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遇到歹徒
238.遇到歹徒 蓝铃儿在南县陪着mama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又每天想着改良冬桃,沉浸在改良冬桃带来的一个个惊喜中。【】简直有些乐不思蜀了。 荣荣,如玉和可心可意也每天无拘无束过得很是开心。 四个人每天上兴趣班,做作业,一起练习武术,而晚饭后的那段时间,更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四个人去海边散步聊天追逐打闹。 十五岁的荣荣已经是一米八的个头,如玉十二岁,也有一米六了,两个人从个头上看和成年人一样高了,所以老太太也就放心的让他们带着可心可意出去玩,海边也就是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他们几乎天天去,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那天傍晚,他们四个孩子又打打闹闹的去海边散步。 如玉和荣荣并肩走着,可心可意忽前忽后地追逐着。 荣荣道:“如玉,上了高中,竞争更加的激烈了,大家压力也大,别人都去上补习班了,咱们要不要也去上几个班?” 如玉道:“我也听说了,许多同学在这个假期里也不松懈,他们上补习班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复习初中的内容,另外一种就是提前学习高中的内容,无论是去上补习班还是自学,补习初中的内容还是提前上高中的内容,这就看各人的实际情况了。如果你想把初中的内容再弄扎实一点就学初中的内容,如果你想提前了解一下高中的课程就学高中的内容,如果你有自学的能力就自己在家里学,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时间或者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就去上补习班让老师带。” 荣荣深有感触的说:“上补习班有上补习班的好处,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把内容大致顺一便。可是那样的弊端就是没有侧重点,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所以还是自己在家里复习的好。自己那方面薄弱,就专攻这个地方。” 如玉赞同,“是啊!所以我从来不去上补习班,自己的情况自己是最清楚的。老师的思路是带着大家把所有的内容过一遍,所以不适合我。” “对,之前我爸爸给我请过家教,家教老师也看出了我的问题所在。但是那时候我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积极主动性,老师再努力,自己不努力也不行。” 如玉笑道:“现在你的积极主动性倒是强烈了。比我还用功呢!” 荣荣不好意思的笑笑,“没办法。笨鸟先飞嘛!” “不要谦虚,你其实比我聪明多了,只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式也有问题,现在这些毛病都改过来了,学习也就突飞猛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这样的进步,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是啊!借用你的好习惯和好方法,事半功倍,如玉。你怎么会能够摸索出这么好的方法来?” “首先是我mama从小教我要必须遵守这样的好习惯,学习方式总是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在尝试,不管学什么,找出其中的规律就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海边的人渐渐的少了。 如玉道:“咱们回去吧!天快黑了。” 荣荣看看四周,“可心可意这两个小淘气跑到哪里去了?怎么不见他们的影子。” 如玉也有些着急,“是有好一会儿不见他们了。” 荣荣想了想,“我记得他们好像在后面。我们赶快跑回去看看。” 沙滩上已经没有人了,如玉和荣荣焦急的往回跑,远远的看见一个小黑点向他们这边跑来,后面有两个人在追赶那个小黑点。 不一会儿。后面的两个人已经追上了小黑点,截住了小黑点,那个小黑点就像一条泥鳅一样滑开了,但是他跑不了几步,又被那两个明显高于他的人拦住。 跑近一些,如玉眼尖。已经看出那个小黑点就是可心。“荣荣哥哥,好像前面那个是可心,有两个坏人在抓他。” 荣荣也看出来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两人一起加快速度往前飞跑。 只见可心小小的人儿灵活的左冲右突,两个大人就是抓不住他,就算是抓住了,也马上被他轻巧的避开了。但是他毕竟人小腿短,跑不快,所以总是逃脱不了两个人的围追堵截,就这样一方想抓又抓不到,一方想逃也逃不走,想抓到又抓不到,想逃走又逃不走的反复纠缠着。 终于,可心摆脱了他们,拼命往前跑去,却因为心急,一下子被脚下的沙绊倒了。 眼看两个坏人就到面前,可心抓起两把沙子向他们扬去,两个坏人猝不及防,沙子迷到了眼睛。两个人也暂时顾不了可心,本能的用手捂着眼睛哇哇大叫。 这时候荣荣已经比如玉先跑到那里,他一记勾拳打在其中一个人的胸口,把他打得一个踉跄,荣荣又接着飞起一个飞腿,那人顿时一个嘴啃泥摔在地上。 另外一个也如此,因为眼睛里进了沙子,他看不见,就这样像一根木头一样豪无防备豪无阻挡的被荣荣勾拳和飞腿横扫在地。 这时候如玉也跑到了,爸爸教他们练武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了,她记得爸爸曾经说过,面对真正的敌人,把他打趴下,你已经胜了三分,但是你要让他爬不起来,你才能算是胜了八分。现在眼前的两个人明显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对敌人心慈手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时候乘胜追击是最好的选择。 如玉直接跑过去向地上的两个人补了几脚。可心也爬起来踹他们,不管是如玉还是可心,毕竟力道太小,虽然把地上的两个人踹得哇哇叫,但是也无关痛痒。他们试图爬起来,无奈还来不及站起来,就被如玉和可心又踹到了地上。 荣荣补了几脚,毕竟是已经十五岁的少年,力量要大一些,两个歹徒惨叫连连。 这时如玉一直不见可意,心里很是不安,她焦急的问,“可心,可意呢?可意到哪里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