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血之孙吴在线阅读 - 第1241章 二十统帅(一)

第1241章 二十统帅(一)

    战至如今,北方依旧战火纷飞,南方却是即将迎来统一。

    身在西陵的日子里,我时刻派人关注着北方的乱局,同时也关注着益州的局势。

    随着刘裕、陈霸先相继被擒获,伪楚、蜀汉也基本覆灭,如今天下的势力就只剩下我方、曹魏、南齐、北齐、大秦、赵国、大晋、大燕这几家了。

    然而每当我回想起刘裕,我的心中都是一阵心有余悸,只因为这个世界的诸侯太强了!

    一个刘裕尚且如此,北方还有曹cao、宇文泰、石勒、司马懿、高欢、慕容恪,慕容垂,还有不知道在哪个疙瘩蹦跶的拓跋鲜卑,我的心里就不由得一阵心惊rou跳!

    想到这里,本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原则,我开始对我未来的对手们作了一番统计。

    最后经过一番研究,我总结出了这个世界的二十位最强统帅,他们中有的已经在我的麾下,有的却终究会在战场相遇!

    他们分别是:

    二十、石勒(汉赵、后赵)

    石勒(274年-333年),字世龙,并州上党郡武乡县人,羯族。

    十六国时期军事家,后赵开国皇帝(319年-333年在位)。

    石勒的父祖都是部落小帅,他自幼行贩于洛阳,为人力耕,曾被西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耕奴。

    1.永安年间,与汲桑等聚众起兵。

    后投刘渊为大将,转战河北,屡败晋军,驰骋江汉,连战皆捷。

    在宁平城追歼晋军十余万,消灭诸王公大臣,实力大增。

    2.又建“君子营”,与汉族士人合作,尊奉张宾为谋主,并依其“先定河北,后争雄天下”的意见,移军北上,占领襄国,消灭王弥、王浚、刘琨、邵续、段匹磾等势力,控制并、幽、冀三州,息境安民,积蓄力量,阻止东晋祖逖北伐。

    光初二年(319年),自称大赵天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继而向河南发展,占据司、豫、徐、兖等州,与东晋以淮水为界。

    3.太和元年底(329年初),与前赵军决战于洛阳,俘获前赵皇帝刘曜,灭亡前赵。

    随后,秦陇氐羌各族纷纷归附,使后赵基本统一北方。

    太和三年(330年),石勒称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逝世,享年六十岁。

    虽然石勒出身低微,早年饱经忧患,但富于军事才能,政治上也颇有识度。

    虽然不识字,但常听人读史,熟谙古今得失,善纳众议。

    他重视根据地建设,课农造舟,广储军备,扩充兵员;

    制定律令,建立比较完善的行政机构;

    颁布户税制度,注意劝课农桑;

    注重发展教育,加强选官制度的建设,使后赵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

    十九、陶侃(东晋)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衡(一作士行),原籍鄱阳郡鄱阳县,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晋朝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

    陶侃出身南方寒门,早年仕途艰难,官位不显。

    1.八王之乱时,凭借着自身的才干,深得荆州刺史刘弘的重用,参与平定张昌起义、陈敏叛乱。

    2.后更投靠琅邪王司马睿,平息杜弢领导的流民起义,一度被授为荆州刺史。

    因权臣王敦排挤,改镇广州。

    王敦之乱平息后,陶侃再镇荆州,并加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征西大将军。

    晋明帝死后受执政的外戚庾亮忌惮,心怀不满。

    3.咸和二年(327年),苏峻、祖约之乱爆发,陶侃于次年被推为盟主,与江州刺史温峤等组建西方义军,成功讨平叛乱。

    战后因功加侍中、太尉,都督七州军事,封长沙郡公。

    咸和五年(330年),领兵擒获擅杀江州刺史刘胤的后将军郭默,兼领江州刺史。

    咸和七年(332年),派兵经营巴东,收复襄阳。

    咸和九年(334年),陶侃辞官归隐,不久后安逝于樊溪,享年七十六岁。

    获赠大司马,谥号“桓”。

    唐德宗时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至宋徽宗时亦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陶侃从戎四十一年,“雄毅有权,明悟善决断”,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及巩固立有大功。

    又精勤于吏职,两镇荆州,使治下“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为后世所称道。

    因陶侃独特的行迹,招引史家不同的评述,使其成为了两晋之际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

    十八、陆抗(东吴)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赤乌八年(245年),陆抗袭封江陵县侯,起家建武校尉,统领父亲陆逊五千部众。

    赤乌九年(246年),迁立节中郎将,把守柴桑。

    建兴元年(252年),拜奋威将军。

    太平二年(257年),拜柴桑督,后因功迁征北将军。

    永安二年(259年),迁镇军将军,镇守西陵。

    末帝孙皓即位后,担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防于乐乡,遥领益州牧。

    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攻杀叛将步阐,加拜都护,累迁大司马、荆州牧。

    凤凰三年(274年),陆抗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陆抗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是吴国最后的名将。

    ………

    十七、谢玄(东晋)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县人。

    东晋时期名将,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傅谢安之侄。

    谢玄出身陈郡谢氏,自少便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为谢安所器重。

    起家大司马(桓温)掾属。

    1.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举荐谢玄出任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广陵国相、都督江北诸军事。

    谢玄招募流民中的骁勇之士,在京口组织、训练“北府兵”。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大举南下,连克重镇,朝野震动。

    谢玄率军解三阿之围,大败秦军,收复盱眙、淮阴,迫使其败退淮北。

    以功进号冠军将军、徐州刺史,封东兴县侯。

    2.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爆发,谢玄出任前锋都督,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

    后抓住战机,计诱前秦军后撤,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

    3.太元九年(384年),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以功封康乐县公。

    不久后因遭会稽王司马道子猜忌,被调离边境要地彭城,回镇淮阴。

    至镇后,称病自请解职,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

    太元十三年(388年),谢玄病逝于会稽郡,时年四十六岁。

    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谢玄文武兼备,立志挽救危亡,以图恢复。

    他创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战,特别能吃苦耐劳,成为东晋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

    他与谢安筹谋淝水之战,并在前线指挥精锐与苻坚决战,以智勇胜敌,名震江左。

    唐宋以后得以配享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