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第二帝国在线阅读 - 第666章 坦克发展

第666章 坦克发展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第二帝国》更多支持!

    伴随着空军的不断壮大,德国陆军也在战后的时间里实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上一场欧洲大战中,德国陆军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独斗英法俄三大列强,并在东西两线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如果说德军在俄国人身上所取得的战果有屠幼之嫌的话,那么其在西线所获得的成功便有着相当的含金量了。而无论是前期的边境突破、马恩河鏖战、还是后期的渗透攻势,不畏枪弹的装甲部队都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着这些钢铁巨兽的掩护,德国曾一度占领了法国超过五分之一的广阔领土,就连巴黎也在42年之后再度成为了征服者的掌中之物。

    由于装甲部队所在战争中体现出的巨大作用,德国相关部门便始终都没有放松对它的改进和研究。大战结束后,德国陆军曾专门对坦克和突击炮的表现做了一番详尽的总结报告:以小毛奇为首的传统陆军将领们在总结战况后认为,这种武器能抵挡枪弹、越过堑壕、打击敌方火力,是为步兵提供掩护的最理想工具。今后,德国坦克的研发理应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战车的防御和火力将被置于优先地位,而速度和行程则可以适当削弱,只要跑得比步兵快就是可以接受的性能。

    对于这一基于胜利经验的保守思路,清英在第一时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指出。坦克的最大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火力、装甲、和机动三大要素在陆战兵器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理论上可以在地形允许的基础下同时执行炮兵、步兵和骑兵的所有任务。在之前的渗透进攻战中。德军士兵就由于不能像坦克那样抵御枪弹、在突破防线时便蒙受了沉重的损失;而由于人体机能所限,德军士兵也无法在此之后及时做出大范围的包抄机动,致使法军或得以及时撤出战场,或与后续赶来的增援部队相会合,铸成了一道已属强弩之末的德军所无法突破的防线。如果德军的潘泽尔i型坦克能有翻倍的速度,同时故障率再降低三分之二的话,那么它就完全可以代替步兵在后期战役中的突破,而且其表现也绝对要比血rou之躯的步兵做得更加出色。实际上。大战时期坦克的机动力低下,实属时代技术所限的无奈情况,并不能够据此而定性坦克的用途。

    面对清英的严词反击,德军将领们这才意识到对方也同样是在战场上立下过卓越殊勋的皇族指挥官:除了一直在东线大快朵颐的兴-鲁之外,德军中战果最为丰硕的就是这名青年所指挥的第5集团军,他完全在军事领域拥有足够的发言权。再往前追溯,坦克这种兵器也正是在清英的理念主导下才得以被发明,若非他的要求,德国陆军要想接收这种兵器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作为欧洲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第一劲旅,引领了机械化战争革命风潮的德国陆军向来就没有各国同行那般保守拘泥墨守成规。他们吸收新事物的能力毋庸置疑。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演之后,德军将领们也终于逐渐接受了清英的这一观点。克虏伯、奔驰等公司的技术人员随即转变了研究方向。将精力投入到了均衡性战车的研发中去。与此同时,清英也为德国未来坦克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指导性意见,并在之后成为了德国工程师所始终恪守的核心规范。

    首先,坦克最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可靠耐用、且能够因为结构简单而实现大规模量产。二战德军的虎王坦克虽然单车性能无与伦比,但过重的吨位也为它带来了百病缠身的悲剧特点:在这款坦克不满一年的服役生涯中,因故障而导致的非战斗损失竟然还要多于在战场上被敌军击毁的数量,这不得不说是德军在战争武器选择上的严重失误。许多时候,一辆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出的恐怖重坦,就因为出现各种无法修复的故障而被迫在战场上抛弃,这其中的资源浪费高得吓人,就更遑论这货的全部产量还不足500辆了!

    当解决了可靠耐用和便宜量足这个基本问题之后,坦克才真正归结到了其具体性能的权衡上来。而在火力、机动、和防护三者之间,清英毫无疑问的将火力摆在了第一位:毕竟坦克是一件堪称中流砥柱的核心兵器,其首要使命便是给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除此之外,一旦遭遇敌方性能更胜自己的强大坦克,拥有强劲火力的弱势己方战车也能有一搏之力:如果是单辆普通谢尔曼遇上了虎式坦克,那么车组成员除了向上帝祷告之外几乎无法有任何反抗,而如果是一辆换了17磅炮的萤火虫,那么大家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35吨的矮穷矬击毁57吨的高富帅也是完全有可能办到的事情了!

    与海军战舰的情况不同,坦克提升火力却是有两种途径:一是选用小口径大身管长度的火炮,其二才是如军舰一般的提升口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小巧的坦克不比体型巨大的巨舰,其内部早就被人员和各种机械给塞得满满当当;因此只要有炮弹对其实现了有效穿透,那么这辆内部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坦克也就几乎和废铁无异,与炮弹穿甲之后的爆炸威力大小并无太大关系。此外,小口径火炮的炮弹更轻,体积更小,不仅有利于快速装填,其也能在有限的载荷重量和车体空间下实现更多的备弹量,从而增加了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历史上,德国坦克便是走的这条路子,黑豹的75毫米l70炮、虎王的88毫米l71炮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得益于这些优点。德国坦克也经常能在战斗中创造出以一敌多的王牌战绩。马利诺沃之战中德国坦克的速射优势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小口径长身管火炮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造价高昂、且生产周期更长!这一和大规模量产相抵触的属性,直接就让清英无视了先前它所具备的所有优点,让设计师将这个方案给扔进了废纸篓。小口径火炮的另一个缺陷,在于其榴弹在面对非装甲目标时的杀伤力不足,这也使得坦克在集群作战时的威力有了不小的降低。相比之下,身管长度稍逊的大口径火炮虽然在重量、射速上都不及小口径高倍径同行,但基于能大规模量产的一个多字就足可掩盖所有缺陷;有鉴于此。坦克如同军舰一般的火炮大型化也就势在必行。至于过大口径的火炮会导致弹药分装、继而严重影响到射速的问题,清英也做了一定的预防;考虑到历史上is-2的情况,清英将坦克炮的口径上限定在了105毫米。在自动输弹机没有出现之前,这个人力可及的口径的火炮也足可满足绝大多数的作战需求。

    其次,坦克需要实现足够的机动,并保证相互之间无线电联络的畅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正是历史上i号、ii号这种渣渣也能够横扫西欧的关键原因所在;它们的战斗性能虽然远远低于英法坦克,但却胜在协同和调度,之后iii号坦克在遭遇t-34危机时仍旧能够滚滚向前也正是这一缘故。由于这一位面的德国再无缺乏石油之患,在使用柴油机作动力的情况下也足可保证机动;为了控制坦克的重量和价格。清英对坦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都做了后置的要求。至于无线电的引入则更加没有难度,只需在设计时相应留出一点空间即可做到。

    最后。才是坦克的防御能力了。毕竟量产后的装甲洪流完全能够承受更多的损失,防御差一点也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当中。基于后世的经验,清英毫无悬念的要求在坦克正面采用大角度倾斜装甲,以便在尽可能少的装甲重量下实现理想的防护。至于用倾斜装甲所带来的内部空间降低的问题,则根本就没有在清英的考虑之内:军旅和战场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那么闲适文雅,只要成员能凑合着忍受,对于一款坦克而言也就足够了。

    在这些理念的主导下,德国的装甲部队阵容较历史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1927年,一款被称为潘泽尔iv型的坦克开始进入德国陆军服役:它战斗全重23吨,装备1门75毫米l30火炮和2挺机枪,在一台350马力柴油发动机的驱动下,能够实现43km/h的公路时速,并拥有接近300公里的行程。再考虑到它所拥有的40毫米60度大倾角正面防护,这款坦克已经拥有了更胜历史上四号坦克的改装潜能。而它的造价也在多方简化下变得颇为低廉,单价仅为7.5万马克(这一位面币值),这使得该型坦克得以急速量产,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就取代了旧式的潘泽尔iii型战车,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核心力量。

    根据后世的经验,这款坦克在改装之后已经能作为万金油的炮灰使用了。不过武器的研发向来都容不得丝毫的满足现状和固步自封,倘若如此,对方完全能够后发制人实现超过。就在iv型坦克量产的时候,德国陆军又发出了对新式坦克的招标需求。(我的小说《重生之第二帝国》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 ”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五宾龙、不可见的未来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袁yh1234567、zhouyu1976的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