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这个导演要谢罪在线阅读 - 050 正式启动 难题不少

050 正式启动 难题不少

    陈一鸣放下电话,双眼直直地看向对面的马云腾。

    大壮一脸好奇地问,“那个大嗓门儿就是郜叔?好大口气,一当兵的能把手伸进电影局不成?家里什么背景啊,帝都大院里出来的?”

    陈一鸣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你都不知道,我怎么能知道。听马叔说,当年是你爸的老班长,活着的一等功,现在是总后带花的。”

    大壮嘴巴张得老大,“一等功?好家伙,只听过没见过,我上午该跟你一起去的啊。我爸他们现在在哪,我看看还来不来得及过去凑个热闹。”

    陈一鸣嘿嘿一笑,“就在暮蔼茶室,你肯定知道地方,去吧!要不要我给你来一曲送别?”

    大壮立马怂了,“算了算了,好些年没吃我老子的皮带扣了,我可不去触霉头。”

    陈一鸣站起身,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说道。

    “成了。我宣布,铂爵的第二个电影项目正式启动,大壮,咱们又要忙起来啦!”

    大壮兴致勃勃地捧哏凑趣,“那么请问陈导,项目的名字叫什么呢?”

    陈一鸣一下子被问愣住了。

    是哦,半岛战争运动防御战阶段,大概是什么时间来着?

    按照战史的记载,是1951年9月到1952年4月。

    取景要选在关外的荒山野岭,与半岛同纬度,这样植被情况才能大致吻合。

    元旦后建组,6月份上映,满打满算半年时间。

    根据这个时间倒推,4月中旬之前结束拍摄封镜。

    1个半月拍摄,3月初必须开拍。

    1月2月两个月,堪景、搭景、排练,时间将将够用。

    这样的话,就是选择1952年3、4月份作为时间背景。

    不行!

    这个时段我方后勤供应已经有所改善,防御态势更是大幅改观,跟电影的主旨不符合。

    所以还是要选1951年9、10月份,防御最艰苦伤亡最惨重的时段。

    也就是秋天的戏放在春天拍。

    这样一来,取景地就不能选择关外,3月份还大雪封山呢,而且土地没化冻搭景过于困难。

    需要到地质条件相近的关内山区取景,堪景又要多浪费不少时间。

    盘算完毕,陈一鸣一字一句地回答,《1951》,这部电影就叫《1951》。

    ……

    两人一起出去草草对付了中饭,回来之后叫了小美做记录,关起门来一项一项地对日程。

    陈一鸣先简单描述了电影剧情,逐一列出急待解决的技术难点。

    首当其冲的,就是摄影。

    电影虽然被称为导演的艺术,但实际执行“拍”这个工序的,却是摄影师cao纵的摄影机。

    摄影技术不支持,什么导演艺术都是空中楼阁。

    前世《1917》能成为移动式一镜到底的杰作,就在于2018年的摄影技术已经能够支持导演的构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一鸣在本时空的2010年就考虑复刻《1917》,多少有一些狂妄和不切实际。

    毕竟这会儿的摄影机都是大块头,阿莱MINI版根本没指望,甚至阿莱数字机本身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不过反过来讲,站在历史的上游与下游,人的视角和眼界本来就是天差地别的。

    前世阿莱MINI在2015年正式发布,萨姆导演在2018年开始筹备《1917》,并不代表在这两个节点之前,移动式一镜到底的电影就完全不能拍。

    很多时候,某个技术上的巨大进步,只是源于机缘巧合下的灵机一动,进而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而已。

    就比如在阿莱在发布MINI几年前,还出过一款重量差距不大的M。

    这款机器比起阿莱初代的F25各项参数改进并不多,最大的特色是把机器一分为二,拍摄单元与影像处理单元通过一根光缆相连,让摄影机从一个人单扛变成两个人分担。

    不过是一个思路的转换,阿莱摄影机就有了应用斯坦尼康的可能。

    陈一鸣跟马云腾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大壮要做的,是尽快通过魔都电视台的介绍人,前往阿莱总部沟通需求,争取第一时间把尚在图纸上甚至设计师脑袋里的分体式阿莱M搞出来。

    摄影机下来,就是摄影师,成熟老道的斯坦尼康摄影师。

    斯坦尼康是摄影机稳定器的音译,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就应用于电影拍摄的成熟技术,坚果甚至还有专门的“斯坦尼康”资格证书考核。

    但是这项技术传入国内很晚,玩儿得好的华国摄影师也不多。

    华国当世第一大导孙旺泉,近些年拍摄了多部大制作电影,其摄影组的斯坦尼康摄影师,基本都是从好莱坞专门聘请的。

    《1951》时间紧任务重,陈一鸣当下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有效仿孙旺泉,花钱摇老外。

    这事儿他同样交给了马云腾,联系申芃菲,走华纳兄弟的关系,在好莱坞寻找档期合适的成名摄影师。

    因为《魔都假日》的改编权,华纳兄弟正求着申芃菲,应该肯帮这个忙。

    摄影机与摄影师之外,还有摄影平台。

    广义地说,斯坦尼康也算是摄影平台,不过陈一鸣指的摄影平台,其实是经过特种改装的各类型摄影车。

    斯坦尼康说穿了就是一个由背心和减震臂组成的丐版外骨骼,再如何稳定,也无法完全消除摄影师移动导致的镜头晃动。

    而移动式一镜到底,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主观镜头,看久了会导致观众晕镜头。

    斯坦尼康用太多,主观镜头叠加摇晃震荡,观影体验将差到无法忍受。

    因此,只有在条件完全不允许的情况下,陈一鸣才会上斯坦尼康,固定机位、轨道车、摄影车永远是首选。

    《1951》全程野外实景拍摄,轨道不可能从头铺到尾,这时候就要用到各式各样的改装摄影车。

    等大壮从国外跑一圈回来,就要开始忙活这件事。

    魔影厂的底蕴不是说说的,多达8个道具仓库分门别类地储存了上万件道具,这些仓库不仅负责道具的保管存取,还编制有对口的道具师专门从事道具制作与改装。

    8个仓库中就有1个车辆仓库,陈一鸣用不到里面的车,要借用的是仓库里的改车师傅。

    陈一鸣会把需要使用的摄影车都画出来,到时候大壮就可以按图索骥,租用或购置特种车辆并跟进相应的改装。

    如果上述三个摄影难题都得以攻克,基本上《1951》就有了七成的可行性。

    另外三成不确定性,则来自于烟火与演员。

    在陈一鸣的设想中,所谓的“从头炸到尾”只是一种观感,主要采用的并不是战争电影中常用的“固定炸点”技术。

    常规意义上的电影烟火师,干的活儿其实跟采矿行业的“炮手”差不多。

    预埋炸药,排布炸点,设置发烟罐。

    当然比起采矿,电影里的炸点使用的炸药要少得多,安全性更高。

    尽管如此,演员跑炸点依旧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稍有失误就是受伤甚至丧命的结果。

    因此,影视剧里很多爆炸镜头,制片方都会强制要求使用经验丰富的特技替身演员,就是为了避免演员受伤影响拍摄进度。

    《1951》全程跟拍长镜头,搞定点爆炸简直是拿命拍电影,陈一鸣肯定不能这么干的。

    电影里的爆炸戏其实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炸,一部分是烟。

    炸的部分是真炸,当然不会有演员,陈一鸣决定得寸进尺,找郜叔联系部队,看能不能直接上粗管子的真家伙。

    烟的部分才有演员和摄影师,这时候的爆炸才是烟火师的工作,重点也不在炸而在烟。

    所以大壮的判断完全错误,《1951》的爆炸戏难度并不高,八一厂的烟火师足以胜任。

    演员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第一主角比较难选。

    按照陈一鸣的人设,电影的第一主角是一个刚入伍就来到半岛、没接受过多少训练的娃娃兵,年龄不超过17岁。

    有些类似《长津湖》里四字弟弟的角色,当然并没有棒球投手的天赋技能。

    整部电影虽然讲的是第一主角的成长与蜕变,但一天时间并不足以令其脱胎换骨,所以直到电影结束,他的气质依旧缺少军人色彩,依旧与周围的战友格格不入。

    他是所有演员中,唯一一个不需要参加军训的。

    整部电影的人物弧光全在这个角色身上,想演出层次感很难,对演技的要求很高。

    自然,这个角色的演员,也就没那么好选。

    现在看半岛战争时的照片,无论官兵都是干瘦的麻杆儿,大个子大块头很少,十六七岁的就更少,因此这个演员一定不能太高。

    华国三大影视学院,表演面试也许各有侧重,但无一例外都对身高有着起码的要求,身材矮小的根本过不了面试关。

    三大里面难挑,野路子也难找。

    华国二十出头的非科班演员里,也能挑出一些演技不错、身材达标的。

    可是那些演员要么是童星出道,要么是武行出身,早就是影视圈的老油条了,再扮嫩也扮不出少年感来。

    总不能刚让老古转型扮老,又把他拉回来再演一回柳逍遥。

    再说了,就算是没出车祸的老古,其实也不合适。

    陈一鸣需要的是木讷的少年感,类似刚长大的闰土,老古那张帅脸无论如何都演不出这种感觉的。

    大壮、小美跟着陈一鸣一起讨论,三人对着电脑研究了半天,把圈子里的年轻男演员挨个儿过了一遍,还是挑不出合适的。

    小美甚至提出能不能考虑一下男偶像,大壮直接就给否了,找偶像还不如他直接上呢,反正最后都是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