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官场调教在线阅读 - 第287章 吉尼斯

第287章 吉尼斯

    第5章第四卷凤舞白沙

    第287节第287章吉尼斯

    来到九江市的长江大堤,黑铁胆在一处1998年江堤决口的地方驻足了很久,他对那年的惊涛骇浪有着刻骨的记忆。

    在这次抗洪中,白沙集团的小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他自己,手上也磨出了28个血泡。

    九江襟江带湖、依山就势,风光奇美,是中国的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陶渊明、黄庭坚就是九江人。另外,这里还与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50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有联系。

    出九江,行程约30公里,“跃上葱岭四百旋”,左转右折,起伏盘旋,这才来到了庐山的山门。前行约5公里,就来到了有名的牯岭镇。

    放眼望去,层峦叠嶂,云雾飘渺,好一派人间仙境。相传周武王时,有匡氏7兄弟来此结庐求道,成仙而去,故称庐山。这庐山是一处地垒式断块山,在长江南岸拔地而起,气吞长江,影落鄱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在庐山,黑铁胆他们游览的路线是先参观牯岭的别墅群,然后走了一个环线,在锦绣谷看了如琴湖、花径、仙人洞,在黄龙谷看了芦林湖、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又到含鄱口看了五老峰、汉阳峰、植物园。

    牯岭镇的别墅群很有特色,大多都覆有铁瓦,且风格各异。这处别墅始建于1885年,英国传教士李特立以20两黄金购得了40公顷的土地开始兴建,外国富豪和国民党的达官贵人们先后加入,至今仍保留了英、德、美、芬兰等16国不同风格的山地别墅数百幢,成为中国“四大别墅群”之一。

    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收回租借权,这里就成为了国民党的“夏都”,蒋介石经常在这里开会。新中国成立后,庐山也成为中国**高级领导人开会和疗养的地方。

    在这里,黑铁胆一行参观了**的“八大”会址,国民党的培训基地,大家纷纷合影留念,都想以自己的方式融入那无法企及的历史洪流。

    黑铁胆记得自己在很小的时候,曾看过电影。这部电影也大大提升了庐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为此,庐山风景区专门兴建了一座小型影院,每天从早到晚放映这部影片。“游庐山,看”,成为庐山多年来一个固定的旅游项目。据统计,到1999年,已在这家电影院里放映了6300余场。

    听当地人讲,就在不久前,也就是2002年的12月12,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已正式授予中国电影“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第一部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中国电影,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仙人洞的名气很大,却没有什么看头。那洞只有几间房子大,不过是一处小岩洞罢了。只不过相传这里是吕洞宾的修仙之处,烟火倒是盛。洞内有一处往下滴水的地方,也被神化了,不少人都要用手捧着,往嘴里送,乞求平安和智慧。

    在前往“三宝树”的路上,黑铁胆倒是被这里的古松、水杉和翠竹所陶醉。整个是遮天蔽,能把人的心和肺全部绿化了。所谓“三宝树”,是有两棵柳杉和一株银杏,每一棵都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在含鄱口,极目远望,庐山美景尽收眼底。远方的五老峰,经人指点,真的有点bī)似伟人**的卧姿,那额头,那姿,活灵活现。据说,现在当地人正在建议将五老峰更名为伟人峰。

    在栽种了3400多种植物的庐山植物园,大家席地而坐,高谈阔论。黑铁胆提议,对有关庐山的诗词,看谁背的多。

    一时间,陶渊明的、李白的,白居易的、,苏东坡的、,**的、等名篇佳句,奔涌而出,大家不感叹,这庐山可真是一座文化名山啊。

    大家在山上的绿野山庄吃了一顿,300块钱一桌。大家尝到了庐山有名的“三石”――石鱼、石鸡和石耳。

    这石鱼其实就是西山县深山溪流中的小白鱼,不过在这里长的更慢,据说生长8年的石鱼,最长也不超过1寸。咬在嘴里,相当筋拽,口感很好。不少人也买了袋装的咸鱼,准备回家做汤喝。石鸡,其实是山里的一种青蛙,在西山县大概就是田鸡。这里的石鸡个头倒是大,也有烤着吃的,离得很远,就感到香味扑鼻。石耳,是一种长在石头上的菌类,类似于西山县那里的木耳,不过木耳是长在木头上的。石耳的口感不如木耳,吃起来发硬。

    王西山说,石鸡,石鸡,我还以为是山上的野鸡呢。没有想到,原来是青蛙。

    黑铁胆说,很多事,不亲自到实地去察看,很容易凭想当然下结论。

    当晚,他们就在九江市区住了下来。

    第二天,他们就前要往此次出行的最后一站——井冈山了。

    清晨6点黑铁胆他们就出发了,从庐山到井冈山全程400公里,他们要走5个小时。

    中午,大家在**曾住过的“井冈农家”,大家吃了一碗红军当年的主食——红米饭,又专门吃一道红军当年常吃的野菜——红军菜。

    吃罢饭,大家开始换装。同志们穿上红军服,挎上驳壳枪,都显得格外精神。大家背着斗笠、米袋和道具枪,重新走上了当年朱毛红军的挑粮小道。这条路从黄洋界山下的大陇村一直到黄洋界哨口,全长3.1公里。这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我们差不多走了两个小时。一路上来,同志们气喘吁吁。大家这时对朱老总的扁担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黄洋界哨口,黑铁胆不回想起了当年的那场著名战斗。1928年8月30,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31团1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两发都是哑炮,第三发炮弹瞄准敌人山下的指挥部,随着一声口令,只听“轰”的一声,炮弹不仅响了,而且正中敌人指挥部。刹时间,黄洋界上欢呼声、号角声、锣鼓声连成一片。

    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势吓坏了,竟误以为主力红军杀上山来,于是连滚带爬收兵下山。在这次漂亮的黄洋界保卫战的关键时刻,我军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和一发炮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曾为此专门赋诗以表达胜利之后的喜悦。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黑铁胆想,一发炮弹就扭转了一场战斗的形势,这恐怕也是一个世界吉尼斯纪录。

    -----------------------------------------------------------------------------------------------

    n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