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青年必读书手册在线阅读 - 第82节

第82节

    募玛丽居里镭基金的全国性活动。很快便筹到能买一克镭的钱。居里

    夫人亲自到了美国,从哈丁总统手上接过了一克美国赠给她的镭。她把这克

    镭捐给了她的实验室。

    1934年7月4日,长期疾病缠身的居里夫人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67

    岁。她发现的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现在还在挽救,而她却成了镭的牺牲

    品,她患的是白血病。

    精彩篇章推荐

    1.第八章“巴黎”、第九章“每月四十卢布”这两章讲述了居里

    夫人在巴黎求学期间艰苦的生活和顽强的学习精神。读来令人发奋,催人向

    上。第94页117页

    2.第十章“比埃尔居里”这是充满阳光的篇章。这一章讲述了玛

    丽和比埃尔居里的相识、相爱。文中对比埃尔居里科学上的成就以及他

    的品质、人格、家庭状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第118页137页

    3.第十二章“镭的发现”这一章描述了居里夫妇在探求镭的过程中

    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和执着探索的忘我态度。第152页163

    页

    4.第十八章“1906年4月19日”这一章叙述了比埃尔居里惨遭

    不测的经过,以及居里夫人对待灾难的态度。第238页254页

    5.第二十章“成功和磨难”这一章叙述了失去丈夫的居里夫人痛定

    思痛,忘我地投入工作,并再次获得巨大成功的过程。由不得让人对这位伟

    大的女性的才智和人品充满爱戴和钦佩。第265页278页

    6.第二十三章“美国”这一章讲述了美国赠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的

    前因后果。读来在感动之余又充满感慨。第309页323页

    精彩语言辑录

    被压迫者心中形成的冷酷无情,是政治压制造成的最不幸后果之

    一。

    我只惋惜一件事:日子太短,过得太快。一个人永远看不出完成

    了什么,只能看出还应该做什么,而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他

    就可能失去勇气。

    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

    有恒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既然有做某件事情的天赋,那么无论如何

    都必须把这种事件做成。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

    该不虚度此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

    合意的希望都放到未来。

    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镭是一种元素,它是属于全世界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

    作者:英李约瑟

    成书时间:1952年

    类别:科技史

    版本推荐:科学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李约瑟教授的煌煌巨著。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古代

    的科学技术,就必须读这部书;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成就,就

    必须读这部书;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古代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就必须读这部书。

    我们国家本来是有编纂历史的伟大传统的,但近代以来,我国科技落后

    了,有志之士急于赶上先进的西方,把精力大都投在学习、应用现代科技上,

    对本民族传统的整理未免就拖延下来。因为语言及文化的相对关系,中国人

    了解西方,相对于西方人了解中国,要广泛与深刻,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研究的深入,中国人也可以写出自己的站在全球历史上的科技史。李约瑟在

    全书的序言里,站在一个西方研究者的角度,列出了写这么一部中国科技史

    的条件,共有6条:1有一定科学素养,并从事多年实用研究;2熟

    悉欧洲科学史;3熟悉欧洲历史;4作为科学家体验中国人的生活;

    5能阅读中文文献;6得到中国学者的指导。李约瑟不无骄傲地说,

    这些难得的条件在他身上都具备了。他在中国呆过一段时间,并与许多中国

    一流的学者建立了友谊,比如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等等。这些都为他的

    工作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本书有两个显而易见的优点:第一,在全球视

    野中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考察;第二,最大限度地搜集了中文文献资料。如

    果你是一个科技史作者,中国人难在第一点,西方人难在第二点。这两个难

    点在一部书中都得到解决,立刻就成了无可比拟的优点。我们就能看到中国

    古代在科技上取得了多么伟大光辉的成就,这些成就与当时的世界其它文明

    相比,显示出何种意义。

    李约瑟是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中了解协会会长。因为

    这部著作,他的名字逐渐为每一个真正关注中国的人所熟知,所赞颂。

    内容梗概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真正的巨著。全书共分七卷,内容包括我国

    有史以来的地理和历史情况第一卷、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第二卷、

    数学、天文学、地学第三卷、物理学、工程技术第四卷、化学、化

    工第五卷、生物学、农业、医药第六卷以及这些学科得到发展的社

    会背景第七卷。仅仅以各分卷的主题情况看,这部书就称得上是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

    但作者不愿在这里就停下探索的步伐,他还讨论了中国哲学中科学思想

    的发生和发展问题。他认为,中国人已经用自己的历史证明了,中国人在较

    早时期至少是和希腊人一样善于推测大自然的法则。中国没有产生亚里士多

    德那样的人物,只是因为阻碍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那些抑制因素,早

    在中国可能产生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人物以前,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了。虽然中

    国人总是运用原始型的理论与假说,但那些经验性的发现和发明,还是对世

    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中国人很善于计划并能进行有用的实

    验来进一步改良技术。很清楚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社会发展技术的有利条件

    虽然少于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社会,但中国古代,却取得了比古代地中海地

    区奴隶制的城邦文化或封建时代的欧洲文明大得多的发展。欧洲从中国汲取

    去的技术极为丰富多彩,可是在公元后头14个世纪中,欧洲人往往完全不知

    道这些技术的来源。

    在欧洲人看来中国也同样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系列惊人的科学创

    始精神,突出的技术成就和善于思考的洞察力。既然如此,为什么现代科学,

    亦即经得起全世界考验、并得到合理的普遍赞扬的伽利略、哈维、牛顿的传

    统,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发展起来,而不是在中国或亚洲其他任何地方

    得到发展呢李约瑟在全书的最后部分提出了这个问题的讨论。

    在第一卷的第五、第六两章里,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史描述了一个大

    致的轮廓。第五章是先秦时期,在史前时期主要讲了农作物和劳动工具,一

    些家畜、家禽的驯养。商、周时期主要讲了青铜器、铁器的制作。第六章内

    容是全国统一的帝国,从秦开始到明末耶稣会传教士的东来。概述了这1800

    年的历史及科技,这一工作是在一种全球史观的背景下进行的。李约瑟考察

    中国的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发现它们的焦点往往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

    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水利工程的改进以及它们

    的扩大应用,如闸门和新的测量仪器等。在宋代,至少有496项水利工程收

    到了效果,而唐代只有91项。在建筑方面,李诫在公元1100年所著的营

    造法式是中国建筑工程的经典著作。宋朝的代数学达到了古代中国的最高

    峰。最重要的,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还是化学,它是在唐代道观里不知名

    的实验室里开展起来的,现在终于的确出了成果:火药成了有用的武器

    宋金之战便是它的第一个试验场。最迟在公元1000年左右,宋朝人就已经用

    弩炮来发射出“炸弹”了。在公元1040年左右写的武经总要这一巨著中,

    就已确定了“火药”这一名称,并且记载了抛射武器、毒气和信号弹、喷火

    器以及其它新发明的迅速发展。

    另一项伟大发明活字印刷术,也出现在这一时期,沈括在梦溪笔

    谈里详细记载了它的发明人及工作原理。而梦溪笔谈正是一部伟大的

    科技著作,科学的内容占全书五分之三,包括许多天文学、数学以及化石方

    面的记载,还包括凸雕地图和制图方面的注意事项、冶金方法的描述以及占

    很大篇幅的生物学观察。中国古代的另外一项伟大发明,也在这部书里有了

    最早的描述,那就是罗盘。

    如果说中国古代有具有独特特色的一种学科,并且在现代还有发展的

    话,那就是中医学及药物学。从第一个大医生扁鹊,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

    开始的中医传统,划过了一条明亮夺目的轨迹,到明朝出现了一个总结性的

    人物李时珍,他的本草纲目,无疑是明朝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李约瑟指

    出,李时珍在和伽利略凡萨利乌斯16世纪德国名医,现代解剖学的奠基

    人的科学运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对任何人来说都

    是难能可贵的。本草纲目共62卷,详细叙述了约一千种植物和一千种动

    物,并说明它们在药用上的价值和可能具有的价值。他还非常精确地讨论了

    蒸馏法及其历史、预防天花的牛痘接种、水银、碘、高岭土和其他物质在治

    疗中的用途等等。

    总体来说,李约瑟这部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向全

    世界说明了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

    献。

    精彩篇章推荐

    对具体学科在历史上的情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按我们在内容梗概中的

    说明选读相应的分卷。试图了解一般情况的读者,我们推荐以下章节。

    第一卷第一章,序言本书写作的缘由和科学史的写作方法。

    第五、六章,历史概述中国科技史概述。

    第七章,中国和欧洲之间传播科学思想和各种技术的情况作者反

    驳了形形色色的“传播论”,论证了中国人的**发明和发现。

    精彩语言辑录

    没有一个民族或一个多民族集体曾经垄断过对科学发展所作出的

    贡献。

    中国所能提供的古代原始资料比任何其它东方国家、也确实比大

    多数西方国家都要丰富。

    中国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有编纂历史传统的国家之一。

    罗马的文化在劳动人民中的根基是如此之浅,以致不能抵御这一

    变化。相反的,即使在汉代中国,文化也已深深地植根在广大的农民大

    众之间。

    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

    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

    作者:爱因斯坦

    成书时间:1916年

    类别:科普读物

    版本推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提到相对论,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一个伟大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

    坦。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汤姆孙1919年说: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人类思

    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是发现一个外围的岛屿,而是发现整个

    科学新思想的大陆。”物理学家狄拉克认为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大概是人

    类已经作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发现”。说这些话的时候,正是天文观测精确

    地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偏转的预言之时,这轰动了全世

    界。

    爱因斯坦是什么人他怎么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声望

    爱因斯坦18791955是个犹太人,生于德国。1900年他毕业于瑞士

    苏黎世工业大学。由于他具有**思想和离经叛道的性格,大学一毕业就失

    业。两年后他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找到技术员的固定职业。他利用业余时间

    在1905年3月到6月这4个月内,写了4篇论文,在物理学3个不同领域辐

    射理论,分子运动论,力学和电动力学的基本理论都分别取得了有历史意

    义的成就。其中的一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根本不同于传统

    观念的空间、时间理论,这被他后来称为“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只是在

    德国比较受人注意,其他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不接受它。而爱因斯坦没有理

    会这些,继续他的研究,其间也有停顿,也有挫折,但到了1915年底,他已

    有了结论。第2年初,他写了一篇完整的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引力理论,以它思想的深湛、丰富和形式的完整、美

    丽而令人赞叹。可是在它产生以后,能够验证它的实验事实却非常之少,有

    人甚至慨叹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何等美丽的理论,可是实验却少

    到令人羞愧。”还有人认为,广义相对论是理论物理学家的天堂,实验物理

    学家的地狱。最初的轰动效应过去了,广义相对论一度成为冷门,但随着实

    验手段的进步,它又形成研究的热潮。

    爱因斯坦是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伟大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奖是因为光

    子理论,第二次才是相对论。虽然他已发表了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他仍然愿

    意写一些通俗的读物,把这一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介绍给更多的人。我

    们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枯燥的版本学。这本小书是1916年,即广义相对论发

    表那一年就写了的,他显然十分喜欢这项工作,不断地修订再版,直到他去

    世前3年,即1952年,出版了它的第15版。

    内容梗概

    虽然这本书是通俗读物,作者选取的事例火车、箱子也易于理

    解,但爱因斯坦是按照严格的逻辑推出它的结论的,本文限于篇幅,显然不

    能这样做。书里有许多著名的公式,虽然不是特多,本文的体裁也不容许写

    进它们,但我还是保留了最著名的一个。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爱因斯坦在何种条件下发现了这样的伟大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伽利略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受到了强有力的挑

    战,物理学的宏伟大厦摇摇欲坠,为解答以太之谜,洛伦兹与彭加勒都做出

    了巨大努力,他们在一只手已叩响相对论的大门时停下了。他们囿于牛顿关

    于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观念,不能做出根本性的突破。青年爱因斯坦没有

    思想包袱,有的是**的批判精神,自然界的统一性的思想,他不能容忍自

    然现象的统一性被破坏。

    早在200年前,伽利略就发现,所有的惯性系,对于表述力学定律都是

    同样有效的,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特殊的惯性系,这就是说,任何力学实验

    都无法辨别惯性系本身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的相对性,在古典力学中普遍

    存在,但在麦克思韦电动力学中不能成立,因为它只适用于静止的坐标系。

    爱因斯坦认为,这种不对称不应是自然界所固有的,问题大概出在我们了解

    自然界的概念和理论上。他发现,只要把作为古典物理学基础的空间和时间

    概念进行适当的修改,这种“不对称”就可以消除。他在一个最平凡、最简

    单,也最不成问题的问题上找到突破口,这就是所谓“同时性”问题。他设

    计了一个纸上的实验证明,两个在空间上分开的事件的所谓“同时”,取决

    于它们相隔的空间距离和光信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