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忠贞
吃着一口带着肥油的腊rou,甄苦终于活过来了。 虽然在城头上才只有十几天,但甄苦却仿佛过了一辈子。他不是没遇到过兵荒马乱的时候,就说他所在的中山,鲜卑乌桓都打进来过。但那会他有族兵护持,有坞壁庇护,岂能是现在能比的? 念此,甄苦在心中又将那沮授骂了一遍,真的是不讲究,苛待功臣啊! 将剩下的rou分给与他出生入死的十余名徒隶后,甄苦躺在椅塌上满足的休息了。 别说,有那十几日在城头的经历,甄苦对待这些人到底是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然这些人也配吃rou? 外面的暴雨还在哗啦啦的下着,看不到一点停下的样子。电闪雷鸣中,想到还要城头上戍守的吏士,甄苦就自鸣得意。 还是我老甄最机灵。 …… 这世上谁又能比谁更机灵呢? 当城外土坡一倒,城上的吏士们就懈怠了。再加之暴雨倾盆,楼上根本没有遮掩,所以毫无意外,大家都下了城躲雨休息了。 这深深长夜,暴雨倾盆,又能出什么意外呢? 所以意外就来了。 在声声炸雷中,矗立在城外典韦大营的三座巢车移动了。 这三辆巢车自被立起来后,就没被移动过,只让城上的汉军们以为又是贼军修造的望楼之类。 磅礴的暴雨中,没有人喊号子。 数百人披着蓑衣,在前拉动着绳索。这些做惯了苦功的赵人徒隶们并不觉得有多苦,反而期待着回营后提供的热酒。 要说这泰山军到底是体面的,对他们穷苦人没话说。据说,这酒在人家军中是禁止饮用的,反倒是为了给他们驱寒还专门提供了。 没话说,好听的话他们这些赤脚也说不出,反正就是卖命拉吧。 在前面数百人拉着三架巢车缓缓靠近城墙的时候,巢车后列着三营甲士,皆披着蓑衣斗笠,在暴雨中沉默前进。 轰隆的炸雷完美的掩盖着巢车轰鸣移动的声音。 很快巢车就已经靠到了壕沟边,然后停了下来。 在最左边的一营兵前,一个赤帻甲士对边上的典韦道: “校尉,就到这吧。我陈广必然带所部拔下城头。” 典韦拍了拍陈广的肩,笑道: “嗯,我信你。但我是说如果,如果事有不偕,就带着弟兄们撤下来。我典韦已经折了两个老部将了,不想你们再如此。” 陈广龇牙一笑,望着前面黑黝黝的城头,狞笑道: “放心吧。校尉你就在下面等我捷报,看我将贼将首级拧下献给你。” 典韦锤了一下陈广的胸甲: “不错,是我的兵。不是我老典被关帅三令五申不能先登,必然是要带你们杀上去的。那我就在这里等你们。去吧。” 随后陈广一马当先,绰着一把短铁矛,就从巢车内的云梯爬上了巢车。然后就有一队五十甲兵随后跟随而上。 另外两辆巢车也是如此,皆是部将亲帅精兵先登上台。 随着陈广一声令下: “放” 左号巢车的踏板率先放下,随后轰隆一声巨响,砸在了襄国城头上。然后又是两下巨响,另外两巢车也准备登城了。 这三声太过巨大,即便是已经退到城下的汉军吏士们都清晰的听到了。有几个精干的军吏立马意识到不好,忙率着部下们就登上城头。 当他们上了城头时,对面最后一名泰山军甲士正好跳到了城头上。 双方就在这暴雨中互相看着,然后一声暴喝,两方人就厮杀成一团。 汉军一方见那三辆怪车还在源源不断的向城头输送着敌军,忙令弓箭手发火失去烧那三怪车。 这命令一下,弓手们面面相觑,一个人大着胆问: “这般暴雨,就是弓弦都拉不动,更何况要发射火失呢?” 那吏士大骂彼辈蠢驴,呵斥对方不知道要火油吗?弓箭射不得,那就用火把扔,总之他只要结果。 一顿呵斥,那些弓手们慌慌乱乱的去找火油去了,反倒分了正面抵抗泰山军的兵力。 但汉军中也有真聪明的,眼看着这形势,城头是定然守不住了。他用力敲打城头上的警钟,给城内预警,然后就带着部下们退下了城头,然后沿着甬道准备撤往瓮城。 随着城头汉军不断撤退,很快泰山军就牢牢占据了襄国外城。但令人意外的是,占据外城的泰山军并没有衔尾追杀下去,反而沿着坡面继续前行,牢牢占据着甬道的两壁。 …… 锐利高亢的警钟声即便是在雷声中都穿透到了内城。 当沮授听到这警备声的时候,他正伏桉捏着之前刘惠送来的常山王的符印沉思。 他还是对刘惠抱有疑虑,一方面是这印上的血渍看着不像是新的,一方面还是之前刘惠说的口信,太顺利了。 刘惠说,常山国尽发国兵八千,还有乌桓兵两千骑,已经南下过了柏人一线,现在正在渚水南岸,随时就能突袭城外的贼军大营。 他此次入城来就是和沮授约定好袭击时间,好两面前后夹击。 说实话,这情况好的让沮授都有点不相信。别国都是以邻为壑,偏偏常山国这么急公好义? 再加上,他对常山王的秉性还是了解的,不说贪生怕死那么夸张,但也是胆小如鼠,毫无当担,他有胆子支持常山兵南下? 所以自一开始,沮授就没将援兵的希望放在郡北四国,反而认为巨鹿郡发援兵的可能性还要更大些。 但千言万语还是那句话? 万一这是真的呢? 所以复杂就复杂在这。就骑沮授本心,他又岂能不希望这事是真的,毕竟万余兵力在侧,他和常山一方只要勠力同心,那泰山贼可破啊! 捏着符印,沮授终于下定决心准备扣押刘惠,他决定不能冒这个险。 但就在这时候,意料之外的警钟声突然大起,沮授大惊失色,再不顾不上刘惠,披衣就冲出室外。 此时两方的廊巷中,幕府的幕僚和部将们都纷纷赶来,他们看到沮授出来后,迅速围了上去。 沮授一出来就问: “哪里传的警备声?” 身着戎装的刘固抱拳出列答道: “回国相,听声音是城门处的警备声。” 沮授还要继续问,一个满身泥浆的军吏就已经奔来,他是驻守在瓮城的军吏,道: “国相,外城失守!” “什么?” 此时诸多幕僚和将领大惊失色,他们无法理解泰山贼是怎么在暴雨中攻上城头的。 但现在讨论这个于事无补,沮授接着对那送信军吏道: “现在贼军到了何处?” 但出人意料的是,那军吏告诉大伙,泰山军在拿下外城后并没有突入而是清空了城门的石堆,就守着城门和城墙。 就在沮授还在思索的时候,一边一直隐没的刘惠突然走出队列,对沮授道: “国相,必然是常山国援军的消息已经被泰山贼探得,所以冒雨也要攻城。至于彼辈停下不攻,不难理解。自古夜战就最难,又是在这暴雨中,在城头上战还好说,一旦下了城头,攻入城内,人生地不熟,自取败亡。” 有了刘惠的提示,不少将领也持此论,认为泰山军是在等天亮了再攻城。 于是,不少人暗自舒了一口气。 沮授皱着眉,点了自己的扈将丁武带着赤头军出瓮城,去将外城和城内给夺回来。 听得这个命令,人群中包括李定、赵容等将皆暗自咋舌: 这国相对自己人是真的狠! 暴雨下与有优势兵力的贼军夜攻,也是敢想的。 在场人都知道这个任务的难度。但丁武眉头没有皱一下,就领命下去了。 随后沮授就让厨寺那里准备一些吃食给幕僚和将吏们,然后就将刘惠单独喊入到室内。 刘惠从容的随着进去,但紧接着就听到一个石破天惊的声音。只见沮授问道: “你作为刘氏子孙,为何从贼?” 刘惠内心一紧,正要辩,就听到沮授自顾自道: “也是,如果我是真定王之后,也多半投泰山贼了。毕竟被汉室迫害成那样,又见到那泰山贼像是个能成事的,为何不投?是我也投!” 听到这话的刘惠,本来还要辩解,突然就鬼使神差问了句: “那沮国相为何不投?” 一出此言,刘惠就暗道不好。
果然那沮授也笑着看他,然后就是惨笑: “我为何不投?我受卢帅简拔至此,自要忠于任事,要对他的信任有个交代?再说,泰山贼,道贼也,我名教之敌,我沮授如何会投这等人。” 刘惠认真听了,后反问了一句: “沮公,你不负卢帅,那卢帅不负你了吗?你坐困愁城,可有一兵一卒来此?” 沮授打断了刘惠的话,正色道: “好啊,你果然是从了泰山贼,之前还说有常山国的援兵,现在就说无一兵一卒。” 面对沮授的戳穿,刘惠毫无惧色。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机会,那就是说服沮授投降,虽然一着不慎,他就可能丢了性命。 但大丈夫富贵险中求!没这个意识,还投什么泰山军,去山里种地不好? 所以刘惠坦然自若,对沮授道: “沮公,你自己也看清的。如说不负,你为那卢植守城月余,可以说不负。但卢植可分了一兵一卒于你?在你被围后可有掉援军给你?实际上,沮公你就是那弃子。” 沮授沉默了,就在刘惠以为自己说服有效的时候,沮授回道: “你说的很对。但我沮授所忠,不是为了忠于某个人,而是不负心中的信义。如果只是某种对等的忠义互换,我沮授岂不是也是寻常的朽者?” 刘惠实在无法理解沮授说的东西,就连孔子都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也讲,“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别人如何待你,你如何待别人,这才是应该的。哪有像你沮授这样的,那不是愚忠吗? 实际上,如果张冲站在这里,他可能就理解了沮授了。 怪不得历史上袁绍以其为谋主,忠言不纳,又夺其军,最后其人还能为袁绍宁死不降。原来这人是个忠于某种理念,以理念为生的纯人。也许后世如岳飞的,也是这样的吧。 虽然刘惠不理解,但能舍生就义者还是让刘惠大为动容,于是他再次劝道: “沮公,你知道现在的情况的。现在外城已失,又非常谨慎的没有选择夜攻复杂的瓮城。你真的觉得赤头军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夺下城门吗?估计沮公你自己都不信。” 抿着嘴,看着羸弱的沮授,即便不忍,刘惠还是说出了残酷的话: “所以明天天一亮,就是这襄国城陷落之时。沮公你设计的瓮城虽然精巧,但到底是挡不住泰山军雷霆一击的。而一旦城破,你纵然不怕死,但也不顾念你的幼子吗?” 以幼童相威胁,让刘惠这个磊落豪杰内心不是滋味,但这是挽救沮授的唯一办法。 但谁知,这番话落在沮授那,回给刘惠的却是一个狡桀一笑,然后沮授就道: “所以我决定将鹄儿托付给你!城破后,我希望你带着我子去巨鹿,将他托付给我的从弟沮宗,让他将鹄儿抚养长大。” 刘惠被沮授这番话气笑了,他直接问了句: “沮公,你这想得太好了吧。我为何要答应你此事?” 谁知沮授说出了一番刘惠无法拒绝的道理: “你不是相信人如何待你,你如何待人吗?我今日留你一命,就换你活我子一命。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一番话说的刘惠惊愕半天,最后只能答应。 只因沮授真的说得好有道理。他不敢不答应! …… 果不其然,出城的赤头军遭到了泰山军的迎头痛击,这一支精锐的甲兵在泰山军的合围下,力战投降了。 沮授的扈将丁武也放下了兵刃,选择了投降。他自觉这一次夺门站已经报了沮授的恩了,之后他要为自己而回。 所以,以理念为生的人到底还是少数。 打扫完战场,泰山军将捷报飞传给城外的鸡头山大营。 关羽收到捷报,饶是以其铁一般的意志,也忍不住喟叹: “终于破了这襄国了!” 随后,他忍不住将目光看向了南方,那里是邯郸的方向,此时正遭受着巨鹿汉军的攻击,而他已经赶不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