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我的夫人是甄宓在线阅读 - 十五章 袁熙也会行贿

十五章 袁熙也会行贿

    “别听他的,这家伙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二公子这是要清洗大家!”张南尖叫着蛊惑大家,但大家听到军营已经被韩珩控制,再也不敢反抗。作为幽州别驾,韩珩是袁绍亲自任命的,主将不在,士卒们当然会听他的,就是有曲侯等中下层军官在也不起作用。再说此时的张南、焦触并未说过背叛袁家,将士们哪有别的心思,很快两将被魏延拿下押了过来。袁熙看着他两恐惧的目光,淡淡开口道:“你两放心,如何处置你两,我会送你们去邺城,交给我三弟处理,其他人回军营,准备抽调兵马去青州,你两就不用去了。”说着看向牙将们道:“一万五士卒还是分为两营,两营主将从你们当中挑选,以这次挑选士卒为准,谁配合的好谁当主将。”登时牙将们激动起来,谁还管张南、焦触呀,没见二公子都没杀他们吗,可见自己这些人是被他二人蛊惑的。半个月后,张南、焦触被押到邺城,袁熙果然信守诺言没杀他们,这让原本留下的下级军官们松了口气。至于将领们,全部被打包后,领着挑选出来的士卒南下,往青州而去。袁熙并没有挑选老弱病残给袁谭,而是挑选出二十五岁以下的士卒留下,给袁谭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卒。这个老可不是年纪大的不能动,也不是袁熙老好心,愿意把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送人。而是为了给自己拖延时间,加上老兵多是痞气难改,不如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管制。袁熙现在训练士兵用的是后世的训练方法,除了军阵没变外,所有的基础训练他都改了一遍。那些站军姿、踢正步、叠被子、打扫卫生,要是老兵多了,肯定要花费更多时间用于调理。袁尚看着被押送来的张南、焦触,读完袁熙的信后,扔给审配、逢纪看、淡淡的说了句“二哥就会小题大做,张南、焦触都是老人,何必弄的这么僵呢。”审配二人顿时秒懂,袁尚这是不打算处置这两人了,互看一眼后,都对对方微微摇头。建安八年五月,魏延领着五千兵马到达无极,甄家大宅很快传出消息,说袁熙的部将魏延威逼甄尧要粮草。当天整个无极县都轰动了,百姓们纷纷大骂袁熙不地道,满脸苦涩的甄尧,出现在人们眼中,开始忙着变卖家产。等到消息传到邺城,袁尚错愕的连呼不可思议,审配眼中露出一丝厉芒,正要上前说话,却见逢纪先行了一步。“主公理会这事干嘛,甄家跟二公子,那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眼下最要紧的是曹cao正在攻打刘表,咱们应该给他捣点乱啊,不能让他那么舒服。”审配皱眉,不解的望向逢纪,自己这老伙计一直不是最反对抄曹cao后路的吗,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几个月前曹cao攻打邺城未果,转而南下进攻荆州,其实在建安七年冬,曹cao就开始攻打刘表。只是第一战就在博望坡损兵折将,演义里说博望坡一把火是诸葛亮的计谋,其实错的离谱。诸葛亮到建安十二年才被刘备请出山,这一战纯粹是刘备自己打的,至于徐庶是去见过刘备,但他真正跟随刘备,是在刘备驻守樊城时。此时的刘备还在新野,徐庶在襄阳附近学习,不可能跑那么远去当谋士,而樊城就在襄阳附近,这才是他后来当刘备军师的时间点。建安八年,曹cao进攻邺城回去后继续进攻刘表,但时打时停的,在刘表没死之前,荆州并不好打。只是曹cao的主力大军,的确陈兵于荆州边界,袁尚大营不是没人劝说他袭扰曹cao后路,可逢纪一直反对。这次这么主动说起这事,要从前几天说起。袁尚答应了审配送母亲去幽州后,一直没有成行,徐庶于是建议袁熙,送珍宝给逢纪。趁机提出魏延去无极向甄家讨粮,并派人来邺城接刘氏夫人。逢纪贪婪,不像审配刚直,收了好东西自然就要办事,这不是属下送的,袁熙怎么说都是袁绍的儿子,他也不敢光吃不干活。可如何说服袁尚不理会幽州军队进入冀州呢,最好的理由就是冀州要打仗,抄曹cao后路这主意,就这样进入逢纪眼中。不得不说,袁熙看似透明人,但这身份的确很好用,幽州这几天也热闹的很,徐庶决定认主后,马上就写信给自己好友。这几个月过去了,幽州来了四个重量级的人物,其中两个是徐庶招揽来的,当然也有袁熙身份的缘故。世人或许看不上失败者袁绍,但袁家的四世三公,还是天然的磁石,只要确定袁家子弟不是昏庸之人,还是有人愿意辅佐的。崔钧崔州平、孟建孟公威,这两位都是徐庶和诸葛亮的密友,其中崔州平曾跟过袁绍,那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时期。其父崔烈死于董卓之手,因而崔州平恨透了董卓,跟随袁绍起兵讨董,只是不被袁绍重用,后来离开河北去了荆州。孟公威则是袁熙半个老乡,他是汝南人,袁家就是汝南世家,只是两人不在一个县罢了。接到好友来信后,两人有些不可思议,但并未怀疑徐庶的cao守,问计诸葛亮后,孔明劝他们北上看看。如果袁熙真如徐庶所说,那还是可以辅佐的,毕竟袁家底蕴太厚了,别看袁熙名声不显,名士或许看不上他。但底层百姓相信袁家,袁家只要摆出招兵的旗帜,就会有大批的百姓愿意去依附,这也是曹cao为何不敢留袁谭、袁尚性命的原因。同样四世三公的杨家,在这方面远远不如袁家,这跟以前袁家子弟都曾在郡县任职有关。讲白了就是杨家是清流出身,袁家是惠及天下人百姓干起的,因而百姓心慕袁家的多。“今日幽州大喜,四位贤才降临幽州,熙无以为谢,谨以薄酒一樽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