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赵骏只会更狠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三百零九章赵骏只会更狠赵骏推行的第五轮新政是全方面的,包括了经济、教育、军事、科技、文化、建设、交通等等多方面各个领域。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政府加大公共开支来拉动经济,也就是他的大基建方案。 这个方案在后世有一个学名,叫做凯恩斯主义。 跟这套主义类似的有罗斯福新政,还有后世大毛通过政府加大军工开支拉动经济。 大毛的军工岗位就增加了52万个。 许多劳动力都被军工业抢走,而为了防止劳动力被抢走,大毛国内的其它行业又不得不增加薪酬以留住更多的人。 所以只要政府加大公共建设,扩大基础投资,对于国内的经济拉动是显著的。 这一点包括后世我国也是如此。 但这里有個前提条件,那就是国库财政必须有钱。 罗斯福是通过财政赤字加上剥削犹太富人加大量发行国债加打击垄断巨头回笼资金,最终达成了他的目的。 大毛则是坐拥丰富的石油加天然气资源,欧美不买有的是人买,不愁手里硬通货卖不出去。 我国则是改开以后,经济腾飞,商品卖到全世界,收获了大量的美元外汇。 那么大宋有那么多钱完成赵骏的计划吗? 答案是有,但不多。 目前财政去掉开支,每年只够完成一定指标。 比如建设钢铁厂、水泥厂、建学校。 至于造火车、火车站、轮船和船厂,那就别想了。 而且钢铁厂和水泥厂还得配备配套的交通设施,各种建设循序渐进,估计得二三十年后才有效果。 那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完成呢? 因为一次性完成需要的钱实在是太多,需要的不是几千万贯,而是几十亿贯。 以如今的财政状况,每年只能投资两三千万贯就是极限。 并且这还有可能随着物价波动出现问题。 景祐年间,大宋的财政收入维持在八千万贯左右。 如景祐元年有七千八百多万贯,庆历八年更是达到了一亿贯。 如今庆历新政几轮下来,财政收入依旧维持在八九千万贯,没什么变化,甚至在刚刚改革初期,收入还大幅度减少。 减少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自然是取消了大量苛捐杂税,少了很多收入。 其次是粮价下跌,导致物价贬值。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物价贬值那不是好事吗? 收入提高了,物价低了,百姓的生活岂不是就更好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也不一样。 至少对于大宋朝廷来说,物价疯狂贬值必然是个噩耗。 理由很简单。 北宋时期财政动则几千万贯乃至上亿贯,并不是单纯指有那么多钱,而是通过收上来的粮食进行折算过的。 比如说你今年农业税收了三千多万贯上来,实际上这并不是钱,而是相当于今年粮食平均价格达到了三千多万贯的粮食。 并且不止是粮食,还有布匹、金银、香料、木材、铜铁等等,都算是税收的一部分。 如现在广州就允许百姓缴纳一定的棉花作为赋税。 所以北宋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实际的铜钱,而是等价物品。在军费开支上,这些等价物品也算是冗军的一部分。 如果是在战争时期,粮价飞涨,那么这价值三千多万贯的粮食甚至可能会变成六千万贯的价值,计算到朝廷的财政总收入里,瞬间就能突破一亿多贯。 可粮价如果暴跌,那么收上来的这价值三千多万贯粮食,就会贬值成两千来万贯。那朝廷的财政总收入也会应声下跌,收入暴减。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大宋这些年来一直想办法提高粮食价格,不允许粮价一路下跌到几十文钱一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实际的现金数量就比较有限,每年收上来的现金也就三千万贯左右。 包括给官员、士兵发工资,往往都是要靠铜钱、米、绢帛一起发放,譬如现在的俸禄往往都是米和绢帛,绩效才是铜钱,以此激励官员干事的积极性。 如果刨除掉给士兵、官员以及其它政府开支,那么林林总总能够用于建设的资金,自然就只剩下那么两千万贯。 能干点啥呢? 只能做点有限的工业建设。 而赵祯、吕夷简他们是希望段时间内看见成果。 他们想明年就看到火车和火车站。 明年就看到蒸汽轮船。 明年就让大宋的钢铁厂、纺织厂、学校遍地。 这其实也不是不能办到。 因为如今炼钢和蒸汽机技术已经达标,原材料也在来的路上。 虽然橡胶可能要过几年才能长大。 可船队完全可以在南美收割大批橡胶带回来,制作个几百上千个蒸汽机没什么问题。 而大宋的人力资源是目前整个世界最丰富的,有一亿的人口。 在技术、原材料、人口达标的情况下,他们想要看到这一切,并不难实现。 唯一的问题,就是钱。 这就跟游戏一个道理,游戏做出来了,你人物帐号建好了,剩下的就只有两种变强的方式。 一种是慢慢肝,一种是氪金。 因此为了加快进度,赵骏也是时候开始拿地主富户开刀。 新政实施下去之后,朝廷多次派出巡查御史,联合地方御史以及皇城司,督促地方官府迅速完成摊丁入亩的指标任务。 一时间大宋各地贫民百姓欢欣鼓舞。 而地主富户则是怨声载道,以至于不少人打算出售田土,降低成本。 正常情况下,产量越大,成本就会摊的越薄。 但这是指工业产品。 非工业化的传统农业成本摆在那里。 别看朝廷这次只提高了一倍税收,让税率达到20%,再加上售出的商税,基本就在20%到25%之间浮动。 然而剩下的75%-80%并不意味着就是纯利润,还有地租、运输、用人等等成本。 另外粮价持续下跌,对他们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害。 光一个地租就可能要去30%到50%,再加上收获的粮食你还得拿去卖,雇佣长工短工搬运,到了最后别说赚钱,不赔钱都算不错的了。 所以那些收佃户较低地租的良心地主首先就受不了,只能售卖土地。 官府就趁机收购,把它们变成官田。 而那些地租收得比较高的黑心地主也许还能扛一扛,可佃户们很快就不干了。 因为官府收了官田之后,就再次降低了地租,比如把地租降低到三至四成,比地主那边收的五到七成低了不少。 并且官府还会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如种子、农具等等,吸引大量的青壮劳动力为官府做事。 地方官府又会按照朝廷的指令,雇佣这些青壮劳动力在农忙的时候耕地,农闲的时候去修缮水利工程,开垦河渠、修建池塘、大坝、水库之类的水资源调节设施。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等到十月份的时候,新政出台了仅仅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有大量的地主佃户离开,投入到官府的怀抱。 要是在东汉到隋唐时期,门阀世家当道的年代,这些佃户就是门阀世家的奴隶,根本跑不掉。 然而大宋严厉打击奴隶制度,不允许限制人身自由,甚至都不允许提“奴”这个字,导致如果有佃户想要离开,地主不仅无法阻拦,甚至不敢阻拦。 因为以前的官府是站在地主那一边,佃户想逃走官府会派人去捉,而且地主手底下也有狗腿子,对佃户进行人身伤害以及圈禁乃至摧残。 但到了宋朝,经历了赵匡胤、赵光义、赵恒、赵祯四代废除努力制度,别说你对佃户进行殴打,就算是圈禁,也会被官府判刑。 特别是最近这些年赵骏更加强调人身自由的权力,严格督促地方官府严查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旦知情不报,帮地主富户隐瞒,或者辖区发生比较严重的事故,丢官帽子都算是轻的。 这就导致地方官吏不敢在这件事上马虎,不再维护地主富户的利益,而是转而开始维护佃户们的利益。 若是有佃户遭遇到这样的事情,只需要报官,那地主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坐牢流放,这一笔笔都能算是官员的政绩。 所以在新政下,面对佃户的大规模流失,很多地主都亏空严重。 要么把名下的土地转移给子孙,以此减少摊丁入亩的税务缴纳。要么被迫卖地,以至于田产日益减少。 十月上旬,苏州吴县木渎镇,镇西北姑苏山遥望,镇西南围绕着太湖东畔,良田千里,晚稻收割之时,金黄的麦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镇北有一座巨大的庄园,乃是吴县一大家族龚氏大地主龚旭宅邸。 吴县龚氏乃是当地望族,北宋年近出过七个进士,南宋时期也有不少官员子孙,如祖父移居苏州昆山的南宋官员龚明之祖上就是吴县。 不过当地望族归望族,并不代表每个人族人就过得好,龚氏家族内部田地被族中长者以及主脉族长等人占据。 其余支脉、庶出日子就不好过,比如龚明之的祖父就是被迫离开家乡,自立门户。 有不少底层族人就成为了主家的农奴、佃户、仆人之类。 龚旭大概五十上下,生得富态,穿着绫罗绸缎,他今天刚刚从城里回来,才下马车,就又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又有几家佃户脱离了他们家,跑去城里官府的招聘处选择了成为官府的佃户。 这令龚旭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便在他回到家中,稍稍歇息喝碗茶的功夫,忽然就听到了仆人过来禀报,说潘氏、王氏、张氏三个大家族族长过来求见。 龚旭就只好请他们进来。 “龚兄!” 三人进屋向他拱手。 “潘兄,王兄,张兄,你们怎么来了?” 龚旭起身回礼。 “还能是为了什么事?” 潘家族长叫潘识,表情一脸无奈。 “坐下说吧。” 龚旭说道。 四人便坐下来。 奴仆一一给他们上茶。 等人走后,厅中就只剩下他们四人。 “龚兄,听说你上午去了城里,县衙那边怎么说?” 王氏族长王玮问道。 “唉。” 龚旭叹了口气道:“这是朝廷的死命令,县衙的熟人也不管用。” “呸!” 潘识倏地呸了一口道:“那范仲淹还是咱们吴县的人,就这么祸祸咱们。” “你们有没有去找范氏宗族?” “找了,范仲淹自己出钱给他们贫困的宗族子弟买田土,他们又怎么会帮我们说话?”
“倒是没想到他们范家忽然就这么发迹了,若是早早结交就好。” “谁能预料到这个呢?” “算了,还是谈谈该怎么办吧。今年的秋税,我家这一下子得多交三万多石粮米。” “我家也得多交两万余石,而且不止是粮米,还走了人,上个月已经走了十七户了,再这么下去,人都要走光了。” “可不是吗?这四个月以来,光我这边就走了四十多户。” “谁不是呢。” 几个人互相长嘘短吁。 这些大宗族大地主,个个都身家巨富,拥有良田数万,乃至十余万亩。 朝廷一道新政下来,分摊到他们头上,顷刻间多出几万石税。 这谁受得了? 而且不止是税,还有人。 虽然严格来说,他们手底下走的人还真不算多。 因为南方宗族规定还是比较严格,受限于宗族制度,很多家庭情况稍微好点的青壮并没有离开。 只有那些特别贫困,贫困到几乎快活不下去的家庭才会选择孤注一掷,脱离宗族自立。 这种现象在南方实在太常见了。 后世我军于苏区展开一定改革规划的时候就出现过,南方很多青壮就被宗族约束,不能参军也无法脱离宗族单独从事生产。 反倒是北方就无所谓,北方的宗族约束力在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多次冲击下,早就形同虚设,几近于无。 所以赵骏前些年出台的宗族改革方案在北方畅通无阻,在南方嘛完全没有实施。 但手底下人走得不多不代表他们的利益没有受损。 摊丁入亩后他们要缴纳的税就变多了,这让这些动则拥有数万亩田地的大地主们顶不住了,纷纷商量办法。 “龚兄,上午你去县衙,就没打探到点什么吗?” 张氏族长张若海问道。 龚旭说道:“县衙那边倒是给了指点,说是让我们把手底下的田地卖给朝廷,让我们去兴办什么水泥厂、钢铁厂、纺织厂。” “这是什么东西?” 众人不解。 “鬼知道呢。” 龚旭挠挠头道:“何况这玩意儿能不能赚还难说,我也稍微打听了,光前期的投入就巨大,万一不赚钱,岂不是要倾家荡产?” “那算了,这地是祖上留下来的,打死我都不会卖。” 其他人摇摇头。 “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得拿个章程出来,县衙那边也没法子,州府、御史司、皇城司到处在查。” 王玮双手一摊说道:“若是查到县尊包庇,那就是要削官罢职的,人家可不会为了我们与朝廷作对,送再多的银钱都无用啊。” “如今朝廷这是要把我们逼死不成?” 潘识很是愤怒。 其实前些年朝廷的税比现在还高,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0%,但当时他们虽然也被剥削严重,却勉强还能生活下去。 原因在于当时的粮价比较高,特别是和西夏辽国打仗时期,哪怕税收高点,他们依旧靠着手里剩余的粮食,通过高额的粮价仍然赚得盆满钵满。 庆历二年就是最好的时代了,仗刚刚打完没多久,粮价下跌得不算多,甚至比平常年岁好高些,朝廷又大幅度削减农业税。他们再继续压榨佃户,三头通吃,可谓是赚足了利润。 直到去年和今年,粮价从平常年份的三百多文一石,跌到了现在二百多文一石,可因为税收下降了,他们还是有充足的利润空间,饿死谁都不会饿死他们这些大地主。 但在粮价下跌,朝廷又加大税收的情况下,那他们就有点难受了。虽然税率依旧没有达到最高点,可过惯了好日子,谁又希望回到从前那样被收高额税呢? 所以一个个愁眉苦脸,上蹿下跳。 其实这个时候朝廷已经给了他们选择,那就是逼着他们从事商人行列,投资钢铁厂、纺织厂、水泥厂,加入到时代的风口上去。 在此时如果投身其中,正赶上赵骏改革的关键时候,那就一头猪站在风口上都能起飞。 可架不住总有目光短浅之辈,错过这次机遇。 甚至还走错了路。 就听到张若海忽然说道:“诸位,再这样下去,我等都要卖田卖地。为今之计,我看也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众人看向他。 张若海沉声道:“我们所有的田也不过是苏州一隅,偌大太湖,偌大江浙,不知道多少富户因此而破落。若是我们能够将他们联合起来,向朝廷抗议,或许能让朝廷收回成名。” “伱疯了?” 王玮惊讶道:“难道不怕朝廷把你抓起来治罪?” “诸位不要忘了,法不责众。” 张若海说道:“若是一个两个,朝廷必定重拳。若是千个万个呢?受害的士绅富户岂止我们几家,若是串联起来,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法不责众? 几个人互相对视,若有所思。 对啊。 如果他们一起联合起来,也许真的会让朝廷退一步。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后世雍正四年,江浙士绅在浙江巡抚衙门抗议摊丁入亩,被当时的浙江巡抚李卫强力镇压。 而赵骏。 自是会比李卫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