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心魔之殇在线阅读 - 第1711章 谈谈文学艺术的常识责任

第1711章 谈谈文学艺术的常识责任

    谈谈文学艺术的常识责任

    兼而质问《浏阳河》词作者徐老先生!

    文/安如山成稿于2008年12月12日

    湖南民歌《浏阳河》是一首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歌,我们都耳熟能详。“浏阳河,弯过了几道湾,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这熟悉的旋律是徐叔华经历了建党前后的历史沉淀创作出的经久不衰的《浏阳河》,唱出了整整一代人的红色情结,唱出了湖南人对毛主席、对党的拥护。该歌曲的词作者徐叔华老先生都已经是将近80的人了。拿一般的道理来说,如山是不应该拿这位老先生来说事的。实在是有点过意不去。然而,这位老先生官司不当,告了这家音像公司又告那家出版公司,还与超女周笔畅叫上了劲。

    今天如山拿这位老先生来说事,并不是要与这位老先生打官司,如山曾在法律部门工作过,最看不起的就是什么事都叫嚣着打官司的人,如山认为,以和为贵,息事宁人才是万全之上上策,在中国打官司并不是一件那么轻松的事。什么事都是可以协调解决的。今天如山要指出的是徐叔华老先生当年犯下的严重的错误。这个严重的错误在他所谓即兴创作的歌词中。如山可不希望徐叔华老先生因为我指出了他的错误而将我这个晚辈告上公堂。

    不如让我们先看看徐叔华老先生当年写下的歌词吧。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依呀依子哟。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哪,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啊依呀依子哟。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水滔滔流不断哪,比不过毛主席恩情长。啊依呀依子哟。

    毛主席,象太阳,他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我们永远跟着毛主席哎,人民的江山万年长。啊依呀依子哟。

    浏阳河,湾又长,两岸的客车向四方。幸福歌儿唱不尽啊,歌唱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啊依呀依子哟。歌唱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红太阳。

    各位博友,歌词看过了。错误就在红色字体处。红色字体的那一段是对第一段问题的回答。这个回答真是笑死了人。

    第一个问题是:“浏阳河弯过了几首弯?”回答是:“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这个回答勉强能说得过去。哪能有河不存在好多弯。河有弯是自然规律,这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偏向力所导致的。河流都是九曲肥肠的样子,说九道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九”表示多,也就是浏阳河有很多弯,这就算他说对了。

    第二个问题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回答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这个回答太不对了,浏阳河只有50里水路哪能这么出名浏阳河全长234公里,最起码也是四百里水路吧。徐叔华老先生,你可把浏阳河看短了,这是不是你当年在长沙县推土车的时候,并不知道浏阳河是一条这么长的河流啊。浏阳河可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啊。

    第三个问题是:“江边有个什么县?”回答是:“江边有个湘潭县。”请问徐叔华老先生浏阳河的江边有个湘潭县吗?如山翻遍了湖南的历史沿革,也从未发现过浏阳河流经了湘潭县,如山只知道湘潭县属于涟水流域。毛主席是喝涟水的水长大,他老人家可与浏阳河没有什么干系啊?

    湖南省外的博友可能不了解湖南,如山搜索到了有关浏阳河的相关以供各位博友参考。

    浏阳河又名浏渭河,原名浏水,浏,清亮貌。因县邑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故称浏阳。浏水又因浏阳城而名浏阳河。浏阳河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脉的大围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两个源流。全长共234公里,流域面积3211平方公里,流经浏阳市、长沙县、长沙市共40个乡镇。浏阳河源头至大溪河小溪河交汇处,杨潭乡(现高坪乡)双江口河段为上游;双江口至镇头市河段为中游;浏阳河下游从镇头市起始,最后在长沙市的陈家屋场注入湘江。据《湖南通志》记载浏阳河古称浏水,亦名浏渭河,“浏”是清凉的意思。浏阳河上游,河谷切割深、穿林涉涧、飞瀑珠帘、幽林深壑、河水碧透;浏阳河中游,浏水九曲潆洄、浪卷千堆、姿态婀娜、两岸翠屏、风光旖旎;浏阳河下游,河道宽阔舒缓、田畴沙洲、稻香四溢、波光粼粼、水绿鱼肥。

    为了解徐叔华老先生当年创作此歌词的背景,如山找到了一些资料如下:

    资料一:

    徐叔华回望起创作《浏阳河》的日子,徐叔华表示:“如果没有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就没有今天的《浏阳河》,如果没有听毛主席在延安的讲话,没有深入工农兵去体会农民真实生活的情节,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我就根本不会写出深受老百姓喜欢的《浏阳河》。”

    1950年7月至9月,18岁的徐叔华还是长郡中学的一名高中生,当时恰巧遇上毛泽东倡议进行农民土地改革试点的时期,所以未完成学业的他被湘江文工团临时调派到位于现在长沙市雨花区黎托乡的地方进行土改工作。“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下,当地的农民受益匪浅,收成好的农民个个喜笑颜开。”徐叔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犹如历历在目:“为了感谢政府和党,大伙儿组织起来给他们送军粮,送粮的‘土车’在途经浏阳河畔的一条小道时,发出了‘咿呀呀咿’的声音,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应该是一首欢快的小调,于是创作的念头就这样萌发了。”

    徐叔华告诉记者,其实《浏阳河》最初只是为当年湘江文工团的一次下乡演出而创作的《双送粮》中青老年农民赶车时的一小段对唱,而后在1951年被***巡视员挑中进行改编,并加入了湖南地方戏剧花鼓戏唱调后才开始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徐叔华如实地说:“创作前我并没有去过浏阳,更不知道浏阳河流入湘江之前到底弯过了几道弯,只是由于在民乐中‘九’是代表很多的意思,所以才填写九道弯。而一些有关于浏阳河的概况也大多是听当地农民描述的,“现在想想真的很庆幸当时能有机会接触最低层的农民,而带给了自己如此多的创作灵感。”

    从《双送粮》到唱红整个中国的《浏阳河》逾今已有54个年头了,今年已73岁高龄的徐叔华表示:“回过头回味以前的作品才真正感受到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一定要在生活中有真切感受才能写出受到百姓欢迎的作品。”

    资料二: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20世纪50年代,一曲《浏阳河》唱遍大江南北。奇怪的是,在以后大约20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支歌的词作者似乎消失了,《浏阳河》被当作无名氏之作咏唱着。这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50年9月,湖南省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来到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的黎托乡,一边帮助农民土改分田,一边创作反映农民新生活的文艺作品。

    当年19岁的《浏阳河》词作者徐叔华就是文工团的一员。他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民歌。

    很快就秋收了,分到了田地的农民有了种粮积极性,交公粮也畅快,送粮路上,颇有些你追我赶的味道。徐叔华受到启发,打算编一个小歌舞剧“送粮路上”。当时,土改工作队队部设在一个祠堂里,徐叔华经常参加会议,很晚才回住户。有一天回来又很晚,天黑路窄坑坑洼洼,他一个趔趄差点儿栽到路边的水沟里。正是这个趔趄触动了他的构思:爷爷和孙子推着小车送公粮,在路上和一位青年人你追我赶,一不小心车陷水沟。因为粮食装得多,爷孙两人力气小抬不动,请青年人帮忙。青年农民有意逗乐,对小孩说:你答得出我的问题就帮你抬。于是歌舞小剧本《双送粮》就这样诞生了。一年后的1951年5月,《双送粮》演出小组来到武汉,参加中南区选拔并顺利入选。但是主持者要求,将《浏阳河》曲调由原先套用的京剧曲调《小放牛》改换成湖南民歌的调子,因为剧中其他两个唱段用的是湖南花鼓戏腔调,《小放牛》夹在其中实在不协调。当时徐叔华另有任务没有参加演出,领队储声虹将临阵换曲的任务交给了乐队指挥兼打鼓的朱立奇。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朱立奇灵机一动,想到自己一年前演过一个湖南花鼓戏《田寡妇看瓜》,其中有一个《送瓜调》用的是湖南祁阳小调音乐。作曲是长沙市工人文工团的唐璧光。能不能将这个曲子套用到《双送粮》上来?当时朱立奇接触到的湖南花鼓调有限,别无选择,决心一试。他大胆地改动了原曲的节奏,将原曲的慢四拍改为快二拍,使改编的曲调表现出欢乐的情绪。几个演员试唱,都认为很成功。《双送粮》进京演出,很受欢迎。1951年5月22日关于西藏问题的和平谈判成功,在北京中南海签字。签字仪式后要演出几个节目助兴,《双送粮》入选了,到怀仁堂为政治局委员们表演,其中也包括毛泽东。

    第二天讲评,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周巍峙对大家说:昨晚上毛主席看了《双送粮》,很喜欢,起立鼓掌,点头微笑。这下子《双送粮》一炮打响。领袖毛泽东确实爱上了《浏阳河》。20世纪50年代初,中南海春耦斋每星期六晚上总要举行舞会,毛泽东是经常来的。他到场后总会在沙发上坐一会儿。通常情况下,乐队为毛泽东奏起的第一支曲子就是《浏阳河》。

    《浏阳河》的对答全歌如下:

    第一段: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出了个什么人世界把名扬?第二段: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主席世界把名扬。

    “反右”造成的一个悲剧

    《浏阳河》年轻的词曲作者们正待满怀激情地投入新的创作,“反右”开始了。曲作者唐璧光和原曲改编者朱立奇、齐芝田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强迫劳动。徐叔华稍轻,被别出心裁地划为“中右”,但是开除党籍。

    唐璧光的命运异常悲惨。1957年8月,被划为“右派”受到监视的唐璧光接到电报,妻子难产。他偷偷翻越高墙而出,星夜奔赴家中。到家时,妻子已产下一个男孩。但是他无法享受初当父亲的欢乐,天不亮就赶回长沙。不久,他被关押到洞庭湖劳改农场,饱受苦难煎熬。1970年,唐璧光被遣送回原籍湖南东安县,他在师母家中找到了13年没有见面的儿子。孩子身有残疾,拄着拐杖。妻子已经离去,唐璧光从此带着儿子相依为命。

    修改《浏阳河》歌词

    1971年8月,年近八旬的毛泽东到南方视察途中,于下旬到长沙停留数日,下榻于蓉园宾馆。毛泽东在蓉园宾馆内观看电视转播。nongnong乡情触动了毛泽东的情怀,他听完了《浏阳河》后,情不自禁地说:“再来一遍。”转播现场完全靠电话指挥,听得指令传来,独唱演员赵海兰马上又唱了一遍《浏阳河》。

    当时,她完全不知道毛泽东在观看演出。

    毛泽东看过演出后离开长沙去南昌。华国锋于领袖离去后传达了毛泽东的观感,提到了毛泽东听不够《浏阳河》的情节。

    徐叔华受命后不敢怠慢,赶紧铺纸命笔,改成了5段词。其中新添三段: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水滔滔流不断哪,比不过毛主席恩情长。毛主席,像太阳,他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我们永远跟着毛主席,人民的江山万年长。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两岸歌声响四方。幸福歌儿唱不尽哎,歌唱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徐叔华此时的创作心境,与当年最初创作《双送粮》时已不可同日而语。新写词与原词相比,叠加了对领袖的颂扬之语,至于这样会不会有加重个人崇拜之嫌,那时完全顾不上了。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依法治国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经过调查,《浏阳河》的词曲作者的“右派”问题全系子虚乌有,他们恢复了名誉,也恢复了在自己作品上的署名权。

    根据以上两个资料可知。徐叔华写这个歌词的时候,还是一个不懂什么JB鸟事的黄毛小后生。也就难怪徐叔华不知道浏阳河与湘潭县无关了,与毛主席的老家韶山风马牛不相及了。当年这个黄毛小后生为了歌颂毛主席就胡乱地将浏阳河和毛主席牵强附会起来。一个黄毛小后生,才刚刚18岁,没有这些乡土的地理知识是可以原谅的。但最不能原谅的是徐叔华老先生在70年代修改了歌词。到了70年代,这个老先生都已经50岁了,你还说你不知道浏阳河不经过湘潭县那就不好说了吧。

    根据资料得知,后来毛家大爹他老人家也喜欢上了这首歌。

    如山不禁要问,难道毛家大爹他老人家也不知道他的家乡门前的那条河是涟水而不是浏阳河吗?

    说到这个问题,如山也不禁要问所有的湖南人,浏阳河经过了湘潭县吗?浏阳人你们也不要再拿这首歌说事了,这是一件十分丑陋的事。别《再唱浏阳河》,周笔畅小姐,你也别唱《浏阳河》了。唱了是一件十足的丑事。

    如果如山提到的这般人,你们还想再出丑的话,也请别再出安如山的丑了,因为安如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南人。

    希望湖南的有识之士能支持安如山的观点,为了保存《浏阳河》的歌曲的文化内涵,尽快将这首有名的湖南民歌的歌词改一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