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获生机
李擎汉将五千汉人战士驱逐出了部族,这五千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勇士,而且精通马术,是极为优良的骑兵战士。就连身为鲜卑王子的拓跋六修,都赞叹道“他们是很好的战士。”汉人尚武,巅峰时一汉当五胡,可魏晋时却衰落,致使尚武的习俗消失。而留在了匈奴人那边的汉人,却因为匈奴人内部残酷的竞争,保存了这个习俗,使得他们哪怕是在游牧民族那里,也是不可多得的战士。拓跋六修这样高傲的人,都能过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见得汉人部族战士的强悍。不只是汉人部族的战士,邬县内活下来的百姓,刘群也不想将他们继续留在这里,于是也告诉他们北上去投奔晋阳。对于百姓,拓跋六修就没有太大兴趣了,他只对战士有兴趣,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对他而言都是负担。晋阳被收复,中都与京陵被火烧焚毁,如今邬县的刘曜也被汉人部族的反叛而驱逐,整个太原国,匈奴人只能暂时撤出。等到刘群领着数千的骑兵,以及上万的邬县百姓,前往晋阳城的时候,让刘琨都是一愣。他只知道自己的儿子去找寻拓跋六修了,而且两个人骑马出去几天也没有回来,就在刘琨担心的想要去寻找的时候,却出现了两人的踪影。刘聪离开晋阳城时,身边只有拓跋六修、李威羌、令狐泥四人,可一回来,身后却领着数千的骑兵,还有七千的百姓。这让刘琨都误以为自己是做白日梦,不然这怎么可能呢?可实际上,这确实是真的办到了,连刘群自己都如梦似幻,也只有刘曜和李擎汉现在绝对开心不起来。邬县的人口本来不止万人,可经过匈奴人的残暴统治,很多无辜的汉人死在了匈奴人的刀下,这才使得只剩下七千百姓还侥幸存活。虽然太原国内暂时没有了匈奴人占领的城池,可通往南部的郡县郡县依然掌握在匈奴汉国手中,这些百姓是没办法南下去往更安全的地带的,也只能跟随刘群返回晋阳。还好晋阳城内部极为空旷,目前只有几千的部队和百姓,再加上这从邬县而来的上万人也绝不拥挤。刘琨主动打开晋阳的城门,将百姓和骑兵迎入城中,也没有担心其中会不会有jian细或者阴谋。只是晋阳城内的房屋都已经被焚毁,占领晋阳城以后还没有来得及喘息,就遇到了刘曜的进攻。这也就使得,晋阳城内部到现在,还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就连刘琨这位并州刺史,也只是暂住在临时搭建的木屋里面,勉强能够遮风挡雨。还好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晋阳城的百姓和将士们,不会因为没有房屋躲避风雪而死。当刘琨得知刘群的所作所为后,并没有高兴,反而斥责道“群儿,这不是君子所为,你将李将军陷入了不义之地。”这就是刘琨,哪怕如今的晋阳城急需要百姓和将士,可他依然将仁义放在了最前面,不认同刘群的做法。“父亲,昔日蜀汉先主,也曾西进益州,夺取刘璋的蜀中之地,也是出师无名的不义之举。”“但蜀汉先主明白,当时大汉衰败,魏武帝占据北方,那孙吴王又一心割据,唯有夺取益州才能有可能重振大汉。”“如今你我父子,虽暂时取得了胜利,可比起匈奴人的百万人口和数十万军队,依然不过是螳臂当车。”“为了我并州百姓,孩儿愿意承受骂名,还请父亲接受邬县的百姓,以及我汉人同胞。”刘群是何等的伶牙俐齿,直接以刘备的事例作为例子列举了出来,让刘琨直接哑口无言。汉昭烈帝是绝对的仁义之君,刘琨极为推崇之人,将其视为榜样。就连汉昭烈帝这样的仁义之君,为了重振大汉,都不得不出兵益州,以不义之名夺取了刘璋的领地。他刘琨还没有汉昭烈帝那样的才能,如今却统御着整个并州,独自对抗强大的匈奴汉国,做一些不义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刘琨气的眼角直跳,若不是想要保持名士风度,他早就想抽自己这个不孝子了。无论是武力还是谋略,刘琨都十分欣慰,可围堵刘群一点没有继承他的名士精神,十分的诡诈,这是刘琨最为不满的地方。李擎汉驱逐出部族的五千汉人部族的战士,并没有全部投奔晋阳,其中一千多人选择了跟随鲜卑王子拓跋六修。鲜卑人愤恨匈奴人,双方达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不过拓跋猗卢接纳了一些小型的匈奴人部族融入到了鲜卑人里面。汉人部族本就不是匈奴人,拓跋猗卢又早已接纳了大量的汉人百姓,接纳起这一千多汉人部族的战士,鲜卑人内部没有一点反对的声音。四千多汉人部族的强悍战士正好缓解了如今晋阳城兵力不足的尴尬局面。晋阳一战,虽然打败了刘曜,守住了晋阳城,可晋阳的汉人这边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战惨烈到,连郭玲这样的女流之辈和丝毫没有训练过的百姓都加入了战斗,可见伤亡是多么的巨大。原本刘群的骑兵和刘琨的护卫,五千多的将士,在经过治愈后,活下来的不足三千,其中还有数百残疾无法继续参军。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守卫晋阳,那么晋阳还是一个危城,而观望的百姓,就不会选择来到晋阳投奔刘琨。而没有百姓投奔,就不会有人口招纳士卒,使得晋阳城陷入死循环。结束这个死循环唯一的方式,就是打败匈奴人以后,依然有着足够的兵力,给并州的百姓们看到希望,他们才愿意来到晋阳城投奔刘琨。八壹中文网经过晋阳陷落成为废墟鬼城以后,如今的晋阳城再一次重获生机,有了六千的将士,以及近万的百姓。虽然这样的人口和兵力,还不如没有沦陷的几个大洲内,一个普通的郡县郡兵和人口多。可这也是刘琨父子打败匈奴汉国的基础,重振大汉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