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在线阅读 - 第九十九章 朕要找师父

第九十九章 朕要找师父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正文卷第九十九章朕要找师父微暖的阳光透过窗户,将整个御书房都照得明亮起来。

    在一片光明之中,楚牧登基后的第一次小朝开始了。

    小朝不同于大朝,是几乎每天都会进行的,但只有少数官员参加。一般情况下就是皇帝和内阁大臣们聚在一起议事,有特殊情况才会临时增进相关部会的官员。

    自从楚牧在诏书上盖了宝玺,大家都松了口气,他能明显感觉张渊出了一头的汗,腿都有些发软,赶紧招呼太监们搬椅子来,让几位阁老坐下。

    其实这也是小朝的惯例,小朝议事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正式,因为一谈可能就是一两个时辰,皇帝都会给阁老门赐座上茶,有时聊久了还会一起吃点点心。

    张渊接过太监递来的茶,赶紧喝了一大口,终于感觉自己缓过来了。对于那份诏书,张渊自认为提出来是大公无私的,但在楚牧没有同意以前,心里还是慌乱不已的。

    楚牧面前的案上除了那方刚才他把玩已久的宝玺,还有一个托盘,里面是刚才左都御史王世坚送给自己的登基礼物。

    拿起那根小小的挖耳勺,楚牧不禁笑了起来,他还没看王世坚的档案,不过看张渊档案时里面提到过王世坚,称他是张渊之后最喜欢进谏的诤臣。只是没想到王世坚进谏都能玩出点花来,居然会送天子一根挖耳勺。

    高光义看见楚牧拿着那根挖耳勺,说道:“哎,虽然这挖耳勺儿戏了些,但王大人的话还是用心还是好的。”

    “沽名钓誉之辈!”袁复在一旁嘟囔了一句。

    楚牧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王世坚或许是沽名钓誉之辈或许是铁骨诤臣,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个敢说话的人。

    永平帝为何得到天下读书人的尊重,有一条便是诤臣敢谏,永平敢听,不管他是不是听进去了,至少他从没有拒谏,更没有打击过这些直言敢谏者。

    或许王世坚们在朝中并没有太多的势力,但楚牧不会疏远他们,甚至还会有意识的接近他们。因为他们敢谏能得好名声,自己敢听不也能得美名么!还因为他们敢讲敢开炮,一个敢于对皇帝开炮的人,或许有一天也能帮皇帝开炮……

    楚牧放下挖耳勺,问道:“对了,今日颁布第一道诏书,为何朕看有些大臣面露惊讶之色?”

    这话一说,四位大臣忽然都站了起来,互相看了一眼,对着楚牧弯腰告罪。

    “此事,臣正要请罪!”窦鼎之拱手说道。

    又请罪?你们又要玩什么花样?

    “陛下的第一道诏书,按理来说应体现陛下仁德爱民之心,故而按惯例除了大赦天下外,还应该与民更始减免赋税!不过这条内阁商议后,删掉了!”窦鼎之严肃的说道。

    楚牧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臣们是诧异自己登基光来了个不花钱的大赦天下,实质的好处一点没给百姓。

    楚牧皱起眉头,自己还琢磨着从诤臣那谋点好名声来,这好名声还没到账呢,就让这四个老头给自己败了。

    “为何删掉啊?”楚牧问道。

    窦鼎之有些无奈的说道:“帑藏空虚!”

    楚牧显然没听过这个词,半天没吱声琢磨这是什么意思。

    袁复或许看出了皇帝的疑问,便补充道:“就是国库没钱了!”

    “没钱了?”楚牧没想到原因这么现实。

    “都是臣辅政不利,请陛下责罚!”窦鼎之鞠躬请罪。

    “请陛下责罚!”另外三个阁老也一齐请罪。

    楚牧叹了口气,问道:“是一点都没有了么?”

    “国库目前尚存银五十四万两,各类粮总计四百七十万石!”张渊答道。

    楚牧估算着觉得这也不少了,便说:“这不是还有点么!朕登基该减免点赋税还是得减点!”

    高光义叹了口气,道:“陛下,这还是之前统计的,今日登基大典,又花了八万多两,还得留出修建大行皇帝的陵寝的银子,以及各种花销,所以……”

    “所以什么?”楚牧问道。

    张渊有话直说“所以实际上要修完陵寝还差十一二万两!”

    其实内阁已经非常节省了,楚牧虽然没觉得自己的登基大典寒酸,但仅仅八万两的大典已经是史上花费最少的了,就连一贯简朴的永平帝登基大典都花了十三万两。

    楚牧是万万没想到啊,自己接手接了个负数,问道:“现在财政这么困难么?”

    张渊从怀里拿出了一封文书,放到案上,道:“这是臣归总的近十年朝廷的财政情况,请陛下御览!”

    楚牧拿起文书查看,上面详细的记录了这十年的财税情况,越看越奇怪。

    “怎么每年的收入越来越少?这几年遇过大灾么?”楚牧蹙眉问道。

    “小灾年年都有,所幸苍天庇护,这几年未遇大旱大涝!”张渊回答道。

    “那又是为什么呢?”

    张渊高光义和袁复互相看了一眼,都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唯有首辅沉默了片刻,说道:“大行皇帝仁慈安民,年年减税岁岁免赋,故而所收越来越少!”

    “啊?”楚牧没想到这钱是被永平帝给减税减没的。

    我名义上的爹啊!你爱民减税可以,你怎么把我的额度都减完了!你这是典型的减自己的税,让别人无税可减了啊!

    或许是看出楚牧的不悦,张渊上前解释道:“其实大行皇帝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当年武宗尚武好战。执政时期正逢西原国力增加屡次挑衅,武宗先后三次御驾亲征,皆大胜而还,天下盛赞其有太祖之神武。

    人便是这样,被人吹捧多了就容易飘。

    西原被打服了不来挑衅了,武宗却来劲了,两次率大军进攻西原,结果名义上打平实际上是损兵折将而返,武宗郁闷了好几年。

    后来山南五国之间爆发混战,其中南岳遣使而来请求武宗调停,武宗以宗主国之尊下令各国停战,恢复开战前的疆域。

    南黎、南水打了半天好不容易占了点地方,岂会轻易拱手还回去,拒不同意。武宗勃然大怒,派遣大军讨之,奈何大军千里迢迢刚到,就被人打了个大埋伏铩羽而归。气的武宗又御驾亲征,虽然大胜归来,可最终是被占了土地的南岳等国收复故土,大文除了把南黎南水打服了外,实质上没得到一毛钱好处。

    连年的征战加上几次大灾,导致大文的国库空虚,武宗接连提高赋税,本来大文一年全部税收折合银子是二千五百万两,到了武宗最后一年,竟然税负达到了四千一百万两。大文境内更是史无前例的发生了两次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让继位的永平帝格外紧张。

    所以登基第一年,永平帝就宣布大规模的减税和裁军,一下就把赋税降到了二千万两一年。而后大文每遇到一次大灾,永平帝就减一次赋税,最关键的是他光减,灾后就不再涨回来了。到了永平十年,全国的赋税总额只有一千七百万两了。

    这一番仁德之政,让永平帝确实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民间纷纷编出歌谣称赞这位仁君,他生辰那天举国欢庆如同过年一般。

    而后又发生了西原大举来犯,英王率兵出击大破之。本来打仗是要花钱的,结果永平帝反而那一年减税,理由是西边战乱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计,其实这话没错,可错的是西边战乱永平帝把全国的税都减了。

    当时就有人怀疑是因为英王大破西原赢得百姓称赞,永平帝便通过减税争取民心。

    三年前永平帝重伤恢复后,说是百姓祈祷才让他转危为安的,又准备减税,还是内阁四位大臣联手阻拦,以辞官相威胁永平帝才作罢。

    听完张渊的讲述,楚牧很是无语,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名义上的爹,听过痴迷于美色的,痴迷于游猎的,还真没听说过痴迷于减税的。

    楚牧叹了口气,道:“现在国库的情况,就不用说减税的事了,是不是该适当加点税啊!”

    楚牧倒是真没想着多搞钱让自己玩乐,而是担心国库没钱朝廷玩不转了。

    窦鼎之再次鞠躬致歉,道:“万万不可,陛下登基不能减赋以显仁德,决不能加赋了!”

    张渊也上前拱手道:“臣知陛下之忧虑,虽然现在国库不充,但马上夏赋就要开始征收了,维持正常开销应是足够的!”

    楚牧听完放心的点了点头,道:“那就有劳各位为国理财了!”说完看着手中的文书,又道:“对了,这全国赋税朕知晓了,可其他诸如人口、户数、土地情况朕还不知,劳烦各位整理成文呈上来!”

    “臣已经准备好了!”窦鼎之说着从怀中拿出一份文书,交给楚牧。

    楚牧很惊讶首辅已经准备好了,接过来打开一看,密密麻麻十几页的内容。

    窦鼎之说道:“陛下初登大宝,国事还不熟悉,故而臣大致总结了一份供陛下参考。现在大文一十八道,总计三千二百八十万户,一万万四千七百万口。能耕之地约十一万万亩……”

    楚牧看着窦鼎之呈上来报告,大文全境的楚汉道、三秦道、久昌道、巴东道、吴中道、庆安道、交东道、交西道、剑南道、晋阳道、齐泰道、泉门道、雍凉道、南理道、黔山道、原中道、燕平道、临海道全部一十八道,每一道的人口户数,土地面积,赋税情况皆有记载。

    看着如此详实的报告,楚牧微微抬头看着还在汇报的窦鼎之,暗想首辅看来真是在帮助上手国政。

    窦鼎之或许是察觉到了楚牧的目光,微微点头回应。

    “有劳首辅了!朕得好好看看!”楚牧说道,看这四位大臣又都站了起来,赶紧摆摆手,道:“各位坐下稍憩!”

    几位大臣皆拱手感谢后坐回椅子上,楚牧则继续看着几份文书,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

    端着茶杯窦鼎之自是察觉但不动声色的悠然喝着茶。

    片刻之后,楚牧已是一边叹气,一边挠腮一副忧愁的样子。

    张渊实在看不下去,道:“陛下也不要心急,国事如麻,但大体是还是平稳的,无须太过忧愁!”

    “张阁老误会了!”楚牧起身叹了口气,又道:“朕不是忧愁国事,这些事有诸公辅佐,真相信一定会慢慢好转!只是……”

    楚牧又蹙眉抿着嘴唇欲言又止。

    “陛下有什么话只管明说,臣等定竭力相助!”袁复起身拱手道。

    “哎,难以启齿!朕长于乡野,可叹家无余资没有好好读过几年书,好不容易能来国子监求学,本想刻苦攻读几年,结果就匆忙入宫。哎,刚才朕看诸公准备的文书,好多地方不明就里,惭愧啊!”楚牧一脸哀愁的说道。

    这事啊!楚牧这么一说,张渊高光义和袁复便释然的笑了起来。

    尤其是张渊,从小就是个爱读书的人,在礼部干了十几年,最爱和学子们打交道。

    “陛下,能谦恭向学,这是好事啊!臣早就想为陛下择贤良而师,只是这段时间来事情太多耽误了!今日正好跟陛下说说,天子,万民之主,我朝以文为国号,自是最崇文教,陛下向学乃是国家之幸事!”张渊激动的说道。

    “听闻张阁老过去一直在礼部,想来此事再熟悉不过,便请张阁老为朕择选几位良师。”楚牧说道。

    张渊一听赶紧跪下,拱手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竭诚为您寻觅!”

    窦鼎之看着楚牧,有些疑惑皇帝为何突然提到找老师的事,总觉得这事没这么简单。

    楚牧快步过来一把扶起张渊,道:“那便交给阁老了!请坐!”

    “想我大文以文立国,朕唯有勤学苦读,方能不负列祖列宗!对了,我朝崇文不抑武,朕有了教书先生也得有骑射师父啊!”楚牧话锋一转。

    楚牧此话不虚,太祖立国崇文不抑武,文武并重。莫说历代天子除了读书还得学习骑射,就连一般大族富商之家都会让子孙练习骑射。

    “嗯!陛下这话没错!”袁复起身附和道。

    “骑射乃君子六艺之一,不可不学!当年大行皇帝身体羸弱也不曾放弃骑射,只是……”张渊说的有些哀伤,三年前永平就是骑马摔伤的。

    楚牧点了点头,道:“不知各位有什么骑射师父能推荐的?”

    一下现场便安静了下来,要知道过去内阁是不过问军事的,跟军务唯一沾边的业务,就是供给军需,说推荐一时也想不出谁来。

    张渊倒是想到了英王,可那也不能推荐啊。

    看几位阁老不做声,楚牧也假意皱起眉头,道:“按祖制我现在学习骑射已经晚了,得快点找个骑射师父啊!对了,军中将领谁人骑射最强?”

    楚牧要是问将军中谁打仗最勇猛,可能几个阁老还能说说,问具体谁骑射好,他们是真不知道。

    “朕想来,骑射不能光看在演武场的能耐,真本领那是上过战场拼过命还能活下来的!这样吧,朕继位以来还未单独见过军方将领,正好明日让各将入宫,朕接见他们并从中选择一位朕的骑射先生。”楚牧宣布道。

    他这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继位阁老虽然感觉其中有文章,但也没道理反对,便一齐拱手遵命。

    窦鼎之行礼完起身看着楚牧,心想你这不是要找骑射师父,明明是要挑选自己的近卫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