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知宋事在线阅读 - 第九十六章 辽境

第九十六章 辽境

    这五人,骑在马上的,正是崇简、刘承珪、潘惟吉三人组,外加马车二人组韩纪、朴槿月。

    崇简三人既不会高丽话,也不懂契丹语,只好尽量不说话,以免暴露行藏。

    其实当时汉地话在契丹基本可以交流。

    随着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汉地和契丹的文化、语言以及政治制度都在融合,语言障碍基本不存在。

    只是这三人怕一开口,就让人发现自己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话,还不会高丽语,那就太可疑了。

    此刻,几人间的喁喁细语又开始了。

    因为正走在荒野间,四顾无人,说话比一路行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少了顾忌。

    高丽之行,自然是他们交流的重点。

    “没想到,高丽各方都那么容易接受二哥的提议。”

    说话的是潘惟吉。

    私下里,他还是把刘承珪、赵崇简分别叫做大哥、二哥。

    兄弟相称,原本就是潘惟吉提议,得到了另外二人的首肯。

    事后,崇简不由得怀疑,这小潘是否对大宋官场有着天然的抵触。

    宣称四海之内皆兄弟、标榜桃园三结义的书,不是还没有问世吗?

    自己改写的那些书,也刻意淡化了江湖义气,旨在弘扬英雄正气。

    “没办法,内外交迫,他们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

    与崇简年龄相仿的大哥刘承珪简要总结道。

    “是啊,对外,辽、宋两个庞然大物虎视眈眈,对内,一时之间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不就坡下驴还能怎么办?”

    崇简分析道。

    “就是,他们应该感谢有大宋出来居中调停。”

    刘承珪肯定。

    “那他们为何还敢在大宋官船降临之际,贸然发动政变。”

    潘惟吉不解。

    “他们是想雷霆一击,只要成功,到时咱们只得捏着鼻子认了,再说,一开始,他们也不了解我朝的态度。”

    刘承珪解释。

    “也是,他们不敢惹大宋,皇帝一上官船,那些叛军就不敢动了。”

    潘惟吉同意。

    “他们就是想动,也没有取胜的把握,况且还有各方力量的牵制。”

    崇简接话道。

    笑话,敢轻视我大宋水军战斗力?那可是未来海军陆战队的雏形!

    “有一事,我也没有想通。高丽各方为何都轻易倒向了大宋,不是辽国才与他们接壤,对他们的生存发展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刘承珪缓缓提出了自己疑问。

    “这个你看这两人的态度就明白了。”

    崇简指指马车上的男女,也不多做解释。

    “高丽一国,自前朝起,就深受隋唐影响,追慕中原教化之心从没有停歇,只要大宋伸出橄榄枝,自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潘惟吉良好的家学,在这个时候又显示出来,分析得头头是道。

    但崇简却摇摇头,觉得他认识有偏颇。

    确实,高丽人向慕中原教化,以至于朴槿月、韩纪都不愿再回到故国,愿意跟着崇简等回归大宋。

    韩纪甚至宣称,先朝遗族,早已无颜侧身世家豪族之间,愿意永远追随大宋。

    但这还不够。

    “没有大宋的积极有为,主动承担庇护那个半岛的姿态,以及与这种姿态相匹配的实力,高丽各方怎么会主动靠向大宋,那些世家豪族中,不是就有人与契丹暗通款曲吗?”

    崇简纠正道。

    就是朴槿月和韩纪,不是见识了大宋的崛起和对南方半壁江山摧枯拉朽式的扫荡,会如此死心塌地?

    当然这话不好当面讲出。

    “那盟约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学风良好的潘惟吉牢记圣人教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大宋要一直积极有为,不说彻底击败辽国,起码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压制周边的各种不服,才能让高丽各方听话,不敢心生异志。不然,一切都不可控。”

    崇简强调。

    这话现在听起来,很有点顺利成章的意思。

    大宋不是一直在这么做吗?

    “哼!要不听话,不需要通过辽境,从海上就可以直接降临开京城,扫荡高丽全境。”

    潘惟吉狠狠道。

    这时,他都忘了自己是前朝后裔,很为大宋的强盛感到骄傲。

    “对!这次要不是大宋官船从天而降,显示了跨海远征的实力,那些高丽人哪会那么听话。”

    刘承珪肯定道。

    对啊,这确实很重要,两位老弟归纳得不错。

    只不过,你们不知道,按着原本的历史走向,赵二一走,赵小三上位,几十年时间不到,什么都变味了。

    大宋就是软弱的代名词!

    还他猫的什么威震遐方?不被欺负就要千恩万谢了。

    那个时候,高丽那帮人还会听大宋的?

    想到这里的崇简不仅一声叹息,同时心里隐隐不安。

    他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

    脸上渐渐有些阴晴不定,这让一旁的两个兄弟感觉不妙,不再开口。

    “我们出来多久了?”

    崇简突然问道。

    “一年多时间了,泉州、杭州都耽搁了一阵,高丽那边又拖了好些时日,算来,该是开宝九年(975)了。”

    刘承珪大致算了一下。

    “眼下北国春天已经悄然逝去,不知不觉已到年中,好快!”

    潘惟吉感慨。

    这一年中经历了许多,让他沉迷其间,忘了时间。

    在二人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崇简终于理清了自己的思绪,找到了担忧的来源。

    赵二就是在灭南唐后不久,在一个晚上猝死的,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

    至于这不久是多久,后世学问一贯不精准的崇简无法确定,但却实在感受到了一种紧迫感。

    赵二正值盛年,对他的骤然驾崩,别说大宋君臣毫无思想准备,连先知先觉的崇简也几乎要忘了。

    别到时候一回去,发现赵二驾崩,赵小三上位,一切就都晚了。

    想到这一节的崇简顿时有点慌了,直接下令道:“我们抓紧时间,尽快打道回府。”

    这语气不容置疑,就不打算和两个兄弟商量商量,更别说马车上那两位了。

    其他人面面相觑,为崇简这罕见的举动而诧异。

    以往总是从容不迫,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将风度不见了。

    一行人也因此变得行色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