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奇哉怪也
皇太极是不会轻易的斗狠的,随着所谓闲聊的继续,范文程终于明白了皇太极为什么会产生出兵关内的想法,那是因为大明的皇帝太过于自信了,以至于忽略了身边还有一个大清国的存在,忽略了大清国是有着强悍实力的。, 崇祯年间的时候,大明朝廷对边关的防御是非常严密的,山海关、宣府、大同、榆林乃至于宁夏等地全部都是边关,都驻扎有重兵,大清国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很少从这些地方直接进入关内,倒不是畏惧明军,而是不愿意自身有着重大的伤亡。 不过现如今的大明皇上,根本没有刻意的在边关驻扎重兵,宣府、榆林等地已经没有驻军,大同和宁夏等地,有少的可怜的驻军,按照两年多以前范文程获取到的情报,大明皇上郑勋睿认为这些地方不是大明的边关,大明的地盘应该包括草原和现如今的大清国,而且大明军队实力强悍,根本不需要再边关驻扎太多的军队。 这是自信的表现,谁都可以看出来的,而且大明朝廷真的就是按照皇上的要求做的,没有刻意在宣府等地驻军。 依照原来的郑家军、现如今的大明军队之强悍,的确不需要再边关过于的防御,而且草原的不少部落,以及开始逐渐的归顺大明王朝了。 可这样的情况出现,皇太极内心是非常不满意的,人的心思就是这么奇怪,皇太极认为大清国和自身都遭遇到忽略了,这是难以忍受的耻辱,要知道大清国曾经也是威风凛凛的,现在也差不到哪里去,就算是与大明军队面对面的厮杀。也不一定落下风,只是大明军队的火器过去的厉害,导致八旗军难以抵抗。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太极的目光盯住了榆林、大同和宣府等地,当然想要从榆林杀入到关内,需要从草原进入。这对于八旗军来说,绕道太远,而且草原上的局势也是不好控制的,但是从大同和宣府等地进入北直隶,不算是太远,八旗军历来都是擅长远距离的奔袭,若是能够从宣府等地杀入到关内,八旗军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长途奔袭作战的方式。快速的移动,肯定是能够躲过大明军队的追杀的。 皇太极决定派遣礼亲王代善再次到辽东去和大明朝廷商议,专门提及互市的事情,这说明皇太极内心对大明军队还是存在忌惮的,否则大清国目前正逐渐出现粮食供给的困难,皇太极完全可以要求八旗军突袭关内,抢劫更多的粮食。 通过皇太极简单的讲述,范文程总算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在范文程看来。皇太极如此的准备是不错的,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不是随随便便做出的决定,更不是好勇斗狠,大清国若是不想到应对的办法,陷入到维持的状态之中,不要多少年的时间,强悍的大清国就将变成温柔的绵羊。任人宰割了。 经过快速缜密的思索之后,范文程终于抬起头,他看见了皇太极坚毅的眼神。 “皇上,奴才认为礼亲王殿下前去辽东,与大明朝廷商议互市的事宜。这是可行的,不过依照奴才的判断,大明朝廷未必会同意在辽东互市,奴才以为大明朝廷就是想着通过封锁辽东和辽南等地,削弱我大清国的实力,等到我大清国实力大损的时候,大明军队就会趁虚而入,对我大清国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奴才建议,礼亲王殿下在辽东和大明朝廷商谈的时候,八旗军也要做好出兵关内的准备。。。” 接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是范文程第一次在皇太极面前说出真实的想法,也算是真实的建议。 皇太极略微的吃惊,他想不到范文程会开口分析,更想不到范文程会赞同此事,从目前的形势来说,大清国肯定不能够被大明朝廷彻底的封锁,必须要找到出路,而找到出路的唯一办法,就是八旗军主动出击,杀出来一条血路,尽管说这样做很有可能遭遇到大明军队的反扑和报复,但总比窝在沈阳等地等死要好很多的。 再说八旗军异常骁勇,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败的。 皇太极的脸上,终于再次露出了笑容。 “文程,朕很久没有听过你的建议了,今日听见这些话,朕很是欣慰,朕希望你能够理解遭受到的委屈,前些年八旗军屡次遭遇到失败,有些满人将怨气发泄到汉人的身上,朕也不能够强压,要让有些人的怨气发出来,朕知道这样做不好,可为了大清国的稳定,朕必须要这样做,你放心,朕很快就要着手整治这些事情了。。。” 离开大政殿的时候,范文程依旧是晕晕乎乎的,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开口提出来建议,且赞成皇太极的决定,其实到后来的时候,范文程也明白了,皇太极要他到大政殿去,的确是想着闲聊的,只是这些闲聊的话题,绝非一般的话题。 皇太极想到的这些事情,无法对满人权贵说,甚至面对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时候,都无法开口的,皇太极也是人,很多的心思或者是话语,不能够长时间憋在心里,对他这个汉人说出来这些话语,无疑是最合适的。 回到府邸之后,范文程一点都不高兴。 在皇太极身边数十年的时间了,范文程非常了解皇太极,知道皇太极说的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就是敷衍的,譬如说今日说到的准备善待汉人的事情,就是典型的敷衍。 大清国面临困境,虽然尚未大规模的爆发出来,可睿智的皇太极提前发现了,提前想到了应对的办法,这对于大清国来说是好事情,可想要真正解决大清国存在的问题,可不是嘴上随便说说那么简单的,这需要皇太极想到真正的应对办法。 在范文程看来,皇太极应该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遣代善前去与大明朝廷商谈,期盼大清国与大明朝廷能够在辽东或者辽南互市,同时也做好商谈破裂的准备,派遣八旗军从宣府或者是大同的方向入关劫掠,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耗费气力整治大清国目前不稳定的局面,告诫诸多的满人,务必从大清国的未来考虑,善待汉人和朝鲜人,同时尽可能的让这些汉人心甘情愿的为大清国做事情。
这恐怕是解决困境的最好办法。 皇太极只想到了第一个方面,忽略了第二个方面。 或许是皇太极的年纪大了,想法不一样了,为了能够稳住满人权贵,皇太极选择了牺牲汉人和朝鲜人的利益,毕竟大清国是满人权贵的大清国,皇太极所有的依靠,也是来自于满人权贵以及草原上的部落的,汉人和朝鲜人,一直都是被压制在最底层的,就是为大清国做牛做马的,没有什么实际地位的。 皇太极不想折腾,不想满人权贵出现什么不满。 说到底,皇太极相信的还是满人权贵,骨子里还是排斥汉人的。 范文程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故而感觉到异常的沮丧,若是皇太极一直都秉持如此的态度,那么身在大清国的汉人,就真的没有多少的活路了,身在大清国的汉人造反基本是不可能的,八旗军的骁勇,让这些汉人根本就不敢也没有机会反抗。 皇太极怕也是看透了这一点,认为汉人没有能力反抗,只能够乖乖的做事情。 极度的沮丧占据了范文程整个的脑海,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不准任何人打扰,哪怕是他深爱的夫人也不准打扰。 范文程仔细的思索在今日大政殿的每一幕,思索皇太极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反复的加以分析,他希望自身的判断是错误的,或许皇太极会真的出手,制止满人权贵的很多不妥当的做法,可是思来想去,范文程愈发坚定了自身的判断,那就是皇太极会在一段时间之内放弃汉人和朝鲜人,满足满人权贵的利益。 一直思索到最后,范文程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 皇太极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与他范文程单独的交谈,偏偏今日的交谈,说出来了那么多重要的话语和事情,难道仅仅是因为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倾诉的,他范文程在皇太极身边数十年,从未见过皇太极如此的说话。 皇太极为什么说那么多重要的话语,不仅仅关乎到大清国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还关乎到大清国下一步的行动事宜,难道他范文程这个汉人就如此的值得信任吗。 范文程越想越害怕,他感觉大自身陷入到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漩涡之内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他的能力可以扭转和抵御的,有朝一日,这个巨大的漩涡会将他范文程彻底的吞没,让他没有反抗的能力。 思索良久,范文程提笔开始写东西了,这倒不是他刻意所为,而是一种习惯,将所思所想都写下来,接着仔细分析,弄懂事情之中的奥妙。 写出来的这些东西,范文程全部都是在事后销毁了。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