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御前奏对
考生进京,一般都会去会馆,但郑家有钱,直接以书院为单位,有这么一家学馆。 只要是新东林书院的考生,就能来学馆投宿,其实平时也当做驻京办事处来用,但皇帝不要钱的话,也想不起来派人来。特别是最近,因为皇帝要收矿石、轻工税,跟大臣们的对抗极为严重,也没心情召见连襟。 熊廷弼也同样无心在考前去拜见皇帝,免得传出谣言。 现在为了抗税,这帮大臣们有点红眼了,什么国本啊,上朝啊,反正就是铁了心的跟皇帝对着干,只要皇帝想,大臣们就反对,除非你不收税了。老熊要考前去宫里拜见,说不定中了进士也会被搅合了,哪怕皇帝根本没关心过考题。而且考前时间也确实宝贵,他只简单的拜见了两位熊家的亲朋,便闭门读书了。 朱珏一直就很疑惑,这帮大臣啥也不顾,就死活要抗税究竟是为了啥?他们家里没郑家豪富,但也差不太多,至少是远在温饱线之上了。肯定不会交了税就没饭吃,他们为了这事跟皇帝搞这么僵,皇帝喜欢的孩子不能当太子,皇帝不想上朝会就非得让他去。多少无所谓的东西,都拿来当国家大事,而国家大事呢,又当成无关轻重的小事。私下里,甚至有人被建奴收买,最后国家都卖了,到底图一啥呢? 熊廷弼也有过类似的不解,但这都没影响他备考。 直到考试当天,大家互相勉励一番,进入考场。 几天考完,出来时,考生们都显得有些邋遢,但包括老熊在内,有几人都有春风拂面的感觉,其中还包括了义弟郑经,显然是考的不错。然后等着放榜自然就是煎熬了,考过试的都懂,无须赘述。 到得放榜这一天,从早晨开始,京城里鞭炮声便此起彼伏,夹杂着一声声喜报的声音,更是给京城增添了些喜庆的气息。 新东林这边,报子都爱来,已经来过几次了,统统是二、三榜的,只能算是热身。其中多半是郑家子弟,但也夹杂了几个外姓的。 “报……”又一个报子的声音,远远传来,似乎又是奔这边来的,“捷报浙江绍兴会稽县郑老爷讳经,高中乙未会试第四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报……”不等熊廷弼为义弟高兴,又一个报子接踵而来,“捷报湖北江夏郡鄂州县熊老爷讳廷弼,高中乙未会试第二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众学子顿时大喜,郑经不论,都是自家子弟,熊廷弼为人豪爽,又娶了郑家女,人缘本就不错,此时更是恭喜声连连,一时间,搅得兄弟二人想互相说句话都难。 熊廷弼是中了举才去的新东林,乡试第一名的风光早经历过了,现在主要高兴的事,可以进宫面圣,顺带讨差事了。 身为郑家人,就是没中进士也能去讨差事,但肯定名不正言不顺,掣肘的人不会少,哪如考上进士这么名正言顺。 宫里的皇帝显然也这么想,所以,当熊廷弼马上去皇宫求见时,立刻就传来了召见的旨意。 一路跟着带路的小黄门到了东暖阁,进门就见房中间挂了一道帘子,帘后的身影依稀可见身上的凤冠霞帔。老熊是以贵妃家人的身份来求见,自然先见的是贵妃,而后者穿上了全套服饰,显然也很重视这次会面。 郑贵妃也很高兴,毕竟是妹夫,家里有这么个有出息的,不但能给家里支撑,皇帝这边也算有了个可靠的帮手,一个劲的说好。 毕竟内外有别,拜见很快结束,熊廷弼又跟着小黄门去了皇帝寝宫。万历不上朝,自然不能在奉天殿接见他。暖阁什么的,万历也不爱学习,去的少,所以干脆在寝宫了。 “微臣参见……”到了门前,熊廷弼正待大礼参见,还没张开,就听殿内一连串的催促,“行了,行了,都是亲戚,还搞什么大礼?进来,快进来吧。朕还没见过妹夫长什么样呢。” 老熊弓着身子跟着引路太监进去,就听皇帝又道:“抬起头吧,都是亲戚,就别在乎那些繁文缛节了。” 老熊心中一暖,这是皇帝第二次说‘都是亲戚’的话了,顺势支起身子。 “不错,不错。”皇帝频频点头,“我这妹夫,龙行虎步,有大将之姿。这次上京辛苦了吧?路上走了多久?”这要是普通文人,肯定会心下不爽,但老熊不同,他本来就喜欢兵事,也知道皇帝的欣赏没掺杂文贵武贱之类的观点。 老熊早有心提醒皇帝海运之利,顺势道:“陛下,臣这次走的海路,一共只用了四天时间,其中还有一天是从天津到京城的。” “咦?这么快么?”皇帝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答复,本来准备好嘘寒问暖的台词全憋回去了。 “臣坐的是郑家搞海贸的船只,那船本来就快,但换成寻常海船,也不会超过十天,其实,臣这次来,也想邀陛下去坐一次看看。” “朕么?”万历想了想,还是拒绝道:“还是算了罢,朕要想出宫,肯定又是朝野震动,那些大臣……”不说也罢,想想都知道那帮人的反应了。何况,万历对出游本也没多大兴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说着,不忘安抚道:“妹夫的心意,朕知道了。贵妃说你有事要找朕?” “陛下,臣想殿试后先去礼部,然后赴倭去寻那李旦,为陛下劝一支水军来,待倭军二次攻朝,便可以之援朝,省得朝廷大老远的召南军前来,也算给陛下省点钱,防那缅甸撮尔小邦,敢对天朝兴不敬之意。”
“唔。”万历一滞,他有想过这个妹夫会来讨官,但没想到会是这种官,劝海盗讨支水军?这种事扔朝堂上,怕是被选到的臣子得大哭着拒绝吧?为的还是主动给自己省钱,这也太暖心了,不亏是妹夫啊。 缅甸那边,其实从万历十一年就开打了,一直是大明赢,但大明不反击,所以,战争就没完没了。缅甸的东吁王朝虽然喊着各种借口要报复大明,其实就是几万人,号称三十万搞各种边境小动作,大明一直懒得理他。不大打一次,就没完。朝中大臣是各种劝说息事宁人,但确实很烦。 还是自家亲戚好,各种好事都惦记自己。 “看起来,妹夫也颇通兵事?” “回陛下,臣略知一二。”熊廷弼有心提一下戚继光,但那件事说好了,要靠贵妃的枕头风。所以此时不能退,而且先拿缅甸练手也不是坏事。 “很好,很不错!”万历非常满意,还是亲戚最好用,难怪汉朝那么喜欢外戚呢。霍去病、卫青不都是外戚?这种出人才的外戚,真心好用。“礼部的事,朕就许了你了,只是你去倭国千万得注意安全。万一他们真反悔,朕立刻调你去兵部,那支劝回来的水军就归你统带,给朕狠狠的揍那群小倭子,等你凯旋,朕就调你去云南,缅甸那些不服王化的小黑子,你也给朕好好收拾收拾!” 完全不知道臣子身家,傻乎乎跟他们商量借钱的皇帝,遍观五千年历史,也就崇祯一个。万历可没孙子那么傻,他隐约是知道,郑家,乃至江浙、福建这些富绅,私下里都在跑海贸,都有钱。 所以,他才有心收税,他就不明白,这帮人为啥跟自己硬顶。这个疑惑,朱珏也有,但朱珏只是疑惑,万历却觉得很受伤,也很无辜,自己是皇帝诶,天下九五至尊,收点税怎么了?这点权力都没有么? 这时老熊自揽苦差,万历是分外感受到了亲情和外戚的好。他倒是不担心老熊安危,和事情能不能成,反正郑家跑海贸的,能想出这么个事,那肯定是有把握的。 至于老熊有心提醒海运可以代替漕运,万历则是想想都头疼,他也知道海运好,方便又省钱,但,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有个万一,只怕天下动荡……大臣们会说的台词,他都是张口就来,亲戚是为自己好,可那群大臣,他也惹不起啊!他给郑贵妃许的诺,现在都没搞定呢,这种大活儿还是算了罢。 所以,万历已经决定了,除了漕运,熊廷弼其他要求一律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