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武庙一哲徐懋功在线阅读 - 第153章 十四功臣

第153章 十四功臣

    贞观十一年,是和平时期非凡的一年。

    唐皇世民长住洛阳宫,时长一年零一个月又二十天。小杨氏春天怀孕,年节之期生了儿子李明,爵封曹王。唐皇世民携新生儿曹王母子俩回长安宫,了却了长达十年异地恋的想思债。

    忆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杨氏害喜之际,唐皇世民喜形于色。诏朝臣宴会于洛阳宫西苑,泛舟积翠池,尽兴游览,期待小楊氏的弄璋之喜。又诏:修缮洛阳宫,才令可居。

    职事侍中魏征,担心唐皇世民乐而不思勤政,又要动用民力财力修缮洛阳宫。数次旁敲侧击劝谏无效,深思熟虑上表《十思疏》:

    一,见可欲,则思知足,

    二,将兴缮,则思知止,

    三,处高危,则思谦降,

    四,临滿盈,则思挹损,

    五,享逸乐,则思撙节,

    六,在宴安,则思后患,

    七,虑壅蔽,则思延纳,

    八,疾谗邪,则思正已,

    九,行恩赏,则思因喜而谬,

    十,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

    ……

    唐皇世民看了魏征的《十思疏》,感觉又爱又恨。

    爱的是,魏征的《十思疏》句句是治国良言。

    恨的是,魏征不给皇帝一点享乐的情趣。

    唐皇世民自思量,我与心爱女人十年异地恋,十年没见面,容易吗?不容易!我作为皇帝已经非常自我克制了。我诏令:洛阳宫为水所毁,少加修缮,才令可居。

    修缮洛阳宫诏令刚刚颁发,魏征啊,你就上表《十思疏》,针锋相对指出:将兴缮,则思知止。

    唐皇世民想,我得治治魏征,看你的高风亮节能撑多高。唐皇世民苦思冥想,设一妙策,大封功臣,把魏征排除在外。唐皇世民诏:

    诏二十一个王子,贞观功臣十四人,子孙世袭刺史。

    长孙无忌,齐国公,定封赵国公。

    房玄龄,魏国公,定封梁国公。

    杜如晦,蔡国公,定封莱国公,已故。

    高士廉,许国公,定封申国公。

    侯君集,潞国公,定封陈国公。

    李道宗,任城王,定封江夏郡王。

    孝孝恭,赵郡王,定封河间郡王。

    尉迟敬德,吴国公,定封鄂国公。

    李靖,永康县公,代国公,定封卫国公。

    李世勣,曹国公,定封英国公。

    段志玄,樊国公,定封褒国公。

    程知节,宿国公,定封卢国公。

    刘弘基,任国公,定封夔国公。

    张亮,长平郡公,鄅国公,定封郧国公。

    以上十四功臣,子孙承袭刺史。此诏一颁布,整个朝庭议论纷纷。这十四人子孙后代占领一州之地,其他文臣武将呢?

    倘若一等功臣占一州,二等功臣占一县,皇子占一州,王子占一县。

    全国三百五十八州府,计一千五百一十一县。之后逐年增多功臣、皇子、王子。所有人都分封州县,个个成为独立王国,大唐朝庭国将不国。

    左卫率为太子东宫武官之首,左庶子为太子东宫左春坊首官。

    于志宁身职东宫左庶子、事事为太子着想。大功臣及皇子们分封诸侯,老皇帝在世的岁月,太平无事。时长日久,诸侯地方势力坐大,联手对付新皇帝,历史上常常发生此类事件。

    东宫左庶子于志宁致意东宫左卫率李世勣,商讨如何维护太子将来的权益。

    左卫率李世勣笑道:“武官职责保境安民,开疆拓土,战能胜,攻必克,灭虏歼敌。

    文官职责:佐天子,理阴阳,修国策,安社稷,外抚四夷,内慰百姓。

    当下朝中人材济济,不泛治国文才。我一介武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尚若武官垄断朝政,害多利少,非国家幸事。”

    于志宁笑骂:“

    事了无痕瓦岗贼,

    几分虚幻几分真,

    一灵不昧志长在,

    万花飘过不沾身。”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不指望太子左卫率李世勣出言相助。逐与马周、魏征……谏官御史们上表谏奏:功臣皇子们子孙后代承袭州府刺史,实为分封诸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实力强于朝庭,五霸称强,七国争雄,大周朝土崩瓦解。

    汉高祖分封诸候,各方诸侯势力强大。汉景帝实行削藩策略,造成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将诸侯势力大而化小。中央集权,故而强大汉朝,方能平北胡征西域。如今必须要以史为鉴,请勿蹈前车之履辙。子孙承袭州府刺史,将为乱国之源。

    国舅爷长孙无忌倾听朝臣舆论,承袭刺史为乱国之源。心想自己必须要撇清关系,急忙向皇帝上表,固辞子孙承袭州刺史。

    唐皇世民顺水推舟:诸位功臣共创天下,唯恐对诸位功赏不足而发言怨望,朕岂能强求功臣们接受分封州县。

    十四功臣之一,仆射房玄龄亦思量,太子李承乾的前程如何?

    前些时候发生几桩事,有点耐人寻味。一是皇上特命在二子魏王李泰府中设文学馆,由李泰自行招引学士。二是守疆外官李世勣遥领太子左卫率。三是特许魏王李泰不去封地,长期居住京城长安。

    这几桩事意味着什么?唐皇世民有啥意图?升高二子李泰威望,抑制太子李承乾权力?

    文学馆招收学士?当年秦王李世民是靠文学馆起手,继而纂承皇帝位。让外官李世勣遥领太子左卫率,控制太子的用兵权。

    近年以来,皇上常常褒扬二小子魏王李泰,训戒太子李承乾奢侈放纵。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专写《谏苑》二十卷,规范太子的行为。

    多种迹象表明,二小子魏王李泰,可能成为太子的后备人选。

    仆射房玄龄考虑对魏王李泰多加关注。儿子房遗爱勋授中郎将,亲卫李泰魏王府。

    皇上特许李泰不去封地,房玄龄又推荐郧国公张亮,职事魏王李泰大都督府长史,统领七州军事。

    为啥推荐郧国公张亮为李泰大都督府长史呢?所有皇子封王,只有两个皇子不去封地,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李世勣深得皇帝信任为晋王长史,而张亮原来是李世勣的知己下属。爱屋及鸟,推荐张亮为魏王长史,不会受到唐皇世民的排斥。

    张亮与房玄龄过从甚密,缘于武德二年国运艰难之际。太行山东、山西全都陷落于敌方。张亮固守共城,两边受敌,不受敌方引诱,为大唐保全太行山白陉道通行无阻。后来,房玄龄举荐张亮进了秦王府。张亮又在洛阳为秦王李世民密招八百壮士,用于玄武门事变杀太子夺皇位。

    房玄龄这次让张亮与房遗爱同事于魏王李泰,可谓用心良苦。

    自从李世勣到并州太原任职,少有机会与张亮见面。这次朝庭大朝集,散朝之后,张亮见到了老上司李世勣,免不得互相寒暄一番。

    俩人谈起职事嫡皇子长史,张亮自鸣得意,悄悄的告诉老知己。仆射房玄龄有意将张亮入职尚书省,职事刑部尚书。

    李世勣点点头没有评述,临别摸摸自己的颈脖子伤痕说:“忠诚皇家事,处无为之事,随遇而安,不宜预谋策划。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问心无愧,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