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铁血兵戈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二章 被动和主动

第一百四十二章 被动和主动

    梁州距离京城长安距离并不远,也就是六百余里地,若是按照铁血军的行军速度,也就是两天的时间,相对来说,梁州距离东都洛阳的距离要远一些,有一千三百余里地,就算是铁血军全速行军,至少需要四天左右的时间,这还是骑兵的速度。

    黄巢已经占据了河南府,算是直接面对东都洛阳了,从河南府的府城到东都洛阳,不过四百余里地,黄巢的大军也就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包围洛阳。

    只不过谨慎的黄巢,没有马上行动,可能还在观望情况,或者是觉得拿下东都洛阳没有多大的问题,与其到时候死命的攻城,还不如盘踞在开封,让洛阳的官吏和军士心惊胆战,一旦洛阳的官军失去了士气,大军就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东都了。

    高骈迟迟没有动静,这也令洛阳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东都留守刘允章有些承受不住压力了,距离不远的开封,黄巢的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进攻洛阳,驻扎在洛阳城外的神策军,终于在重重压力之下,暴露出来本来面目,不少的军士在拿到了朝廷增加的俸禄之后,进入到洛阳城中,上,下酒楼,吃喝玩乐样样俱全,还大言不惭的开口,说是他们正在豁出性命保护洛阳,若是不能够享受一番,怎么说的过去。

    通过各种渠道,刘允章彻底掌握了驻扎在洛阳城外神策军的情况,他已经没有信心了,就凭着这些神策军的军士,若是能够抵挡住黄巢大军的进攻,那可真是笑话了。

    京城长安,朝中那些文武大臣自顾不暇,根本不管东都的情况,丞相卢携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自杀身亡了,这似乎表现出来某种暗示,刘允章也必须要考虑下一步的出路了,若是黄巢的大军攻打洛阳城,他究竟该做出来什么样的选择。

    刘允章是典型的读书人,面对这样的艰难抉择,不可避免的陷入到痛苦之中。

    洛阳看不到希望,黄巢的大军驻扎在开封,已经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若是各地节度使前来勤王,早就应该到了,可这么长时间过去,军人的毛都看不见,朝廷不知道下了多少的圣旨和敕书,诸多的节度使都是装聋作哑,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希望。

    也许黄巢大军前来进攻的时候,开城门投降是最好的选择,能够保住洛阳城老百姓的性命,当然这样做了,刘允章也要承担天大的罪责。

    黄巢也在犹豫之中,到了十一月底,他终于下定决心了。

    大军驻扎在开封有一个月时间了,北方的节度使没有丝毫动静,南方的高骈和其他的节度使,也没有什么表现,看样子是不准备驰援京城和东都了,黄巢最为担心的就是大军进攻洛阳和京城的时候,各路大军从背后攻击,那样他可能面临无法收拾的局面。

    现在看来,这样的局面不会出现了。

    多年征伐的黄巢,还是没有莽撞。

    与赵璋、尚让和朱温等人商议之后,他决定派遣先头部队去试探一下,看看洛阳城的防御情况究竟如何,神策军已经烂到根子里的情况,黄巢还是不清楚的,得知神策军驻扎在洛阳城外,黄巢也是有些担心的,毕竟神策军的威名是很高的。

    这一次的试探进攻,由尚让率领两万大军首先展开攻击,若是进攻顺利,黄巢就会率领全部的大军,直接进攻洛阳和占领洛阳。

    能够占领大唐的东都洛阳,对于黄巢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梁州,李儒沛从严复送来的情报之中,分析到了很多的事情。

    北方的诸多节度使是不会关心京城和东都的,不会派出一兵一卒去护卫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神策军的战斗力几乎没有,不可能抵抗黄巢大军的进攻,京如此情况之下,城和东都已经乱成一锅粥,而且驻扎在开封的黄巢,迟迟没有进攻,令两地的官吏和军士更加的惶恐,这种打击对方士气的举措,的确是上上之选。

    铁血军已经扩充到三万余人,此次招募的军士,达到了一万三千余人,而且高驰邦、黄彪和宋虎等人,亲自训练这些新招募的军士,包括投降的七千军士,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训练,这些军士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李儒沛曾经专门抽出时间,到巴州和利州的军营去看了,对于训练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他所提出来的训练规划,那是经过了几千年沉淀的,算是对军士最好的训练办法,虽说这样的训练显得残酷和不近人情,可千锤百炼才能够真正铸就强大的军队。

    驰援东都和京城,这是早已经制定下来的战略,关键就看如何的落实了。

    三万多铁血军将士,不可能全部拉出去,至少需要留下万人保卫山南西道,否则刘自恒和陈敬瑄等人趁火打劫,节度使衙门是无法承受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保住了诸多的城池,老百姓的损失也是惨重的,这种损失,最终还是节度使衙门来想办法解决。

    到底是驰援京城长安还是东都洛阳,在众人之中,也产生了一些争议,高驰邦的意见是驰援京城长安,他提出来这样的建议,也是有着合理性的,梁州距离京城长安距离不远,铁血军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赶到长安,与黄巢的大军作战,东都洛阳距离梁州的距离太远,需要携带大量的粮草,长途奔袭作战,对于铁血军是很不利的,再说能够保住京城长安,也就是保住了朝廷。

    高驰邦的提议,得到了不少的支持,就连马皓轩和于承惠等人,都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李儒沛不是这么看的,也不同意高驰邦的建议,东都洛阳的地位一样是重要的,若是让黄巢的大军轻易的拿下了洛阳,必然会士气大振,以最为骁勇的状态进攻长安,那样铁血军将要面对巨大的压力,若是铁血军能够驰援东都洛阳,阻止黄巢的进攻,保住洛阳,那将是对黄巢巨大的打击。

    大军长途奔袭作战的事宜,这是铁血军必然要经历的,也许今后会有更多这样的战斗,这一次就是最好的机会。

    经过认真的讨论思索之后,众人同意铁血军直接驰援东都洛阳。

    紧接着,李儒沛提出亲率大军,赶赴东都洛阳作战。

    他的话语刚落,就遭到高驰邦等人的反对,高驰邦说的非常直接,甚至说出来狠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李儒沛作为亲王、节度使和大将军,身份不一样了,坐镇指挥是最佳选择,所谓运筹帷屋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主帅不能够每一次的战斗都亲身涉险,也不可能参加每一次的战斗,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那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再说李儒沛这等的做法也令铁血军的主要将领感觉到泄气和脸上无光。

    可惜这一次李儒沛坚持了自身的意见。

    李儒沛的解释也很简单,身为亲王,在京城和东都遭遇到危险的时候,若是不能够出面为朝廷解难,那是说不过去的,会遭遇到天下人的谴责。而他之所以亲自出面指挥这场战斗,冒着巨大的风险,从很大程度上面,也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这里面的政治含义,更加的浓厚,毕竟他的志向不仅仅是偏安在山南西道。

    高驰邦等人明白李儒沛的意思,可他们认为,只要铁血军出击了,就能够证明一切,毕竟这次的战斗,冒着巨大的风险,两万多铁血军将士,面对的是近二十万的黄巢的大军,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意外。

    争论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一旦李儒沛做出了决定,基本就不可能改变了,除非是这种决定,脱离了当前的实际情况,譬如说上次准备进攻襄阳的决定。

    接下来就是大军开拔的时间,这个时间很是紧迫。

    黄巢的大军已经在开封驻扎了一个月左右了,消耗了大量的粮草,北方的节度使没有任何的动静,南方的高骈也没有表示,没有大军的驰援,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已经处于孤立的状态之中,朝廷的圣旨和敕书,没有丝毫的作用。

    黄巢已经掌握了诸多节度使的态度,应该是发动进攻的时候了。

    这一点众人的认识是统一的,黄彪甚至认为,黄巢过于的谨慎,早就可以发动进攻的,若是早些发动进攻,铁血军也无法驰援,毕竟铁血军招募了大量的军士,需要时间进行训练,若是没有训练完毕,贸然的拉出去,不一定能够去的战斗的胜利。

    出发的时间确定在十一月底,两万大军必须在四日之内,赶到洛阳。

    铁血军可能遭遇到的情况,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黄巢已经包围或者攻下了东都洛阳,第二种是正在进攻,第三是准备进攻。

    第三种情况基本不可能,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也可能遇见第一种情况。

    面对不同的情况,铁血军需要做的准备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