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攻守易形了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二百一十四章攻守易形了宝元二年四月,这个时候李元昊大败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天下。 辽国那边也是无语。 他们还想着拿李元昊入侵来威胁讹诈宋国,增加宋国每年给他们的岁币。 结果李元昊这么拉垮,自以为兵强马壮,主动进攻宋境,然后被打得抱头鼠窜,属实是弟中之弟。 宋国那边给了辽国回信,其中暗含的讽刺也让辽兴宗耶律宗真很不高兴,但宋军表现出来的实力也让辽国忌惮,因此只能不了了之。 而张元在帮助李元昊稳住了局势,又制定了新的战略计划之后,于三月份整装待发,向着辽国浩浩荡荡出发。 只是双方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辽国首都在哪? 在后世内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左旗县。 西夏首都则是在宁夏的银川市。 两地相距一千六百多公里。 再加上张元的使节团还要带上礼物,车马众多,因此行动缓慢,估计得一个多月才能到。 不过耶律宗真也已经知道了西夏派了使节团的消息,他对于西夏为什么举十多万大军,却在宋国西北败得那么快也很感兴趣。 到底是宋国变强了,还是西夏一如既往地那么拉? 而就在李元昊合纵连横,一边向宋朝摇尾乞怜,一边暗中勾结辽国,准备与辽国一起进攻大宋的时候。 四月份,赵骏巡视了四川,北上到了陕西。 此时距离宋夏战争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赵骏在长安见到了庞籍,视察了关中农业建设,肯定了他在后方勤勤恳恳的治理功劳。 这位《少年包青天》里庞太师的原型显然有些被污名化了,实际上这位不仅能力出众,而且为官清廉刚正。 在范仲淹被调回京城之后,庞籍作为继任者继续重用狄青,在边境修葺治理,使得边防强大,令李元昊不敢再继续进攻,最终促成了庆历和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人确实是一位优秀的治理人才。 赵骏在关中看到他在任两年,把偌大的关中平原打理得井井有条,四处修缮水利设施,恢复在唐朝就被开垦过度的农业,甚至在黄河与渭水两岸种树。 虽然这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就在推行的政令,但实际上在黄河与渭水两岸种树早就被地方官府懈怠,他能有这份责任,显然也是为长久考虑。 见到如今的关中虽然不像历史上唐朝记载的那般繁华,可也已经算是地区安定,恢复了农业生产,亦是让赵骏感觉到非常满意。 夸赞了一番庞籍的能力之后,赵骏就又北上前往延州。 延安府同样也是他一直想来的地方,他想去看看这里的窑洞,想去看看后世伟人来之前的痕迹。 但可惜的是他失望了。 到了延州才知道,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山坳处,周围放眼望去,群山环绕,全是那种几十米高,最多不到一两百米的丘陵山坡。 虽然正值四月底,漫山翠绿,但隐约还是能够看到黄土高坡的荒凉,以及那种辽阔与寂静。 延州城就坐落于山脚,城池以西滔滔不绝的延水流淌,东面小山坳里,坐落着一座占地四五平方公里的小城池。 赵骏在范仲淹的带领下进了延州城,两个人寒暄了一阵,进了城内。 接着又在老范的介绍下,认识了刘平、任福、石元孙、王仲宝、许怀德、张亢等人。 之后就是接风洗尘。 正所谓赢了笑嘻嘻,输了MMP。 由于打了胜仗,饭桌上众人谈笑风生。 饭桌上,赵骏指出,西夏人狼子野心,李元昊死性不改,即便这一战大获全胜,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该有的防备还是要做好,绝不要轻敌大意。 他强调,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如果有机会能够出兵塞外,重创西夏的话,就一定不要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所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大宋的将士们要有不怕牺牲,勇于开拓的精神。 只要他们有这份不怕困难,敢于打仗,能打硬仗的决心,朝廷就不会吝啬粮饷。 一番激励的话语听到众人耳朵里,一个个高兴不已。 除了夸赞知院好文采以外,也纷纷夸赞知院高瞻远瞩,为他们给出了如此有建设性的提议。 大家你好我好,互相吹捧,饭吃到饱,酒喝到位,这才兴高采烈地散席。 其实谁都知道赵骏只是在说些场面话。 但结尾那句朝廷不会吝啬粮饷,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且赵骏也做出了承诺,此战中只要立下功勋的将士,朝廷都重重有赏。 在这个认钱的时代,没什么比发钱更激励人心。 历史上张亢虽然多次立下战功,却屡遭到弹劾、压制,甚至一度身陷囹圄,晚年还颇受非议,仕途坎坷,至死未能显达。 原因就在于他为了犒赏部下,激励斗志,多次想办法搞钱,比如拿公款让手下去成都经商,又通过虚估盐引与那些入中法的商人勾结,侵吞朝廷的资产。 但他所做都是为了手下将士,之后朝廷也确实查出他并无谋私之心,赚的钱都分发给了部将。 可惜的是由于张亢性格耿直,多次得罪上官郑戬和夏竦,被他们打击报复,让御史台的御史弹劾他拿公款经商的问题,诬陷他给自己谋私,使得后来张亢被调离西北。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骏给出的犒赏军队的承诺,比给他们这些将领升官的承诺还要重要。 粮饷到位,元昊干碎。 他们需要发钱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现在赵骏给了赏赐承诺。 大家皆大欢喜。 安抚了将士们之后,到了傍晚时分,赵骏和范仲淹才总算是有了单独聊天的机会。 州府后衙当中,抬起头就能看到耸立的丘陵,两个人在后院笃步。 “两年多没见,老范你可沧桑了。” 赵骏笑道。 “西北这地方磨人啊。” 范仲淹瞥向赵骏鬓角的白斑,皱眉道:“你头发怎么白了?” “确实有些白头发,我爸也年轻白头,不过没那么严重,除了有点遗传原因,还是这次” 赵骏叹了口气:“从史书里我就知道大宋百姓苦,没想到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苦。伱见过一户人家,几个兄弟谁出门,谁穿家里唯一的裤子吗?” “见过。” 范仲淹面无表情地道:“我见得不比你少。” “好吧,班门弄斧了。” 赵骏耸耸肩。 “怎么样,有什么感触?” “写了不少东西,到时候留给你看看。” “嗯。” 范仲淹点点头,随后说道:“元昊前些日子给我写信,说要归顺。” “你信吗?” 赵骏反问。 “他要是真心想归顺,就不是只是在信里说说了。” 范仲淹不傻。 归顺也要有归顺的样子。 他父亲李德明就是榜样,不仅时常派使者带礼物前往汴梁,还多次亲自到延州来与当时的宋朝官员沟通,一起搞榷场互市,一起谈论两国边境安全事宜。 正因为这份诚心打动了宋真宗,所以宋真宗回馈了很多赏赐,又给了李德明官职爵位,奠定了宋夏之间的友谊。 结果到了李元昊时代,不仅与宋朝交恶,而且还主动进攻大宋。 现在被打败了就上表请降。 这不闹吗? 要真有诚意,就应该一边送礼物去汴梁,一边亲自到延州来请罪,总比假惺惺的上两封归顺信要强得多。 “要是假的,他只是想拖延一下时间,那猜猜,他想做什么?” 赵骏问。 “还用猜吗?” 范仲淹嗤笑道:“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他是去找辽国了。” “学我说话是吧。” 赵骏翻了个白眼。 范仲淹笑道:“挺有意思的。” “你知道就好。” 赵骏说道:“辽国历史上其实没有和宋国开战,但手榴弹的出现,肯定会让辽国感受到威胁。如果辽国不能用武力来威胁到大宋,那还是辽国吗?所以辽兴宗那边,八成是要真打。” “局势变了,也没有办法。” “但不能给他们两面夹击的机会,虽然手榴弹能改变战场局势,可同时陷入两线作战,对于大宋来说,实在是太不利了。” “你的意思是?” 范仲淹稍微思索了一下,望向北方道:“先把西夏打残?” “不错。” 赵骏点点头:“即便不能把西夏灭国,至少也要保证西夏再没有入侵大宋的能力,等应付了辽国,再慢慢收拾李元昊。” “灭国就算了,如果把西夏灭亡了,那辽国的大军就会直接从夏州杀来,于我们不利。” 范仲淹摇摇头。 虽然他也很想把西夏灭掉,但从整体战略上,其实不宜和辽国全面开战。 宋国内忧外患,内部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如果再继续和辽国打下去,财政吃紧,又要加征赋税,必然造成国内动荡,百姓起义频繁。 而西夏如果存在,那么辽国的兵马就不会从西夏这边进攻。李元昊与宋国敌对不假,可他也担心辽国假道伐虢,顺便把他也给吞了,所以绝不会允许辽国的军队进入夏土。
那么此时辽国和宋国接壤的地区有哪些呢? 一个是河北,一个是山西。 山西雁门关以北,目前都是辽国人的地盘,双方于雁门关、河曲县等地对峙。 辽国的兵马在朔州,宋国的兵马则在代州以及岚州一带。 双方基本上以吕梁山和恒山为界。 辽国几乎从未从山西进攻过大宋,除了这里西为吕梁山,中间被恒山山脉阻隔,东是太行山,不利于骑兵进攻以外。 最重要的是火山军、保德军、苛岚军、宁化军、晋宁军、平定军等数个军镇,十多万部队。 在辽国骑兵很难突破重重山脉的情况下,宋军又有那么多军队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阻击,自然无法对山西造成什么威胁。 所以辽国每次都只能从河北进军,那里地形平坦,更适合骑兵驰骋。 但如果把西夏灭掉就不一样了。 辽国的骑兵就能够从夏州草原进攻黄土高坡,黄土高坡虽然也有山,但都是那种小丘陵,拦不住骑兵的进攻。 到时候宋国灭掉西夏,就会迎来鼎盛末期的辽国进攻。 哪怕此时的辽国已经不如辽圣宗时期那么强大,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在辽兴宗手里,压制一下大宋还是没什么问题。 因此为了防止大宋在需要先缓解内部矛盾的情况下,受到辽国的巨大压力,还是先留着西夏,让辽国无法从西北面和东北面两边同时进攻大宋为好。 这也符合赵骏最初的战略。 既先把西夏打残,让西夏没有能力威胁大宋西北边境,随后全力抵挡住辽国进攻,把辽国击退。 等边境安稳之后,赵骏和范仲淹就能从容进行内部改革,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大宋国力,再开始整顿兵马,先灭了西夏,再全力对付辽国,将这个压制了宋朝一百多年的庞大帝国击垮。 听到范仲淹的话,赵骏微微点头道:“这样最好,还是那句话,我们务必要寻求主动。只被动挨打的话,终究是没有尽头,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改变被动的局势。” “我已经在边境派了愿意归顺的党项人,在绘制夏州舆图,调查元昊的兵力布置情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我会派人主动进攻。” 范仲淹笑道:“狄青果然是个好苗子,栲栳城一战,他追了李元昊一百多里,亲手杀敌数十人,还斩杀了敌将数人,战后他却觉得很不满意,要求军中铁匠给他打造一副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为啥?” 赵骏下意识问了一句,但随后就后悔了,因为他忽然想起来,狄青有要戴面具的理由。 果然。 就听到范仲淹说道:“狄青在战场上由于相貌俊秀,导致威严不足。他带着十余人攻破敌人数百人军阵,对方不仅不投降,还胆敢还击,让他很是恼怒。他说只有戴上面具,才能彰显威仪。” “那他确实该戴,我刚才才想起来,本来历史上他就戴过那东西,他长得太白了,相貌俊秀到已经快严重威胁到我美男子的地位。” 赵骏开了个玩笑道。 “你这厮真不要脸,你长得比狄青差远了,比官家也不如,最多就是比我这个糟老头强些。” 范仲淹翻起了白眼。 “哈哈哈哈哈。” 两个人对视一眼,都大笑了起来。 今年下半年,宋军就要史无前例地首次出塞,进攻西夏。 攻守易形了! 其实我蛮想把后面的写完,就是赵祯发现了小秘密,这里其实也是中期高潮开始,有搞笑,有意料之外,还有主角即将推动改革。但奈何从下午开始头又晕了,乏力,不知道什么情况,反正思路很差。 我最近甚至又偷摸写了点新书开头,就一章,开头写得很好很有吸引力。但我发现写完开头后没多久就沦为平庸了,一是我写开头,往往都花了很久时间打磨,上架之后,每天要写8000字以上,实在是没那么多时间修缮打理,连错别字都特别多。二是这种长篇,确实很难把握后面剧情,即便写了大纲,但谁又能完全按照大纲写呢? 只能说还是笔力不足,希望自己也能成长起来,但好消息是一本比一本强,成绩也一本比一本好。 不过大家放心,有始有终,新书那边只是有点想法,主要还是尽力写好现在这本,今天晚上情况稍微好点,明天就是大家爱看的情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