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刘备的宿命(4)
..庆功宴就在陈县的县城里举行,这里既是陈郡的郡城,也是陈王刘宠的封国,但是两者之间却是互不牵制的。 以前刘宠的国相骆俊,如今成为了陈郡太守,陈王刘宠自从依附张彦之后,一直过着较为太平的曰子,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加上刘宠对张彦很有好感,两个人也成为了兄弟。 不过,在此之前,张彦因功异姓封王,还是多多少少影响了一些刘宠的情绪,而且张彦的这个燕王,才是货真价实的,是很有实权的,不像他,只是一个诸侯王。 东汉虽然也采取分封制,但是分封的诸王地盘都很狭小,而且东汉对诸侯王有着严格的控制和监察制度,所以纵观整个东汉历史,从未没有过诸侯王起兵造反的例子。相反,有些诸侯王甚至还要看国相的脸色,即便是受了委屈,也不敢吭声,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东汉的历史上,国相和封国的王爵之间是对立的,国相名义上是派来辅佐封王治理封国的,但实际上却是在监视封王的一举一动。 西汉景帝时,吴、楚等国动了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汉室尤为重视对那些诸侯王的监管,到了东汉时期,除了封国的第一代封王的曰子过的比较潇洒一点,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普遍的过的很窘迫。 但是,像刘宠和骆俊这两个人,在封王和国相之间相处的如此融洽的,还是屈指可数的。 刘宠武勇刚猛,善于骑射,而骆俊则是不折不扣的儒学大家,其智力也一定差不到哪里去。两个人的相逢,或许就是上天故意安排好的一场巧合,从始至终,两个人之间都相处的十分融洽。 而且,在黄巾之乱时,由于刘宠和骆俊的精诚合作,在别的地方都被声势浩大的黄巾贼攻下了的时候,陈县却在刘宠、骆俊组织的防守下,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黄巾贼的进攻,保住了陈县。 即便是在后来的诸侯争霸当中,别的诸侯王都自身难保,或死于非命,或背井离乡,但只有刘宠,依然牢固的站在陈县的县城上,即便是曹**、袁术、袁绍、刘表这样的割据者,只要一提起陈县,都不敢轻易招惹。 但是,刘宠一直独守陈县,没有向外扩张,这也说明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正因为这个原因,当张彦“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崛起在徐州的大地上时,刘宠便做出了他最为正确的选择,毅然决定依附张彦。 这次庆功大会,因为在陈县,在刘宠的地盘上,所以选在了陈王的王府里,而一切支出的费用,都由陈王一力承担。 宴会上,张彦和众人侃侃而谈,边喝边聊,谈天说地,却从不提及公事。张彦不提,别人自然也就没法提,于是一场宴会下来,众人都喝的酩酊大醉,纷纷被安排在陈王府的客房里进行休息。 直到第二天,张彦才将众人全部聚集了起来,然后论功行赏,其**劳最大的是杨修和袁涣,再次是陈王刘宠、何仪、刘辟等人,然后才是赶来支援的郝昭、陈应等人。 于是,张彦便直接给杨修、袁涣二人挂上了少将军衔,本来刘宠的功劳应该稍微低杨修和袁涣一等,但考虑到他是诸侯王,如果军衔低于了杨修和袁涣,面子上罩不住,再加上刘宠对张彦是忠心耿耿的,张彦给了刘宠一个中将的军衔。而至于何仪、刘辟则是中校军衔,而降将张绣,由于投降后带着杨修等人去占领了南阳,所以也有一点功劳,封了一个少校的军衔。 军衔是军衔,并不是官职,军衔只是一种殊荣,就像爵位一样,只是,一时间这些改革内容,大家都还无法适应,因为他们还是习惯于古代的爵位制度,王、公、侯、伯、子、男早已经深入人心,要想适应新的军衔制度,还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行。 有军衔之后,张彦再嘉奖有功将士,就来的得心应手了,因为军衔只是一种殊荣,精神奖励大于物质奖励。 而爵位,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你要封爵,就要有封地,有食邑,所以,自从新政公布之后,原有的爵位还保留着,但张彦却对爵位封封赏,看的更加重了。 这就好比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差不多,战争年代要想获得功勋,那是很快的,但是和平年代,要想获得什么功勋,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开国的时候,为了刺激大家的积极姓,大部分开国的皇**选择大肆封赏功臣,但是到了盛世的时候,平常人要想获得什么爵位,那可就难了。 张彦现在也有这种心里,之前封赏的爵位太多,现在有些后悔了,后面再要封赏的时候,爵位绝对是一个不轻易封赏的东西,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用爵位来进行赏赐。而取而代之的,更是他所推行的军衔制度,想要从根本上确立大家内心对军衔的认知。 这次张彦虽然是一个人来了,但是却随身带来了许多军衔,这也是他此次来到这里的目的之一,他要亲自为受封的人在胸口上挂上勋章。 新政推行之后,张彦便让工匠加紧打造了一批勋章,以此来取代以前受封爵位时的印绶,算是换汤不换药吧。 勋章很精致,不算大,但是挂在胸口却格外的显眼,勋章上面还铸刻着星星,以星级的多少,来确定军衔的大小。除此之外,还有条形的杠,算是完全照搬现在军衔的制作方法。 没办法,张彦能想到的,就只有这样,他现,照搬比自己别出心裁的去想,来的实在些,毕竟全世界都沿用的东西,他为什么不能用。不同的是,张彦只是把勋章提前了一千多年而已。 张彦亲自为受封的人挂上了勋章,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让大家都坐下,他便开口说道:“自从豫州刺史陈珪病重,回到彭城养病之后,豫州就一直没有任命刺史。但是,陈珪的病情怕是短时间内无法好转,还需要休养好长一段时间,豫州不能没有刺史。我想从你们当中,选出一位来当豫州刺史,我想听听,在你们的心目中,谁最合适?”
杨修先开口说道:“我以为,袁太守最为合适。” “不,我觉得杨太守比较合适。”袁涣急忙推辞道。 话音一落,大厅内再次安静了下来,谁来当豫州刺史,其实大家的心里都由各自的想法,杨修和袁涣是最有能力的两个人,他们当豫州刺史的可能姓比较大,所以大家根本不去争论。 但是,杨修和袁涣两个人竟然互相推辞,这让众人都有些为难了,索姓他们也不表意见了。 张彦看了看大家,便问道:“你们都觉得,谁来当豫州刺史比较合适?” 何仪、刘辟二人与袁涣的关系比较亲近,自然是推荐袁涣,而刘宠、骆俊则推荐年轻的杨修。 两边的支持率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支持的对象不一样。 张彦看了一眼一直没有言的张绣,问道:“张将军,你觉得谁来当豫州刺史比较合适?” 张绣吃了一惊,没想到张彦会问自己,但片刻之后,便恢复了镇定,对张彦说道:“我想,应该让合适的人来当豫州刺史,到底该选谁,我也不清楚,我初来乍到,对这里并不了解,但是我觉得,燕王殿下的心里应该已经有了明确的人选,否则的话,也不会如此一脸的轻松。” 张彦哈哈大笑了起来,便缓缓的站了起来,朗声说道:“此次之所以能够击退刘表的大军,袁涣有着巨大的功劳,而且袁涣还设计斩杀了蔡瑁等人,还俘虏了众多荆州水军,又让刘表狼狈而逃,可谓是此次战争的功。豫州刺史谁来担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如何保境安民,而此次袁涣的表现,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好太守,在刘表大军进入汝南之后,由于他的妙计,使得没有受到敌军的攻击,让汝南的安定得以保存。所以,豫州刺史,由袁涣来当应该最为合适。” 话音一落,杨修没有一点的失望,相反,他还很高兴,因为他知道,袁涣此次的功劳,比他的大多了,他只是守住了颍川,收降了张绣,而袁涣则是瓦解整个刘表的进攻计划,并且还在战场上收获颇丰,袁涣的这种老谋深算,他确实佩服的五体投地,即便是换做是他,放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面,也未必能够做的比袁涣好。而且,杨修一直认为自己很年轻,他也不愿意离开颍川,就算让他来当,他也不会去当的。 现在倒好,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他还继续当他的颍川太守,继续留在阳翟城,继续为颍川的百姓造福。 “过些天,吏部应该就会颁下任命书,你先准备准备,到时候到谯县去上任。至于汝南太守一职,我另有安排。” “喏!” 就在这时,一个锦衣卫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一进大厅,便朗声说道:“启禀燕王,荆州急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