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明朝土皇帝在线阅读 - 第93章 大明现在最缺什么?

第93章 大明现在最缺什么?

    “朱六爷”被陆十二描述的画卷吸引住了。

    大明朝廷现在最缺什么?

    钱。

    没有钱,就没办法像陆家庄一样搞社学,没有社学就没办法培养足够多的读书人,没有足够多的读书人就会缺少足够的地方官员,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就会不足。

    没有钱,朝廷就只能依靠征发徭役的形式来修桥铺路、疏浚河道,各种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偏偏需要通过欺压百姓的形式才能办妥。

    没有钱,就养不起庞大的军队,卫所的士卒就只能一边囤田一边打仗,这种半军半民性质的军队在北逐蒙元的时候很管用,因为这些士卒要保住自己的家和田地,为了不再让子孙后代不再当四等人,他们舍得拼命。

    但是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这种军队的缺点也会被无限放大,什么克扣粮饷、吃空饷、逃兵之类的现象会层出不穷。

    实际上,“朱六爷”朱重八的心里也清楚,现在就已经出现了克扣粮饷、役兵为奴、吃空饷甚至逃兵现象,只是还不太明显,等再过上几年,这些令人糟心的情况可能会更多。

    然而朱重八朱皇帝并没有找到什么靠谱的解决办法——想要国库丰盈就得征税,老百姓手里没钱没粮就征不上来税,妥妥的一个死循环,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等。

    等着丁口数量增加,等开拓出的荒地数量增加,等粮食的产量增加,等老百姓稍微富裕那么一点儿,工坊和商铺兴许会多一些,能收上来的税可能也会多一点儿。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郝凡五和陆十二给出了第二种解决方案——把收税的目标从兜里没几个钱的老百姓身上转移到乡贤士绅或者说工坊主、豪商巨贾的身上。

    毕竟,仅仅只是陆家庄的几个工坊就能提供差不多二十两银子的税收,整个宁阳县大大小小的工坊也有一两百个,而大明又有一千多個像宁阳县一样的县城。

    只是转念一想,朱皇帝朱皇帝又觉得有些难办。

    其实就跟户籍制度一样,户籍制度这玩意儿不好改,商税同样不好改。

    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建国三年的大明朝廷而言,刚刚定下税率没多长时间就更改,多少会给人一种朝令夕改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陆家庄仅仅只是这么几个小规模的工坊就已经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换算到整个大明呢?

    为了不耽误洪武三年的春耕,陆十二甚至已经把整个宁阳县所有的寡妇村都搬到了陆家庄附近,把那些寡居的妇人当做男丁一般使用,要是宁阳县再多出几个工坊,可能连寡居的妇人都不够用?

    眼看着“朱六爷”的脸色来回变幻不变,陆十二的心里不禁有些着急——要是“朱六爷”临阵退缩,那自个儿还怎么撕那些乡贤士绅的伞?

    想了想,陆十二便笑着说道:“六爷可是担心,推行工坊会影响各地的春耕?”

    “朱六爷”点了点头,沉声道:“不错,现在陆家庄还有寡居的妇人可以到工坊做工,可是宁阳县其他地方的工坊,他们上哪儿去找做工的人手?”

    “放眼咱们整个大明朝,也就江南之地的丁口还算多一些,燕云十六州这边可没多少丁口,若是推行工坊,必然就会影响春耕。

    “据咱所知,上位有意在天下各县设立预备四仓,官为籴谷收贮以备赈济。”

    “倘若因为推行工坊而影响春耕,老百姓自个儿的粮食尚且不够吃,官府又该上哪儿去籴谷收贮?”

    “万一遇上灾年,官府无米可赈,最后苦的不还是百姓?”

    陆十二笑了笑,说道:“六爷,咱们山东布政使司是地广人稀了些,甚至整个江北地界都是地广人稀,可是咱们大明其他地方却不见得也是地广人稀。”

    “不说别处,就说洪桐县——洪桐县的百姓要是人人都有自家土地,耕种也足以养活一家人,学生又怎么可能从洪桐县带回五千名百姓?”

    “虽然这五千名百姓搬迁过来之后还是地广人稀的状态,可是再多上五千人呢?”

    “就算再多上五千人还是地广人稀,可是百姓们吃的饱了,穿的暖了,自然就会多生孩子,丁口数量还是会快速增长——等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时间也不过是洪武二十年之前。”

    “朱六爷”嗯了一声,又皱着眉头转了几个圈子,最终还是咬了咬牙,说道:“那就这么定了!咱回京之后就去找上位,跟他说明兴建工坊的好处,同时也跟他说明商税的事儿,至于最后怎么决断,就看上位怎么想了。”

    陆十二顿时高兴起来。

    瞧瞧,这不就把那些乡贤士绅、豪商巨贾的伞给撕了?

    虽然现在撕出来的只是一个小口,甚至都不一定能够成功撕开,可是撕了就是撕了,以后有的是机会撕出更大的口子。

    正当陆十二想着该怎么趁机多撕几个口子时,“朱六爷”却是郑重其事的向着陆十二拱了拱手,说道:“陆相公,咱来宁阳县也有一段时间了,这些时日里,跟在你身边也算是涨了许多见识。”

    “如今商税和工坊之事牵连甚广,咱老朱一时半会儿的也没办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只能先回京城去跟上位当面说个清楚,再听一听朝堂上众位大臣的意见。”

    “因此,朱某明日就要离开,今天咱们且共谋一醉,如何?”

    一听到又要喝酒,陆十二就忍不住有些头疼。

    上上次跟徐二喝酒,自个儿好像就喝的五迷三道,上次和这位“朱六爷”喝酒,自个儿好像又喝的晕头转向,也不知道自个儿和徐二、朱六爷这两位到底谁才是正儿八经的山东人。

    按照常理来说,山东人算得上是最能劝人喝酒的,一套又一套的酒桌套路招呼下来,酒量不好的甚至都吃不到主食。

    偏偏徐二和眼前这位“朱六爷”,倒是比陆十二这个山东人更能喝——两次喝酒,陆十二两次都是先倒下的那个,简直丢尽了山东人的脸面!

    如今“朱六爷”又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