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昼夜潜行在线阅读 - 第八章 教唆

第八章 教唆

    程椗满脑子费解的走了。

    莫杵榆拿着麻布巾走出来道:“你跟他废话什么。”

    “这小子人不坏,就是沾了点市侩气,没完全掉钱眼里,试着纠正一下,说不得以后有用。”

    莫杵榆来到井边打了水,拉张小板凳坐下,解开上衣道:“没等你纠正完,这人应该就堕入魔道了。”

    “既然你提到魔……”三娃正经起来:“别怪我考虑多,你不信我妖魔出世,这天下也安生不了多久,我们不仅要自保,要活下去,我还希望你能为更多人考虑,共同面对未来的大变局。”

    莫杵榆没有多言,自顾自的擦洗身子。

    目前日子刚有起色,三娃就考虑什么天下大事,这天下,是能轻易让他们左右的吗。

    或许三娃可以,他不行,他就想开间小馆子,让许氏、莠儿、幺妹能安生。

    洗完澡,莫杵榆来到厨房盯着盆里的豆子发呆。

    做豆腐,在这个时代不是轻易的事。

    北方一般吃的是老豆腐,也便是卤水点豆腐。

    莫杵榆想做的是嫩豆腐,因为更配鱼汤,还可以做豆腐脑。

    大汉从县里回来时,已经给他带来白虎石,也就是石膏。

    南方嫩豆腐采用熟石膏凝固,将石膏烧热磨粉,掺水搅拌如淀粉水般,再掺入豆浆中等待凝固,之后得到豆腐脑,也便是豆花。

    豆花制成豆腐也不难,用网布包住豆花放入磨具中,木板一压,再垫块石头增重,挤出水分,用不了两个小时就能成形。

    问题是磨豆浆啊!

    没有电器,靠手磨不是一般的折磨人。

    “光想鱼汤配豆腐,制作过程完全给忽略了,得想个办法!”

    “早给你准备好了,拿去。”三娃拖着小板凳爬进厨房,把插在背后裤腰上的木板解下递给莫杵榆。

    莫杵榆拿起看了一眼,不由皱眉。

    三娃在木板上画了一幅图,是幅超远这个时代的蒸汽机图纸,并不复杂,材料也尽可能简化了,毕竟只是推动一个磨盘,能用木头绝对不用钢铁。

    “不说炼钢问题,光是你这叶轮你要能做,是你自己造还是找王家?”

    三娃往小板凳上一坐,老神在在道:“这粗活,王铁匠就能干,不用我出手。”

    “你确定?”莫杵榆皱眉。

    “你在担心什么?”三娃反问。

    莫杵榆转移话题,指着目标上的齿轮道:“用木头制没多久就要换,我们不可能好时间造,又得找人。”

    “你觉得,就因为一个齿轮被人盯上?”三娃反问。

    莫杵榆默然不语。

    “你太小看古人了。”三娃高深莫测道:“现世历史的张衡、马钧、祖冲之都是这方面的行家。”

    “你都说……”

    “这世界的历史虽连商朝都没能出现,便走偏了,但能人也不是没有。”

    莫杵榆皱眉。

    三娃继续道:“我在县里见过用木齿轮造的车,没有发展到铁制,原因可能与我们那想象,朝廷重视程度不足,儒学高于一切,在读书人眼里是奇技yin巧,长辈眼里不务正业,饭都吃不饱,谁有闲情考虑这?”

    三娃拍拍蚊子,又搓搓小脸接着严厉道:“我们知道工业的重要性,是我们生长在工业时代,饿死也要搞工业,他们……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相隔四百年,活字印刷完全普及耗费六百年,前后光阴千年。”

    莫杵榆道:“你怎么不说到打印机普及又用三百年。”

    三娃白了他一眼,轻叹道:“科学不是扶摇直上,不是登山,它是金字塔,你甚至不知道你搭的金字塔是正三角还是倒三角,摸索需要时间,需要人,更需要挑战失败的勇气与对未知的前瞻性,这里的天才有了想法并付诸行动,结果是什么,十里八乡茶余饭后的谈资?当成果出来,大家觉得好用就用了,不会考虑太多,怎么普及?”

    三娃摇头连连,让莫杵榆给他打碗水,喝完继续道:“人不是没考虑献官,实乃结果令人寒心,成为官员晋升的筹码,荣誉让官员拿去了,发明者得到什么?史书里的无名氏吗?换另一条路,商用,看似固然可,但也无法避免两种结果,其一,发明者打黑工。二,大家效仿。东西一拆,什么构造都摸透了,能赚钱就有人做,看似推动发明,其实是扼杀了创造力,这两种结果对发明者来说是残酷的。”

    莫杵榆道:“跑题了。”

    “并没,虽然不是一个世界,但区别不大,也是我们迟早要面对的。”

    莫杵榆没好气道:“你还真是不死心啊。”

    三娃严肃道:“天下大乱时,你以为你能躲得过。”

    “正好。”莫杵榆笑道:“战争可是工业的催化剂。”

    三娃回怼:“安于现状是创造力的最大杀手。”

    莫杵榆也拍死一只蚊子道:“你这说法我不反对,也不苟同。”

    三娃一叹,苦口婆心道:“战事一开,将没有纯粹的百姓,武器作坊一扩再扩,参与研究和制造武器的人将爆炸式增长,你是匠人之后,很难逃得过,虽这种局势下,朝廷对研究人员赏赐极高,但战后呢,只是简单回家种地吗,不,为了防止技术外泄,私造武器,会有很多人要死,发布禁令只是后者的打压,就如王家,你也看出来王晴霁很不简单,她的言行举止完全不像一个乡野铁匠的女儿,我不支持战争,但我支持备战。”

    “要不咱聊聊星球大战?”

    跑题嘛,莫杵榆也会。

    三娃没辙了,叹道:“行,走一步看一步。”

    ……

    翌日天未亮,莫家四人就起来处理食材。

    豆腐制作暂时只能人工,所幸许氏有自己的小石磨,磨起来不费力,却要耐力。

    莫杵榆和莠儿时不时来跟她交换,有时候忙起来,三娃也要上阵。

    每个人都有事做,在莫杵榆安排下没有手忙脚乱。

    他自己事最多,熬汤到半要烧石膏,烧熟石膏还要捣碎,取些石膏粉加碗水,倒入豆浆中,还不停看莠儿工作。

    莠儿用平底锅煎虾米,昨天煎了几块饼后她有了些经验,发现只要控制好火候,慢慢来焦不了,只是鲜味会流失,而且没有榆哥做得那么好看,缺乏光泽,但总比糊到没法吃好。

    又不是谁的舌头都跟榆哥似的,她莠儿就吃不出来区别。

    莫杵榆在炖上第二锅鱼汤后,换下许氏,让她休息,自己边磨边对莠儿道:“大个的虾别煎,留做虾饼当早餐。”

    “虾饼咋做呀?”莠儿学着莫杵榆抓起竹片,一铲一翻再一压,把虾米煎得香气四溢,显得很熟练,还得意看了一眼榆哥,仿佛只要榆哥口述,她就能把虾饼做出来。

    莫杵榆笑道:“把大虾子掐头去尾,挑去虾线,虾头留着煎虾油,虾rou剁碎淋上姜汁,加入葱白末,混合面粉搅拌……”

    莠儿听蒙了。

    一旁许氏不住一笑,看了眼身边小灶上的罐子,里面煮着豆浆,尚未烧开,便向莫杵榆笑问:“榆哥从哪里学来的?”

    正打算尝豆腐脑的三娃闻言就道:“老神仙教的,我都听到了。”

    好家伙,这让莫杵榆如何解释?

    许氏看向三娃笑道:“老神仙也食人间烟火吗?”

    三娃故作幼稚道:“嗯,不然要贡品作甚呀。”

    许氏更乐了,过去抓过三娃手里的竹片刀,就给他碗里片几块豆花,用莫杵榆一早熬好的麦芽糖浆倒上,加点凉白开,一碗甜豆脑就算成了。

    虽然麦芽糖甜度不及蔗糖,但这年头蔗糖在北方稀少,且价格不菲,莫杵榆就算搞到也舍不得用。

    至于咸豆花,一来材料稀缺,二来要上好的酱油,一文一碗得亏死,两文平价,三文才能赚钱。

    三文吃碗咸豆花,那人得多金贵?

    什么时候,他把酱油搞出来再说,这玩意发酵期长,现在做也得明年才能吃到,而且培育曲菌也是件麻烦事。

    自然培菌是瞎猫碰死耗子,买米来自然发酵,等它出现各种菌斑,再找出需要的米曲霉菌,提其孢子用粮食再培育,如有杂色,或明显的色差,说明霉菌不单一,还需去除不用的霉菌,直至大米生长的菌斑色泽统一为止。

    有了米曲霉,各种酱料都能制作,但要说能最快制成的,就要数甜面酱了,这也是搭配煎饼的绝佳酱料。

    念及此,莫杵榆轻声询问三娃:“知道米曲霉吗?”

    三娃憨笑:“给我准备几斤米,过几天就有。”

    “别整成黄曲霉了。”莫杵榆不放心道。

    三娃反问:“一加一等于几?”

    这就是绝对自信的意思了。

    莫杵榆也不是很担心,米曲霉古人都能提取,何况三娃。

    培菌很重要,天然发酵杂菌多,只有杂菌越少,失败概率才越小,损失跟着少,制造的酱料更纯,口味更妙。

    当即莫杵榆出去购买大米给三娃。

    而三娃为了制菌,今天就不跟他们去摆摊了,幺妹只能放在摊位后的草地上,离得近,也不怕她乱跑。

    小丫头也喜欢在草地上翻滚,玩泥巴,咿呀咿呀的,可爱极了。

    尚未到中午,河口村头外就聚集了一群人。

    有人坐着,有人蹲着,在树荫下乘凉、吃喝、闲谈成了旅途必不可少的减乏乐趣。

    “榆哥,你看这行不行?”

    “还有我这些碗,你看够用不?”

    两对村民夫妇搬着自家的桌凳和碗筷,来到村口。

    正在煮面的莫杵榆抬头笑道:“多谢贾叔杨叔,回头我再把钱给你送去。”

    “不急不急。”贾亥和杨仝客气两句,回头与自家婆娘把东西放下便要离开。

    许氏赶紧叫住四人,先后端上四碗甜豆花招待他们。

    四人确实有些馋,一直听说榆哥手艺如何好,究竟好在哪却不知,此时也不推托,谢过就捧着碗,大口大口的灌豆花。

    豆花入口即化,带着丝丝麦香的甜,滑溜溜的在嘴里游来游去,麦香与豆香肆意的挤满了口腔,四人仿佛咀嚼都没有,转眼就咽下了一大碗。

    “俺就没吃过这么滑嫩的豆花。”贾亥感慨道。

    杨仝也抹嘴赞道:“真香啊,难怪榆哥能把生意做起来。”

    他曾经也想挣点路人的钱,不过只是卖茶汤,险些赔得低掉。

    四人吃过豆花不再逗留,起身回村开荒去了。

    当然开出的河滩地属于孙家的,他们只是拿工钱。

    至于一亩多少莫杵榆也不知。

    他们一走,边上席地的路人迅速围成一桌,那些慢了一步的路人不由苦笑。

    “小郎君不厚道啊,都是客人,为何只照顾他们。”有人抱怨。

    这是莫杵榆故意的,连时间都掐准了,却没有告诉外人,只道:“实在抱歉,几位豆花钱免了。”

    “哎呀,俺们呢?”刚坐下的人不悦了。

    “免,都免都免,不过小本生意,只要消费满五文,我就赠一碗。”

    众人一听,齐声叫:“好!”

    “小郎君是个痛快人!给俺来两份鲜虾煎饼带走。”

    莠儿立刻喜滋滋道:“就来!”

    莠儿与许氏不觉得莫杵榆的豪爽有什么问题,在她们眼里食客就是衣食父母,只要不赔本,能养家糊口就成,送点豆花只是少赚点钱而已。

    却不知莫杵榆的促销手段,并非他为了维持村头霸主地位,搞死见利横插一脚的村民。

    以他手艺,跟他搞竞争就是自寻死路。

    赠送豆花,是让所有路人止步在他摊前,逐步养成的饮食习惯。

    往来路人最多的是商运赶脚,占了至少六成,且三天两头往来济濮两州,留住他们的胃何愁没生意?

    甜豆花要卖也只是一文钱一碗,虽然一天下来也能挣不少,但比起留住客人,促进消费来说,这一文送出去,能换来五文钱收入。

    算上成本平均下来不亏,而每点亮一个潜在客户,就能多整一份,换算起来还是赚的。

    时至酉时,下午五点,客人陆续走空。

    汤家四人收拾东西回家,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关门算账。

    “扣除开销,今天只有一百八十三文,比我估算的少了些。”莫杵榆说完,许氏笑道:“已经很多了,榆哥莫要贪心。”

    还是如之前,莫杵榆分给莠儿九文,许氏二十文。

    “莠儿把今天的豆选好,晚些就泡了,我出去一趟。”

    大家知道他去采购,便开始准备晚饭。

    莫杵榆没有直接采买,而是来到了贾亥家里。

    “榆哥给多了,十五文就成。”

    贾亥想退回十文,莫杵榆拒绝道:“虽然这些器皿是贾伯自己烧的,但贾伯又不欠我家的,自然要给市价,另外还请贾伯多烧制一些,我还用市价买。”

    “榆哥不嫌俺烧的丑,俺就给你烧,不过真不能要市价,给个七成就行。”

    莫杵榆没有坚持,问道:“贾伯可会烧大件?”

    “大件?多大?”贾亥好奇问。

    莫杵榆比划个一尺半口径,高两尺五的圆柱桶形状,问:“这般大就够了,能烧不。”

    贾亥皱眉,直摇头,却道:“这能赶上缸了,烧是能烧,但俺没这么大的窑啊,俺那小土窑只能烧陶碗,这么大的陶罐塞进去也没发烧。”

    莫杵榆道:“新造个窑,工钱我出,你报个价,我虽然无法一次结清,但能保证一天给你二十文。”

    “那咋成。”贾亥立刻摇头,便在莫杵榆以为他拒绝时,贾亥问:“榆哥你到底咋想的?”

    这次轮到莫杵榆皱眉了。

    贾亥的意思很明白了,他看出莫杵榆图谋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