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在线阅读 - 第306章 莫贪天功为己功

第306章 莫贪天功为己功

    第306章莫贪天功为己功

    病床上的李善长,看着跪在地上的胡惟庸,开口道:“好了,起来吧,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而且这次你做的很好。”

    胡惟庸抬起头,先是看了李善长一眼,确认对方没有在说反话后,这才起身。

    内心还是有些忐忑。

    胡惟庸现在也是中书省参知政事,也是朝廷上响当当的实权人物了,可在李善长面前,他还是习惯如此。

    起码表面上如此。

    李善长开口道:“陛下这次是铁了心要收回士大夫手中的权力了,你就算继续反对那也是无用,螳臂当车而已。”

    “现在这样就很好,我倒了,起码还有你在。”

    “恩相,你和陛下二十多年君臣情分,是大明建国第一功臣啊。你不会有事的,这个国家少不了你。”胡惟庸开口道。

    “第一功臣?”李善长笑了笑。

    “恩公!”

    “你认为自己不如杨宪?”李善长看着胡惟庸笑了,开口问道。

    后来朱元璋率礼官制定郊社宗庙之礼,皇帝巡视全国,李善长依旧镇守京师,且一切事情李善长都可以不经请示灵活处理,这就相当于监国的权利,可见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信任,李善长任中书省丞相以来,制定了六部官员的体制,且参与编写《大明集礼》、《太祖训录》等重要书籍,许多事务朱元璋都委托于李善长负责执行。

    因此建国之后,李善长越发谨小慎微。

    李善长这是在开始做交接前的准备了,这也是他给胡惟庸准备的最后一个问题。

    朱元璋起事以来率军征讨,都是让李善长留守后方,大军所需的粮草等军需都是由李善长统筹管理,所以朱元璋在攻城拔寨时从来没有为军需不足发愁过。

    李善长笑了笑,他掌握了太多的军事机密和人事机密,在战争年代,军务繁杂,敌我斗争你死我活,朱元璋少有精力来怀疑自己的“亲密战友”,只会越来越青睐他。但到了和平年代,知道的太多并非是什么好事。

    “惟庸啊,你觉得我退下来后,左丞相的位置,谁有资格接替?”李善长忽然开口问道。

    “是啊,我是第一功臣,可那又怎么样。”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我就喜欢你这股舍我其谁的劲头。到时候我退了,陛下肯定会问我谁适合接任中书省左丞相的位置,当陛下问我时,我会提张三李四,唯独不提你的大名。到最后,陛下将不得不问我胡惟庸怎么样时,我会一再反对提任你为左丞相。”

    胡惟庸迟疑了片刻,还是如实开口回道:“.虽然不想承认,可学生确实不如他。”

    以李善长对朱元璋的了解,这样的人朱元璋是不可能将他放到相位上的。

    “多谢相国!”胡惟庸感激涕零道。

    大明建国后,朱元璋大封有功之臣,其中一共拟定了六位公爵,李善长位居首位。

    可惜就可惜在,他实在是太完美了。

    经李善长这么一分析,胡惟庸终于放下心来。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李善长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后勤部部长罢了,可他不仅能做好后勤保障和军粮筹划工作,而且还当好军事参谋、人事参谋。

    李善长这番举动,让胡惟庸领了自己恩情的同时,更是为自己的全身而退埋下了伏笔。

    “惟庸啊,老师今天最后告诉一个道理,那就是这朝廷,这个天下除了陛下,缺了谁都可以正常运转。不要以为自己功劳大就可以如何,莫贪天功为己功啊!”

    “你听着,我越反对你,陛下对你就越是放心,你接任中书省左丞相的可能性就越大,你懂吗?”李善长开口道。

    朱元璋强渡长江,攻克太平,直指南京,就是他与李善长一同谋略并取得成功的。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是辅佐朝政的得力助手,建国后拜为左丞相。

    可以说,李善长就是朱元璋的在世萧何。

    胡惟庸知道自己的心思瞒不过李善长,无论是隐瞒还是假装谦逊在这个时候都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如此,还不如像现在这般直接坦露。

    治理国家能力压过他李善长和刘伯温。

    按他的话讲,就是如履薄冰,只可惜即便如此,仍旧没能成功走到对岸。

    “学生知道了。”

    大明建国后,李善长也是干了一系列的事情,朱元璋即位后的种种事宜基本上都是由李善长来处理。

    如果文武两方面,杨宪只是在其中一样上做到顶点,那么这个相国之位,胡惟庸是无论如何都争不过他。

    “恩相,那我接下来这段时间该怎么做?”胡惟庸开口问道。

    “恩相退下来后,陛下真的会选我,而不选杨宪吗?”虽然李善长这么说了,可胡惟庸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而且为人几乎没有缺点。

    带兵打仗能力不输徐达。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胡惟庸赌对。

    都说人老成精,一点都不假。

    对于一个文官来说,没有显赫的军功在身,却能做到这一步,就可以看出李善长当初对于朱元璋是有多么重要了。

    “要不了多久,陛下就会动我了。”

    先是将元朝的弊政剔除,制定了盐法、茶法、钱法、渔法等,帮助朱元璋恢复和重建社会经济秩序,为大明经济好转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惟庸抬起头,直视着李善长,身上再没有丝毫忐忑与惶恐,直接开口道:“我!胡惟庸,舍我其谁。”

    各种奇思妙想,新奇发明更是前所未有。

    “不如杨宪不丢脸,不仅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可正是因为如此,他杨宪是绝无可能坐上中书省左丞相这个位置的。”李善长伸手摸了摸胡须,开口笑道。

    “从这一刻开始与我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疏远我就行。”李善长开口道。

    还不等胡惟庸反应。

    李善长便是喊来府内的管家,将胡惟庸给“轰”了出去。

    而这一幕,恰好被隐藏在韩国公府外的锦衣卫看到。

    李善长的政治嗅觉很敏锐,他预想中的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经过之前的胥吏改革事件后,朱元璋知道是时候,该动士大夫手中的权力,让他们知道这不是怂宋,这是在大明,咱给的他们才能要,咱不给谁伸手,就砍谁的手。

    老话讲,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这李善长便是如今整个文官体系的七寸,是他们的根。

    朱元璋想了许久,准备赐宴单请李善长,以庆祝他身子康复,重回中书省。

    李善长来到皇宫,这场御宴只有他和朱元璋君臣二人。

    他看了一眼眼前的一桌子御宴,那是奢华丰盛至极。

    可以说是用了最高的规格,什么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rou,松花小肚、晾rou、香肠儿那是应有尽有啊。

    小太监单挑银筷,试完毒。

    这就进入正席了。

    李善长忐忑之情表露无疑,他跟了朱元璋二十多年,就算达不到老朱放个屁就闻出吃啥的地步,可心中也清楚这一场御宴,那是宴无好宴。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代表士大夫文官,挑战皇权,已然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了。

    因为在老朱心中,这天下只能是他老朱家的。

    “听御医说,李先生身体已经痊愈了。”朱元璋开口问道。

    “多谢陛下挂念,臣已经无碍。”李善长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子,谢恩道。

    朱元璋抬了抬手,示意李善长继续吃,就当是家宴,不用如此多礼。

    “李先生生病的这半个多月时间,中书省都乱套了。”朱元璋夹了一口菜放入嘴中,没有抬头,接着开口道。“我听御医讲李先生之前是急火攻心,一般七八天就能好了。”

    朱元璋抬起头,看着李善长,笑着说道:“说实话,李先生你是不是偷懒了,故意赖在家里不上朝。”

    “微臣万万不敢如此,臣的病确实昨日刚好,吴太医可以为臣作证。”李善长连忙请罪。

    “玩笑话,李先生不用如此当真。”朱元璋笑了笑,接着开口道。“人啊只要上了岁数,病就好得慢,我记得自己当初被元庭那些鞑子砍了一刀,后背开了这么一道大口子,可没两天就生龙活虎了。现在我也不行了,寻常的风寒感冒都要调理很久,年轻时这些病一顿酒就好了。咱今年才五十岁就已经如此了,更何况是李先生你了。”

    朱元璋顿了顿,忽然开口说道:“咱记得你今年已经六十有七了吧。”

    李善长愣了一下,开口回道:“臣才六十四岁啊。”

    “哦,那是咱记错了。”朱元璋不以为意,继续低头吃饭去了。

    以朱元璋的本事连手底下这帮子老弟兄的生日都能记住,哪里会记错他李善长的年纪啊。而且在他离开的这半月时间,中书省根本就没有乱套,在胡惟庸的代理主持下,运转得很好。

    李善长心中清楚,朱元璋这是在点他,该提前下台了。

    有道是莫贪天功为己功,不管爬得多高,千万别拿自己当回事。

    能干是能力,会退才是智慧。

    李善长一杯醇酒下肚,忽然伸手拍了拍脑袋,笑道:“我这个脑子,真是老糊涂了,臣今年确实六十有七了。”

    “年纪大了记性也跟着差了。”

    朱元璋看着李善长,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这场御宴,君臣相谈甚欢。

    一些话,君臣二人自在不言中。

    宴会结束,临别时,朱元璋还送了李善长一副老花镜。

    “这是扬州玻璃厂那边的最新产品,太子刚送过来的。”

    “谢陛下隆恩。”李善长拜谢道。

    出了皇宫,李善长看着手中这副老花镜,喃喃低语道:“老臣虽然老眼,但不昏花呀。”

    这场御宴已经定下基调了。

    李善长离开中书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他不可能在刚参加完御宴就马上请辞的,这样不仅会让朱元璋受到一定的非议,毕竟李善长这次是为了天下士大夫出头,他不想让老朱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而且最主要的是李善长还要利用最后的这一点时间为胡惟庸铺路。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中书省内,李善长故意处处与胡惟庸为难。

    这样在外人看来,就是李善长因为前次胡惟庸“背叛”他的事情,记恨上他了。

    而且做人不再谨慎低调,行事风格变得偏激易怒。

    短短时日内,得罪了不少人。

    然后在这次事情渐渐平复下来后,一个平静的午后。

    李善长独自一人进宫,向朱元璋递上了辞呈。

    太和殿内。

    “禀陛下,臣这里有一道辞呈,请陛下恩准。”李善长跪在地上,高举手中的辞呈,朗声道。

    朱元璋上前接过,看着手中李善长递交的辞呈,心底升起了点点感慨。

    他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亲自扶着他起来。

    没错,是朱元璋自己逼着他退位的,可不代表俩人没有感情啊。

    要知道,从朱元璋参加义军还没有得势之前,李善长就是他身边的助手。

    回想当初定远一遇,李善长告诉朱元璋效仿刘邦,“法其所为,天下足定也”,做第二个平民皇帝,正是李善长这一番话,给了朱元璋坚定的信心!

    哪怕是郭子兴夺了朱元璋的军权,要把李善长调走,他都不走!

    在《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子兴惑谗言,悉夺太祖兵,又欲收李善长置麾下。善长牵上股而涕泣自诉,不肯行。也就是抱着朱元璋的大腿哭,不肯离开!这是忠的表现,而且李善长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帝王相”!

    要知道那个时候,朱元璋还只是郭子兴麾下的头马而已。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成为红巾军义军首领,李善长一直都是文官之首,在他定下的方针下。

    朱元璋行仁义之师,才让朱元璋在所有义军当中脱颖而出。

    而后在金陵站住脚后,李善长一心一意地主持政务。

    朱元璋才能大刀阔斧地征伐四方,开国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