    崇简大大咧咧地边说,边拿出了自己写在绢帛上的三个字:天波府。

    杨业一愣,庚即似有所悟,连忙施礼道谢,上前接过绢帛,珍而重之地命人收起来。

    “呵呵,他日将军建功立业,我再替将军求御笔赐匾,把我这不成样子的东西换下来。”

    崇简见这杨业知趣,心中欢喜,随即许愿道。

    “多谢,多谢。”杨业话不多,但对答中显出真诚。

    “今天我还带来了一本书,不知道杨将军及家人有无兴趣浏览一下。”崇简又道,说罢拿出那本珍藏版的《将门风云》来。

    说这话时,他突然有些不自信,因为杨业一家明显是武将家风,不知有无看闲书打发时间的兴趣。

    这书可得看啊。

    就在崇简这么想着的时候,一旁的杨延朗开口了。

    “这书我家有。一到汴梁,听人说有几本很风行的话本,尤以《扫北英雄传》、《三国英雄传》、《芙蓉轶事》、《将门风云》为最,阿爹说买来看看,说这是了解开封一带,甚至整个大宋风土人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崇简一听,立即明白,这是名将的习惯,每到一地,必先了解各方面情况,做到知彼知己。

    哪怕赋闲,这良好的习惯也没丢。

    不过想到从话本入手了解风土人情,倒也有几分儒将的风采,不是呼延赞一般的莽夫可比。

    “那看了吗?”崇简很感兴趣地问。

    “下官无聊,倒是把这几本书都浏览了一遍。”杨业答道。

    “无聊”二字,真实体现了杨业报国无门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