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兴大汉在线阅读 - 第150章 陡转之下

第150章 陡转之下

    几十年来,陈瑀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心如止水,处事不惊之人,但是灾短短的一个月内,他已经两次彻夜难眠了。

    一次是他刚得到陶谦的支持,又有的了刺史的大义在手,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淮南转眼可下,大业可期。

    再一次就是今晚,舒县城被孙策攻破,陆康不杀,江淮的形势急转直下,还没有彻底到手的淮南成了画中的馅饼,这让陈瑀心中又是愤怒,又是沮丧。

    陆家族灭的消息传来,他如烈火般熊熊燃烧的野心瞬间冷静了下来,亢奋的有些发热的头脑也渐渐开始清醒,他站在书房窗前凝视着天空不断飘落的雪花,思绪飘到了百里之外的阴陵。

    此时雪越下越大,树上和地面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雪花,北风一至,便又纷纷扬扬的被吹起一大片。。

    陈瑀知道,天气虽然越来越冷,却无法阻拦袁术的大军来攻,对方现在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了吧!仅凭寿春的兵力,己军会是袁军的对手吗?

    陈瑀低低叹息一声,心中略略有些懊悔,他发现自己被野心蒙住了心智,虽然陈家不会落得陆家的下场,但是自己会逃脱陆康的命运吗?

    陈瑀并没有意识到,他的选择并没有错,这确实是他入主扬州的最好机会。他的错误在于将成功的希望全放到了别人身上的缘故。

    须知,在这群雄逐鹿,合纵连横的乱世里,盟友并不一定可靠,能仰仗的只有自己。

    陈瑀的心中非常惋惜,在他最初设想中,他只需将袁术赶出江淮,淮南就会落入他的手中,在有刺史的大权在手情况下,整个扬州也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但现在陆康败了,袁术与汝南、南阳之间再也没有了阻碍,袁术还会退回豫州吗?自己能从袁术的手中夺到扬州吗?

    不管是求而不得的惋惜,还是理智上的清醒,都让陈瑀陷入一种难以拔出的懊悔之中,夜色深沉,宛若他此刻的心情……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外传来脚步声,一名侍卫在外禀报,“启禀使君,严别驾求见!”

    严别驾就是严象,仅次于陈瑀的刺史府第二号实权人物,颇得陈瑀的信任,在陈瑀自领扬州刺史之后,他便从治中升到了别驾之位。

    严象虽然不是陈瑀的嫡系,而且与北方曹cao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但是陈瑀依然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他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陈瑀更需要对他多加笼络,以期获得额外的助力,所以此时陈瑀不敢怠慢,急忙令道,“快快有请!”

    很快,严象匆匆走进了书房,他年约五十余岁,身材瘦高,但是看起来却要比四十余岁的陈瑀要年轻的多,或许与此刻二人的心境有关。

    只见他大步上前,不慌不忙的对着陈瑀行了一礼,“使君,卑职有要事禀报!”

    “什么事?”陈瑀回头转向了他,脸上洋溢着热情,丝毫不见刚才的沮丧。

    “荆州的密探传来了一份军报,而徐州的陶此时则给您送来了一封密信。”

    “信在哪里?”陈瑀有些紧张地问道。

    严象将信呈上,陈瑀接过信却没有着急看,原地踱了几步,冷静下来又问道,“荆州传来了什么军报?”

    “回禀使君,密探说,由于天气渐寒,又起了大雪,不利行军打仗,州中多有抱怨。刘表承受不住来自荆州世家的压力,已经打算撤兵,所以密探便将消息紧急传了回来。”

    陈瑀怔里半晌,苦笑一声,消息虽然糟糕,但与陆康兵败的相比,还要好一些,最起码盟友的实力还在,还有再次出手的可能。

    苦笑着,陈瑀便打开了来自徐州的密信。只是看着、看着,陈瑀脸上的笑容开始渐渐僵硬,最后阴沉的仿佛能滴下水来。

    原来当初侵入兖州的徐州军队,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在曹cao放弃追击袁术之后撤回徐州。反而在公孙策的要求下,遵守盟约,被陶谦派遣北上,帮助田楷攻打袁绍去了。

    按理说,当时陶谦、田楷、刘备等人的实力是远远强于曹、袁二人的,毕竟曹军力竭、袁军兵少,而联军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

    然而双方的指挥官的军事水准却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异常会战下来,田楷等人被曹cao这位汉末史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家,给打得落花流水,大败溃逃。

    在收拢了讨回来的败兵,为了防备曹军可能乘胜而来的报复和入侵,陶谦深感徐州北部的兵力不足,打算将陈列在淮河北岸的重兵调回徐州北部。

    在此之前,陶谦便给陈瑀写了这么一封信,特意告知他此事,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这对于陈瑀来说可是一个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

    袁军之所以没有攻打寿春,默默的退到阴陵,像是受伤的野兽一样盘踞在老巢里舔舐伤口,就是因为陶谦这位“盟友”的重兵威胁,令他不敢轻举妄动。

    本来,袁军若要与寿春交战,事前必须留出大半的兵力来防备徐州。这样的情况下,双方一旦打起来,哪怕是没有别的外来助力,寿春也有很大的机会取胜。

    可是徐州军这一撤,形势可就彻底变了。现在可就不再是寿春能否获胜的问题,而是他陈瑀在东面的袁术、南面的孙策,西面的援军,这三方大军的夹击下,能否保住性命的问题。

    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陈瑀不由叹息一声,对严象道,“如今形势陡转之下,看样子这寿春是守不住了。我打算暂避敌军锋芒,带领大家撤出淮南,保留有生力量,已备他日卷土重来。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别驾觉得如何?”

    严象心中一怔,没想到陈瑀如此窝囊!大事稍有不偕,野心勃勃的他主动退却了!

    他在心中暗生不屑的的同时,不由得想到忘年交荀彧对陈瑀的评价,“陈瑀此人,志大才疏,色厉内荏,实在不是成大事之人。”

    怪不得曹cao会支持陈瑀坐到扬州的刺史的位置上,这样的人无论能不能成功,对于曹cao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成事的话,可以用来恶心恶心袁术,并对他造成一定的打击;成事了也便于控制,有利于曹cao将来把江淮归入治下。

    想到了这点,他对于完成曹cao的命令更有了几分信心,沉声问道,“可使君考虑过其他人的想法吗?比如在寿春根基深植的胡家等世家大族,以及与使君遥相呼应的刘和、周昕等盟友?”

    “我考虑过了,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回禀使君,郡兵虽然掌握在您的手中,但是胡家等世家对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再加上您刚接手寿春不久,军中又谣传是您害死了前刺史陈温,您想要带走他们,恐怕是不容易。再加上您的盟友还在与敌军作战,作为发起人,您若是主动撤走了,于名声不利!”

    陈瑀没有吭声,这就是他内心的矛盾所在,郡兵都是淮南人,能跟自己走的不会有多少,若是再加上“坑盟友”的坏名声,恐怕以后再也没有起复的机会了。

    但另一方面,在他陈瑀看来,再美好的宏图大业,也比不上自己的性命重要,若是让他用性命博取未来,他难免有些不愿。

    陈瑀不得不权衡其中利弊,而严象的劝告无疑使他内心本来就摇摆不定天平,更加难以抉择。

    陈瑀心中暗暗叹息一声,终于放下己见,打算听一听严象的看法。于是他沉思片刻,对严象道,“不知别驾有何高见?”

    严象等的就是陈瑀这句话,“既然使君带不走大部分的郡兵,何不只带走自己的亲信?当然了,使君此去并不是逃避,而是亲自北上说服陶谦,出兵抵御袁术!”

    “使君只需留下一位份量足够的守将,据守寿春,也算给外人一个交代了。”

    “至于寿春能否坚持到袁军到来,就不是使君所能决定的了!”

    其实严象就是将陈瑀所面临的兵马、名声与性命之间的选择,变成了兵马与名声、性命之间的选择。

    虽然依旧难以两全,却比之前强多了,最起码陈瑀的名声给保住了,现在只剩下选择谁来留守的问题。

    但有些事情不用说破,对策既然是严象提出来的,严象自然就是暗示由他自己来担任留守的主将。

    陈瑀到不担心严象别有私心,反正他要跑路了,寿春丢给谁不是丢?总好过对给袁术。

    而陈瑀也确实是最合适人选,地位仅次于他不说,他心里清楚,严象属于曹cao一系。这样一来,守军不但会团结在严象身边,刘表也会因为盟友曹cao的原因下死力拖住袁术老家的援兵。若是曹cao也有能出兵支援一下就更好了,说不定寿春真有机会守住。

    只要能将袁术赶出江淮,哪怕将淮南送给严象又如何?他这个扬州刺史虽然说是丢了淮南,但也仍旧拥有者染指整个扬州大义。

    陈瑀的想法也正是严象所期待的,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来劝说陈瑀与袁术拼命,进一步打击袁术的的力量。既然陈瑀想退宿,他也只好挽起袖子亲自上场了!

    于是他也不推辞,欣然应命道,“必不负使君所托!”