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国色江山在线阅读 - 第二三一章 致命的死xue

第二三一章 致命的死xue

    王道直看完厚达三十二页的誊写计划书,对朱道临周密细致的措施非常欣赏,其中两个大规模的以工代赈项目,令王道直不得不由衷赞叹:

    第一项是安排20万灾民修建紫阳观至龙潭码头55里大道,路面竟然要求宽12米,道路两旁还要修建砖石排水沟;第二项动用的灾民高达30万,用以在龙潭以西沿江2万亩地面上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开山采石、烧砖烧瓦、疏浚河道、修建河堤和龙潭新码头、修建住宅等等。【】¥f,

    计划书上清清楚楚写下两年投入150万两白银,为保障两大项目的实施,罗列了多达六十二条具体措施,各种防疫、医疗、饮水饮食要求和修建茅房等实施办法无一遗漏,如此庞大而细致的实施计划,把王道直震得不轻。

    可是,最为重要的粮食和油盐两项,洋洋洒洒32页的计划一字未提,王道直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深知朱道临的粮油食盐采购遇到了巨大困难,大江南北的粮油食盐八成以上掌握在东南世家门阀手里。

    哪怕金陵最大的粮商严氏家族和几位勋贵的庄园为朱道临提供粮食油盐,顶天也就60万石,就算只让50万灾民每天喝两碗粥,顶多能熬40天时间,40天后怎么办?

    更为要命的是,按照两位尚书大人和几位侍郎大人的算计,只要朱道临接纳灾民,江北各地官府和东南各大世家就会立即动起来,通过各种手段散布各种谣言,把尽可能多的灾民引到朱道临的地盘上,到那时就不仅是50万这个数字了。

    王道直看出了安置计划中的致命死xue,之所以没说出来,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

    朱道临和他身边诸多精明强干的手下,不会没想过至关紧要的粮食问题,为何不把最为关键的粮食保障列入计划,王道直实在猜不出原因。他不相信朱道临能够解决这个死结,可又有种预感,觉得朱道临最终很可能会找到解决办法。

    最后,王道直只能怀着满腹疑惑。婉言拒绝朱道临共进午餐的邀请,带上朱道临“呈报”的安置计划书匆匆返回城中府衙。

    王道直一走,后堂的午餐随即开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应昌培、张德义和严义和先后把家族的选择。明白无误地告诉朱道临:“全力支持,共度难关!”

    朱道临听完非常高兴,危难之时,严氏家族和金陵勋贵阶层表明的坚定立场意义重大,意味着以朱道临为首的新兴势力终于稳固下来,大感欣慰的朱道临也不吝啬分享利益:

    “三哥、德义、义和,回去后代我向世叔、世伯和各家前辈致谢!并请转达两个消息:第一个是虎山庄园和紫阳观已做出决定,利用安置难民的机会,投资100万两银子,在龙潭沿江两万亩土地上。修建两座年产10万吨生铁和5万吨钢材的冶炼厂,从建设到投产时间两年。”

    “第二项是投资80万两银子,在龙潭以东三里的古龙山下,建起一座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和一座玻璃厂,建厂时间为十个月,明年初夏投产。”

    “以上投资,均不包括上元至龙潭55里道路和龙潭新码头,这笔钱我来出,算在赈灾款项之中。”

    应昌培三人顿时笑逐颜开,他们几家都知道虎山庄园铁器作坊成功改造炼炉。使用火力更强的淮北焦炭,已经能小批量冶炼生产优质钢锭,目前正在全力以赴解决产量更高的高炉炼钢难题。

    除此之外,应昌培几家还了解到。朱道临的大管家悄悄领着南面石灰山周围各村的数百石匠和泥瓦匠,经过四个月秘密研制,终于烧出远胜三合土无数倍的“水泥”,因此,朱道临正式宣布两大项目之后,他们立即把本家族的股份诉求说出来。

    朱道临非常爽快:“龙潭各大工厂的20%股份。将会分配给工厂两级总管和主要匠师,虎山庄园和紫阳观加起来占30%股份,其余50%股份由各家量力而行,但只限于博孚钱庄和联合大商铺现有股东,不接纳外人。”

    应昌培激动得拍了下桌面:“正该如此!上次你小子没详细说明火柴和化肥为何物,让我们几个生出误解,错过了固山铁城的火柴和火药制作衍生农肥的入股……这次的钢铁、水泥和玻璃再也不能错过,否则我就会成了家族的罪人!”

    “是啊,大哥,月初我把固山铁城试产的两盒火柴拿回去,家父划着火之后,立刻问我入股没有?我说刚开始不知道火柴是这个样子的,立马被家父狠揍一顿,这回的钢铁水泥和玻璃绝对不能再错过了,多少股份我严家都愿意接下。”严义和的不幸遭遇和紧张表情,惹来众人一阵大笑。

    朱道临笑了笑,望了一眼身边皮笑rou不笑的吴景贤,举起酒杯提议再干一杯,完了端起饭碗开始吃饭。

    应昌培等人得到明确消息之后同样归心似箭,于是大家非常默契地停止喝酒,很快填饱肚子告辞离去。

    朱道临与心事重重的吴景贤来到后书房,师爷叶良辰已经泡好一壶铁观音茶,一杯茶没喝完,吴景贤便长叹一声,询问朱道临能不能先送给皇上30万斤铜料?

    “你老开口了,我能拒绝吗?”

    朱道临咧嘴一笑,叶良辰也笑了,边笑边摇头却不说话。

    吴景贤愧疚地解释道:“这段日子我翻来覆去地想,最后发现万岁爷实在是山穷水尽了,谁能想到这时候又来个黄河决堤,雪上加霜啊!为了万岁爷,我只能厚着老脸求你,可花你的钱我同样心疼啊!”

    “大哥你也别心疼了,还是尽快把我家大人的宝山卫指挥使办下来吧。”叶良辰很好地履行幕僚的职责,直接说出朱道临想说的话。

    吴景贤点点头:“快了,估计京城的回信十天八天就到,区区一个卫指挥使难不倒王公公和曹公公,不用我催,他们也会着急,只有把道临的宝山卫指挥使定下来,道临才能名正言顺地扩建宝山港。有了宝山港,才能更好地为万岁爷分忧,逐步以快捷的海运取代积重难返几近失控的漕运。”

    朱道临如实向吴景贤说出自己的计划:“我打算从灾民中挑选有家有口的20,000名青壮,也就是20,000户80,000人左右。分期分批送到宝山安家落户,用以修建宝山港,整理宝山港以南至上海城北之间的百余万亩沼泽地。”

    “投入几十万两银子,辛苦半年时间,明年开春能多出150万亩左右旱涝保收的良田。到时候就不用再被东南豪强用粮食卡住脖子了!”

    吴景贤心算片刻,担忧不已:“你哪儿来这么多银子?你那几百吨铜料还没来得及抵扣博孚钱庄的巨额借贷,上百万灾民又涌来,为了安置灾民,还要修路建工坊、修码头,你吃得消吗?”

    朱道临苦笑道:“吃不消也得硬着头皮干,这大明天下除了咱们这些傻乎乎的忠臣为皇上分忧之外,还有谁愿意在危难之时站出来?”

    “别的不说,只说源源而来的百万灾民,他们也是血脉相连的大明同胞啊!难道眼睁睁看着他们无依无靠饿死病死?”

    “东南豪强可以装着看不见。还要借此机会发国难财,眼里只有自家没有国家的东林党和那些贪官污吏可以昧着良心,袖手旁观,漠视成千上万民众的生死,但我朱道临做不到!”

    “我不敢说自己对皇上多忠诚,可为了大明江山,我愿意尽一份心力!”

    “叔父如果愿意,可以把这番话上奏皇上,最好再附上最近几期《江南时报》,让皇上看看黄河决堤的灾情有多大。看看江南的真实情况,省得又被朝中那群无耻的大臣蒙蔽。”

    叶良辰抚掌而赞:“一箭双雕,好主意!”

    吴景贤同样眼前一亮:“确实是个好主意,回去我立即书写奏折。并将你再次慷慨贡献30万斤铜料的好消息一并上奏,恳请皇上大力褒奖。”

    朱道临想了想:“魏国公对我担任宝山卫指挥使一事怎么看?”

    “都穿一条裤子了他还能怎么看?之前他不是已让你代理宝山卫指挥使吗?哪怕你不争这个宝山卫指挥使,他也没能力重建宝山卫,史青阳率领1,200官兵驻扎宝山卫一直是你养着,魏国公不可能不清楚,还有你给他的战船。为他提供军械等等,帮了他那么多,他感激你还来不及呢,哪怕有别的想法,他也能分清得失。”

    只要不是涉及皇帝和自身利益,吴景贤的脑子比谁都敞亮,娓娓道来:“何况你越强大,对他支持也就越大,他堂堂国公爷,会在意一个小小的三品指挥使?你要是有时间,就多想想最要命的粮食问题吧,这才是这次危机中的重中之重,要是没粮食,别的什么都不用想了!”

    “这样我就放心了,说说你老最关心的大事吧,打算什么时候把30万斤紫铜运上京城?”朱道临笑问。

    吴景贤考虑片刻:“你的船队有没有空?”

    朱道临连忙摆手:“我的船大多是吃水较深的中型尖底战船,深浅不一的运河怎么能走?80吨至150吨的巡逻快船造了不少,可没法运货,两艘500吨大货船正在船坞里改造为战船,其他船也要陆续改装更换火炮,哪怕走海路也赶不及,你老还是找魏国公吧,他的八艘内河运输船都闲着。”

    吴景贤只好作罢:“你快把30万斤紫铜送到码头上,我争取时间快点装船走,否则灾民越来越多,运河两岸更不安全了。”

    送走了急匆匆的吴景贤,朱道临留下和师爷叶良辰密商两个多小时,把正式组建没多久的幕僚集团交给叶良辰统带,然后前往西苑,和热衷服装裁剪缝纫的妻妾们说了会儿话,再赶往武馆东面山脚下新落成的音乐学堂,看望增加到300人的学堂弟子和25位老乐师,在师生们的恳请下,欣然演奏了三首古筝曲,听得师生们如痴如醉。

    朱道临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心里却暗叫惭愧。

    作为音乐学堂的总教习他很不称职,作为徐拂、柳丫头和媚丫头的夫君他心中愧疚,为了蜂拥而来的灾民,为了弥补他庞大计划中的致命缺陷,朱道临必须再次离开,而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前来看望学堂弟子。

    因此,在弹奏三首名曲之后,朱道临难得地当了一次教习,畅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修习中的宝贵经验。

    ***************

    ps:谢谢书友17083598、y514、暗黑夜叉鸦、书友080707113004305大大的月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