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满朝jian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在线阅读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启程回京

第二百九十四章 启程回京

    ,满朝jian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和珅与严嵩离开后,李乾任由消息在京城中发酵了几日,待他感觉大臣们应该接受的差不多的时候,这才把诏令发出去……

    王安石起复,接任尚书仆射!

    有了先前那段时间的适应,此刻这道诏令迅速通过了中书和门下,来到百官的视野中。

    这时候大家也已经能接受了,但唯一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的是……居然没有加衔?

    这是皇帝陛下给忘了,还是他故意的?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加了虚衔的尚书仆射和一个没有加衔的尚书仆射并无太大区别。

    下面的尚书、侍郎们要是敢不服气,一样能管得你叫爷爷。

    但实职就不一样了,有实职的尚书仆射那可是真正大拿,可以深入管理到那个部中的每一件小事。

    如果说前者只是能管的下面人叫爷爷,那么有实职尚书仆射几乎就能决定下面官员的官场生命……甚至人身生命。

    如今若王安石没有这个刑部的加衔……那他这个尚书仆射恐怕就要打几分折扣了。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朝中诸位大人刚刚熄灭下去的野心又开始死灰复燃起来。

    一个刑部尚书的职位,就算比不上尚书仆射,那也是站在朝廷巅峰的官职了,是无数人为之努力一辈子的目标。

    但直到目前为之,大家呈上去的奏章都如石沉大海,各种试探的小动作也是一点回音也没有。

    这时候又有小道消息传出来,说这个刑部尚书的位置就是皇帝陛下专门给新任的尚书仆射大人留的,其他人就不要多想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似乎也有可能。

    但皇帝陛下一直不做决定又是为何?难道还要等他回京之后再看看王老大人的表现?

    大臣们忙着揣摩圣意,把头皮都快想破了,最后也只得出这么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

    奏章诏令下发的当天,就有钦差带着圣旨离京,向清化郡,也就是巴州的方向赶去。

    以往这种差事都是上好的肥差,圣使风风光光的离京,走一路、吃拿要一路,每到一个郡县下面的官员都会拿出伺候亲爹的劲儿头供着他们。

    不仅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走的时候还要给塞个盆满钵满。

    但这次就不一样了,历尽万难才争得钦差一职的倒霉蛋离京时却突然被告知,皇帝陛下将既定给他的行程压缩了一半。

    如此一来,连准时到达清化郡都成问题,更别说中途还吃吃喝喝了。

    而原来定下的在路上的娱乐项目……只能说下次一定了。

    朝廷钦差快马加鞭地向着清化郡赶去,但在他的目的地,这边却已经提前数日得知了这么重磅的消息。

    早在皇帝陛下同蔡卞做出暗示的时候,心情激荡不已的小女婿就给老泰山来了信。

    只不过王安石虽然心中情绪激荡澎湃,但还是没选择将这个消息分享给任何人。

    直到前几天严嵩与和珅从皇帝陛下那边离开,有关王安石的消息在京城传开后,才陆陆续续地有小道消息传回清化郡这边。

    无需怀疑这些“驻京探子”的速度。

    对朝廷钦差来说,过来送圣旨仅仅是一份日常工作,只要能在皇帝陛下规定时间内到达,就算是最后一天也无妨。而对于这些人来说,比同行更早一天送到,他们获得收益就可能多出十倍……

    小道消息穿回来的当日,清化郡的郡守就亲自来到了归仁县表达了对国老的慰问,感谢老大人曾为朝廷的和大乾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为老大人送来了来自朝廷的关怀和温暖。

    郡守大人表示,国老大人是大乾茁壮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是朝廷的宝贵财富,广大清化官员要向老大人学习,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从老大人的光荣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始终忠于朝廷、忠于陛下,立足岗位接续奋斗……

    王安石对此也并无特殊反应,只是澹然处之。

    他刚刚来到归仁县时,清化郡的郡守恰好是他的门生,门生对待老师自然是没的说,不当上司当儿子。

    要不是王安石觉得太过夸张,他都要把王安石请进清化郡衙坐堂了。

    后来这位门生考满调走了,新任的清化郡守是从别的地方平调过来的。

    虽然是平调,但是能从别的郡调到清化这么个偏远地方来,那很明显就是变相的贬了官。

    其实要说这里偏远也真不是太偏远,毕竟清化的南边就是蜀国。

    蜀地出巨贾,蜀都更是非常繁华,清化虽然远离了京城政治中心,但却离着南边的经济忠心很近,生活用度上都是一等一的。

    但如果说之前的清化郡还只是一个稍次一些的选择,那王安石来到这边当县令后,这里就成了所有郡守的鬼见愁了……

    出来当一地知县、郡守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无拘束地成为一地土皇帝。

    外官说:我爱京官有牙牌,而京官却说:我爱外官有排衙。

    所谓的排衙,就是每日早上将下属官吏全都召集到衙门正堂点卯训话,颇有几分皇帝陛下上朝的威风。

    那种居高临下,cao纵下面人生杀予夺大权的快感是特有的,别人无法体会的。

    此外还有那些出行黄土垫道、鸣鞭奏礼等规格,若在京城里有官员敢这么干,那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但在地方上,为了加强朝廷官员在草民们面前的威严,同时也是强化官员这个群体的“非凡性”,朝廷规定了地方官必须有这些礼节。

    几乎可以说,地方主官在当地没有约束。

    有很多人甘愿离开京城来地方就任,也是看中了这么一份逍遥。

    百姓们称当地知县为老父母,称郡守为老公祖,但有的郡守不只把百姓当孙子,连他们下面的官吏都当孙子。

    但王安石不一样,他是爷爷辈儿的,正常郡守对他根本不可能耍半分威风,反而还要好好供着他。

    人家老大人虽然现在沦落成一个知县,但曾经也是从一品的大员,有过风光时刻,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

    实际上,朝廷给他的俸禄规格都不是正七品的知县,而是按照致仕宰辅来给的。

    而且老大人的党羽门生虽然都不在了,但还是有大把的官场故旧,要拿捏一个区区正四品的郡守,那简直就是手拿把掐。

    任谁下来当郡守,都不想摊上这么一个活祖宗。

    所以如今的这个清化郡郡守要么就是上面没打点好,亦或者是得罪了什么人,要么就是本职工作干的实在太不能入眼……以至于竟然被调到了这里!

    只不过自从上任起两人见过一面,郡守恭恭敬敬地拜会了老大人之后,就一直在极力避免与王安石打交道,平日里有任何公务也会恭敬地主动派人过来交接,尽量不给王安石去郡城的机会。

    更何况这可是斗争失败老大人,若是牵涉过深,难免会惹得当权不喜,到时候上面只是动动手指,他这个小郡守可能就要动动乌纱了……

    像是今天这样主动来到归仁县拜访,放在往常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人,下官就先告辞了。”

    似乎也知道王安石的性格,郡守说完也不磨叽,放下带来的四两茶叶就要告辞。

    “刘大人才是老夫的上官。”

    王安石沉声道:“位次怎可乱?”

    刘郡守闻言直犯滴咕,心说还差这几天吗?

    等朝廷的钦差到了,你就是我上官了。

    眼下自然是上官说什么就是什么,刘郡守只得跟着笑道:“大人所言极是,那本官就先告辞了。”

    王安石这才点了点头,把他送到门口才反身回去。

    后院,王安石的表妹兼夫人吴琼正在指挥着家中侍女,进进出出的收拾着行李。

    王安石看着这忙忙乱乱的情况,眉头渐渐皱起:“你收拾东西这是要去哪?”

    “自然是回京。”

    吴夫人年纪虽老迈,但身子骨却一点儿也不弱,腿脚麻利的很,从房子中提出一个行囊放在园中的箱子里。

    “回京作甚?”

    王安石的眉头拧得更深:“如今老夫为归仁知县,难道你要自己回京?”

    “你连我也还要瞒着吗?”

    吴夫人不满地转过头:“元度他的信可不是只给你看的,还有小七写给我的,竟然都让你藏起来了?”

    小七就是蔡卞的妻子,也是王安石的次女。

    王安石共有两子两女,其中长子王雱颇有才华,只不过早些年因病身亡了。

    除去长子之外,吴夫人最喜欢的就是次女,将她嫁给蔡卞时还以奢华的乐晕锦做帐,这种东西一般都和暴发户挂钩,在当时的读书人之中是极为少见而且极为浮夸的,整个京城都因此震惊,据说此事还让不知情的王安石闹的特别尴尬。

    但也正是因此,才体现出吴夫人对女儿的溺爱,自从吴夫人随着王安石来到归仁县,母女间的书信就一直没断过。

    “你……”

    王安石面色一变,摸了摸自己怀里,却摸了个空。

    吴夫人见状毫不留情地笑揭他的短:“你换下来的衣服便丢的到处都是,还不是我给你收拾?”

    “现在你身上穿的这件早就不是原先那件衣服了。”

    即便是老夫老妻了,可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王安石还是老脸微红,但只是持续了片刻,他又板起了脸。

    “就算你提前知道了又如何?朝廷的旨意一日没到,我就一日不能离开归仁。”

    他似乎也知道自家夫人是想念女儿女婿,语气又缓和了几分:“一地知县代天牧民,守土有责,又岂能擅离职守?”

    “知道……我自然知道……”

    吴夫人笑着道:“可要是朝廷的旨意真到了,你又岂肯会多等半刻钟?说不定马上就要动身了。”

    “我要是不提前收拾,难不成要跟你两袖清风的跑到京城吗?”

    王安石愣住,这次却没反驳,而是轻轻叹了口气:“知我者夫人也……”

    若是让外人听了这话,或许会觉得他王安石真的太官迷了,听到要起复自己,竟然半刻都坐不住,就要跑到京城去就任。

    但或许只有了解他的人知道,老大人并非为了手中的权势,而是真心觉得自己身体每况愈下、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

    两人谈话期间,县衙的门子又小跑了过来。

    “县尊老爷,巴西郡的郡守来了,说是正在带人梳理嘉陵水患,路过附近,刚好来拜会大人……”

    巴西的郡守能梳理到清化郡来,这可真是太尽心尽责了。

    王安石知道此人打的是什么主意,但他思索了片刻,还是出门去接待了这个郡守。

    这次回京看似是苦尽甘来,但实则形势并不明朗,王安石与新皇帝陛下见过的次数屈指可数,其实王安石也并未想明白皇帝起复他的原因。

    但不管是看中了他的理念,与他看法相合,还是另有别的什么目的,这都已经是王安石此生仅剩的、实现自己理念与抱负机会,他会尽量让这件事万无一失。

    而纵览青史,但凡要改革、并且做出了成效的臣子无不是权臣,也只有权臣才能抵抗并摆平来自改革中的重重阻力。

    无权臣,不改革,就算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支持也是如此。

    这几乎就是一条绝对定律,不以王安石的意志转移,是他实现夙愿的必须过程。

    所以他必须要尽早就开始准备。

    这些来到偏远地区当郡守的几乎都是官场失意之人,所以一听到王安石这么个大粗腿要起复,即便是不要脸了,也要过来搏一个未来。

    而王安石也需要新的臂助、新的党羽,来帮助他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几日,原本还需要被避讳的王老大人渐渐成了西南这一亩三分地上的热饽饽,各种因公务到达归仁县的官员们数不胜数,就连南边的蜀国也特地派来了官员慰问。

    就在这热切躁动的氛围中,紧赶慢赶的朝廷钦差终于带着皇帝陛下的旨意赶到了归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