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河神祭,妥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起于微末第一百七十六章河神祭,妥门口热闹不歇,竞相传递好消息。 院里的人穿梭不停。 “箱子都放到东厢房里去,垒好。” “瓷器分开来,盘和罐拿到那边去,茶具放到二进院北边的书房里。” “梁大人,这屏风放哪?书房吗?” 屏风? 梁渠上下扫视,定睛在问话人手中巴掌大的座屏,中间插着一块云石。 原来是块砚屏。 专门置于砚台前挡风,好让墨干得慢些。 都是家当啊。 为何总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富贵人家随便一样东西,别说用,见都没见过,拎出去就值个不少钱。 “张大娘,麻烦帮个忙,你带他们去一趟书房。” 三进院不小,没有吩咐不敢随意乱闯。 “阿兴,别铡草了,替我去一趟平阳县,告诉我师父我靠上次念书的法子得了爵位,别说错了,是大造爵!” 梁渠来到马厩,对正在铡草的小马夫喊了一声。 范兴来,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帮着他管理马厩,喂养赤山,也负责打扫院子和跑腿。 父亲范先发是杨府里的马夫,去杨府对他来说是熟门熟路。 “好的,我马上去。” “等等,这個给你。”梁渠从怀中掏出两个小锞,“自己坐板车去,快一些。” “梁爷,板车用不着那么多。” 范兴来捏着两个小锞,一小锞那是二两银,两个是四两银子。 别说板车只要几个铜板,黄花闺女出嫁坐花轿都没那么贵的。 他怀疑梁渠是不是大手大脚惯,不知道从义兴市坐板车到平阳县里要多少钱。 梁渠挥挥手:“我知道用不着,就是给你的。” 家里一共就三个佣工,怎么说他都是得了爵位,那么小气做什么,一人一份打赏。 范兴来大喜,他一个月工钱也才六钱银子,忙不迭的收入怀中! “谢谢梁爷!我马上去!” “让你快没让你急,小心摔着!” 梁渠对着背影喊了一声,再回头看赤山,赤山踩了一下马栏,打上两个响鼻。 它还没吃饭呢。 “急什么,我给你铡行了吧!” 梁渠从地上接过草捆,按照一定长度将草铡断。 有道是“寸草铡三段,没料也上膘”。 赤山的饲料一点不便宜,得吃专门的琅草,混着rou食,大豆,寻常人家根本养不起这个大家伙。 喂完马,院子里的家伙事收拾的差不多。 几个大箱子按照吩咐放在东厢房里,里头能用得着的器具都摆了出来。 梁渠给大家一人发了两个小锞以示感谢。 “梁爷高义!” “多谢梁爷!梁爷高升!” “是诸位辛苦!” 梁渠作揖,送众人出门。 晚上吃饭,家中用度器具全部焕然一新,盛菜的碗碟都带了花纹。 梁渠修炼完今日金身,摸着怀里沉甸甸的印章,心头甚喜。 生活越来越好了。 …… 第二天上午。 三院西边。 梁渠蹲在地上,手指插入泥土中,泥浆水顺着土颗粒的缝隙流出。 “差不多就是那么大,够了。” 梁渠捻捻手,把泥土抹在地上,随手插上一根树枝,站起身来环顾。 七七八八的树枝围出一个圆形的土地,不是太大,十多米的直径。 经过勘探,他决定在三进院的西边挖出一口池塘。 宅后有池塘,家败人丁空,不太能挖。 西方属金,金能生水,三进院侧边位置是最好的,挖出来不影响风水。 梁渠家原先比较穷,住的地方偏僻些。 西边和后面是一片小树林,小土坡,有人家,但离得比较散,开拓出去很方便,没什么阻碍。 届时三院西边的耳房外面搭个木栈棚,延伸出去做一个平台,眺望池塘,夏日观荷,格局上与杨师家差不多。 老砗磲今后能待在小园子里晒太阳,平时顺着地下河进出。 它速度慢是相对而言,正常人走路的进度还是有的,沿着地下河,到江里去只要几刻钟。 “顺子!把那边的铁锹拿过来!” 边上挖坑挖泥巴的小顺子拍拍手,拖着铁锹过来。 梁渠拿上铁锹绕着周边铲出一个圈,做好标记,等明天雇人过来挖坑。 “梁大哥,府里有人找!” 范兴来喘吁吁的跑过来喊。 “晓得。”梁渠点点头,“顺子别玩了,回去吃中饭吧,还是今天来我家吃?” “我娘今天做好吃的了!” “那早点回去,别搭路人的茬。” 顺子点点头,抓着根笔直的树枝一路削掉繁茂的春草回家,嘴里发着欻欻声。 目送顺子进门,梁渠跟着范兴来进到厅堂。 “梁大人!” 等候多时的访者躬身一礼。
“找我何事?” 梁渠坐上首位,饮了一口茶水。 管家欠身:“我家大人听说梁大人想cao办河神祭,特意嘱咐我来……” 梁渠放下茶盏,指关节扣两下桌子。 “不是我想办,打我出生起,义兴市里每年河神祭都没落下过。伱们从其他地方来,不沿江居住,不懂里头的意义。” 事情得分清楚,否则就欠了人情债。 管家身子压得更低:“梁大人说的是。” “你家老爷是谁?” “东边李宅的李老爷,比不得梁大人年少有为,家里只有些薄产,几间铺子,这次来只是想表个态,河神祭我家大人一定支持……” 消息传的比想象的更快。 送走这位李宅管家不到半个时辰,又有人上门。 “梁大人,我家大人说……” “梁大人,昨夜听说……” 陆陆续续,几个大户都派人过来告知,他们愿意支持河神祭的举办。 对大户来讲,支持办个河神祭只是费点功夫,压根不算什么,若是能靠此讨好梁渠,那是大好事。 傍晚。 原义兴市乡老,陈家族长陈兆安亲自登门,进来便表示他支持梁渠当义兴话事人,咳,cao办河神祭。 “哪里哪里,小辈懂得地方太少,唯恐恶了河神,到时还需陈老多多帮衬。” 梁渠忙道。 义兴市那帮乡老受到新乡民的冲击,日子过得不怎么好,唯独陈兆安不仅没衰落,反倒扎住脚跟,绝对是有能耐的人。 各式各样的风俗,祭奠,离不开本地的老人,他们懂得最多。 陈兆安听得心花怒发:“咱们义兴市一千多号人,梁大人是头一位发迹不忘乡民的!河神祭能办起来,大家都得承您的福! 别人我不管,到时候义兴市的千百号人,一定全部都来!谁敢不来,就是数典忘宗!” “陈老言重。” 义兴镇人口激增,许多新搬进来的都不是渔民,不兴河神祭那一套。 钱事是小事,梁渠不在乎每个乡民凑不凑那几十个铜板,他要的是人。 人到位,自个掏钱都没问题。 本想着放出消息,借自身的地位与影响,影响到别人的想法。 各家大户带个头,起个引导作用,剩下自然水到渠成。 没想到效果如此之好。 河神祭,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